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價值規律說課稿5篇

說課稿8.87K

作爲一名教職工,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價值規律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價值規律說課稿5篇

價值規律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本框的地位:本書第一課《商品和商品經濟》是經濟常識的起點課,是學習經濟學的入門鑰匙,共分三節。第三節闡述價值規律的有關知識,是全書教學的理論基礎。第一框圍繞着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展開論述,爲學習下一框“價值規律的作用”奠定基礎。因此,學好本課至關重要。

2.目標設定:

(1)知識與能力:識記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掌握價格與供求的相互關係,着重理解爲什麼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抽象思維能力。

(2)過程和方法:創設情景讓學生自主思考,透過現實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去分析相關知識,達到理論和實踐的統一。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透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教育學生尊重客觀經濟規律,按價值規律辦事;

3.重點難點:

第一,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價值規律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我國正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遵循價值規律。所以,本課內容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另外,從本章體系上來看,價值規律也是一個重點內容。

第二,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是本課難點。首先:現實生活中,同種商品價格常常偏離其價值,不等價交換似乎到處都是。這裏,理論和現實似乎出現了矛盾,給學生帶來了理解上的困難。其次:對於這一內容的理解必須透過現象看本質,這對於一年級新生來說又是一個難點。

4.教材處理:在基本遵循教材編排順序的基礎上,個別地方做了調整,對教材的部分內容進行再加工;同時選取部分課外資料,活化教學內容,激活學生思維,引發學生探究。

5.學情分析:我的教學受衆是高一年級新生,普遍缺乏理論功底。一方面對抽象空洞的理論說教缺乏興趣;另一方面他們的思維又較爲活躍,對現實生活中某些鮮活的事例又懷有強烈的好奇心理。取其“長”,而補其“短”是我這堂課的重要任務。

二、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角色的定位發生轉變,由傳統的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爲學生學習活動的促進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因此在教學方法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堅持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學習。在本課中我主要採用情景教學的方法,運用多媒體技術,透過視頻、圖片爲學生創設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產生認知衝突,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解決認知發展的不平衡,啓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用學生比較熟悉的現象引導學生抽象出一般道理,儘量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很好地貫徹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提高教學的時效性,增強思想政治課的吸引力。

三、說教學過程

(設計理念: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和教學實際,主要採取設疑提問的方式,把教學內容變成一個個問題,製造懸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在師生互動中讓學生悟出道理;本課教學時間爲45分鐘,教學過程分爲匯入新課、新課教學、課堂小結、當堂反饋、課後作業五個環節。)

匯入新課:多媒體出示材料一:視頻資料《長陽火燒坪蔬菜熱銷》

多媒體出示材料二:三峽晚報新聞《蔬菜遺棄帶接近2公里》

提出問題:同地、同樣的蔬菜,爲什麼會出現兩種完全不同的銷售局面?蔬菜爲什麼會下降?這就是今天我們要探討的問題。(此問題就發生在學生的身邊,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去思考問題。)

屏幕顯示課題: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

價值規律說課稿2

各位領導、老師們,你們好!

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框題是《具體分析和解決不同的矛盾》。首先,我對本框題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具體分析和解決不同的矛盾》是高二年政治第三課第四框題知識。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點》,這爲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被列寧稱之馬克思主義最本質的東西,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因此,本框題在哲學常識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本框題前面承接本教材的矛盾特殊性原理這部分內容,後面是本教材的矛盾特殊性與矛盾普遍性的關係這部分內容,所以學好這個框題爲學好以後的哲學常識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本框題包含的一些哲學理論,是以後政治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後高考的必考內容。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高二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透過教學,使學生了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基本含義及在馬克思主義體系中的重要地位,並能以具體事例說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因。

能力方面

透過教學,使學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科學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這一科學方法的運用能力,既應用這一方面去觀察和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覺悟方面

