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寓言

曹衝稱象寓言故事

寓言6.71K

寓言故事是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曹衝稱象寓言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曹衝稱象寓言故事

三國時候,魏王曹操有個小兒子,名字叫作曹衝。曹衝自幼聰明伶俐、智慧過人,深得曹操的寵愛。曹衝做事愛開動腦筋、勤于思考,才只有五六歲的年紀,就可以想出辦法來解決一些連大人都束手無策的問題。

有一天,吳王孫權派人給曹操送來了一頭大象作爲禮物。北方是沒有大象的,曹操第一次見到這樣的龐然大物,心下很是好奇,就問送大象來的人說:“這頭大象究竟有多重呢?”來人回答:“鄙國從來沒有稱過大象,也沒有辦法稱,所以不知道大象有多重。早就聽說魏王才略過人,手下謀士衆多,個個都智慧超羣,請您想個辦法稱稱大象的重量,也讓我等領教一下北方大國的風範。”

曹操頓時明白這是孫權給他出的一道難題,他可絕對不能丟這個面子,讓國威受損。於是他召集羣臣,傳令下去:能稱出大象的重量的人,重重有賞。大家都絞盡了腦汁,苦苦思索。有人說要做一杆大稈,曹操反駁說就是做出來了,也沒有人能提得動啊。有人說要把大象鋸成一塊塊地零稱,曹操斥責說怎麼可能把吳國送的禮物毀壞成這樣呢。人們你一言我一語,就是沒人想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

就在大夥兒都一籌莫展之際,小曹衝忽然走到曹操身邊說道:“父王彆着急,我有辦法,我們可以先把大象牽到船上,在船幫齊水處作個記號,再將大象牽走,把石頭運到船上去,一直到船到達先前作的記號爲止,這時石頭的重量就和大象的重量相等了。然後,我們再把石頭分別稱一稱,把這些重量加起來,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嗎?”

曹操聽了大喜,衆人也對曹衝的聰慧讚歎不已。就這樣,大象的重量終於被稱出來了。

兩千多年前,幼小的曹衝就有這樣驚人的智慧,怎不叫人稱讚。這個故事啓發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遇事要多動腦筋,經常鍛鍊自己的思維能力,使人變得越來越聰明。

故事

有一次,吳國孫權送給曹操一隻大象,曹操十分高興。大象運到許昌那天,曹操帶領文武百官和小兒子曹衝,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沒有見過大象。這大象又高又大,光說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麼粗,人走近去比一比,還夠不到它的肚子。曹操對大家說:“這隻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們哪個有辦法稱它一稱?” 嘿!這麼大個傢伙,可怎麼稱呢!大臣們都紛紛議論開了。

一個說:“只有造一杆頂大的秤來稱。”

而另一個說:“這可要造多大一杆秤呀!再說,大象是活的,也沒辦法稱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塊兒稱。”

他的話剛說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有人說:“你這個辦法可不行啊,爲了稱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嗎?”

大臣們想了許多辦法,一個個都行不通。可真叫人爲難呀。

這時,從人羣裏走出一個小孩,對曹操說:“父親,我有個法兒,可以稱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愛的兒子曹衝,就笑着說:“你小小年紀,有什麼法子?你倒說說,看有沒有道理。”

曹衝趴在曹操耳邊,輕聲地講了起來。曹操一聽連連叫好,吩咐左右立刻準備稱象,然後對大臣們說:“走!咱們到河邊看稱象去!”

衆大臣跟隨曹操來到河邊。河裏停着一隻大船,曹衝叫人把象牽到船上,等船身穩定了,在船舷上齊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條道道。再叫人把象牽到岸上來,把大大小小的石頭,一塊一塊地往船上裝,船身就一點兒一點兒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剛纔刻的那條道道和水面一樣齊了,曹衝就叫人停止裝石頭。

大臣們睜大了眼睛,起先還摸不清是怎麼回事,看到這裏不由得連聲稱讚:“好辦法!好辦法!”現在誰都明白,只要把船裏的石頭都稱一下,把重量加起來,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興了。他眯起眼睛看着兒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們,好像心裏在說:“你們還不如我的這個小兒子聰明呢!”

