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課文

社戲的課文教案

課文2.93W

教學目的:

社戲的課文教案

1.瞭解文中美好的童年往事,認識勞動人民的純樸可愛。

2.理清課文的思路,理解重要段落的作用及敘事的詳略。

3.學習其語言的生動性。

教學步驟:

第 一 課 時

一、匯入:

聯繫平時節日裏學生所看到的節日場面、風俗民情,引出課文。

二、整體把握文章脈絡:

1.檢查預習,賽一賽,看哪一組同學能又快又準地讀出下列字、詞:(略)

2.談談你所瞭解的魯迅。(可課前佈置學生收集有關資料)

3.初讀課文,瞭解:文章的體裁是什麼?他有哪三要素?這篇課文的主要情節或者說中心事件是什麼?

明確:本文體裁是小說,他包括人物、情節、環境三要素。本文中心事件是“看社戲”。

4.小組討論:作者以“社戲”爲線索,貫穿全文,那麼是按怎樣的思路構思全文呢?試找出相關段落。

明確:盼看社戲(1-4),去看社戲(5-30),懷念社戲(31-40)。

三、學習課文第一部分,自由朗讀課文,並思考:

1.“我”爲什麼喜歡平橋村?

明確:平橋村是“我”的樂土,原因是:

①“我”在這裏可以得到優待;

②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③有釣蝦、放牛等樂事;

④“我”第一盼望的是去趙莊看戲。(板書)

2.讀了課文的第一部分,你對平橋村、平橋村的人以及“我”有了怎樣的印象?(鼓勵學生談自己的感受,爲學習下文作鋪墊)

四、小結:課文第一部分寫了“我”在平橋村隨母親歸省的生活,突出了“我”對社戲的盼望。

五、作業:鞏固生字詞。反覆誦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第 二 課 時

一、回顧舊知,引出新知。

課文以“社戲”爲線索,按盼看社戲、去看社戲、懷念社戲的思路構思全文。課文敘事有詳有略,哪些詳寫,哪些略寫?圍繞看社戲寫了哪幾件事?

明確:詳寫去看戲的全過程,略寫在平橋村的情況和看社戲後的餘波。寫了看戲前的波折、夏夜行船、船頭看戲、歸航偷豆。(板書)

二、小組合作學習。

各小組選擇以上幾件事中的任意一件進行研讀,可從人物、環境、情節三方面着手學習,看看文中哪些地方最值得研究,談談你們的看法,然後進行彙報。

提示:

1.看戲前的波折:叫不到船、不準和別人同去。

轉機出現:八叔的航船回來了、少年們願意和“我”一同去、“寫包票”保證不出事。

(此部分可着重對故事情節以及對“我”的心情和小夥伴們熱心相助的描寫進行探討)

2.夏夜行船:此部分着重寫了“我”前往看戲的心情(輕鬆、舒展)以及看戲途中的見聞感受(從視覺、聽覺、嗅覺、感覺幾方面進行了生動的環境描寫,藉此襯托“我”看戲的迫切心情)。可以透過反覆的`誦讀,揣摩關鍵的語句。重點段落:“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於是趙莊便真的在眼前了。”

3.船頭看戲:此部分側重欣賞其環境描寫,想象那仙境一般的戲臺。

4.月夜歸航:一方面欣賞回望戲臺的情景、行船的情景(形象的比喻、聯想),另一方面體會偷羅漢豆的趣味(對人物的描寫)。

注意:學生彙報時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敢於發表自己獨特的看法、敢於質疑,都應當給予鼓勵。

三、聯繫生活,聯繫課文,理解最後一段話的含義。

1.生活中,你是否遇到過類似“偷羅漢豆”的經歷?有何感想?

2.爲什麼在“我”的感覺裏,那夜看到的戲是平生最好的戲,那夜吃到的豆是平生最好的豆?(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看法)

歸納:從上文看,戲看得“我”昏昏欲睡,豆也很普通,爲什麼卻令“我”這麼懷念呢?體味全文,可以發現“我”懷念的不僅僅是好戲和好豆,“我”所懷念的是平橋村的孩子、老人那種樸實真摯的感情,他們勞動的本領、辦事的能力,農村特有的風光、自由的空氣和人與人之間和諧親密的關係。這一切都是“我”童年時代在城鎮未曾見到過,在以後的人生路途中很少再見到的。“我”對這段往事的回憶,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

四、說說你最喜歡的人物形象,自由暢談,加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

雙喜:聰明、能幹,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而且反應靈敏,考慮周到,辦事果斷,充滿自信,又有組織能力和號召力,是孩子們的當然領袖。六一公公:寬厚、淳樸、熱情好客。

五、作業:

1.你覺得平橋村有哪些好的民風?你能用幾句話寫出你家鄉的好民風嗎?

2.背誦:“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於是趙莊便真的在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