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衛風氓》說課稿

說課稿3.36W

《衛風氓》說課稿1

一、說教材地位和教師的主要任務

《衛風氓》說課稿

《氓》是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二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氓》這首詩語言障礙並不大,結合課下注釋學生能夠理解《氓》的基本意思,進而體味出詩歌的情感;所以我教授這節課的主導思想就是:以教師設問引導,學生自學領悟爲主。盡力把新課改的精神融入到整個課堂中去。

對《氓》這首詩歌,作爲一名教師,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要帶領學生去“傾聽”那個兩千多年前的聲音,不斷把學生帶入一個新的思想和感情的空間,使學生感受和體驗平時極少可能直接感受和體驗到的事物情感,幫助學生努力感受和理解文字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並在這種感受和理解的基礎上發現文字本身的美。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1.體會賦比興的藝術手法。

2.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課堂的討論重點放在鑑賞層面:體會分析理解:

(1)人物在特定處境下的複雜情感;(2)表達複雜情感時所採用的表達方式。

3.深入挖掘,體察人物命運的偶然與必然,推測判斷人物未來的人生命運,從而引發更深刻思考。

三、說教學設想,

從教師層面說。

我主要透過三個問題來組織課堂,引導學生深入地思考文字;發現和理解婚姻失敗之後的嚴肅與冷峻,引導學生對我們自己現實人生的關照;產生對這個弱女子的同情,提升他們情感價值觀。

從學生層面說。

引導學生一切從文字出發,自由讀,整體讀,個別讀。實現學生與文字充分對話。

引導學生進行課堂討論,辯論、探究。實現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學生與作者之間的充分對話。在活動中讓學生“發展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個性化閱讀”。把語文教學活動落實到學生的“學”上,從而來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和語文素質。

從教學環節層面說。

倡導語文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我要做的就是:努力構建一種開放、和諧、愉快的,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真正凸現的新型的學習環境,爲學生創造一個學習知識的平臺,喚起學生學習的動機,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從而讓學生能在課堂上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穫,同時也有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

我是從這三個方面來設計我的課堂的,具體的課堂流程也會隨着這些因素髮生變化。

四、教學過程

1、匯入:自古以來,愛情就是文學中永恆的主題。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寫出了男子追求心愛的女子的不懈和幸福;“蒹葭(jiān jiā)蒼蒼,白露爲霜。所謂尹人,在水一方”,寫出了愛情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悵,迷惘; “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那是愛情中的男女相思之苦,這些都是詩經當中描寫愛情的詩篇。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詩經》,來繼續感受古代青年男女的愛和恨吧。

2、自由誦讀,尋找稱呼。

自由朗讀文章,尋找詩歌中女主人的對男主人公稱呼的微妙變化,你會發現女主人公的情感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5分鐘)

第一章裏,先是稱“氓”,也就是一個陌生的小夥子,說明女子對他毫無認識;接着稱“子”,“子”是對男子的尊稱,這時,女子已經跟他很熟了,把男子當作朋友了看待而尊重他了。

第二章就稱“爾”了,這是兩人感情很好以後的親暱的稱呼。

第三、四章而稱之爲“士”,視其爲一般的路人,感情上已經淡漠了。

最後兩章連“士”也不稱呼了,心裏積攢的怨氣使她連提也不想再提這個人了。

這是女子沉浸在自我的敘述中,由於感情的變化,不自覺地選擇、轉換指稱,從她對男子的稱呼中我們可以看出兩人感情的發展,很有意思,耐人尋味。

板書: 戀愛---------婚變-----------決絕

3、二讀詩歌,關照女主人公感情的變化,學習“比、興”的藝術手法

思考淇水在這幕悲劇中扮演了什麼角色?在詩歌中淇水出現了幾次?展現出女主人公怎麼樣的思想性格?運用了什麼手法?(多媒體展示)

