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秧歌舞說課稿

說課稿3.01W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秧歌舞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秧歌舞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音樂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民族的腳步》的第一課時——活動課《秧歌舞》。

一、說教材:

1、《秧歌舞》是一首流傳於東北地區的膾炙人口的秧歌舞曲,歌曲旋律簡潔,節奏活潑,附點八分音符的運用,增強了節奏的動感,是東北人民歌唱幸福生活得新民歌。

2、秧歌源於漢民族元宵節慶時的集會表演,是北方諸民族盛行的娛樂舞蹈形式,流星於陝西、內蒙古、東北等地,跳舞時,腳走“十字步”,雙手揮舞紅綢,情緒歡快熱烈。

二、說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和對教材的理解,我確立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用歡快熱烈的情緒演唱歌曲《秧歌舞》。

2、能力目標:學歌曲《秧歌舞》,指導學生學習秧歌舞的基本動作,並隨音樂表演。

3、情感目標:透過教與學,讓學生在音樂的實踐中,培養學生的音樂表演能力及節奏感。

三、說教學重點:

學歌唱曲《秧歌舞》並學跳秧歌舞步,隨音樂表演。

說教學難點:

1、歌曲中的七度大跳音準。

2、學習秧歌舞的基本舞步。

四、說教法:

音樂有着多種多樣的表現呢形式,對音樂的感受和表現也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在音樂教學中強調要加強“聽”、“奏”、“唱”、“演”、“說”、“寫”能力的培養,就是要豐富學生對音樂的表現力。也就是說要豐富學生情感的變現能力。然而,在以往的教學中,“演”即富有情感的肢體表現——律動、形體、舞蹈等方面的培養,由於多種原因而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以至現在的許多人在文娛活動中,唱奏有餘而表演見拙、不會運用肢體更好的抒發、表現內心的情感。21世紀音樂課程標準注意到這一問題,在教學要求中提出:“培養音樂表演興趣,有勇氣、有表情地獨自在衆人面前演唱或演奏……。創編出有表現力的表演動作或表演形式,邊唱邊表演,豐富歌曲的表現內容。”在教材中也安排了相當數量的表演內容,“秧歌舞”這一教材,就是要透過教與學,讓學生在音樂的實踐中,培育學生的音樂表演能力及節奏感。

1、“情趣激趣法”,引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

2、“遊戲法”,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輕鬆愉快的掌握本課知識點。

3、爲了突破教學難點,我還將運用“聽唱法”、“示範法”讓學生在多聽、多唱中把握音準,唱好歌曲。

五、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參與引導者。本節課我將引導學生運用聽唱、教唱、討論、合作、表演等多種方式學習,獲取知識。

六、說設計理念

本節課,我運用了新的教育理念:一切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一切爲學生着想。教學中,我注重小組合作學習,透過小組合作並彙報,培養了學生收集、整理和宣講資料的能力。讓學生自己教自己,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學的也有興趣。對於一些身體協調能力差的,我把“扭秧歌”簡化成2/4拍的`音樂律動,讓學生用“兩進兩退”的步法代替了看似簡單,實際上並不簡單的“秧歌步”。用“兩進兩退”步法來實踐、體驗不同速度的2/4拍音樂,這一做法很好,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因爲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十字步”,對學生來說是很生疏的,一時間內很難運用自如。如果由於一時沒能掌握而產生了心理障礙,將會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用“兩進兩退”的步法代替“十字步”,並不是不要求“扭秧歌”要走“十字步”,而是將“十字步”做爲知識介紹給學生,讓接受快的學生走“十字步”,讓接受慢的學生走“兩進兩退”,待學生在實踐中逐步掌握至熟練,再做統一要求。這樣的分層教學利於保護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扭秧歌”用紅綢、方巾、扇子做道具,已司空見慣。本課讓學生使用節奏樂器“響板”和“串鈴”,是別有用心的:一、二拍用響板是“進”,三、四拍用串鈴是“退”,用這種方法即提示了學生的動作,又培養了內在節奏感。還增加了節奏樂器的實用效果,用學生自己奏出的音響來烘托課堂氣氛,對學生、對教學都是有特殊意義的。

七、說教學啓示:

總之,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力求體現以學生爲本的思想,着眼於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從教學目標的提出,教學過程的安排,到學習方法的確定,乃至學習成果的呈現,都讓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實踐性、更濃的表現欲,同時受到了美的薰陶,提高了審美的情趣、

在此,希望各位各位專家輔導老師及同學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標籤:秧歌 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