透過教學,使學生學會運用科學的方法去觀察和分析問題,這本身就是思想覺悟的提高。另外,使學生學會正確分析和處理兩類性質不同的矛盾,並對現實生活中出現的種種矛盾,抱有正確的態度。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着高二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爲什麼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重點的依據: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被列寧稱之馬克思主義最本質的東西,活的靈魂,也是我們在一切工作中必須遵守的基本方法。我們學習關於茅盾問題的一系列基本觀點,歸根結底都是爲了應用,而最基本的應用就是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一問題也是高考經常涉及的內容之一。

教學難點:

難點的依據:

爲了學以致用,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一些社會問題,本框題對正確區分和處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進行了具體分析,但是這兩類性質不同的矛盾比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切身體會,特別是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大量存在的錯綜複雜的人民內部矛盾這一問題具有相當大的難度。

爲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框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

理論聯繫實際的方法。我們都知道政治是一門培養人的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高二年的哲學知識比較抽象,所以我考慮運用理論聯繫實際的方法,採用事例來說明本節課知識,

討論法。由於本框題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係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並思考,並例舉社會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哲學現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後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爲“我要學”,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框題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爲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我把這一過程劃分爲三個部分。

1、匯入新課:(2—3分鐘)

用多媒體不妨《空城計》片段,引導學生分析:假設不是司馬懿而是夏侯敦爲統帥,諸葛亮敢用空城計嗎?以此匯入新課,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其求知慾望,又能開門見山,使學生從中對本課知識有初步的瞭解,能快速進入新課教學。

2、講授新課:(35分鐘)

這個框題共有三大知識點。一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含義。講解這個知識點,利用學生對“對症下藥,量體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成語的含義的理解,思考其中蘊涵的哲理歸納出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含義。第而個知識點是爲什麼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是本課的重點,解決這一重點的關鍵在於讓學生了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兩個重要性。先用多媒體顯示《紅樓夢》中對賈寶玉,林黛玉和王熙鳳等任務的描寫材料,請學生依據材料判斷幾段材料分別描寫的是誰,讓學生透過思考得出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即第一個重要性;再用多媒體顯示良種不同原因引起的火災圖片,讓學生分析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方法滅火,這樣可讓學生很容易瞭解解決矛盾的方法不可能千篇一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即第二個重要性。爲了鞏固重點,我利用多媒體顯示課本100頁“硬套”這幅漫畫,設下問題:是不是諷刺某某經驗?是不是告訴我們不應當推廣經驗?揮動錘子的那個人錯了嗎?錯在哪兒?讓學生討論,透過討論,揭示違反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一科學方法的危害性,從反面突出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重要性。最後一個知識點,如何區分和處理兩類性質不同的矛盾。這是本課的難點。爲突破難點,我先用“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例子匯出兩類性質不同的矛盾;然後用多媒體顯示“”相關圖片,中西部經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數據讓學生分析哪是敵我矛盾哪是人民內部矛盾,並分析爲什麼。然後引導學生一起討論對大量存在的錯綜複雜的人民內部矛盾應該抱什麼樣的態度。

3、效果評價(2—3分鐘)

讓學生對本課知識進行小結,從而瞭解學生對本框知識的掌握情況,對不足的地方進行補充。經過分析,在這一框題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和一切從實際出發這兩個知識點容易混淆,我設計了相應的題目,透過訓練讓學生明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屬於辯證法範疇,一切從實際出發屬於唯物論的範疇,二者的哲學依據不同。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高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爲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價值規律說課稿3

本節內容系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進階中學教科書高一政治第一課第三節第一框的內容。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學習的內容是經濟學的基礎知識,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商品和貨幣的有關知識,這爲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因此,本框題在經濟常識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學好這個框爲以後學習經濟常識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本框題包含的一些經濟理論,是以後政治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後高考的必考內容。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識記並理解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並能初步運用價值規律的有關知識,分析商品價格波動的原因及表現。

能力目標:提高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以及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能力,使學生正確認識價格與價值往往不相符這一現象。

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明確發展市場經濟必須遵循價值規律,強調學生應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樹立改革開放意識。

