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烘柿棚的散文

散文1.72W

我愛吃軟烘柿,留戀烘柿棚。

烘柿棚的散文

姥姥家的房頂上有個烘柿棚。就搭在房角,呈三角形。斜放一根木杆,鋪上秫秸箔,裏面放滿了柿子。

白天讓日頭曬,曬得柿子發了軟,再曬就哄了。天黑蓋上草苫,保溫怕凍。

到了姥姥家,我就先爬梯子上房,掀開草苫,露出紅彤彤的哄柿來,捅捅那個,捏捏這個,撿軟的雙手捧起來,放在嘴邊一吸溜,甘甜、清涼、爽口,比那山珍海味還饞人呢!

其實,太行山的'莊戶,家家都有哄柿棚。尤其是初冬,站到房頂四處望去,滿山莊都是紅彤彤的,美極啦!

七打核桃八摘梨,九月柿子紅了皮。深秋,柿子紅了,風兒把葉兒吹掉了。山坡飄下翻飛的柿葉。柿子樹露出了樹幹,樹幹舒展着樹枝,樹枝掛滿了柿子。那小個的是火柿子,一嘟嚕一串的,紅的耀眼;那大個的是盤柿子,一個一個的像掛在樹枝兒上的小燈籠。

舅舅們挑着筐,扛着柿杆子,在樹下仰着頭扒住那柿子把兒,輕輕一擰,柿子就滾落下來。妗妗們用倆小木棍夾住的草片穩穩的一接,放在了筐裏。

柿子一擔一擔的挑回了家,堆在房頂上。姥姥揀個頭勻實的旋成了柿餅兒。整齊的擺在房頂上晾曬。曬上半拉月,柿餅兒就幹了皮。然後堆積起來,蓋上棉被子捂住,柿餅就慢慢長出了柿霜,厚厚的一層,雪白雪白的。

莊家主兒捨不得吃,賣給了果品公司。聽人說,封袋兒、裝箱、貼商標,就賣給了外國人,比豬肉還貴呢!

旋下來的叫柿皮兒,曬乾後,留下一袋給孩子們吃零食。剩下的磨成了柿子面。蒸乾糧時摻點兒,又香又甜。“瓜菜代”那年月,把柿子面摻到糠菜裏,拌着吃,不知道救了多少人的命啊!

旋柿餅剩下的柿子一部分在柿子中間切成兩半,掰開就成了柿塊兒,曬乾後也捂出霜,留着自己吃。其餘的都放進柿子棚裏曬烘柿。

一冬一春沒有菜,一個窩窩頭,抹個大哄柿,就是一頓飯;一碗炒麪,倆烘柿,用筷子拌勻了,一口一口的吃起來,也甜滋滋的,津津有味。

如今,生活好啦,冬天裏啥蔬菜都有,舅舅們再也不用烘柿下飯了。可太行山莊戶們的房頂上都還保留着那個柿子棚,把曬烘的紅柿子裹在蔥花油餅裏,或拌在米粥裏,或夾在饅頭裏細細品嚐,更別有一番風味兒,不信,恁試試!

反正我留戀那烘柿棚,愛吃那軟烘柿……

標籤:散文 柿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