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6篇

說課稿3.32W

作爲一名老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6篇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理解:

《小珊迪》講述的是一個發生在愛丁堡的故事:賣火柴的小男孩——小珊迪爲了歸還四個需要找還的便士,被一輛馬車軋斷了雙腿,但他仍然吩咐他的弟弟到旅館給先生還錢,臨時前掛念的仍然是他弟弟今後的生活。那位買火柴的先生被感動了,答應小珊迪永遠照顧他的弟弟。小珊迪懷着感激死了。

全文語言平實,卻閃現着作者對小珊迪的無比同情和深深的敬意,充盈着誠信的精神光輝。《小珊迪》一課講述的故事年代久遠,並且遠離學生的現實生活。人教社選擇這一課大概並不是想透過它來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畢竟離學生的現實生活太遙遠了。那麼它的現實意義何在?我想,這篇課文打動我們的不是文章的語言和寫法,而是小珊迪貧困的處境、是小珊迪爲生計而乞求叫賣的形象、是小珊迪人窮志不窮的骨氣、是小珊迪誠實守信的高尚品質。而這正是這個社會所需要的做人的品質,也正是本文獨特的人文價值之所在。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敘述的特點,理解課文內容。

能力目標:透過有感情的朗讀、感悟和交流,培養學生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能力。

德育目標:學習小珊迪誠實、善良的品質,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內容安排:

第一課時:帶着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以讀爲本,讓學生在讀中悟情。重點落實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

第二課時:引導學生繼續學習課文,瞭解敘述順序,並沿着文中的“我”的感情的變化深入到語言文字中去研讀,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本設計爲第一課時教案)

3、教學重難點

重難點:激發學生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從中學習小珊迪誠實、善良的品質。

創新點:在小珊迪受傷,七個便士不知去向的時候,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想象。

二、說教程:

本節課的教學流程爲四部分“談話匯入____整體感知____研讀悟情____小結全文”

(具體見教案)

三、說教法和學法

遵循我校的十六字教學原則,即“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合作協商、交流評價”,從整體感知課文入手,以讀爲本,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怡情。

語文課上最動聽的聲音便是書聲!朗讀是唯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語言和精神的言語學習方法。在琅琅書聲中,學生用心靈去擁抱語言,與作者的心靈直接交流,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在琅琅書聲中,學生不僅能夠感受和再現作品的情思美感,還能體驗語言的節奏感、音韻感。

在我校的十六字教學原則中有一條是“主動探究”。具有探究品質,是創新型人才的本質特徵之一。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是教育創新不容忽視的價值取向。語文,作爲中華民族的母語,其學習有着深厚的探究基礎和廣闊的實踐空間。在課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探究性學習作爲一種新的學習方式,越來越得到大家的認同。在語文教學中,一句話該怎麼讀,一個詞語是什麼意思等等,都在探究之內。現在,我就以《小珊迪》一課爲例談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探究性學習的嘗試。

探究性學習的本質是師生之間形成這樣一種特定關係:教師提出一系列問題,並由此誘導學生做出探究的反應,發展有益於探究活動進行的情感氛圍,爲學生提供契機。學生透過探究性思考,達到發現問題、獲取知識的目的。

本課的教學以“你彷彿看到了一個什麼樣的小珊迪?”爲探究點,以這一個大問題板塊的學習直接而高效地與文字對話,落實探究過程。又以“你想研究哪一方面?找出課文最打動你心靈的地方”,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地探究活動,學生在這一探究活動中,與語言文字親密接觸,激發起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

情感是人的精神的內核。情感是文章的靈魂。體驗作者的情感,品賞、運用作者表情達意的語言,是提高學生言語水平的需要,也是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精神的需要。我在《小珊迪》一課的教學中,緊緊抓住情感這條主線,透過動情的朗讀,使學生透過對語言文字的感知,把言語對象轉換成鮮活的形象。採用生生互讀,師生互讀等各種形式,以期引起認知的共識、情感的共鳴、心靈的共振。這一課的教學設計,是想透過紮紮實實的讀書,深深切切的感受,讓可憐、善良、誠實、守信的小珊迪的形象深入學生心中,使人文性和工具性相輔相成,相映生輝。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的確,語文的工具性,只有與人文性統一,它才能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語文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爲基礎,它才能成爲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能真正發揮語文育人的個性特色。探究性學習畢竟是一種學習方式,然而,語文課畢竟姓“語”,我們語文老師應把培養學生豐富的語感,發展學生的人文素養作爲己任。