明確:她在文中出現三次,她是婚姻悲劇的見證者,當初情意綿綿的送別,後來歡喜披着紅蓋頭嫁過去,再後來帶着受傷的心痛苦回來。她見證了這一場由美麗愛情開始最後以悲劇收場的失敗婚姻。

“送子涉淇,至於頓丘”,第一次:甜蜜、期盼、依戀、幸福 (板書) 純真癡情,活潑熱情

“淇水湯湯,漸車帷裳”,第二次:痛苦、追悔、怨恨、傷心 (板書)勤勞能幹,任勞任怨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第三次:失望、委屈、 憤恨、決絕 (板書)冷靜決絕,堅強果斷

在課堂活動中,根據學生的反應,我可能會適時的用下面瑣碎的問題,引導學生回到2600多年前,走進女主人的內心世界,讓學生真正與主人公對話。

1)導致氓變心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2)這場婚姻中我有沒有責任?

3)除了婚姻的不幸外,還有那些因素給了她痛苦?

4)婚姻的不幸和孃家人的不理解、不支援哪個更能女主人公的悲哀和痛苦?

5)女子從這場愛情中總結了哪些經驗呢?她用什麼藝術手法來闡述這個道理?

6)女主人公最後做出了什麼決定?反映她性格哪一面?

7)女主人離婚後 還有沒有可能獲得幸福?

4、討論、辯論 分析婚姻悲劇原因

爲什麼如此一個集中國傳統美德於一身的良家婦女爲何會被休棄呢?(學生討論辯論)

1.性格決定命運 2.女子容貌色衰 3.男子變心 4.社會原因

《衛風氓》說課稿2

本單元鑑賞先秦到漢魏晉詩歌,從中可以發現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源頭。教學重點是在熟讀背誦的基礎上,領悟詩中的思想感情;瞭解賦比興手法及其藝術效果;瞭解四言詩、騷體詩、五言詩的節奏。

《詩經》《離騷》至漢魏晉詩歌的語言形式各不一樣,本單元以語言的節奏作爲教學重點,旨在讓學生了解諸種語言節奏的劃分方法,能夠準確、流暢地朗讀;瞭解古代詩歌從四言到五言,再到七言的形式方面的發展進程;瞭解這一變化過程也是詩歌容量逐漸加大、所反映的社會生活逐漸複雜的過程。《氓》是一首著名的棄婦感傷詩,是棄婦離夫返孃家時所作。充分體現了《詩經》的特點,值得學習!《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 瞭解《詩經》的基本常識,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點。2、 能夠掌握四言詩的誦讀節拍。

3、 學習《氓》,深刻體會比興的藝術手法。能力目標:1、 培養學生結合註釋,能初步讀懂詩作的能力。

2、 背誦課文。培養和提高學生準確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情感目標:使學生了解我國古代人們對真摯愛情的嚮往,陶冶高尚的情操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分析《氓》中的人物形象及領會比、興的藝術表達手法的妙處。 教學難點:1、 品味詩歌的語言,準確把握詩中人物的情感。

2、 背誦課文。 經調查瞭解到,同學們在初中時已經學過了《木蘭詩》,其中,“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賦的表現手法,已有所瞭解。學生還在初中學過賀敬之的《回延安》,其中“樹梢樹枝樹根根,親山親水有親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媽,小米飯養活我長大”等,興的手法也已經知曉。但對《詩經》的有關情況,特別是其表現手法的深刻了解還很少,也還很淺。課前學生蒐集有關《詩經》的資料必不可少。另外,《氓》是一首著名的棄婦感傷詩,是棄婦離夫返孃家時所作,人物形象鮮明,教學中要能分析詩中男女主人的形象性格,要能理解中詩中六章內容的有機聯繫和賦、比、興手法的運用。閱讀教學必不可少;討論、問題明朗化。所以:1、 運用誦讀法,讓學生品味對比教學亦能使詩歌語言的凝鍊性。

