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模板彙編五篇

說課稿3.06W

作爲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模板彙編五篇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說

《七顆鑽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五組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描述了地球上發生了大旱災,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一個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門爲生病的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發生着神奇的變化,最後水罐裏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從水罐裏跳出的七顆鑽石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個短短的童話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種社會理想:無私廣博的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蹟,愛心能爲世界創造美好的未來;愛心是永恆的,它就像星星一樣晶瑩閃爍,普照人間。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根據本課內容及教學實際,我制定出以下的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會認7個生字,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抓住重點語句,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2、教學重難點。

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課的重點,啓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感悟愛的博大。

讀關於愛心的神奇故事,體會愛心對本人乃至對社會的意義,懂得關心別人,用愛心對待生活。

二、說教法和學法

1、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在自由寬鬆,但又有方向指引的氛圍中自主學習,讓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提升理性認識,在提升後促進感情朗讀,我想這是對本篇情感味較濃課文增進體驗的合理途徑。

2、 教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充分體現這十六個字:書聲朗朗、議論紛紛、高潮迭起、讀讀寫寫。針對以上教學思想,結合本課的特點和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選用“合作探究”和“讀中感悟”式的教學方式,採用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和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和感受。爲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3、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以學生爲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透過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學習法。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

三、說教學過程

1、情境複習匯入,走進文字

上節課的學習,學生感受了旱災的可怕,知道了水罐變化這條明線,本節課讓學生感受到水罐變化的原因。上課伊始,我先是複習了本課的部分詞語,然後以圖片、文字相結合創設情境的方式匯入,引出人們在大旱災時對水的極致渴望。

然後銜接到第二自然段的教學:一天晚上,天黑漆漆的,一個小姑娘拿着水罐去爲生病的媽媽找水。她走了很久很久,可是,哪兒都找不到水,終於,又累又渴,倒在沙地上睡着了。緊接着,讓學生在輕柔悠揚的輕音樂中,自讀課文,隨着文字,隨着小姑娘而感動。

2、整體感知,回憶內容,匯出課文明“線”

在自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回憶:小姑娘的水罐發生了哪幾次神奇的變化?

透過學生的回答,理清課文脈絡,同時結合多媒體教學進行展示:空木水罐——滿木水罐——銀水罐——金水罐——跳出鑽石、涌出水流。

面對這樣的變化,你有什麼問題?根據學生的質疑,歸納問題:爲什麼會發生一次次神奇的變化、課題爲什麼叫《七顆鑽石》,而不叫……

建構主意認爲:師生、生生之間需要針對某些問題進行探討,並在相互探討中進行交流和質疑。這就是所謂的“學起于思,思源於疑”,質疑正是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思維的一個契機。

3、理解、品讀詞句,感悟課文暗“情”

由於教材層次是層層遞進、缺一不可的關係,我透過把握課文、品詞句、議論、促體會、想像、升情感這樣一種方式進行擴展教學,針對不同變化選擇不同切入點進行教學。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老師扮演的是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所以,在本環節的教學中,我採取了示範分析與自我體驗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教學,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其獨立閱讀能力。在水罐的第一次變化中,我引導學生透過抓重點詞句體會小姑娘的孝心與愛心,同時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讀中體會、感悟,適時進行拓展想像:水罐中的水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呢?讓生展開大膽的想像,暢所欲言,訓練臨場語言表達能力。再以生生互評、師生共評等多種評價方式進行評價教學,不過評價的主流應是積極的、鼓勵的、富有啓發性的。

在水罐木變銀的部分重點指導學生朗讀,透過讀小狗的前後變化對比出小姑娘的美好心靈,從而凸顯她的愛心之無私。

銀變金的部分有個理解難點,這裏要讓學生體悟、總結出水罐發生變化的真正原因是:愛,不僅有小姑娘對母親、對小狗和他人的愛,也有母親對女兒的愛。是人間廣博無私之愛創造了奇蹟。在這一部分着重訓練學生朗讀母親所說的那句話,從那句話中體會出母女間的深情。可先指名讀,生評,再指名讀,然後分角色讀。