語文教學中提倡學生探究性學習,我認爲聽說讀寫還應該有機結合,紮實訓練。

四、說媒體運用:

本節課採用電教手段,用實物投影展示學生自學生字情況,用幻燈的形式匯入新課,配上音樂,以起到渲染氣氛、創設情境的作用。

以上是我對《小珊迪》一課的設想及探究性學習的一點粗淺的認識,有不當之處,請領導批評指正。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絕招》這篇課文講述了幾個小夥伴之間發生的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夥伴比絕招,沒能取得好成績,覺得丟臉,經奶奶的點拔認識到絕招是可以練的,他終於下苦功夫練出了一手絕招:口算乘數。小夥伴對小柱子十分佩服,約定暑假再比絕招。

這篇課文富有童心童趣,小柱子的形象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學生可以從他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強,不服輸。課文中還蘊含着豐富的道理:只要勤學苦練,就能練就一身好本領;要練,就練對自己的未來發展有用的本領。這是對科學知識、對刻苦求知的一種價值認同,這也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結合本組課文的訓練意圖和學生實際,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小柱子兩次比絕招前後的不同。

2、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感受童真童趣。

3、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刻苦求知的願望。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和特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小柱子兩次比絕招的前後不同,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

難點:激發學生刻苦求知的願望。

教學重難點的確定,我的教學思路也越來越清晰了。教法和學法的選擇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說教法和學法

1、選擇教法,明確思路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和語文素養,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爲了實現這一目標,體現三維目標,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本課,我採用了討論法、點撥法。雖然學生自學課文也有自己的體會,但遊離文字,脫離體驗的體會的是口號式的。需要教師適時的點撥,點撥促悟,達到學生自悟所無法企及的高度。

2、學法指導,形成能力

自讀自悟,讀悟結合,以讀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點詞句,品讀感悟,積累和豐富語言,運用語言。

3、理念指導,精心設計

抓住語文字文,體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言是閱讀教學責無旁貸的任務。教學中力求達到在賞析語言中感受刻苦求知的道理,在感悟刻苦求知中習得語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遵循閱讀教學的規律,重視體驗和感悟。新課標明確提出:閱讀時學生個性化行爲,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會,有所感悟和思考。

三、說教學設計

在以上理念的指導下,力求透過教學環節的精心設計,達成三維目標,促進學生髮展。所以,我設計了這樣流程。

創設情境,匯入課文 (這個環節主要是引導學生進入情境。)

整體把握,梳理脈絡(這個環節設計符合學生先整體感知的閱讀心理。)

導讀賞析,品味語言(在這個環節中,帶領學生明白小柱子兩次比絕招前後的不同,體會小柱子之所以不同的原因,從感悟到刻苦求知的願望。)

迴歸整體,昇華情感。

根據以上教學流程,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

1、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看動畫片嗎?你們都喜歡動畫片中的誰?他們都有什麼本領?

根據學生的回答,我來小結:同學們,這都是他們的絕招。你知道什麼是絕招嗎?

【如此匯入,學生的聽覺、思維、想象都被調動起來,激發了學生學文的興趣。】

2、整體感知,梳理脈絡

你想看看其他人的絕招嗎?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中的一羣小朋友也有自己的絕招。趕快開啟課文去看看吧。主意,要把課文中的生字讀正確,課文讀通順。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次。

【閱讀時學生和文字的對話,在這裏,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培養學生了自主讀書的能力。】

同學們讀的真認真,這裏有幾個詞語很難讀,誰來試試?

【三年級,雖然向閱讀教學過渡,但字詞教學還是佔主要成分。】

請同學們再次閱讀課文,這次你可以快速的瀏覽。邊讀邊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學生快速度讀了課文後,我問,你能用“尷尬”和“羨慕”這兩個詞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嗎?

