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室內設計專業平面構成課程教學論文

室內設計專業平面構成課程教學論文

室內設計專業平面構成課程教學論文

[摘要]平面構成作爲室內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其作用不應僅僅是這種抽象原理的傳授,而應將室內設計所需的能力訓練融入“構成形式”的實踐訓練中。以平面構成原理來指導,尋找這“抽象”背後的真實和多樣,以此來培養和鍛鍊學生實踐室內設計的能力。

[關鍵詞]平面構成;能力培養;教學解析

三大構成作爲設計基礎課程,從20世紀80年代引入中國高等設計教育體系。在設計教育領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對設計教學的補充。平面構成作爲三大構成的組成部分,重點闡述了形態與組構的形式美的法則,在室內設計專業基礎教學中具有基礎性、理論性的特點。在當今經濟模式下,物質形態與意識形態不斷重新載入,室內設計領域也不斷快速向前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室內設計專業的高等教育教學體系能夠跟上時代步伐。在室內設計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直接關係後繼專業課程的銜接,是學生專業知識構建的根基。平面構成內容在當前室內設計基礎教學中仍處不可替代的位置。對平面構成課程的教學研究與探索,對推動專業教學改革、培養符合專業發展需求的設計人才具有積極的作用。

一、平面構成內容的構架維度解析

平面構成的知識原型來源於包豪斯的基礎課程體系。這套課程體系是第一次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設計基礎理論。其核心是對點、線和形態都賦予心理內容與象徵意義。同時強調形態與形態之間,形態與諸因素之間的依存方式與人的關聯,即注重以科學的視覺研究爲前提,更加強調人的精神因素。在理論上更多強調感覺與創造性之間的關係,追求與實踐相結合。我們將平面構的知識內容置於這套體系之中不難發現,平面構成的內容構架具有立體的維度關係。在平面構成中以“構成形式”的概念着重了描述了兩個內容,一是對事物形態規律的剝離與抽象過程中,以點線面的類型化來歸納“構成元素”。二是“構成元素”在平面之中的組合形式,其規律性的變化被提煉爲“構成形式”。然而“構成元素”和“構成形式”各自具有的類型化和規律性的內容在平面構成中應處於同一層面,即“視覺因素”。而與二者相垂直對照的應當是心理感受和精神內涵,即“心理因素”。“視覺因素”與“心理因素”的共同作用構成了“美的形式法則”,審美是由感官到心理的體驗過程。因此,平面構成的內容是構建在立體的維度之中,是“視覺因素”與“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規律。在教學中單純地強調“視覺因素”的變化,而忽略了與之對應的“心理因素”的建立,是教學內容認識的不完善,是對平面構成知識片段性地掌握。面對處在專業學習初級階段的學習者來說,要求理解和掌握的這種“形式法則”必然是枯燥的、毫無興趣的體驗。機械地模仿和照搬的學習過程自然不可避免,進而希望透過課程來啓發學生的創造力,豐富學生的視覺經驗,建立專業設計基礎的教學目的是難以實現的。

二、室內設計專業中平面構成的教學解析

結合當代室內設計專業特點來看,室內設計要解決的問題是根據室內空間的狀況與功用,運用各種材料、技術手段來進行藝術處理,創造出功能合理、美觀舒適,符合使用者心理生理要求的室內空間設計。這種設計實踐是設計師有效地組織諸多因素運用藝術手法使特定的空間滿足生理與心理需求的創作過程。在這實踐過程中要求設計師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由感覺到知覺的理性分析能力、藝術思維能力以及視覺化的表現和表達能力。因此,僅以技能和技法訓練爲主、實現視覺形式和效果表現爲目的的教學方式很難滿足當前專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室內設計的創作過程訓練和能力培養應當融入現代室內設計專業的教學體系當中,尤其是爲專業學習奠定根基的基礎課程教學。平面構成在理論上“抽象”事物的共性與本質。構成原理在現代設計中也是視覺形式的基礎,其視覺實現的過程也具有非常強的操作性和實驗性。從感覺到知覺、從視覺到心理的理性角度所構建的維度關係,對我們在教學中強調創作過程訓練和能力培養具有啓發意義和指導作用。所以,室內設計專業從何種角度來定位平面構成課程,如何審視平面構成課程在專業教學體系中的作用和意義,是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可以深入探討的問題。綜合以上分析,筆者認爲平面構成課程從室內設計專業基礎的角度應設定爲認知能力訓練而非技能技法訓練的課程。在這樣的課程定位下,首先要梳理教學內容與層次。把握“形態”、“形式”和“知覺”的層次關係,以階段性訓練實現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教學過程。其次,設定階段教學目標和訓練方法,嘗試訓練方法的多樣化與有效性。讓學生透過基礎訓練來培養敏銳的感知能力和思維與表達能力,掌握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認識並理解設計創作過程。教學設計以形式構成的理論爲指導,引導學生將目光轉向身邊現實事物的觀察與發現,培養學生具備敏銳而準確地感知能力,感知“形態”、“形式”等概念下的現實存在的多樣性和多元化。如在“點線面”元素認知環節,可以要求學生透過相機或手機來尋找和捕捉身邊的這類事物的存在狀態,發現和體會其在形態、肌理、質感等方面的美感,並用繪畫的方式分析和表現這種美感;透過構成形式創作實踐來培養感覺到知覺的分析能力,豐富視覺經驗。如在構成形式訓練中,可以運用可塑性物質來實現聚散、均衡、發射等形式的組構。在充分挖掘物質特性的基礎上嘗試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感受構成元素與構成形式相互作用後產生的美感與個性。將這種感受進行分析總結並與構成原理進行對照;運用命題的方式嘗試構成設計來領會設計創作的過程。讓學生樹立問題意識,並用藝術思維積極調用可支配因素來解決問題。如從場所與精神的角度進行命題,要求學生運用“元素”與“形式”來分析、設計和表達。平面構成雖然具備形式美基礎知識,但在以三維和立體爲主要研究內容的室內設計專業,就其知識的重要性與課程的必然性之間的矛盾,始終使之處於“食之無味,棄而可惜”的基礎課程體系中。在教學觀念上對本課程從“基礎知識”到“基礎能力”的轉變,是探索更科學、更合理的教育教學方法的嘗試。在“以能力培養”的大教育背景下,要打破現有的設計基礎教育體系,告別單一的設計基礎教學模式,朝着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道一.圖案與圖案教學[J].藝苑,1982.[M].

[2]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新世紀出版社,1995.

[3]董慶波.構成教育的歷史反思[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