三、說教學重難點

(1)重點:價值規律的含義,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

(2)難點:等價交換的原則。

四、說教法

本課適合採用案例法和討論法。案例教學法將思想政治課的理論性與實踐性有機結合起來。選用案例某學生採訪養豬戶的錄像片段,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使之感受到經濟學原理就在我們生活周圍,每時每刻都在發揮作用。採用討論法能讓學生真正的參與當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同時能加深對知識本身的理解,深刻領會知識的內涵,而且在討論過程中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繫,注重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五、說學法

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參與性。透過學生自己觀察、思考、討論、比較、分析等達到認知和行爲上的統一。在本課的學習過程中,按照“瞭解案例--分析案例---歸納總結--熱烈討論--大膽設想--總結概括”的模式進行教學,幫助學生深刻領會知識並靈活應用知識。

六、說教學手段:

採用表格、多媒體課件演示的方法。對教材的表格化處理,既直觀展現教材內容,又培養學生思維的科學性與創造性,採用多媒體演示教學能使學生獲得生動而直觀的感性認識,把理論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繫起來,深刻認識理論知識。

七、說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注重條理,抓重點,突難點,注重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分成5部分。)

1、創設情境:(約4分鐘)設計三個問題1紙幣是不是商品?爲什麼?它具有哪些職能? 2豬肉是不是商品?3豬肉的價值是用什麼表示的?組織並引導學生回答,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順利匯入新課。

2、探究新知(約32分鐘)

採取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增加課堂容量,充分發揮多媒體的直觀形象作用,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8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條理清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

環節1從日常生活說起,引出課題 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

環節2以熱點問題“豬肉價格上漲了”來探究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它的表現形式。

環節3針對性練習,幫助學生理解價值規律是一切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

環節4多媒體展示某同學走訪養豬戶的調查報道,透過一系列的問題,得出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1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2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爲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環節5以豬肉價格的變化爲例,得出供求關係的變化與價格漲落變動的關係,得到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環節6多媒體展示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圖,利用圖表進行解讀。環節7透過舉例探究價值規律的不變性。

環節8回到現實生活,利用價值規律指導實踐,服務社會。

3、課堂小結(約4分鐘)

力求簡明扼要,梳理本節課所學的知識,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從四個方面來總結:A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B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C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D利用價值規律指導實踐。

4、閱讀教材,結合實際領悟本節知識。(約4分鐘)

5、佈置作業。(約1分鐘)設計兩道開放性習題:

A淺淡“夏天購買皮衣冬天賣”的說法。

B怎樣做一名有頭腦的養豬戶。

價值規律說課稿4

一、教材分析:

(一)、課在全書的地位:本課是全書的重點課123

1、第一課是全書的起點課。本課的主要內容是經濟學的基礎知識,是學習經濟學的入門鑰匙。

2、第一課的基礎知識是全書教學的理論基礎。

3、學習本課知識,有助於學生正確認識我國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正確理解黨的基本路線﹑國家的經濟政策,正確認識社會上的經濟現、象。

(二)本課在第一課的地位:

學生生活在商品經濟條件下,生活中時時要和商品打交道,懂得了商品﹑貨幣﹑價值規律,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經濟生活的需要,提高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學習有關貨幣的知識,使學生能對貨幣有正確認識,抵制拜金主義和“金錢萬能“的腐朽思想。學好商品經濟理論,有助於幫助學生樹立自主觀念﹑開放觀念﹑平等觀念﹑:效率觀念﹑競爭觀念等,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成爲國家需要的有用人。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我國正在發展市場經濟,必須遵循價值規律。所以必須對價值規律有較深的理解,才能對我國正在進行的經濟體制改革有正確認識。這部、分是本課的重點。對價值規律要有正確認識的理解,應明確以下幾點、。

1、價值規律是商品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規律。它既不是人類社會所只要存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就存在價值規律、。共有的規律,也不是某一個社會特有的規律,而是商品經濟的客觀規律,

2、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是: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這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爲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3、價值規律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在商品經濟社會中,人們必須遵循價值、規律,按價值規律辦事,否則就受到懲罰。但是,人們也可以利用價值規律來發展商品經濟,促進生產發展、。

(三)、教學目標及確立的依據:

1、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2、着重培養學生綜合概括能力,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運用基本原理分析問題的能力。