真了不起,這麼長的文章竟然讀成一句話。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海底世界》是一篇淺顯的知識性課文,作者透過生動形象的語言,刻畫了一個“景緻奇怪,物產富厚”的海底天下,文章以流通自然語言爲基調,沒有富麗的詞采,不見雕琢的陳跡,但是給人密切熱情的感覺。我們透過作者對海底天下的刻畫,可以感覺到作者對整個自然、對生命的熱愛。

教學中若只讓學生知道講義上的點滴動物、植物,在學生腦海中要形成廣而深,並景緻奇怪、物產富厚的海底天下是有難度的,因此必須給學生計劃了一個“研究”的時機,使學生進一步相識博識的海底天下。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探究課文第2~6自然段,透過感受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瞭解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地方。

2、透過多樣化的表達,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蒐集資訊、處理資訊等綜合實踐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界奧祕的興趣。

二、設計理念

1、過程開放,體現探究性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探究性的閱讀教學中,倡導的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開放。它突破傳統的限制,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爲學生創設探究的背景,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⑴情境的創設

在課堂中,創設一定的情境,能啓發學生運用多維視角去思考解決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從而滿足他們的探究欲、表現欲。

在廣闊的海洋裏生活繁衍着無數的生物,神祕而又美麗的海底世界令無數人爲之傾倒,爲之讚歎。學生樂於親近海底世界,因此創設“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能使學生的心靈與文字產生撞擊,使兒童既有經驗與文字產生衝突,尋找到孩子心跳與文字心跳的合拍點,產生移情效應。他們置身情境,強烈地感受着無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關注、嚮往、投入。

⑵角色的轉換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也就是說,閱讀課堂是由這三者之間的互動形成的。在《海底世界》的教學中,課始情境的創設,教師是一個能激發學生思維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自己找到探究內容進行探究;當學生就“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問題進行研究、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則是一個能欣賞學生意見的傾聽者、能積極參加小組探究的參與者;當學生呈現探究成果時,教師又是能判斷學生認識正誤的辨別者。這實質上是一個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動態生成過程。

⑶資源的拓展

兒童的內心是最無拘無束的,他們渴望走向原野,親近自然,渴望在廣闊的天地間放飛夢想。這就要求閱讀教學要徹底走出“課堂中心、書本中心、教師中心”的封閉性,充分拓展空間,增強活力。一方面,我們要鼓勵學生在真實世界的際遇中學習,與現實對話,爲學生創造社會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到社會上去觀察、調查、訪問。例如要求學生課外查詢有關海底世界的知識,引導學生透過如課外書籍、圖書館、網絡等途徑獲得資訊。另一方面,我們要把大世界引入課堂,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各種各樣的教育資源,根據教育目標對資源進行重新組合與調整,溝通學生生活世界和書本世界的橋樑,爲學科課程提供廣泛的感性背景,爲課本知識的運用提供實踐的平臺。例如在教學中播放海底世界的錄像、出示海底世界的圖片等。

二、挖掘內涵,注重人文性

語文學科具有積澱豐厚的人文魅力,尊重學生生命價值、尊重學生文化及其多樣性,是小學語文課程的應有之義。語文教學必須實現學科順應學生,必須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生命的本性,弘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保持和加強生命的力度,使有限的生命具有無限的生命力。

⑴挖掘文字中的人文性

透過放錄像,把藍色的海水、兇猛怪誕的大魚、美麗的珊瑚……這些奇妙的東西盡情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再加上配有優美音樂的解說詞,學生們彷彿置身於美麗神奇、千姿百態的海底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畫出一幅幅美麗的海底世界。另外如文中“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等的重點研讀。

⑵體現課堂交流中的人文性

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的歷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價值,讓學生在體味語言、交流表達過程中,陶冶、塑造學生心靈。

⑶滲透課堂作業中的人文性

現代閱讀教學觀需要我們以生活的理念構建起語文教學大課堂。在教學中,我們要將課堂的語言訓練和課外的生活實踐活動進行有機結合,從而使學生從單一的語文課堂步入廣泛的社會語文空間。如:

“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我們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發揮你的想象,請你寫一寫。”

“關於海底的奇異景色,你還想知道些什麼?課外查尋、蒐集相關的資料,你自己來寫寫《海底世界》。”

這種實踐性的作業形式,讓學生親近自然,很好得淡化了訓練意識,消除了學生學習與生活的界限,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實踐的熱情。