原理

實際上,聰明的曹衝所用的方法是“等量替換法”。用許多石頭代替大象,在船舷上刻劃記號,讓大象與石頭產生等量的效果,再一次一次稱出石頭的重量,使“大”轉化爲“小”,分而治之,這一難題就得到圓滿的解決。

等量替換法是一種常用到的科學思維方法。這裏再講一個愛迪生的小故事。美國大發明家愛迪生有一位數學基礎相當好的助手叫阿普頓。有一次,愛迪生把一隻電燈泡的玻璃殼交給阿普頓,要他計算一下燈泡的容積。阿普頓看着梨形的燈泡殼,思索了好久之後,畫出了燈泡殼的剖視圖、立體圖,畫出了一條條複雜的曲線,測量了一個個數據,列出了一道道算式。經過幾個小時的'緊張計算,還未得出結果。愛迪生看後很不滿意。只見愛迪生在燈泡殼裏裝滿水,再把水倒進量杯,不到一分鐘,就把燈泡的容積“算”出來了。這裏,愛迪生用倒入量杯裏的水的體積代替了燈泡殼的容積,用的也是等量替換法。

出處

取自《三國志》:衝少聰察,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羣下,鹹莫能出其理。衝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太祖大悅,即施行焉。

作者簡介

陳壽(233-297),字承祚,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人。西晉史學家。他小時候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祕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陳壽因爲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入晉以後,歷任著作郎、長平太守、治書待御史等職。280年,晉滅東吳,結束了分裂局面。陳壽當時四十八歲,開始撰寫《三國志》。

陳寅恪《三國志曹衝華佗傳與佛教故事》裏指出,《三國志》的曹衝、華佗傳中,都有佛教故事輾轉因襲雜糅附會其間。《魏志》所記載"曹衝稱象",乃附會北魏《雜寶藏經》裏的佛經故事,因爲象在當日並非中原的動物,《雜寶藏經》的漢譯雖在此後,但這故事卻早已傳入中土。

歷史評價

在三國神童之中,名氣最大的無疑就是曹衝了——當然,這是近幾十年來的事,原先是孔融的,三字經中有“融四歲,能讓梨”,所有識字的就都知道這個人。可惜孔融早夭這個位置就得讓給曹衝了。因爲有“曹衝稱象”的故事流傳,使我輩還搞不清曹操的姓名是怎麼回事時,就已經把曹衝作爲偶像來崇拜了。

其實曹衝不僅有稱象這類“小聰明”,而且“辨察仁愛,與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於衆,故特見寵異。”經常利用他的智慧和地位來辦一些救人性命的大事,據史書記載:“時軍國多事,用刑嚴重。……凡應罪戮,而爲衝微所辨理,賴以濟宥者,前後數十”。大概正因如此,纔得到了曹操的喜愛,年紀很小,就被曹操選爲繼承人。可惜他僅僅活了十三歲就患急病死去了。

很多人以爲曹衝宅心寬厚,曹操喜歡他只是因爲其智力超羣,如果他不早夭而亡,以他的仁慈,在與曹丕等人不可避免的爭鬥中會是一個什麼結局,很難預料。但我覺得大家可能忽視了另一方面,就是他和另一個神童周不疑的關係。周不疑也得到了曹操非比尋常的寵愛,但曹衝一死,曹操立刻 “欲除之”。雖然曹丕勸諫以爲不可,可曹操卻認爲:“此人非汝所能駕御也。”,終於派人將其暗殺。看來,曹操對曹衝的政治能力也是非常看重的。我認爲史書中所記載的曹衝寬仁宅厚的性格品質可能僅僅是一方面,他的性格中很可能還隱藏着極爲果斷勇武的另一方面,就如同劉備,雖然寬厚仁義,愛民如子,但殺起人來,可是一點也不拖泥帶水的。所以曹操才如此喜愛他。如果不是早死,他很有可能是一個漢武帝或者康熙一樣的英明之主。