依據:價值規律要求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爲基礎實行等價交換。而在實際生活中價格和價值往往是不相符的,要使學生正確認識這一問題,必須提高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運用基本原理分析問題的能力。不管價格怎樣變化,離不開商品的價值,從長遠的整體的觀點看,商品交換是以價值量爲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3、透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改革開放意識,並進行思想平的教育,使學生樹立對待價值規律的正確態度

依據: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是一經濟建設爲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我國經濟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商品經濟是市場經濟存在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學好商品經濟理論,有助於理解我國經濟制度改革的目標是建立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利於克服在這個問題上的錯誤認識,幫助學生樹立自主觀念﹑開放觀念﹑平等觀念﹑效率觀念等。

二、重點﹑難點及確立的依據

(1)重點:價值規律的含義,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我國正在發展市場經濟,必須遵循價值規律。所以必須對價值規律有較深的理解,才能對我國正在進行的經濟體制改革有正確認識。所以這部、分是本課的重點。

(2)難點:等價交換的原則,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在等價交換的問題上,理論上講商品交換應按等價交換的原則進行,而現實生活中,真正按等價進行交換的商品很少,不等價交換到處都是。

三、教學方法及學生分析

(一)、採用“研究性”教學法。

思想政治課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目標。在本節教學中,根據教材特點和新大綱要求以及學生實際情況,並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採用“研究性“教學法,教學過程始終以學生爲主體,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教學理念,並運用現代教育手段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具體環節如下:

1、學生自學:佈置閱讀,指明閱讀任務,指導學生歸納教材內容,並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知識結構圖表。

2、組討論:針對閱讀中自己發現的問題,先在小組內部交流,集體討論解決;小組討論不能解決,由組長作好記錄,並總結髮言。討論期間,教師巡視並參與討論,及時瞭解討論情況。

3、精講釋疑:根據組長髮言,引導跨組交流,教師視情況精講釋疑,點明並突破本課重難點。、實踐鞏固:透過練習、小測以及其他實踐活動,實現知能轉化

(二)、採用“研究性”學習法及學生分析:

本課採用“研究性”教學法中實際上已包含了學法。根據“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其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學法指導側重於閱讀方法指導和討論指導兩個環節。

由於學生存在着智力和性格等差異,因此,教學過程中應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來組織相應的學法指導。對於獨立性好、表現欲強的學生,在自學環節,可以提高要求,進行精讀;在討論環節,由其帶動其他同學討論。而性格內向、依賴性較強的學生則適當降低難度,多鼓勵,指導得更細、更深入些,增強其自信。

總之,“授之以漁”、分類指導才能終其一生,使學生各有所獲,因爲――“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

(三)、教學手段

1、表格是科學性和標準化的結晶,也是現代資訊處理的常用手段,透過對教材表格化處理,既直觀地展現教材內容又培養學生的科學性與創造性。透過對教材的表格化處理,既直觀展現教材內容,又培養學生思維的科學性與創造性。

2、圖片﹑多媒體課件﹑錄像演示,加深對學習對象的印象,演示教學能使學生獲得生動而直觀的感性認識,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和實際事物聯繫起來,形成正確而深刻概念;能使學生透過觀察和思考,進行思維活動,發展觀察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四、說教學設計:見下表

步驟、環節、教學內容、學生活動、教學手段、教師語言、時間

1、複習匯入、貨幣的兩大職能、上臺演講、背景音樂、有實力,當然有魅力!3分鐘

2、自學導讀、價值規律的含義、動手設計、上臺展示結構圖表、背景音樂、有創意,當然有潛力5

3、討論質疑、等價交換的原則、討論、記錄併發言、背景音樂、課題――創造的先導!10分鐘

4、精講釋疑、價格變化影響供求關係變化、(、1、)發言(、2、)辯論、錄像:中國彩電價格大戰、價值規律,盡顯英雄本色!

5、實踐鞏固、本框小結課堂練習、上臺表態做、練、習、結束曲、經濟大潮中你準備好了嗎?