三、感悟運用,突出個性化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1、個性化地體味語言

在閱讀教學中,透過學生的自主體驗,讓學生逐步學會以語言文字爲依託,分析語言現象,在字、詞、句、篇的聯繫中揣摩語言文字的內涵,體會文章內在的思想感情。例如學生對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理解;又如對海底小動物“竊竊私語”這個詞的理解等,可以充分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研讀,強化個性體驗。

2、多樣化地語言表達

語文課是師生個性自由馳騁的舞臺,所以要鼓勵學生進行多樣化地表達,展示學生的個性。在閱讀教學中,透過學生多樣化的表達,開闊學生的視野。

例如學生對“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彙報時,有的直接摘錄了書上描寫的原句來表達,有的加以概括列出幾個關鍵詞語,有的用圖片等,學生在表達中思辨,在傾聽中評判,不僅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而且提高了蒐集資訊、處理資訊等綜合實踐能力。

三、設計思路

根據文字的特點、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以及設計理念,本節課教學思路爲: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創設情境觀察,交流對話

引導探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引導表達讀說寫評

引導拓展蒐集、處理資訊

四、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激起探究興趣

1、假期裏,有些同學跟着爸爸媽媽遊覽過大海,欣賞了美麗的海水,海灘,不過,你知道大海深處是怎樣的嗎?現在,讓老師帶着你們一起乘潛水艇,到海底世界去看看那兒的奇異景色。(出示錄像,並配樂朗讀)

2、你知道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嗎?

主要特徵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設計意圖:透過錄像展示海底世界的奇異景色,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既加深了對海底世界的瞭解,又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積累語言的興趣。學生置身於這樣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對具體情境的體驗、領悟更深,認知和情感發展更協調。

情境的實質是人爲優化了的環境,是促使兒童能動地活動其中的環境。這種充滿美感和智慧的氛圍,與兒童的情感、心理會發生共鳴而契合。它所關注的是兒童內心的自由、愉悅、釋放、本真,追求的是兒童在課堂中的快樂生活。)

(二)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特點

1、自由讀課文第2~6自然段,填寫表格。

2、小組交流,師巡迴指導。

3、呈現探究成果。(出示一份中等學生的填寫表格)

體味句子。(隨機出示句子)

①“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

②“海面上波濤澎湃的時候,海底依然很寧靜。”(“依然”是什麼意思?用一個近義詞表示,用這樣近義詞替換的方式,讓學生從中理解大海很深很深、當海面波濤澎湃的時候,海底卻同原來一樣寧靜。)

③海底有光嗎?回答這一問題時教師讀有關“光點”的句子,讓學生從中找出重點詞“卻”,然後展開討論:“卻”在這句話中起什麼作用?經過討論讓學生明白“卻”在句中有轉折連接的作用,說明黑中有亮。

④“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

a、什麼是“竊竊私語”?

b、聽錄音,聽一聽海底世界動物的竊竊私語。

c、作者這樣描寫有什麼好處?

d、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的?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說一說。

e、海底的動物只有這幾種聲音嗎?省略號在這裏表示什麼?

f、“它們吃東西的時候發出一種聲音,行進的時候發出另一種聲音,遇到危險還會發出警報。”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

⑤“海底的動物,已經知道的大約有三萬多種,它們各有各的活動方法。”a、“已經知道”這四個字說明了什麼?

b、出示填空練習。

________每小時只能前進四米。

________每小時能________,攻擊其他動物的時候,比普通的火車還快。

________利用水的反推力________。

________自己不動,能________做免費的長途旅行。

c、填空後指讀句子,體會作者用了哪些表現手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⑥課文怎樣介紹海底植物色彩的?指讀有關句子,找出其中的連接詞語。

⑦“陸地上蘊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屬。”課文中描寫植物和礦產的時候,爲什麼只寫這幾種?

(設計意圖:以問題引導探究,讓學生在資訊重組、比較分析、多向開放、合理想象、自由質疑的提問和情境中探究,爲學生提供一個更開闊的、更活躍的探究平臺。問題的解決,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又能激起學生進一步深入閱讀、不斷鑽研,在良性循環中,最終形成積極探究的心理傾向。)

隨機點評:

你是怎麼理解的?能說一說嗎?

你還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真能幹!

你和作者一樣會觀察、會分析!