最後的變化:從金水罐中跳出鑽石、涌出水流。這裏用討論法突破難點。從前面我們可以感受出水罐的每一種變化都與愛心有關,是什麼樣的愛竟然使水罐跳出鑽石、涌出水流呢?這裏可結合前幾次的變化來談小姑娘與母親都擁有一顆博大而無私的愛心,當小姑娘忍着焦渴把水遞給過路人時,她的愛心就如同鑽石般可貴,閃耀着異樣的光芒。是這種無私的愛,給人間帶來了希望,照亮了人間。

與此同時,進行拓展、說話練習:小姑娘的愛心給這個世界帶來了源源不斷、新鮮的水流,乾渴的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呢?(如果有了水,人們會說---------------;動物會說----------------;花草樹木會說-------------------。)讓學生契合本文童話的主題,充分、大膽地展開想象的翅膀。

4、引伸拓展,讓愛層層遞進

學到這兒,學生對課文語言已經有了很深的理解。但僅僅是瞭解文中故事,明白變化的原因是“愛”。對作者的意圖還不甚理解。所以,向學生提出疑問:

(1)爲什麼不把鑽石留給小姑娘她們,而讓它飛上天變成了星星呢?

讓學生明白讓愛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個角落,照進每個人的心中;只要心中充滿愛,就會發生奇蹟,由愛而生的七顆鑽石化成北斗星,就是告訴人們,讓愛成爲你心中光明的指路星。

(2)讀完這篇感人的故事,你想到了什麼?想做些什麼呢?

①文中的小姑娘爲了找水,累得倒在了沙地上,這水是多麼的寶貴啊!讀完這個故事,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你有什麼想法呢?(節約水資源,倡導環保、和諧等。)

②試想:如果沒有愛心,這個世界會變成一個怎樣的世界?從中,你懂得了什麼?(會感受愛,更要懂得珍惜、感恩。世界因愛而美好.....)

讓學生結合實際談生活中感人的事,明白愛是真實的奇蹟。在我們生活中到處有愛,到處有奇蹟發生。

四、說板書設計

19 七顆鑽石

愛心——奇蹟

這堂課的板書設計,形象直觀地概括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便於學生理解,進而輔助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教材簡析:

《狼和鹿》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個關於生態平衡的故事。課文講的是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爲了保護鹿羣,捕殺兇狼反而造成了森林饑荒、疾病流行。它告訴人們:事物之間存在着密切的聯繫,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像的災難。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藉對課文的朗讀感悟,知道事物之間存在着密切的聯繫,破壞生態平衡將帶來無法想像的災難

三、教學思路:

本節課的教學首先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讀中入境。然後讓學生在讀中對比,讀中悟情,組織指導學生合作學習,說話明理。最後課堂延伸,學科整合。總之讓學生在和諧.民主.寬鬆的課堂中自主學習,自主探究。

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的主要教學思路是:以讀爲主線,創設情境,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理解課文。在一幅幅鮮明畫面,一個個具體數據的對比中悟情明理。透過討論,反覆朗讀等多種形式,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的過程中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教學重點、難點、

充分運用電教媒體,在讀讀、議議中突破重點、難點。讓孩子們在讀一讀、比一比、想一想中真正融入課文,明白課文所包含的深刻道理。

五、說教法、學法:

(一)興趣導讀,讀中入境。

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在揭題之後,創設情境: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是怎麼樣的呢?讓學生帶着興趣讀第一小節。接着問“你喜歡這樣的森林嗎?說一說你的理由。”學生可以喜歡森林的生機勃勃,喜歡鹿的活潑美麗。學生也可以不喜歡森林中狼的貪婪和兇殘。這樣的設計爲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展現個體發展、展現其問題解決能力的舞臺,每一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思路說說自己的看法。

“凱巴伯森林當地的居民恨透了狼,他們又是如何做的呢?”讓學生自由去讀一讀,透過具體的數據體現人們捕殺狼數量之多

(二)讀中對比,讀中感悟課文所蘊含的道理

(1)、森林狀態的前後對比,一是生機勃勃,一是蕭條無比;

(2)、鹿羣要死的前後對比,一是活潑美麗健康,二是頻臨滅絕,疾病纏身;