那麼使一代英雄爲之氣短的曹衝究竟是如何一個天才呢?據《魏書鄧哀王衝傳》說,曹衝從小就表現出驚人的天賦,理解能力很強,到5,6歲其才智便達到成人水平。他無疑是個天才,在今天就該受到特殊照顧的吧。可是他其實是曹操小妾環夫人所生,按理在繼位問題上不應該有任何優勢的(也曾經看到過些中外文章對當時長子的繼位正統性的不可動搖性表示懷疑。而且當時卞夫人深得曹操本人和其他人的尊重,曹衝不大可能是因爲環夫人受寵而讓曹操愛如掌上明珠。順便說一句,劉禪的母親也是小妾,連升位正宮的機會都沒有就歸天了。所以那時候廢立之事看來還有商量的餘地。這裏暫且不談)。曹操在他死了以後,曾對曹丕說曹衝之死對自己來說是不幸,但對曹丕等人來說就是大幸了。這段記載的真實性應該比較大,因爲爲了這件事,有個官兒(叫荀彧)曾經很嚴肅的批評了曹操。的確那樣的話對其他王位繼承人來說是具有很強打擊性質的。言歸正傳,《魏書鄧哀王衝傳》還記載了一件事,說當時曹操以大軍徵天下,令行禁止,刑律非常嚴厲,這導致經常有冤案發生。有一次,放在倉庫裏的一副馬鞍被老鼠咬壞了,恰好那是曹操的。倉庫管理員嚇壞了,認爲自己一定在劫難逃,死定了。曹衝知道以後,就用刀把衣服弄了小洞,裝成是老鼠咬破的,一臉愁容。曹操見到以後,就問他怎麼了。他回答說:“大家都說,衣服被老鼠咬了,衣服的主人要遭遇不幸”。曹操笑了笑說:“那都是瞎胡扯,根本不會有什麼幸與不幸的”。不知道曹操是否是個唯物論者,但是從這裏我們可見曹操是個很現實的人,後來他爲曹衝禱告,可見其心之憂。那個倉庫管理員還是如實地上報了老鼠咬破馬鞍的事,曹操一下明白了曹衝的用意,笑了笑,也沒有追究這件事了。

比起才高八斗的曹植和玩弄權術的曹丕,曹衝的智慧可以說是驚人的。那兩個傢伙成天靠着幾個玩小聰明的傢伙出謀劃策,實在讓人厭惡。而曹衝那麼小就會因勢利導,給他父親講道理,把握人的心理之準確,實在可以稱得上是個天才。而且智慧用在救護弱小人物身上,他的心靈一定是非常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這也許是他母親是個一般的小妾,懂得下層人的悽苦,所以耳聞目染的曹衝從小就比較正直吧。

在另外一本日文資料裏曾經看到過對當時另一個天才的記述,是引用《魏書劉表傳付“先賢傳”》裏的文字。當時有個叫周不疑的人,也是個天才,非常聰明。和曹衝有一比,本來沒什麼的,可是曹衝夭亡,曹操坐不住了,他要殺了周不疑以絕後患。曹丕不以爲然,還跑去上諫。結果曹操把他訓斥了一通:“如果是曹衝到還罷了,周不疑不是你這樣的人玩得轉的”。於是派人去把周不疑刺殺了。這裏我們可以推測,曹操當時很可能把周不疑作爲曹衝的輔佐來關注的,所以曹衝死了,曹操要急不可待的殺掉他,而不願意留給曹丕等人。據說《魏略》裏也有一段記載說曹丕曾感慨道:“要是我弟弟曹衝在,我很難說是否有今天這樣,可以支配天下”。從此咱們也可見一斑。

我想曹衝要在,他應該是個很好的君主。而且以他的智慧是不會上演“七步詩”這樣的家庭悲劇的,後人一直爲曹植那詩表現出來的靈氣而感懷,甚至忽略了那背後的殘酷和醜陋,詩文的文學價值不應該掩蓋成詩背景後面人類自私的醜惡。

值得一提的事,曹衝夭亡似乎應該是在208年,那年冬天恰好就是赤壁之戰。大家可以做個年表看看,那十年曹操的戎馬生涯是如何度過的,大小戰爭不斷。估計他剛從北方回來,還沒來得及認真考察曹衝,他的寶貝兒子就病倒了,憂鬱的他估計也對戰事有些厭倦,居然爲曹衝日夜禱告。可惜天才總要回到天上,曹操估計還沒來得及嚥下悲痛就匆匆南征荊州,纔有了他人生最大的失敗。所以他對曹丕說曹衝之死對自己來說是不幸,但對曹丕等人來說就是大幸這段話應該不是空穴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