2、 運用討論法,讓學生理解文中主人分的感情及詩歌的藝術特色。如對《氓》中的比興手法的分析,就可讓學生討論明確。

3、 透過比較閱讀法,延展課堂內容,發展學生思維。 教學目標:1.熟悉詩歌內容; 2.清楚人物形象。教學重點: 透過對比研讀詩歌內容教學難點: 比興藝術手法的作教學程序及內容第一環節 檢查學生蒐集的有關《詩經》的資料,老師把關,注意以下幾點:《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500多年的詩歌305篇,因此,又有“詩三百”之稱,共分風、雅、頌三大部分。其中,包括15“國風”,有詩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詩105篇;頌分“周頌”“魯頌”和“商頌”,有詩40篇。1、《詩經》的成書①采詩說。此書是周王朝經過諸侯各國的協助,進行採集,然後命樂師整理、編纂而成。②獻詩說。雅詩和頌詩的大部分,可能是公卿列時所獻的詩。③修訂說。《詩經》三百篇是經孔子刪定而成的。近代學者一般認爲刪詩說不可信。2、《詩經》四家注齊之轅固,魯之申培,燕之韓嬰,趙之毛萇。現用多毛注。3、關於《詩經》的賦、比、興表現手法賦、比、興最早見於《周禮》,它們與風、雅、頌合成“六義”,其基本含義,朱熹早就這樣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用之詞也”。即:賦,陳述鋪敘。不借助更多形象化的修飾手段,直截了當,鋪敘陳述,把要表達的內容有層次敘述出來,給人以明確完整的印象。比,譬喻,打比方,形象具體的比況,使所寫之物更加鮮明,可感。興,藉助其他事物引發所詠之物。4、總評《詩經》是我國文學的光輝起點,它的出現以及它的思想性和藝術成就,使我國文學發達很早的標誌,在我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佔有極高的地位。 設計此環節的原因及目的:學生對《詩經》知之甚少,介紹這些常識性的東西能很好的擴大他們的知識面;另外,對學習本課也不無裨益。 第二環節 指導同學們閱讀。1、 放錄音

第一遍,讓學生注意聽準字音及句子節奏。

第二遍,讓學生輕聲跟讀。

2、 指名學生朗讀

3、 教師總結四言詩的誦讀節奏

四言詩每句一般讀成“二二”拍。

4、 可再指名同學朗讀,大家指正。 1、 設計此環節的原因和目的:《語文教學大綱》對閱讀提出的要求是:“能整體把握閱讀材料的內容,理清思路,理解其中的思想、觀點和感情;揣摩語句含義,體會語言表達效果。”可見,閱讀的重要性,尤其是對於此篇詩歌,閱讀是一主要手段。在誦讀中理解,鑑賞,使學生逐步培養誦讀文學作品的習慣;把握詩中女中人公的感情基調。 第三環節: 指導學生研討詩歌內容,可用分組討論的方法。1、 學習“戀愛”部分

(1)指名學生朗讀。

(2)教師提問:在第一節中,詩作的敘事節奏頗似電影蒙太奇手法,選取了三個視覺效果極強的場面來表現。請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這三個場景。

明確: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約期相別

(3)提問:在這些場景中表現了兩人什麼性格?姑娘與心上人約定了婚期,在漫長的等待中,姑娘是什麼樣的表現?