(3)狼鹿易位的對比,一是對鹿痛恨之極,對鹿愛護有加,一是狼成了“功臣”,鹿成了“禍首”

緊緊抓住這三處對比,讓學生明白狼和鹿之間的關係,形成保護生態平衡的價值趨向。

想象法——想象大森林前後變化的景色,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由圖入手,看正面說美學圖文結合展開想象,透過學生回憶的描述,深深地體會到凱巴伯森林的前後變化之大,僅僅是因爲狼的消滅嗎?潛移默化地滲透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探究法——“狼成了‘功臣’,鹿成了‘禍首’。”這句話應該是這篇課文的重點語句,抓住這句話,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深入探究爲什麼說狼成了“功臣”,鹿成了“禍首”呢?研究根本何在,學生在矛盾的情緒和迫切知道真相的需要支配下,積極主動地參與探討,抓住這個重點語句來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思考分析能力和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三)、合作學習,說話明理。

第四小節是文章的難點,讓學生自讀這一小節,用“因爲……所以……”的句式聯繫文中的句子說話,領悟人稱狼爲“功臣”,稱鹿爲“禍首”的原因。進而明白文章所蘊含的道理。學生自由地將自己的發現、想法和結論進行交流和共享。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課文透過對爬山路上,山嶺、大天池等處的雲霧的形態、顏色的形貌,稱讚了廬山雲霧的優美神奇,抒發了熱愛自然風景的頭腦情感。縱觀全文的內容,可按“昔人的'稱讚→特點的形貌→緣故原由的探索”分爲六大段。此中寫第二大段是重點,不但佔的篇幅最多,並且寫作上也很富有特色,充實表現了本單位課本的講授重點:過渡句或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因此,第二大段應看成爲本課文的講授重點。

細緻品讀全文,我們還能瞭解到課文具有以下的三個寫作特點:一、三言兩語地引用古代名浮名行稍加議論的措施,加強了稱讚的薰染力;二、段與段之間巧用過渡句,段意銜接自然,使文章具有趁熱打鐵之感;三、語言形象、生動、有魄力,接納比喻、比擬、擬人等多種寫法寫出了廬山雲霧之美。因此,本文是一篇極好的寫景範文,宜接納多種講授本領,透過對文章中語言筆墨的讀、思、議、品等,使學生了解文章的語言美、感覺廬山雲霧的景緻美,從而使他們的心中升騰起對故國江山的稱讚之情。

二、本課時的教學內容

細讀課文第二大段,會背誦第4自然段,完成作業本的第3、4、5、6題。

三、本課時教學目標

1.瞭解廬山雲霧的特點,會背誦第4自然段。

2.理解詞語的意思,能用“剛剛……轉眼間……”、“時而……時而……”、“尤其”造句,能摘錄有分號的句子。

3.能找出第二大段中的過渡句,並體會其作用。

4.感受廬山雲霧的美麗神奇,激發熱愛自然風光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重點

瞭解廬山雲霧的特點,體會用詞的準確、生動。

五、教學難點

對廬山雲霧美麗神奇的感受。

六、教學思路設計淺析

現代教學論認爲,教師的作用不單是“資訊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爲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爲此,針對本教材的特點,我採用了教師稍加點拔,學生主動自學的“導學式”教學方法。透過一系列教師精心設計的語言文字的訓練,引導學生體會並理解課文的內容。訓練的同時,注意情境教學的設計,使學生在有形的訓練之中無形地入情、入境、用情……最終獲得知識與情感的雙豐收,本課時的教學設計就體現出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注重情境的教學

情境教學法能牢牢把握和促進兒童發展的動因——情感,展開和推進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使教學收到最優化的效果。本教材是一篇適宜於進行情境教學的好文章,而且也只有透過情境教學,才能使廬山雲霧的美景在學生的腦海中展現,真切地體會到作者所描述的情景之美。爲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情境教學的環節:

①以學生的說話訓練匯入課文,教師又施以啓發性的小結、提問,誘發學生學習課文,想欣賞廬山雲霧的好奇心。

②教師的配樂表情朗讀,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進入觀察廬山雲霧的情境,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催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

