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隨筆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我和爸爸

隨筆5.89K

九月剛開學,軒軒帶來幾張暑假和爸爸去海南旅遊的照片,和小朋友分享他的假期故事,眉飛色舞地講起爸爸和他一起堆沙雕,一起撿螃蟹和教他游泳的情形。他說,他很喜歡和爸爸一起玩,因爲爸爸什麼都會做。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我和爸爸

軒軒的講述引發了班上的熱烈討論,大家都想說一說自己的爸爸。看到孩子們對爸爸的話題這麼感興趣,也引發了我們的思考:以往的主題活動一旦涉及親情教育,大多與媽媽相關。在孩子們的眼中,媽媽是美麗、溫柔、和藹的,爲家庭和孩子付出了無限的愛,因此孩子們與媽媽的情感交流和表達較爲頻繁,而爸爸往往是被孩子忽略的人,甚至是嚴厲、懶惰、粗心的代名詞。但是,在家庭教育中,爸爸的作用同樣重要,於是我們支援孩子們將話題繼續下去。

講爸爸的故事

接下來的幾天裏,我們聽到了小朋友們講述自己和爸爸在一起發生的各種各樣的故事。

豆豆說,自己和爸爸在一起最開心的事情就是每天晚上玩戰鬥遊戲,他的爸爸用這種方法鍛鍊他的身體,現在他的力氣可大了。

堯堯說,自己的爸爸個子很高,每次去動物園看小動物的時候,擔心人太多,堯堯看不到小動物,爸爸就讓他騎在自己的肩上,這樣能看得很遠,他很喜歡騎在爸爸背上的感覺。

小穎說,自己的爸爸工作很忙,經常回到家還要繼續工作,沒有太多的時間陪自己,但是爸爸每天晚上都會陪自己看一會兒動畫片,所以這個時候是她最幸福快樂的時間。

涵涵說,自己每天晚上睡覺時,爸爸都會把她抱在懷裏,給她講好聽的故事,讓她感覺到很溫暖、很安全。

不過,並不是所有小朋友講述的都是快樂、幸福的事兒,我也聽到一些抱怨的聲音。

小凱說:“我爸爸喜歡玩電腦遊戲,他每天回到家就知道自己玩遊戲,都不跟我玩,我說讓他帶我出去玩,他就讓媽媽帶我去。”

銘銘說:“我爸爸在銀行上班,他的工作很忙,每天回家很晚,不能接我放學。我和爺爺奶奶一起住,週末纔回自己家。爸爸總是睡覺,還經常出去吃飯,都沒有時間和我一起玩。”

在孩子們的講述中,我看到了父子(女)相處的三種狀態:第一種,爸爸經常陪孩子一起遊戲,孩子和爸爸的關係很親密;第二種,爸爸工作很忙,沒有時間陪伴孩子,親子關係比較生疏,但是孩子能夠理解爸爸;第三種,爸爸總是做自己的事情或自己遊戲,忽略了孩子想參與親子活動的願望,親子關係淡漠。不和諧的'親子關係正是繼續開展活動的契機,會使活動更有價值。

大腳小腳一起走

早上,萌萌媽媽帶來~張光盤,內容是萌萌和爸爸一起在公園遊戲。原來聽說幼兒園要組織爸爸的主題活動,萌萌爸爸就拍了一段視頻請小朋友們觀賞。視頻拍攝得很精彩,很好地詮釋了親子相處的溫馨。內容也很豐富,有爸爸和萌萌一起拍球,兩人一起玩輪滑,萌萌穿爸爸的大鞋玩耍,還有一起戲水、玩健身器材等畫面。萌萌摔倒時,爸爸馬上抱起她着急地問:“摔疼了沒有?”還仔細檢查萌萌身上摔傷沒有。玩完大鞋小鞋的遊戲,爸爸不顧自己光着腳,先幫萌萌穿好鞋子;萌萌玩健身器材感到害怕時,爸爸鼓勵她:“別怕,有爸爸在呢,你一定能行的。”

溫馨的畫面感動了班上的每~位小朋友,莉莉哭着說:“我感覺萌萌太幸福了,她的爸爸太愛她了。”作爲教師,我看到了不少孩子眼裏的羨慕和渴望。怎樣才能幫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爸爸對自己濃濃的父愛呢?帶着這種思考,我們開展了親子活動“大腳小腳一起走”。

活動前,我一一聯繫爸爸們,確認他們能按時參加活動,並請他們對孩子保密。活動開始,爸爸們一進班,孩子們的臉上寫滿了興奮與驚喜,有的孩子直接衝上去抱住爸爸高興地大叫。我沒有安排直接比賽,而是先設定了自由遊戲環節,請爸爸們和孩子們自由嘗試,尋找更好的遊戲方法,增加彼此交流的機會。孩子們和爸爸們反覆嘗試和溝通,從不協調到逐漸默契。等到比賽時,輸贏已經不重要了,快樂的感覺纔是最珍貴的。遊戲結束後,照片回放幫助爸爸們和孩子們一起回味快樂。最後的“悄悄話”環節,我請孩子們到爸爸身邊,給父子(女)之間提供一個表達情感的安靜機會。有的孩子坐到爸爸腿上,有的孩子摟着爸爸的脖子,還有的孩子和爸爸頭挨着頭,溫馨的場面讓所有人感動。

這次活動節奏緊湊、動靜交替,給爸爸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讓他們感受到孩子對和爸爸一起遊戲的渴望,感受到自己作爲父親的責任。

我愛爸爸

隨着班上幼兒和爸爸的情感溝通逐漸加深,親子感情逐步融洽,爲了進一步激發孩子們瞭解爸爸、愛爸爸的願望,我們相繼開展了一系列有關爸爸的活動。在《畫爸爸》的活動中,孩子們認真觀察爸爸的外貌,感受到遺傳的奇妙;在圖畫書閱讀《我爸爸》中,孩子們認識了爸爸的強壯、高大、勇敢、幽默和溫情等多面特點;在歌表演《爸爸好》中,孩子們感受到爸爸對家庭做出的貢獻和犧牲,感受到爸爸的責任心和愛;在視頻欣賞《爸爸的背》中,孩子們看到了爸爸對孩子長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和保護。

隨着對爸爸的加深瞭解和對父愛的進一步理解,孩子們更愛爸爸了,除了用語言表達,還親自爲爸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給爸爸端杯水、捶捶背,幫爸爸擺碗筷、掃地等,還有的孩子主動改掉了不良習慣,如爸爸在家工作時不影響爸爸,不惹爸爸生氣等。

愛是相互的。孩子稚嫩的心裏有個樸素的願望,用自己的愛報答爸爸的愛,讓爸爸更愛自己。爲了不讓孩子們失望,爲了能讓孩子們積極表達愛和孝心的行爲成爲習慣堅持下去,我建議家長和幼兒共同商量設立協議。比如,如果孩子堅持每天爲爸爸做一件事,那爸爸可以在週末陪孩子做一件事,像去動物園、一起做遊戲、親子共讀等,這樣孩子們才能更好地認識愛與被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