明確:男青年急躁、任性,姑娘則溫柔、體貼。

“乘彼”等六句繪聲繪色地描述了熱戀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現。

“復關”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姑娘一會“泣涕漣漣”一會兒“載笑載言”,足見對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戀愛中的姑娘是那樣的天真、活潑、熱烈。 (4)這一段的感情基調如何?明確:熱情、幸福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檢查各小組專題研究的情況。教學重點:引用古詩文的作用。教學難點:限制性詞語對錶達效果的作用。教學程序及內容 小組討論交流,彙集整理研究所得的觀點和結論,選出代表向全班同學彙報研究成果。全班同學分門別類做卡片,總結出帶有規律性的觀點結論。第一環節: 研究“本文說明順序安排”的小組發言。 研究說明順序的小組梳理出了從篇到段的大小順序,即設疑-解疑-建議;實-虛,主-次;表-裏,此-彼;先-後,過去-現在-未來;一般-特殊,整體-部分,上-下等。分類歸納爲邏輯順序,空間順序,時間順序,觀察順序。所得結論如:最便於把事物說準確、說清楚的順序是最好的安排;要清楚地說明一種事物往往要幾種順序交織配合;順序要符合事物本身的條理;順序應符合人們的認知習慣;順序應符合人們的`認識規律;說明一種事物的順序不是唯一的;科學小品的順序可以藉助於散文構思。 本文的說明順序是淺顯而清晰的。深入研究更能使同學們從理論和實際上掌握說明的方法和技巧。第二環節: 研究“引用說明方法的運用”的小組發言。研究引用說明方法的學生對全文20處引用按不同標準做了如下分類:按引用的內容分爲詩句、文句、故事傳聞、資料、民俗諺語等;按所引內容性質分爲科學性的、文學性的、介於二者之間的等;按引文的位置分爲做標題、在段落的要

教學程序設計及板書設計 點句之後、引文同作者闡述結合、引用同舉例、列數字相配合等;按引用方式分爲全引、摘引、意引等;按作用分爲比喻描寫性的、對比說明性的、舉例考證性的等;按來源分爲來自史籍的、來自科研成果的、來自現實的、來自調查材料的等;引用注意事項有:引文應恰當說明對象,不牽強,不炫耀,引用應精要,不堆砌,不累贅,一般應註明出處,不含糊;不虛妄。舉例如下:1.至於整株數以至成片的樹林,那就成爲“飛焰欲橫天”,“紅雲幾萬重”的絢麗景色了。透過引用,形象地說明荔枝大多數是深紅色或紫色,遠看便猶如火焰如雲。2.明代徐勃有一首《詠荔枝膜》詩,描寫吃荔枝時把殼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風前落,片片桃花雨後嬌”,是誇張的說法。引用詩句恰到好處地描繪出荔枝膜色白質薄的特點。3.明代文徵明有《新荔篇》詩,說常熟顧氏種活了幾株,“仙人本是海山姿,從此江鄉亦萌櫱”,但究竟活了多少年,並無下文。說明荔枝性喜溫暖,很難北移。偶有成功,值得大書特書。4.蘇軾有詩云:“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說明古代的荔枝生產不能滿足廣大人民的需求,所以只要日啖荔枝三百顆,長作嶺南人又何妨?5.文章題目“南州六月荔枝丹”有何巧妙之處?“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朝陳輝《荔枝》詩中的句子。用古詩命題蘊藉含蓄,引人入勝。此題內涵豐富:產地南州,泛指我國南部地區;成熟的季節是六月(公曆七月);鮮果的色彩,絢麗如丹。突出了荔枝生態的主要特點、產地、成熟期、顏色。充滿詩情畫意,而且引古詩爲題,也與全篇廣泛徵引的風格統一起來。引用古詩文,既增強了文章的文學色彩,增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又充實了文章的內容,很好的體現了科學小品的特點。第三環節:

研究“修飾限制詞語的運用”的小組發言。研究本文修飾限制詞語運用的學生,查出文中30個有代表性的詞語,分別劃分爲限時間、限方位、限處所、限角度、限程度、描形、繪色、推測、展望、表感情傾向等。舉例如下:1.白居易用比喻的筆法來描寫荔枝的形態,的確也有不足之處。“也”字起強調作用,表示像白居易這樣的大詩人都有不足之處。2.古代講荔枝的書,包括蔡襄的在內,現在知道的共有13種。加上“現在知道的”比較客觀,因爲13種僅是目前發現的,將來也許還會有新的發現,那就不止13種了。3.使荔枝北移,將來也許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用推測的語氣,實際上是說將來也許有可能發生這樣的事,但能不能發生還不一定。

標籤:說課稿 衛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