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隨筆

我的語文課妄想症隨筆

隨筆1.27W

我的語文課妄想症由來已久。

我的語文課妄想症隨筆

早在二十年前,就有發病的前奏。那時,我常常想,爲什麼上課只有一個語文老師?可不能夠像電視節目那樣有多個主持人共同承擔節目主持任務一樣,由兩個或更多的老師同臺教授,與學生一齊探討學習資料?我爲自己有這種想法而欣喜,更爲找不到有這種想法並願意與我一齊實踐的人而苦惱。於是我常常臆想,一個是真實的我,一個是想像中虛幻的我,“兩個人”同上一篇課文

如果說當初的妄想症還是基於課本資料,之後,我的妄想症開始向課外漫延。“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是的,現實生活中可用的例子實在太豐富太搞笑,沒必要侷限於一本教材。看到學生天天讀背那有限的課文資料,抄寫所謂的優秀作文,脫離了老師就理解不了文章。種種現象,真讓人擔心學生眼裏只有分數,心裏沒有自己。

在我看來,學習,就是一種習慣,就是教學生學習方法,教會學生如何從書中吸取智慧,然後爲我所用,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提升自身潛力。我在每一屆學生面前都很狂妄的挑戰英國科學家培根,否定他“知識就是力量”之說。我認爲,知識是沒有任何力量的。圖書館擁有超多的圖書、超多的知識,但是圖書館有什麼力量,它改變了什麼?我認爲,“只有科學的使用知識才有力量”。沒有使用知識,知識永遠是死的、僵化的、無力的。使用知識的主體是人!人,才就應是我們關注的重點。[由整理]

“任何一本書都能夠燒掉,任何一篇文章都能夠不學”成了我臆想中的教學“名言”。

學生自然很驚訝我的“名言”,這怎樣可能,不學課本,不學文章,還能夠燒掉?老師瘋了。

在中國,中小學的語文教材,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比如人教版、湘教版、北師大版等。大家所學的資料並不一樣,但是,影響了各自使用不同教材的人健康成長了嗎?我讓他們“透過黑板看世界”:各國的`語言不同,任何一個國家的學生都能夠不懂漢語,但影響不了這些國家的人成爲人才。備受世界關注的諾貝爾獎,有多少人懂漢語?懂不懂漢語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在於,你務必要學到真本事!

作爲學生,在乎的不是哪種語言、哪種教材、哪篇文章。而是你要熱愛這種語言,科學地使用自己喜歡的教材或文章。在乎的是如何學,而不是學什麼。“會學習比學會重要一萬倍”。

所以,學生能夠不讀任何一篇文章——但務必超多學另一些文章;學生能夠不讀任何一本書——但務必超多讀另外一些書。不要迷信任何一本書任何一篇文章。但當你選定一本書、一篇文章來學時,你的重心不在於學懂文章的基本資料(當然是也是務必要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識),而在於你自己,在於你是怎樣學的,在於你用同樣的方法是否還能學透其它的文章。

多年來,我從不用學校的教材教學生如何閱讀、如何寫作。在我的課堂上,學校教材相當於已被“燒掉”。我妄想學生A看了某本名著,有滿腦子的問題提問。我妄想學生B突然大叫起來,我找到規律了!我妄想學生C對後進生D說,我來教你,看看我講得清楚、你聽得懂嗎?我妄想學生E,回到家後,對家長說,原先學習最講方法,最講智慧的。我還妄想學生F,利用休息時間,叫全家老老少少及親戚集合,由TA來當小老師,與大家分享TA的收穫,教會大家如何找準突破口進行學習。還有學生G、學生H、學生I……每人都有自己的學習絕招。於是,我就能夠讓全班學生在課堂上進行PK,讓課堂炸了鍋——這種臆想,好有快感。

都說“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除了引導學生在書海里暢遊外,爲什麼不能夠把課堂搬到大自然,帶學生到不同的地方觀光、學習,實地體驗,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就像徐霞客一樣?如果能成立一個“學生萬里路”旅遊連鎖公司,在帶領學生遨遊世界各地的同時,開展讀書、觀光感受分享活動,在遊學中讓學生成長,是不是更貼合人性的發展,更有利於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我的妄想症發作了,但我並不想治療。而且更期盼和我一樣有這種妄想症的老師,都加入到平樂樹人學苑來,同走一條新路,欣賞更多的沿途風景,共同開發課程資源,爲學生全人發展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