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小學資訊技術《初識畫圖視窗》說課稿

說課稿1.52W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資訊技術《初識畫圖視窗》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資訊技術《初識畫圖視窗》說課稿

小學資訊技術《初識畫圖視窗》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初識“畫圖”視窗》是小學資訊技術教材四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教材關於畫圖知識的初步認識,貫穿着以後整個的畫圖知識教學,是學生能夠順利、快捷操作使用畫圖的基礎。本課主要介紹了啓動、退出“畫圖”程序的方法和了解“畫圖”視窗的組成及初步認識繪圖工具箱。透過欣賞高年級學生的優秀作品,使他們明白用計算機畫圖,既不用紙和筆,也不用任何顏料。從而激發學生利用計算機畫圖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設計這一課時,除了對課本知識的學習外,還要培養學生的正確審美情趣,開闊學生的眼界,激發學生敢於動手操作,自我創新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

從內容上講,本課的知識點相對不難,因此在課堂上只需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

二、說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實施“講練法”模式,使學生認識、理解、掌握畫圖軟件的作用。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動手和創新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熟練掌握啓動和退出“畫圖”視窗的操作方法及視窗特有的組成。

難點:認識工具箱中各類工具的用法。

四、教法闡述

本課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創設情境法”等。

透過學生已經受過的美術教育和資訊技術教育,創設一個電子畫展,利用創設情境教學法創設情境。設定一個個任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動手,有機結合畫圖的各種工具,以任務驅動的方式,教學內容合理流動,水到渠成。教學中,啓發、誘導貫穿始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意調節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變被動爲主動,愉快學習。使課堂能在生動、有趣、高效中進行。

五、學法指導

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配合上述教法。引導學生採用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畫一畫,練一練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以練爲主,透過學生自身的實踐——動腦動手來學習新知。

六、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資訊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激情匯入

首先展示一個美麗的電子畫展情境,展示的是一些色彩較爲簡易的作品。讓學生透過自己的感受發表評價,認識到電子畫展中的作品是多麼的豐富多彩。這時教師抓住時機提出任務:喜歡這些漂亮的圖畫嗎?開啟課本,你會知道從哪可以開啟畫圖程序。利用這種方法引導學生自讀教材。

此環節的目的是創設美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提出明確的任務,利用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接受任務,並帶着問題去學。

(二)任務驅動,自學討論

在創設了情境,明確了學習任務後,讓學生帶着問題,一步步的在實踐中摸索,來獲取新知。在此我主要設計了三種學習方法:

1、自讀教材。

2、同學間互相討論。

3、教師巡迴指導。

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不斷的嘗試中得到新知。學生把教材、同學、老師都作爲學習的幫助者,讓學生明白獲得知識的途徑有各種各樣的。

(三)實踐操作,體驗成功

學生在掌握了新的技能之後,就有一種躍躍傾欲試的慾望,這時教師應把握時機,讓學生利用所學展開想象,創作一幅自己的作品,學生練習時教師巡迴指導,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四)歸納總結

下課前五分鐘,總結這節課的所學內容,教師可以用“這一節課,我學會了……”這樣的形式讓學生總結。

七、設計理念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以下幾個思想:

1、學科整合的問題。本課整合了美術、資訊技術兩大學科,在一定程度上強調了教師的講授作用與引導、啓發作用。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愉快的學習,並且透過多種學習方式,獲取資訊,掌握操作。

3、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在每一個任務拋出的時候,都創設了適當的情景,以此讓學生不知不覺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接受任務。

小學資訊技術《初識畫圖視窗》說課稿 篇2

畫圖是一款運用自身工具畫圖畫的軟件,以視窗形式呈現。這款軟件不僅鍛鍊學生的鼠標操作技能,還可以培養學生圖形組合的思想,以及培養學生對於圖像色彩的搭配能力。本課內容主要讓學生明白畫圖的作用,它的組成是怎樣的,以及知道如何使用工具箱中的工具,對它有個初步全面的瞭解。

【學生分析】

三年級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形象、直觀的思維爲主。在教學時要讓學體會到它的真實存在,讓學生感覺它像一個活生生的物體。爲了學生能夠感覺觸摸它,我引入時採用“介紹新朋友”的方式,讓學生思維上感覺它的真實存在性。然後透過欣賞作品,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它的作用。

【教學目標】

1、掌握如何啓動、退出畫圖程序。

2、認識畫圖視窗的組成。

3、瞭解工具箱中工具的名稱。

4、知道如何使用工具箱中的工具。

【重點與難點】

重點:工具箱中工具的使用

難點:如何畫出太陽的中間部分

【說教學過程】

今天想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想不想認識它?