6、課外作業、課題:律現實生活中、1分組調查2撰寫調查報告、我們一定能做到,我們做的會更好!

從上表可見,教學設計依據啓發性原則和主體性原則,這是“研究性”教學法的靈魂和生命。在時間安排上,把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在教師語言上,引用電視廣告語,極富鼓動性和渲染力,較好地處理了學與導的關係;在學生活動上,學生有多次上臺機會。具體設計思路如下:

1、複習匯入環節:由學生完成,透過學生上臺演講,鍛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學生說得出口,才能寫得出手。同時,教師還能藉此檢測上節課教與學的效果,及時補遺糾錯。用於接班上課,以此形式匯入,更能一下子打破僵局,拉近師生距離。

2、自學導讀環節:讓學生把自行設計的結構圖表透過實物投影儀打上大屏幕,更讓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和創造的愉悅。

3、釋疑環節:組織學生辯論是本課一個亮點。這是對“研究性”教學法的一個創新嘗試。透過播放錄像、展示圖片及資料展示,讓學生感受到價值規律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的作用,引導學生作理性思考,、4:透過總結,動之以情,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並趁熱打鐵,邀請學生上臺作簡短表態,落實本課覺悟目標,並形成高潮,進而自然過渡到本課小結部分。整個教學過程,有知識的碰撞,有情感的共鳴,有創造的愉悅,有神聖的使命感、――、知、情、意、行在和諧的背景音樂中悄然轉化!

5,佈置作業下課,是本課的堂外延伸部分,帶着課題去調查研究,在接觸生活,瞭解生活的過程當中,培養學生在大量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概括分析出對價值規律的理性認識,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社會實踐能力及協調配合的合作精神。同學們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進行了研究:

(1)我國彩電價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2)彩電價格下降是好事還是壞事?

(3)面對彩電價格下降,康佳等國內9大彩電骨幹企業領導人聚集深圳,宣佈成立彩電價格聯盟,對彩電實行最低限價銷售,甚至還打算進一步制定聯合限產方案,那麼彩電價格聯盟的實質是什麼?如果這種聯盟得以形成,其後果又會怎樣?

(4)作爲彩電生產廠家,如何面對當前的彩電價格戰?在確定了課題研究方案後,同學們分頭收集資料,進全市個大商場家電部抄錄各彩電生產廠家不同型號彩電價格,瞭解哪些品牌﹑哪種型號彩電市場行情好,知曉各生產廠家最新決策動向,回來後共同討論分析整理並運用所學的經濟學理論,撰寫論文。

二、說教法

1、案例法。案例教學法從真正意義實現了以學生爲主體,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爲基本價值取向,將思想政治課的理論性與實踐性有機結合起來,。本課的內容雖然重要,但學生在理解上難度不高。同時經濟學的理論與實踐必須很好的結合起來,單純的經濟學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合。同時,案例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使之感受到經濟學原理就在我們生活周圍,每時每刻都在發揮作用,在本課案例的選擇上我選用了兩個案例:一個是湖北勁牌股份有限公司發展之路的現成的案例,一個是“武漢鴨脖子經濟的發展”有待學生自己解決的案例。

2、討論法。學生在參與討論的過程當中能加深對知識本身的理解,深刻領會知識的內涵,提高比較、鑑別、分析的能力;在討論過程當中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繫,提高學生知識運用的能力和實踐能力。討論法能讓學生真正的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三、說學法、學生要把抽象的理論知識內化成爲自己的觀念,自覺外化成爲自己的正確行動,必須充分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參與性。透過學生自己的觀察、思考、討論、比較、分析等達到認知和行爲上的教育目的。在本課的學習過程當中,學生始終在教師的引導下,瞭解案例—————分析案例——————歸納總結—————熱烈討論—————大膽設想—————總結概括,以達到深刻領會知識並靈活應用知識的目的。

價值規律說課稿5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高一年上冊年商品和商品經濟第三節價值規律第一框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