他是讀中有所發現的,你也能來有感情地讀一讀嗎?(朗讀指導)

你認爲奇異在哪裏?他提供的材料有什麼不足?

鼓勵多種表達:

還有與這份不一樣的嗎?再交流。

疏理學法:

引導學生歸納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

(1)思——問題。

(2)畫——重點句。

(3)找——重點詞語。

(4)說——自己對內容的理解、感受。

(設計意圖:自由寬鬆的語文課堂纔會激起學生智慧的波瀾。我們老師要允許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腦袋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達,獲得自我滿足。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的思維自由馳騁縱橫,充分展示了學生對文字的獨特理解。在這兒,老師再也不是傳統定義中的傳道授業解惑的人了,更像一個專業的主持人。)

三、引導表達

1、配樂有感情地朗讀。

2、展開想象,練習說話、寫話。

(1)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表現在哪些地方?你能用“有的……有的……還有的”或“有……有……還有”來說一說嗎?

(2)仿寫一段話:

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我們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發揮你的想像,請你寫一寫。

(3)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瞭解到海底世界是如此美麗多彩,景色如此奇異,物產如此豐富。想象一下,假如你來到海底,你要做些什麼?

(設計意圖:活動是學生的潛能得以生髮、表現的基礎。學生有活動的時空、有選擇的權利、有展示的舞臺、就有了更多感知、觀察、思考和探索的機遇,就有了更多表達情感的平臺。在這兒,透過展開讀、說、寫、評等活動,充分地表達了學生從文字中體驗到的情感。)

四、拓展整合

關於海底的奇異景色,你還想知道些什麼?課外查尋、蒐集相關的資料,請你來寫一寫《海底世界》。

(設計意圖:聯合學生從探究學習中得到的情緒體驗的水平,透過課堂教學內容的有機延伸,使學生的情緒體驗延伸整合,引領其向更遠更遼闊的地步提拔,爲學生開啟更多實際生存天下的窗戶,拓寬學生髮揮各自才氣的天地。課外閱讀、社會觀察、民間採風,便是對社會、對人生舉行深入的體驗感悟,從而建構起良好的語文配景。)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本課是一首兒童詩。詩歌描繪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鮮花上撒滿了太陽的金光,小樹在太陽的照耀下生長,小朋友們在溫暖的陽光下快樂遊戲。詩人從“太陽普照全球”這一自然現象中提煉出詩意,把太陽當作所有國家的朋友,她從西山落下,走向別的國家,給全世界的小朋友帶去了快樂和希望。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體會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共處,加強信任和理解,人類纔有更美好的明天;二是體會詩歌擬人化的寫法。

2、教學目標定位爲:

(1)會認2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正確讀寫“紅彤彤、晚霞、睡夢”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體會各國兒童的團結友愛,感受詩歌的快樂氛圍。

3、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感受詩歌的快樂氛圍,朗讀、背誦詩歌。難點是理解詩歌的'含義

(二)說教法

遵循“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的教學原則,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本課的教學方法爲: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用歌曲《七色光》匯入新課,在輕鬆活躍的氣氛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地引入新課文。

朗讀體會法: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詩句的美,在讀中感悟太陽落山的美景,在讀中感悟太陽爲我們做的好事,在讀中感悟太陽是是我們大家的。

課件演示法:課件演示起着直觀的作用,有助於突破教材的難點。

(三)說學法

整節課上,學生以讀爲主,以讀爲本,在個體讀、同位讀、四人小組讀、給好朋友讀、選擇自己喜歡的朗讀方法等,在書聲朗朗中,感受詩句的美。

(四)說教學程序

1、導課。播放歌曲《七色光》),師生拍手唱歌。

過渡語:太陽是溫暖的,太陽是美麗的,太陽是我們大家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5課《太陽是大家的》。板書:25、太陽是大家的

【本環節的設計,採用課件引入新課,首先課件一開始就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再利用歌曲中的歌詞自然引入課文,】

