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晏子使楚》課堂教學反思

《晏子使楚》在教學這節課之後,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晏子使楚》課堂教學反思

晏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當過齊國宰相。課文記敘了晏子出使楚國時,智鬥楚王、維護齊國尊嚴的三個小故事

晏子出使楚國,受到楚王三次侮辱,但他運用自己智慧,進行了超凡脫俗的爭辯,不但維護了自己和祖國的尊嚴,反而將了楚王一軍,得到了楚王的尊重。

一、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

他們纔是課堂的主人,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就需要教師能創設富有情趣教學活動,枯燥的讀背,學生肯定要喪失興趣,他們喜歡新奇事物,喜歡展示自我。表演是孩子喜歡的節目,爲了演好角色,學生就必須主動去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設計符合人物身份的的動作。這是一個需要多種才能的綜合活動,需要學生髮揮創造能力。師生的關係完全是平等的,教師只是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

二、開放學生的學習空間。

第斯多惠說過:“知識是不應灌輸給學生的,而應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本課教學能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最大限度地還給學生較多交流討論,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時間。“朗讀表演”等形式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引導學生多讀書,透過讀書,感受到晏子的智慧。當學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語言的妙處時,讀起來一定是津津有味,愛不釋手,越讀越想讀,甚至會拍手稱快,拍案叫絕的。

在此基礎上,透過表演又加深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對其中蘊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體會,在動態的思維與活動中,提高對語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本文記敘語言簡潔生動,透過對話展開情節,刻畫人物,雙方辯詞的鋒芒,都表現得準確而生動,恰當地體現了人物的身份特徵。我在教學中,對於晏子的語言分析得較爲細緻,對楚王的語言和神態卻沒怎麼顧及到,這是做得不足的地方。文中楚王的話不多,多爲設問口氣,從“楚王見到了晏子,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能體會到楚王的目空一切、傲慢無禮。“既然有這麼多人,爲什麼打發你來呢?”其中“打發”一詞,可以看出楚王對晏子的不尊重。後來,他又藉故侮辱齊國,笑嘻嘻地對晏子說:“齊國人怎麼這樣沒出息,幹這種事情?再一次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目空一切、傲慢無禮的楚王形象。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