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五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框內容所表述的文字不多,但其所包含的內容和涉及的知識點甚多,特別是只有對價值規律有較深刻的理解,才能對我國正在進行的經濟體制改革有正確的認識。同時,這一框內容掌握得好壞,直接影響到對第二、七、八課知識的理解。因此,這一框既是經濟常識基本部分的重點,又是整個經濟常識的重頭戲。

2、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和高中學生現有知識水平,以及學生認識的規律,確定本課時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使學生識記並理解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以及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並能初步運用價值規律的有關知識分析說明商品生產者必須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學會分析其他一些經濟現象。

(2)、能力目標:由於價值規律要求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爲基礎,實行等價交換,而實際生活中價格與價值往往不相符。要使學生正確認識這一現象,就必須提高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以及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能力。

(3)、德育目標:引導學生明確發展市場經濟必須遵循價值規律,提高學生對我國所進行的經濟體制改革的認識,幫助學生克服錯誤的認識。

3、教學重、難點:價值規律的含義,等價交換原則是怎樣貫徹的是本框的重點。價值規律發生作用的表現形式是本框的難點。

二、說教法

本節課採用講授、啓發、討論、總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熱情參與、樂於觀察實際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手段上,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把課本上靜止資訊加工成生動形象的動態資訊,能刺激學生多種感官,給學生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增強直觀性和趣味性,加大課堂知識的容量和密度

三、說學法

在教學中,要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引導學生積極動腦、動口的活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並注意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顯示漫畫《趕不上趟》,老師講解漫畫並設疑:當雞蛋供不應求,價格上漲時,漫畫中的老漢辦起了養雞場;當老漢將雞蛋投放市場時,蛋價卻一跌再跌,老漢無可奈何地舉刀殺雞;當蛋價又迅速回升時,老漢留下的是追毀莫及的嘆息。這幅漫畫包含了經濟學的哪些原理?養雞老漢爲什麼總是跟不上趟?我們從中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啓示?

(二)、新課教學:

1、提問:什麼是價值規律?商品經濟的含義是什麼?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引導總結。透過教師的分析和學生的看書思考,利用多媒體顯示判斷題:

(1)、價值規律是一切社會經濟活動共同的規律;

(2)、價值規律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特有的規律

(3)、價值規律是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特有的規律;

(4)、價值規律是一切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

(5)、價值規律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

透過此練習,使學生明確價值規律與商品經濟的關係。教師根據學生的判斷情況,有針對性地分析、總結。

2、提問:①“想一想”貨幣出現以前的物物交換是不是等價交換?爲什麼?②貨幣出現以後,等價交換的原則有什麼要求?現實中價格與價值不會總是相一致,這是不是對價值規律的否定?爲什麼?

第一點較容易回答,第二點是本節課的重難點,由教師講解。目的是引起學生的注意。

師生共同看漫畫,教師分析引導總結出:

①雞蛋的價格與價值的不一致是由供求關係的變化引起的。②從雞蛋市場的變化可以看出:價格與供求之間存在着一種相互制約的關係。

多媒體顯示“價格與供求之間的關係”的圖表

3、引導學生思考:價格與供求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結果是什麼?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利用多媒體顯示“價值規律表現形式”的圖片。

4、引導學生觀察“價格曲線圖”,進一步思考: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不僅不違背價值規律,反而是價值規律的惟一表現形式?

教師結合“價格曲線圖”講解並得出結論:①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不會偏離價值太遠表明價格由價值決定。②價格偏離價值是受供求關係的影響。③從長遠的角度看價格與價值趨於一致。

(三)課堂小結:價值規律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客觀規律,只要存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價值規律就必然起作用,我們應該從動態中去理解和把握價值規律。

(四)佈置作業:

根據佈置作業要具有目的性、反饋性、應用性、發展性的原則,設計作業如下:俗話說:“一分錢買一分貨”,但在現實生活中,一分錢不止一分貨或買不到一分貨的現象卻屢見不鮮。這是爲什麼?

五、板書設計

板書採用圖表的形式,使學生便於掌握本框的知識要點,也使知識間的內在聯繫簡單明瞭易懂易記。

商品的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基本內容

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爲基礎,實行等價交換價值規律

價格與供求相互制約

表現形式

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