這位新朋友和大家是第一次見面,給大家帶來了一組圖畫,想看嗎?

這些圖畫好看嗎?這些圖畫就是我在新朋友的幫助下畫出來的。這位新朋友就是畫圖,它是一種畫圖畫的程序。你看這些圖畫都是用它畫出來的。

看了這組圖畫,你們想認識它嗎?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它(出示“認識畫圖”)。

我們現在知道它叫“畫圖”,是一種畫圖畫的`程序,你們想見見它的廬山真面目嗎?(出示:啓動“畫圖”)

你們想見它的廬山真面目,不過它先要考考你們,你們願意接受挑戰嗎?

它說它和記事本程序是鄰居,你們如果能啓動記事本,那就能看到它的廬山真面目。

你們會啓動記事本嗎?(出示:啓動“記事本”)

誰能說一說?

誰願意上來演示一下“啓動記事本”。

剛纔那位小朋友開啟記事本時,你們看到畫圖了嗎?(出示:開始——程序——附件——記事本)

它是不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呢?請小朋友們自己開啟看一看,是不是我們的新朋友。

是不是呀?你是怎樣啓動它的呀?

真棒。是不是這樣。(出示:開始——程序——附件——畫圖)

終於和“新朋友”的見面了。

那你怎麼知道這個視窗就是我們的新朋友呢?你是從哪裏知道的?

這裏是什麼欄?(出示:標題欄)

每個視窗都有它的組成部分,下面我們進一步來了解畫圖程序的視窗的組成。

這裏是標題欄,那下面是什麼欄?(出示:選單欄)

這和我們以前接觸的視窗組成一樣的.。下面我們就要來了解一下它特有的組成部分。

我們使用畫圖中的這些工具畫畫的,這部分叫工具箱。(出示:工具箱)這裏面都是一個個的按鈕。

我們生活中畫畫,需要有畫布或者紙等物體。我們在畫圖中畫畫,只需要在畫圖區中畫,這部分白色的就是畫圖區。(出示:畫圖區)

除了可以畫之外,我們生活中可以用不同顏色的蠟筆或水彩筆畫出五顏六色。同樣我們的新朋友也可以讓我們畫出五彩繽紛,那就是顏料盒。(出示:顏料盒)

對新朋友有了這麼多的瞭解,相信大家都迫不及待的要動動手了。我們來看這幅畫中的這個太陽。你會畫嗎?

會:那請大家試着畫一畫。畫的同時思考,你用什麼工具畫這個橢圓的,如何選擇這個工具的,以及如何使用的?

不會:那我們一起來畫一畫。你們覺得用什麼工具畫太陽中間的這個橢圓?如何選擇這個工具的?如何使用的呢?

太陽中間的橢圓選用什麼工具?(橢圓工具)

你是如何知道這個工具的名稱呢?

怎樣選擇這個工具的呢?(單擊工具按鈕)

如何畫出一個橢圓呢?(拖動鼠標)

用同樣的方法看看畫光芒的工具名稱。

工具名稱知道了,那如何選擇自己需要的工具呢?如何畫出光芒呢?

小朋友們真棒。那根據剛纔的內容把這幅畫畫完整。

前後左右相互看看,他們的畫畫的漂亮嗎?

我們親自感受了新朋友的本領了,可惜時間不等人,我們要和新朋友說再見了。你會退出畫圖程序嗎?

討論一下,如何退出記事本的?

如何退出記事本?(單擊關閉按鈕)

請大家用同樣的方法試試,退出畫圖?

我們的新朋友回家了,那你今天認識我們的這位新朋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