2、初步感知課文,檢查生字詞。

(1)抽讀老師手中的詞卡。

(2)同座位同學交流每小節的意思。指名讀詩歌,說意思。

【本環節讓學生初讀詩歌,整體感知詩歌的意思,用詞卡來鞏固學生的生字詞。而且讓學生劃分清楚小節,與同位交流每小節的意思。】

3、品讀詩意,體驗太陽落山之景美。

(1)展示圖片:太陽落山的時候的情景。說說圖意,指名讀第一小節,師範讀,說體會,整體美讀。

(2)這麼美的景色想把它留在腦海中嗎?自由試背。

【美麗的圖畫也能成爲優美的詩句,在欣賞體會的前提下進行朗讀美景自然彷彿溢於眼前。老師的範讀將學生的朗讀又推進了一個層次,有指導,有感悟,教學出現了層次性。】

(3)學生仔細觀察第二小節的詩句,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4)在學生的自主彙報中,瞭解詩句的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在省略號中省略了太陽做的許多好事,師趁勢讓生進行仿說練習。

(5)把本節詩句讀給同位同學聽,讀給好朋友聽。全班同學在老師的導讀下,看着黑板進行背誦。

【“說”必須讀文,必須觀察和思考。這種熔“讀”、“思”、“說”爲一體的“體驗學習”,倡導的是學生的自主性,珍視的是學生的獨創性,發展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語文素養的提高。】

4、昇華情感,豐滿文字,體驗太陽之情美。

(1)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三小節。

(2)指名彙報朗讀,用課件提醒學生注意帶有“!”、“?”的句子。

(3)分句合作朗讀第三小節。

【給學生自我選擇的空間,在朗讀中發現,在朗讀中體會,在朗讀中感知,在朗讀中合作,由老師的指導過渡到學生的自己學習,使一個能力的提升,在標點符號的處理上,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用動畫的標點符號,引起了學生的關注和興趣,在朗讀中自然的讀出了語氣。】

(4)師提示:太陽是無私的,當我們睡覺的時候,她又來了不同的國家,傳遞了世界各國小朋友之間的友誼,想想:太陽在其他國家又做了什麼?

在學生回答中,師巧妙地串讀課文,自然的迴歸到全詩的第二小節,直至課題。

由指導讀最後一個句子,引入問題:外國小朋友在等什麼?盼什麼?(指名說)

【在師生的接讀課文中,教師巧妙地將課文從第四小節過渡到第二小節,最後點名主旨:太陽是大家的,即是迴歸了全文,又將主題再次的明確,提升。】

(5)昇華主題,倡導世界和平,體驗太陽和平之美。

(出示幾張戰爭中的圖片)教師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感想說出來。然後全班配樂朗讀,體會自己的幸福生活。

(6)聽了你們優美的朗讀,世界各地的小朋友向我們走來了,(出示書中的插圖)你想對他們說些什麼呢?拿起手中的筆寫下來吧!(自由寫作)交流。

【在朗讀中體會太陽帶給我們的溫暖、快樂、幸福。透過戰爭中孩子們生活現狀的對比,更有力於珍惜我們今天的生活及和平帶給我們的安寧。只有在和平中,太陽幸福的光芒才能普照大地。】

6、作業超市:

(1)把小詩有感情地讀給爸爸媽媽聽;

(2)試着寫寫小詩中第二小節中省略號後的詩句

【作業設計也給了學生選擇的自主權,讓學生更加願意去學習。】

(五)說板書

25太陽是大家的

鮮花小樹小朋友

和平安寧

幸福快樂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和時間賽跑》是人教版課標本語文第六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述了童年時候的一件往事:“我”因爲外祖母的去世而悲傷不已,後來聽了爸爸的一席話,看到太陽落山、鳥兒飛行等自然現象,瞭解到時間的重要性,從而產生了與時間賽跑的念頭,在於時間的賽跑中,“我”認識到: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這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帶憂傷情緒的散文,也是一篇惜時教育的好教材。

二、說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詞及重點詞語的意思;瞭解課文內容,體會時間的意義。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把握主要內容;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蒐集有關珍惜時間的名句、格言。

3、從學習課文中,學生形成珍惜時間的價值觀念與情感態度,好好地運用時間、珍惜時間。

三、說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講述的:由外婆的去世引發的和時間賽跑一事,並從中獲得關於珍惜時間的啓示。

