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少年閏土》教學札記心得

教學《少年閏土》課尾時,我問學生還有什麼疑問?有個文靜的學生舉起了手。她指着一段話,“走路的人渴了摘一個瓜吃,我們這裏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豬,刺蝟,猹。月亮底下,你聽,啦啦地響了,猹在咬瓜了……”然後輕聲地說:“老師,我覺得‘獾豬,刺蝟,猹’之間的標點應用頓號,而這裏卻用了逗號,這是爲什麼呀?”其他學生也紛紛附和:“是呀,這裏寫了閏土要管的三種動物,屬並列詞語間的停頓,應該用頓號。”首先我肯定了這個一向文靜的學生敢於向魯迅作品挑戰的一種積極心態。我因勢力導問學生:“那麼這裏三種並列動物間的停頓爲什麼用了逗號呢?”有學生猜測說:“魯迅寫《故鄉》這部小說時年代還早,可能當時並列詞語間的停頓可以用逗號。”我肯定了學生的說法,當時對於並列詞語間停頓的規定沒有現在這麼嚴密,可以用逗號,但我們現在習作時標點運用應規範用頓號。

《少年閏土》教學札記心得

從以上案例看出,學生的觀察能力及語言文字的分辨能力是相當強的,作爲教師應積極肯定他們認真探究的積極心態,讚賞他們崇尚真知,敢於向文學家說“不”的態度。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雖然課堂中學生提及的是一個細微的問題,即並列關係的三種動物間的'停頓爲何用了逗號?這個問題卻從側面反映出學生學習語文的敏銳性,敢於向一代文學巨匠的作品進行挑戰,敢向他們的作品說“不”,這就是一種勇氣,是在長期語文學習實踐中形成的實事求是的態度。他們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探究能力,並能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雖然平凡,卻也讓我感動。我爲有如此好學,有着嚴謹科學態度的學生而深深地被震撼。

當前,我們很多語文教師在鑽研教材中對於文字中的細節沒有鑽深鑽透,特別是一些品詞的細節教學,標點的用法等等,沒有深入挖掘或處理不妥都不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因此,我們引導學生探究性學習,要求他們不能忽略細微的地方,哪怕是一個詞、一個標點。只要是對學生形成良好語文素養有幫助的訓練點,我們教師首先應細細鑽研,供學生深入探討。我相信,經過長期的探究訓練,學生能從句子、標點的應用中穿透作者的心扉,形成一種正確審視文學作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