③投影片的及時展示。再現課文情境,變具體爲生動,變抽象爲直觀,讓學生感到自己彷彿置身於雲霧繚繞的廬山之中,對廬山雲霧的讚美之情得以進一步的昇華。

④以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盡情抒發對廬山雲霧的讚美之情。

⑤教師以充滿感情的課堂環節銜接語,激起學生心中感情的盪漾。

(二)注重學法的指導

成功的語文教學策略應該體現以學生爲主,以自學爲主,以訓練爲主,達到“教是爲了不教”這一教學宗旨。因此,根據本教材的內容及其結構特點,我設計了一系列的學法指導訓練環節:

①採用指導讀第3小節——師生共讀第4小節——獨立自學第5小節的遷移教學方式,教會學生學習寫景文章的“一找;二找;三體會;四朗讀”的閱讀方法。

②以讀範句→補充完整語句→獨立說句的層次訓練,培養學生的造句能力,使學生在有模可仿之中,學會舉一反三。

③注意課堂上學法的及時梳理與小結,讓學生明確並掌握學法的步驟。

(三)注重讀寫結合

讀和寫是個互逆的過程。它們之間既相對獨立,又密切聯繫着。讀是理解的吸收,寫是理解的表達。兩者相輔相成,在閱讀教學中,有目的地“見縫插針”,在學生理解了課文表達方法之後有針對性地設計一定量的片斷練習,實現讀寫的遷移,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透過組織多種手段讓學生欣賞廬山雲霧,感受廬山雲霧的美之後,學生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已油然而生,極想淋漓盡致地抒發一番。此時,我便不失時機地推出《家鄉的晨霧》的寫作訓練,使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重語言文字的訓練

小學語文教學要加強語言文字訓練,這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世紀之聲,也已逐漸成爲廣大教師的共識。針對本課的特點,在課堂上,我組織學生充分利用圈、劃、刪、改、讀等多種途徑,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語言欣賞能力。

①用上“神祕、探求、令人心醉”,說一句比較通順的話,進行說話及遣詞造句能力的訓練。

②按要求找、劃出描寫雲霧的詞句並進行賞析,是典型的語言文字訓練形式。

③模仿例句,發揮想象進行造句練習,加深學生對文中關聯詞的理解,並真正達到學以致用這一目的。

④“默讀→有感情地讀→表演讀的過程”,體現了學生對課文語句的循序漸進的理解過程。“個人讀→自由讀→齊讀→分角色讀”的多種形式的替換變化,則能有效地調節學生的學習情緒,提高學習效率,對課文語句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七、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初讀課文,學習第一段:

1.師出示詩句:“一起千百里,一蓋千百峯”問:這是古人用來描述什麼景物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課題:廬山雲霧)

2.出示投影片:神祕、探求、令人心醉,請運用以上的詞語圍繞廬山雲霧,說一句比較通順的話。

3.師小結。

同學們,廬山雲霧是充滿神祕的,廬山雲霧是令人心醉的。現在,老師就帶大家去觀察這令人心醉的廬山雲霧好嗎?

(二)細讀課文,品味精美

1.師配樂表情朗讀課文第二大段,要求學生認真聽、潛心感受雲霧的美,邊欣賞,還要邊想想:我們分別在哪幾個地方觀賞雲霧?

2.議:剛纔,我們欣賞了廬山哪幾個地方的雲霧,請完成下列填空題。(回答)

我們觀賞了在()看到的濃霧,在()看到的霧氣和在()等處看到的雲海。(先在書上用“____”劃出,再回答。)

(引:這些地方的雲霧各有什麼特點?現在,我們再回過去細細地欣賞欣賞。)

3.默默地欣賞課文的第3自然段,思考:這個地方的雲霧有什麼特點?(用“____”在文中劃出一個能概括其特點的詞。)

4.理解“瞬息萬變”,哪些詞與它意思相近?

5.要求學生圍繞“瞬息萬變”提問。

6.師小結學生的問題,要求學生自由輕聲朗讀課文第三小節,思考:①哪些詞句體現了廬山雲霧的這一特點?(用“~~~~”在文中劃出有關的詞句)②你認爲哪些詞句用得好?爲什麼?