2、聯繫生活實際加深體驗,真正懂得珍惜時間。

3、抓住關鍵詞句“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體會作者對時間、對人生的認識。

四、說教法和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語文教學要遵循“以教師爲指導,以學生爲主體,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教學原則。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採取引導法,以課文題目爲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指導學生讀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並展開探究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然後讓學生聯繫自己的親身經歷或所見所聞進行閱讀反思,感受時間的珍貴,形成珍惜時間的價值觀念和情感體驗。

五、說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多媒體展示匯入新課,提出質疑;探究學習,整體感知;學習生字詞;品讀課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明白時間是多麼珍貴,初步培養學生珍惜時間,好好運用時間的習慣。反思昇華;佈置作業。

1、多媒體展示匯入新課,提出質疑;

(1)圖上的人在幹什麼?(賽跑)指名學生回答。

(2)他在跟誰賽跑呢?(時間)

(3)全班齊讀課題:和時間賽跑

讀了課題,同學們心中有什麼疑問?如:他跑得過時間嗎?他爲什麼要和時間賽跑呢?和時間賽跑的原因是什麼?

2、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讀課文,劃出生字,標出自然段,瞭解每個自然段寫什麼。

3、出示詞卡檢查學生生字認讀情況。

4、學生再讀課文

思考:(1)課文講了哪些事?(外祖母去世,爸爸和我談話;觀察太陽的變化;觀察小鳥飛行路線;和太陽賽跑;和作業賽跑。)

(2)作者透過和時間賽跑明白了什麼道理?(牽引中心句: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

5、學習1——5段

(一)。自主學習,談談對第一自然段的理解。

(1)外祖母去世了。

(2)“我”爲了排除傷憂,每天在操場上跑着,累得撲在草坪上痛哭。

(二)指導朗讀:這樣傷心,這樣的痛哭流涕,大家感受到了嗎?那就把這種傷痛讀出來吧。

(三)詞語訓練:

說出近義詞:去世()疼愛()排除()憂傷()

6、學習第二、三、四自然段

(一)朗讀理解第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內容,談談讀後的感受。

(1)“我”的哀痛持續了很久。

(2)爸爸媽媽對“我”說實話:外祖母永遠不會回來了。(也就是告訴“我”外祖母死了,要“我”面對現實。)

(3)“我”不理解“什麼是永遠不會回來了”。

(4)爸爸又是怎麼說的?

(二)全班齊讀第四自然段,即:爸爸說的話。

(三)讀了這句話:“所有時間裏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你有什麼感受?平時生活中,你有過這種感受嗎?

(四)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第二至四自然段。

7、學習第五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五自然段。

(2)說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等諺語的意思。

(3)哪位同學平時課外閱讀中還收集了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諺語、成語?全班交流。

(4)“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這是一種怎樣的滋味?(對時光流逝的感傷)

7、說說看,你平時是怎樣珍惜時間的?今後,你準備怎樣珍惜時間?

小結;生前最疼愛“我”的外祖母去世了,“我”痛苦、難受、疑惑,面對這樣的打擊,“我”又從爸爸的話中感悟到了什麼?以後的日子“我”會這麼做?明天我們繼續學習。

六、說板書設計

學生在討論探究學習中,我相機板書,我的板書是這樣的:

13和時間賽跑

外祖母去世“我”哀痛起因

和時間賽跑(贏了、喜悅)經過

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

(珍惜時間,受益無窮)結果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 千里躍進大別山》是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六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講的是解放戰爭中的一個戰 例:1946年6月,反動派背信棄義,大舉進攻解放區。在蔣匪軍的瘋狂進攻面前,黨中央先是採取了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歷經一年,殲敵一百一十餘萬,基本上遏制了軍隊的全面進攻。1947年6月,黨中央決定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遵照黨中央和毛主席指示,劉伯承司令員、政委率領大軍渡過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開闢大別山根據地,從而揭開了解放戰爭戰略反攻的序幕。本文着重講了1947年8月24日夜,劉鄧大軍的先頭部隊強渡黃河,勝利躍進大別山,以他們的“英勇頑強”證實了“狹路相逢勇者勝”。

根據課文的實際以及三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認知規律等,我設計瞭如下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16個生字,辨析形近字“遵。尊”,“拖、託”,“渡、度”,“揭、渴、喝”,掌握多音字“劃”,理解“躍進、叮囑”等詞的意思,能用“佈置”、“叮囑”造句。

