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關於社戲優質課教案

《社戲》的故事情節很簡單,課文敘述“我”與外婆家的農民孩子在看戲前後的一些有意思的事。魯迅把這些事寫得十分生動有趣,使人讀後印象深刻,難以忘懷。下面是小編收集的關於社戲優質課教案,歡迎大家參考。

關於社戲優質課教案

一、創設情境

童年對許多人來說,都是美好快樂的。在成人後回憶往事,對當時的人和事,更是充滿一種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難忘的體驗。

(2)作者介紹及題解:

魯迅在談到自己青少年時代的生活和思想時曾說:“我母親的母家是農村,使我能夠間或和許多農民相親近。”(《集外集拾遺》)這一種十分可貴的“親近”,對魯迅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響。魯迅雖然出生在城市紹興,但從小就同農民和農村保持密切的聯繫。少年時代的魯迅接觸長媽媽等貧苦善良的農民,受到他們的啓發和教育。特別是魯迅家庭破落以後,他更瞭解農民痛苦的生活,更同情他們悲慘的命運。這些都反映在他的作品中。《社戲》就形象地表現了迅哥兒和農民少年的美好友情,熱情地歌頌了農民孩子高尚、淳樸的品質。

《社戲》的故事情節很簡單,是用第一人稱寫的。課文敘述“我”(即作品中的“迅哥兒”)與外婆家的農民孩子在看戲前後的一些有意思的事。魯迅把這些事寫得十分生動有趣,使人讀後印象深刻,難以忘懷。

在魯迅寫作《社戲》的那個年代,一般作家不大願意去描寫農民;有的人即使寫了農民,也是瞧不起農民,甚至歪曲農民。魯迅能寫出象《社戲》這樣歌頌農民高尚品質的作品,是很了不起的。

(3)正音

(歸)省:xǐng 行輩:háng 憚:dàn 絮叨:xùdāo 怠(慢):dài 攛掇:cuānduō 鳧(水):fú 潺潺:chán (歌)吹:chūi 蘊藻:yùnzǎo (家)眷:juàn 漂渺:piāomiǎo 糾葛:jiūgé

(4)補充註釋。

(1)社戲: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廟。在紹興,“社”是相當於“村莊”的區域名稱;社戲就是社裏每年在一定的時間所演的戲。(2)日裏:白天。(3)神棚:供神名牌位的涼棚,演社戲時,搭在戲臺正對面,意思是請這些神看戲。(4)白篷船:船篷沒有加油漆的船,舊時紹興人民一般都使用這種船。(5)烏篷船:在白篷上用桐油抹黑,課文中指財主鄉紳使用的船。

二、誦讀積累,整體感知

(一)範讀課文(或聽磁帶錄音):

l. 畫記自己難以讀準、難以理解的字詞。

2.用圈點勾畫法標出自己最欣賞的詞、句、段。

3.瞭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學生自由誦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教師可適當提示:本文的線索是什麼?根據線索劃分課文部分。)本文的線索是到趙莊看戲。

(1)看戲前(1—3段)——(2)看戲中(4—30段)——(3)看戲後(3l一49段)

三、合作探究,平橋“樂”事。

1、“我”是在什麼時令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的?

討論明確:“本來是凡有出嫁的`女兒,倘自己還未當家,夏間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這是還未當家的已嫁女兒的一般情況;“那時我的祖母雖然還康健,但母親也已分擔了些家務”,母親的情況不同於上述的已嫁女兒,“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歸省了,只得在掃墓完畢之後,抽空去住幾天”。清明掃墓完畢之後的天數,可能多,也可能少,“我”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當在春末夏初的時令,所以能夠看到“春賽”、社戲,吃到羅漢豆。

2、平橋村是怎樣一個村莊?“我”在平橋村得到了什麼樣的優待?表明了村民的什麼特點?(村中居民熱情好客,民風淳樸的小村莊)

討論明確:平橋村近海臨河,“住戶不滿三十家,都種田,打魚”,是一個勞動人民住居的環境優美的小村莊。“在小村裏一家的客,幾乎也就是公共的”,村民們因爲“我”的到來,特地“許可”自己的孩子“減少工作”,“伴我來遊戲”,熱情好客,十分優待“我”這個小客人。而且他們不拘禮教,“我們”偶爾吵鬧起來,打了輩份很高、應該稱之爲“太公”的小朋友,也沒有人想到這是“犯上”,民風淳樸。

3、“我”在平橋村有哪些樂事?

討論明確:“我們”每天大都掘蚯蚓,穿釣鉤,“伏在河沿上去釣蝦”,“不半天便可以釣到一大碗。這蝦照例是歸我吃的”。“照例”,表明釣得的蝦總歸“我”吃,已成定例,小朋友們也都熱情好客,十分優待“我”這個小客人。“我”看着在清澈的河水中,呆子似的蝦“用了自己的兩個鉗捧着釣尖送到嘴裏去”,被釣上來,自然樂趣甚濃;吃着自己和小朋友一起釣來的蝦,更會甜在心裏。 “我們”還常一同去放牛。黃牛水牛都“敢於欺侮我,因此我也總不敢走近身,只好遠遠地跟着,站着”;小朋友們便不再原諒“我”會讀詩經,“全都嘲笑起來了”。這嘲笑是善意的,實際是鼓勵“我”大膽些,勇敢些。“我”怕牛,還因此而被嘲笑,卻還跟着去放牛,哪怕去了也只是“遠遠地跟着,站着”,是多麼願意和這些小朋友在一起,在這放牛被嘲當中,更表現出彼此的親密。“我”跟着小朋友放牛,也自有一種很濃的樂趣。

4、本篇題爲“社戲”,重在敘寫去看戲,寫這些在平橋村的一般樂事又有什麼樣的作用?(多方表現樂趣,鋪墊趙莊看戲。樂趣極濃,戲應更有趣吸引讀者看下去)

討論明確:寫這些小住平橋村的一般樂事,既多方面地表現出那段生活的樂趣,使作品內容豐富,具有生活實感;更由於這裏寫了釣蝦、放牛這兩件樂事,第二部分開頭的“至於我在那裏的第一盼望的,卻在到趙莊去看戲”,就與之構成遞進兼有轉折的關係。釣蝦、放牛已是樂趣甚濃,“第一盼望”的“看戲”自更樂趣無窮。這樣,就爲寫最大樂事――看戲作了鋪墊,吸引讀者讀下去。

(這一部分寫“我”隨母親歸省在平橋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動的環境,同時簡寫一些“趣事”,爲下文詳寫“看戲”中的趣事作鋪墊。)

四、總結存儲,體驗拓展。

1、總結存儲:這樣一個偏僻的小村莊,卻是“我”的“樂土”。那是因爲:

(1)“我”可以免讀“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一類難懂的書,可以自由歡樂地生活。

(2)這裏有許多年齡相仿的小朋友陪着“我”玩,彼此平等,沒有封建禮教的約束。

(3)每天可以釣蝦,放牛,生活豐富多彩,並充滿了友愛和情趣。

2、體驗拓展:

(1)朗讀課文第一部分,在體味中說說自己的童年趣事。

(2)預習第二部分,初步體會夏夜航船去看戲途中的景物描寫和表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