7.討論以上問題中的第1個問題。

8.討論第2個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語句:

遊客乘車登山,剛剛在九江看到的山間雲轉眼間變成瀰漫窗外的濃霧。

9.有感情地齊讀這一句:體會“剛剛……轉眼間”在這句話中的作用。

10.用“剛剛……轉眼間”進行說話訓練。

A.六月天,孩兒臉,說變就變,剛剛還是(),轉眼間就()。

B.火燒雲的變化真快,剛剛看上去(),轉眼間()。

C.自己說一句話,用上“剛剛……轉眼間”。

11.出示語句

霧來時,風起浪涌;霧去時,飄飄悠悠;霧濃時,像帷幕遮住了萬般秀色;霧稀時,像輕紗給山川披上了一層飄逸的外衣。

議:將以上的話改成下列這一段話,好嗎?爲什麼?

霧來時,好壯觀;霧去時,好輕悠。霧濃時,遮住萬般秀色:霧稀時,給山川披上外衣。

12.指導並練習有表情地朗讀這一句話:

指名朗讀——指導——自由練讀——男女分角色讀。

13.師小結:“瞬息萬變”的濃霧真的是好美呀,讀了作者的解說,我們真的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剛纔我們經過了哪幾個步驟才領略到這一番美景的?

14.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學法。

一找:找出能概括雲霧特點的詞。

二劃:劃出能體現雲霧這一特點的詞句。

三品:品味用詞用句的準確、生動。

四讀:有感情地朗讀,表達自己的讚美之情。

15.生自學第4小節。

16.彙報交流。在生彙報的同時,適時地出示投影片,領會“時而……時而……”的用法。

①小貓釣魚真不專心,時而____,時而____。

②雨斷斷續續地下了兩天了,時而____,時而____,時而____,真令人擔心會不會發洪水。

17.指導背誦。

這段話共有____句話,第一句話先講廬山雲霧對山鎮牯嶺特別____,一年365天,有____天與它____。第二句講廬山雲霧時而____,時而____。第三句講山鎮牯嶺一半____,一半____。

18.試背。

19.師小結:猶如仙境一般的山鎮牯嶺真令人流連忘返,但這不是最壯觀的。因爲最壯觀的要算大天池等地的雲海。(出示雲海的投影片)這就是雲海的兩幅照片,想去體會體會它的美嗎?

20.生按學習第3小節方法,自學第5小節。

21.集體交流彙報。出示檢測題:

A.雲海的特點是()。

B.作者生動地描述了()和()兩種情況下的雲海。

C.找出與以下結構相類似的詞:

波濤起伏()青峯秀嶺()

22.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小節。

(三)總結全文,找出過渡

1.師憑據板書,小結學習內容。

廬山雲霧是美的,但是作者的敘述更是天衣無縫,連貫而又自然。作者是靠哪些文句毗連起課文的內容的呢?

2.有情感地齊讀課文第二大段。

3.師小結,並要修業生舉行仿寫:《故鄉的晨霧》。要求寫出晨霧的特點。

(四)作業。

1.片斷訓練:《故鄉的晨霧》。

2.補做完作業本上的第3、4、5、6題。

正所謂教無定法,在教學中還需要老師們因材施教。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蘇教版第六冊的一篇說明文。簡潔、生動的語言,清楚的條理,是這篇文章的特點。它從海底動物、海底植物和海底礦藏三方面介紹了海底的有關知識,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

本文文質兼美,各自然段行文結構相似,特別是第三自然段是典型的圍繞中心句展開敘述,是對學生進行習作訓練的好教材。

二、教學目標、重難點

針對三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特點,我將教學目標定位在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生字,能理解詞語的意思;認識一些海底生物,瞭解一些海洋知識。

2.能力目標:學會圍繞中心寫一段話。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探索大自然奧妙的興趣。

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認識海底生物的特點,瞭解海洋知識,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教學的難點是:學會圍繞中心寫一段話。

教學課時:二課時。

三、教法、學法

現代教學論認爲,教師的作用不單是“資訊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空器,教師應爲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爲此,針對本教材的特點,我從情景教學入手,先從形式到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再從內容到形式,使學生學會如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最終獲得知識、情感和能力三豐收。本課的教學設計就體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注重情境的教學