2.用“分層的方法”學習重點段落,弄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理解“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含義,體會比喻句的好處,並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劉鄧大軍不怕犧牲、頑強拼搏的精神和昂揚鬥志。

教學中,我“用分層的方法學習自然段,弄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定爲教學的重點。將“運用文中的事實理解‘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意思”作爲全文的難點,進行突破。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本文是一篇講讀課文,因此既要體現教師的“精講”,同時又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憑藉教者的精講,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的基本功。因此,在講課時,教者應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真正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教材特點,我準備採用“圖表演示法”幫助學生分析當時形勢;用“指導分層的方法”理清課文脈絡;用“感情朗讀法”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語言表達能力。

2.學法:根據課文的內容要求,我準備讓學生用“看看、讀讀、想想、說說”的方法學習本課。先讓學生觀察敵我雙方形勢表,分析敵我形勢,初步感知;然後讓學生透過粗讀、熟讀、有感情地朗讀來弄清課文主要內容;接着讓學生認真思考,理解劉鄧大軍的革命精神;最後讓學生複述故事,體會並再現劉鄧大軍的英勇、頑強、善戰。在“看看、讀讀、想想、說說”的過程中,要着重抓住重點段落,讓學生透過實踐,進一步加深認識,提高能力,逐步養成“注意弄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進而更好地理解課文”的良好讀書習慣。

三、說教學程序

根據講讀課文的實際要求,我將教學過程分爲五步。

1。故事揭題,激發興趣。

開始上課,我精心設計導語,匯入新課,激發興趣:“同學們,大家都知道,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它是無數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在我們的頭腦中有許許多多革命志士英勇殺敵、奮不顧身的英雄故事,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個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故事。”接着板書課題,口述課文大意。

2.整體感知,掌握字詞。

這個程序我準備分四步進行,首先讓學生輕聲讀課文,勾出不懂的字詞,並利用字典等工具書, 結合課文自學生字詞,理解不懂的詞句,實在不理解的作上記號,準備舉手質疑;然後教者出示提綱,讓學生根據提綱給課文分段;接着引導學生用三五句話簡單地概括課文的大體內容;最後透過提問檢測瞭解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對課文的熟悉程度。

3.出示圖表,分析形勢。

教學時教者先簡單介紹故事發生時的社會背景:1947年,解放戰爭開始第二年,遵照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劉鄧大軍渡過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開闢了大別山根據地,這一行動,揭開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反攻的序幕;接着出示作戰雙方地形、兵力情況對照表,瞭解大別山所處的地理位置,從戰略意義上分析當時的險惡處境:①對陣形勢:前有強敵,後有追兵,而且追兵距我軍五六十里,僅一日路程。③對陣兵力:敵人在汝河南岸佈置了幾十里長的防線,後面的追兵就有三個師的兵力,而我軍只有一個旅的兵力,敵我兵力相差懸殊。③對陣的條件對我軍極爲不利,汝河水流湍急,北岸的船隻被敵人統統拖走了或砸毀了;最後聯繫當時主客觀的極不利條件,引導學生初步感知狹路相逢的情景,爲學習後文做好鋪墊。

4.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課文中“強渡汝河,取得勝利”是全文的重點,教學時分以下幾步進行:①讓學生聽音,思考第八小節的6句話都講了什麼?如何給這一段分層?②讓學生說說:劉鄧大軍是怎樣殺出一條血路躍進大別山的?在這兒講解時先讓學生說出課文中描寫戰爭激烈的句子;然後讓學生動手劃出兩個最能表現劉鄧大軍勇猛無敵的句子(即比喻句),將它們換用平鋪直敘的句子進行表述,然後比較體會比喻句的好處;最後讓學生說: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的重要意義,理解“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像一把鋼刀插進了敵人的心臟”。③讓學生思考我軍取勝的最關鍵原因是什麼?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分別找出“狹路相逢勇者勝”一句在文中出現了幾次?分別出現在哪兒?再聯繫課文內容體會“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具體含義。④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讀出戰士們的勇敢頑強、奮不顧身、不怕犧牲。

5.聯繫板書,深化感知。

學習完重點段後,教師根據板書,引導學生重溫課文內容,並要求學生說說文中劉鄧大軍的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並談談自己的體會。最後要求學生根據板書內容複述全文,深化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