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文言文

考場上快速讀懂文言文

文言文1.03W

我們知道,近年來高考所選考的文言文的體裁大多是人物傳記,下面我們就以人物傳記爲例進行一些分析解說。我們也知道,要答好文言文的題目,就一定要首先讀懂文言文,起碼得讀懂大意,如果一篇文言文連大意都沒有讀懂,那做題就很沒有把握了,只能去靠猜了,靠碰運氣了。那麼,如何才能快速而有效地讀懂一篇文言文呢?我覺得以下幾點可以借鑑:

考場上快速讀懂文言文

一是總觀總覽。上下貫通。也就是從整體上看,從整體上思考,善於聯繫上下旬思考。讀文章最怕斷章取義,讀文言文也不例外。只有從整體上去看,從整體上去思考,聯繫上下旬思考,才能把握文中句子的具體意思,如果單獨地,孤立地看某一詞、某一句,是很難看懂的。如與轉一資(2008年高考全國卷I的文言文句,下同樣,略),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如果你單獨地孤立地就看這一句,你是無論如何也解不出是什麼意思的,你必須聯繫其前後文意,把這句置於全文中來推敲,來思考,才能把握它的準確意思。其前文是說,將校有能力耕田和打仗的,應格外賞賜,每耕田一頃應該賞賜,那賞賜多少呢?一貫通,啊,原來是賞賜一袋物資的意思。再如復以租賦這句,單獨看也是很難看懂的。接着前面而來,將校有能力耕田和打仗的,應格外賞賜,那百姓呢?百姓願意耕種的,應該免除賦稅。啊,原來複以租賦是免除賦稅的意思。這是單獨看一句無法理解的,必須前後左右,上下貫通,整體鉤聯,才能推敲得出來的。

任何一段文言文,如果單獨地、孤立地去看其某一句話,都是難以讀懂的。總觀總覽,上下貫通,這一點適合於讀所有體裁(包括人物傳記、遊記、散文、論說文、序、跋、書信等等體裁)的文言文段。

二是先讀提問,從提問中得到啓發。文言文的第4問雖然也是選擇題,但這一問往往是對全文內容的分析、理解、概括等,雖然其中有一個錯誤項在裏面,但我們姑且把它當作正確項去看。提前看提問,對於理解原文,讀懂原文,是很有幫助的。

如古者天子必有親兵自將,所以備不虞而強主威請經營建康,親擁六師往爲固守計,以杜金人窺伺之意。這幾句讀的時候不太理解,或理解不準確不到位,此時,你就完全可以讀讀第4問的B項,廖剛認爲古代天子親自率軍,是爲防備不測增強主威。當今也應精選親兵,平時守衛,戰時打仗。他又認爲,當前國家危難,應率軍往建康固守,防備金人入侵。一讀,你馬上就能準確地理解了,這就是提問給我們的啓發,它幫助我們準確地讀懂原文。

三是善於理清人物關係。一篇文言文,雖然是寫一個主要人物,但也會或多或少地與其他次要人物發生聯繫,搞清楚人物之間的關係,理清頭緒,也是讀懂文言文的必不可少的一環。試想一下,假如你連這句話是誰說的,這句話說到哪裏爲止都不知道,你還怎麼理解文意呢々理解不出文意,你還怎麼能準確答題呢如2008年高考全國卷I的文言文段,雖然主要是寫廖剛的,雖然絕大多數事情都與廖剛有關,句子省略的主語大多是廖剛,但也提到了如廖剛的兒子廖遲、盜賊、章悖、蔡卞、章傑、鄭億年、秦檜、老宰相、王次翁、金人,以至於欽宗、徽宗等等這麼多的人物。他們做了什麼,說了什麼,與廖剛有着怎樣的關係,以及和廖剛發生了些什麼關聯等等,讀的時候是一定要搞清楚的,如不搞清楚,就會讀得暈暈忽忽,甚至一頭霧水。我們讀文言文,心裏一定要有人物關係的概念,一定要首先明白,某句話是誰說的,某個動作、事情是誰所爲,才能確解文意,否則,你會眉毛鬍子一把抓,毫無頭緒感。

四是掌握一些特定的文言實詞慣用義。解文言文掌握大量的實詞不錯,掌握大量的虛詞也不錯。但有時候一定要突出地掌握一些文言實詞慣用義,因爲這些文言實詞慣用義使用頻繁,能夠顯示前後轉換鉤聯等等。如官員官職的轉換調動升降、時間長短過度、與帝王關聯的動作等等情況。

官員官職的轉換調動升降方面,如除字,這個字使用非常頻繁,這個字置於官職的'前後,就一定是授予官職的意思,切莫理解反了,認爲是撤職,那就會錯解文意。此外,如擢(提拔)、遷(調任)、知(任、做)、謫(貶官)、拜(任命)、改(改任)、有司(有關官員)、掾(官吏)、致仕(辭官)、乞骸骨(請求不做官,回家養老,有如我們現在的退休一說)等等。

時間過度長短方面,如尋字,是不久或剛剛的意思,這個字也使用率高,一定要掌握。此外,如須臾(一會兒)、既兒(會兒、不久)、旋(很快)、傾(會兒)等等。

與帝王關聯的動作方面,如詔字,一定是指皇上或朝廷的命令、指示、詔書、文告等意思,總之,是與皇上有關的,讀文言文,見此字,就要明白此意。此外,還有如敕(特指皇帝的命令或詔書)、闢(君主或徵召)、策(帝王對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的文書)、宸(帝王住的地方,宮殿)、覲(朝見帝王)、冕(帝王的禮帽)、禪(古代帝王祭地的一種迷信活動)、璽(皇帝的印)、御(與皇帝有關的事物)、幸(皇帝駕臨)等等。一讀到這些詞,你心中就要有個大概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