情境教學法能牢牢把握和促進兒童發展的動因——情感,展開和推進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使教學收到最優化的效果。本教材是一篇適宜於進行情境教學的好文章,而且也只有透過情境教學,才能使學生感受到海底世界的奇妙,激發出他們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爲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情境教學的環節:

①以錄象匯入課文,教師又以帶有啓發性的問題,誘發學生學習課文,探索奧祕的興趣。

②動畫、聲音的及時展示,再現了課文的情景,變具體爲生動,變抽象爲具體,讓學生感到自己彷彿置身於海底世界,對大自然的喜愛得到了進一步的昇華。

(二)注重學法的指導

成功的語文教學策略應該體現以學生爲主,以自學爲主,以訓練爲主,達到“教是爲了不教”這一教學宗旨。因此,根據本教材的內容及其結構特點,我設計了一系列的學法指導訓練環節:

①採用指導讀第二自然段——師生共讀第三自然段——獨立學習第四自然段的遷移教學方式,使學生學習說明文“一找、二劃、三讀、四說”的閱讀方式。

②對於長句的教學採用了“讀範句——照句式寫分句——連起來變長句”的訓練方式。

③注意課堂上學法的及時梳理和小結,讓學生明確並掌握學法的步驟。

(三)注重讀寫的結合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閱讀是什麼一回事?是吸收。……寫作是什麼一回事?是表達。……閱讀和寫作,吸收和表達,一個是進,從外到內,一個是出,從內到外。”這兩者是緊密聯繫,相輔相承的。在學生理解了課文表達方法之後有針對性地設計一定量的片段練習,實現學寫遷移,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本課第三自然段的教學中,我先透過一找、二劃、三讀、四說,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後五句是圍繞第一句“海底動物各有各的活動特點”來寫的。然後再請同學們圍繞“預防非典,大家各有各的辦法。”寫一段話,這樣“就文取材”的說寫訓練,提高了閱讀教學中寫的密度和語言文字訓練的強度,同時充分發揮了文字的作用,使其成爲一種有效的作文教學途徑。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匯入激趣。

①“海”,組詞。

②你對海有什麼瞭解?

同學們的知識真豐富。那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麼樣的嗎?(播放錄象)

今天就讓我們跟着課文《海底世界》一起去遊覽一番。

(二)精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①當海面上波濤洶涌的時候,海底……。再大的風浪,……。那麼海底是否一點兒聲音沒有呢?

②你從哪兒知道的?

③是的,海底是有聲音的,因爲小動物們在……。竊竊私語是什麼意思?你能用動作或一句話來解釋一下麼?你能用“竊竊私語”說一句話麼?

④讓我們帶上特製的水中聽音器聽一聽。你聽到了什麼聲音?(導讀)

⑤你爲什麼讀得這麼小聲?

⑥其他同學你們也來試一試。自由朗讀這一句。指名朗讀。

⑦剛纔同學們讀的這些,都是寫海底動物的什麼呀?找找看,有哪些模仿聲音的詞?

⑧句子的最後用上省略號,說明什麼?

⑨你猜一猜,海底動物還會發出哪些聲音,用“有的像……一樣……”的句式來說一說。

⑩請你把這些句子連成一段完整的話:“如果你用上特製的水中聽音器,就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

(三)師生共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過渡:多麼可愛的海底動物,你認識他們麼?

①觀察插圖,同座互相指一指你認識的海底生物。請同學上來介紹。

②那這些海底動物是怎樣活動的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它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③默讀課文,用“——”畫出課文中介紹的海底動物。

④找出你喜歡的動物,讀一讀介紹它的句子,想一想它的活動特點是什麼?(學生回答哪個動物,就出示哪個動物的動畫)

⑤這一自然段透過六種動物的活動方式說明了海底動物各有各的活動特點。

⑥齊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⑦請同學們圍繞“預防非典,大家各有各的辦法。”寫一段話。

⑧想一想你可以寫哪些人的方法。提示:醫務人員……老師……同學們……

⑨總結學習方法:找中心句——劃出圍繞中心句寫了哪幾個方面——讀句子——用自己的話說特點

(四)學生根據學習方法自學課文五自然段。

①學生自學

②集體交流,出示檢測題:

A中心句是( )。

B從( )和( )兩方面說明海底植物的差異很大。

C海底植物顏色的特點是( ),形態的特點是( )。

(五)師生共讀第五自然段

①海底不僅是一個景色奇異的動植物公園,更是一個天然寶庫。這裏蘊藏着豐富的……

②學生可以自由補充自己知道的知識。

六、總結課文

海底有這麼多可愛的動物,美麗的植物,還有這麼豐富的礦物資源,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其實我們人類對海洋的瞭解還只是冰山一角,包括人們對宇宙的瞭解也是如此,大自然裏還有很多很多的奧祕等着我們小朋友去發現、去研究呢!

(七)板書設計

① 23 海底世界

景色奇異閃閃發亮

竊竊私語 美麗的世界

動物 多

物產豐富 植物 奇

礦物 豐

這個板書出現在第二課時,幫助學生總體把握課文結構。

② 海底動物 的 活動特點

海蔘 爬行緩慢

梭子魚 遊動快速

烏賊、章魚 後退

貝類 自己不動

深水魚 會發光

這個對應式板書在學習第三自然段時形成,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同時明白如何圍繞中心寫一段話。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5

1、說教材:

《攀登世界第一高峯》這篇課文是對我國登山健兒攀登世界第一高峯——珠穆朗瑪峯的真實記錄。文章按時間順序記敘我國登山健兒1960年攀登珠穆朗瑪峯最後登頂的時刻。珠穆朗瑪峯海拔8848、13米,爲世界第一高峯。這裏氣壓變化不穩定,沒有植被,空氣中氧氣含量少。攀登珠峯是一項挑戰身體極限的運動,需要勇氣、毅力和充分的準備。我國登山健兒登頂的成功,向世界展示了中華兒女不凡的氣概。

文章脈絡清晰,所述的中國登山隊員攀登珠穆朗瑪峯的經過,着實讓人感動。但是,那個年代離現代的孩子們太遠;孩子們對登山運動也不太熟悉。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縮短孩子與文字之間的距離,讓他們能真真切切地去感受,去體驗,從而能真正體會文章的主旨。

2、說學情:

三年級的學生在入學兩年多的學習中,在識字,閱讀,說話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礎。在識字方面,完全可以讓學生透過課前預習,課上小組合作學習交流,教師當堂複習鞏固,來學習文章中的生字。

在前幾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們已經學會了預習課文,複述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理解字詞。在此基礎上,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爲指導學生根據課文裏不理解的字、詞、句,提出問題。並透過閱讀文字,交流,討論,解決問題,感悟真諦。

三年級的學生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所以在學習課文時教師主要起到引導作用,引領學生走進文字,透過多讀課文來理解課文內容,從而體會出中國登山健兒不畏艱險,勇於挑戰極限的勇氣和毅力,以及隊員之間互相合作的團隊精神。

3.說教學目標:

根據單元目標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來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具體目標詳見[教學設計及說明]部分。

目標之一在於知識點的落實。本篇課文有十個生字,在教學時可以結合講讀課文分散學習。“蹬、斬、驟、噙、釘”這五個生字要注意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而“蹬、驟、噙、堪”這幾個字字形比較複雜,教師可以在板書時,指導學生寫一寫。在理解“驟然,疲憊不堪”詞語的意思時,可以結合課後詞句活動室中的第一題,讓學生透過找近義詞的方法來理解。而“不可逾越、斬釘截鐵”的意思也可以透過讀課文,藉助課外資料,查找字典的解釋等學生認爲合適的方法來理解,充分調動學生已知,來幫助他們學會還不瞭解的內容。

目標之二、之三是能力點的落實,讓學生在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具有邊讀課文,邊思考的學習好習慣。教師還利用文字資源,創設情景培養學生具有提出問題的。

目標之四是情感目標的落實,讓學生透過學習課文,瞭解中國登山健兒攀登世界第一高峯的故事,體會登山這一極限運動的艱辛。感悟中國登山隊員勇於挑戰極限的勇氣和毅力,以及運動員之間的互相合作的團隊協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