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教師第一書記觀後感

觀後感9.35K

6年間,他工作出色、羣衆信服,小崗村羣衆兩度在他三年任期屆滿時集體摁手印將他留任。影片雖然沒有好萊塢大片絢麗恢弘的場面與特效,也沒有懸疑驚悚片那麼跌宕起伏的劇情與情節,僅僅是平鋪直敘了沈浩同志在小崗村近六年的工作經歷,但卻幾次使人落淚。

教師第一書記觀後感

教師第一書記觀後感_篇一

15日,學校組織全體黨員觀看《第一書記》,原本以爲就是歌功頌德的影片,於是帶着隨便看看的心情過去。沒想到電影結束時,我已潸然淚下。

《第一書記》的原型就是國優秀共產黨員沈浩同志,2004年2月,沈浩同志積極響應省委號召,作爲全省第二批選派到農村任職幹部來到鳳陽縣小崗村,任小溪河鎮黨委副書記,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在小崗村任職近6年來,沈浩始終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爲重,幹事創業,勤奮務實,勇於創新,無私奉獻,以實際行動餞行科學發展觀,忠實履行共產黨員的神聖職責,直到2009年11月6日去世,沈浩同志在廣大幹部羣衆心中豎起了一座巍峨的豐碑。

很早就聽說過沈浩的事蹟,但只是從報告中或者新聞中,總是覺得不那麼形象具體。影片成功地將沈浩塑造成一個有血有肉、值得敬佩的人。這部電影從主演到配角都是由知名演員來承擔 ,原以爲只是一場華麗的盛宴。而 當片頭的音樂響起,鳳陽縣的古城牆在一個長長的寫意鏡頭中出現時,那被明星吸引的注意力跑了回來,觀影的人們安靜了。

影片以回憶的形式展開。 沈浩故居、房東家的廚房、小崗村的牌坊、大包乾紀念館、紅手印……這些符號將人們引向沈浩在小崗村的生活。影片以修路、建房、遷墳等等情節爲線索,將沈浩在小崗村的工作串聯起來。影片透過對比的方式,給予觀衆更直接具體的衝擊力。比如,影片中所呈現的沒有修路、建新房之前的小崗村,與影片結束後的小崗村的巨大反差,更讓人感到沈浩工作的意義,他所付出心血的意義。

沈浩在小崗村生活了六年,他想做實事,並不在乎人們是否知道。六年間,爲了小崗村的發展,他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與犧牲,也收穫了成功的喜悅。當看到春節時沈浩準備回家過年時,被小崗村的人留下的時候。看到那麼多人,沒有人組織,但大家都那麼一心一意地對待他,那時候真的替他高興。覺得他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爲這是一片值得熱愛的土地,有着值得付出愛的人們。

基層工作正如他自己所說,非常複雜,要做好這項工作,必須講究方式方法。而且,無論何時,作爲一名共產黨員,都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廉潔守法,服務羣衆。沈浩把小崗當成了自己的事業來做,兢兢業業,從不敢有絲毫懈怠,時時刻刻把小崗村的事情放在心頭。正如他每次回家,同家人講的最多的就是小崗村。

電影真實客觀的記錄了沈浩在小崗村的工作與生活,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基層工作者的形象。從電影的序幕一拉開,我已覺不出自己是在電影院看電影,就好似走進鳳陽小崗,和沈浩的心一同起伏,和小崗村幹部百姓的喜怒哀樂一同起伏。

這或許就是真實的力量。真實引起了共鳴,引發了思考。沈浩精神給了我們太多的觸動,對於我們思考如何更好地發揮黨員的先進帶頭作用,服務基層,奉獻社會,有很強的教育意義。

教師第一書記觀後感_篇二

早在去年的學習活動中,沈浩的名字和他的優秀事蹟已經耳熟能詳,所以9月28日,當我踏進電影院的時候,對《第一書記》這部電影本沒有太多期待,然而兩個小時後我卻被深深地打動了。

且不論電影的拍攝手法、配樂佈景,也不論片中星光熠熠,我覺得影片給人最大的感受是樸實。

沈浩下鄉前,面對身邊友人的建議、領導的提醒、妻子的埋怨還有在省級機關碌碌無爲多年的中年公務員的`自我價值困惑,他勇敢地進行了一次生命的選擇。杯中酒盡,五味雜陳,是對自我的挑戰,更有壯士去兮的氣概。

然而有志者事不成,苦心人天也負每時每刻在生活中真實上演着,跑斷了腿,磨破了嘴,還捱了打,工作依然舉步維艱。恰此時,苦熬多年的好友被提拔了。有不甘,有無奈,有遺憾,但面對妻子的發難,沈浩卻選擇了堅守。

修路、築橋、蓋衛生院、回收公有資產、重建大包乾紀念館、引進國際企業……沈浩踏踏實實地做着,像雷鋒說過的“釘子”一樣深深紮根在這片土地。他用自己的努力、真誠和實幹贏得了羣衆的信任和擁護,開啟了小崗進一步發展的新視窗,踐行着一名共產黨員最初的承諾。

沈浩不是沒有私心,他心疼自己的老孃、妻子、女兒,他期望能在下鄉的任期內有所作爲,爲未來的事業開啟一個新局面,共產黨員不是鋼筋鐵打,他們也有兒女情長和理想抱負。因此,換一位下鄉的幹部能守得住嗎?換一位下鄉幹部,羣衆們會去挽留嗎?這是真正的共產黨員的大愛,這是羣衆對共產黨員最高的信賴和期待。

忽想起了入黨時的誓詞“積極工作,爲共產主義奮鬥終身”,因爲擁有了這個偉大的理想,一輩輩的共產黨員在充滿艱險的事業征程中披荊斬棘;因爲擁有了這個堅定的理想,一代代的共產黨員在平凡的人生中譜寫了不平凡的旋律;因爲擁有了這個崇高的理想,前赴後繼的共產黨員在不起眼的崗位上鑄就了輝煌。這就是理想的力量!

沈浩離開了,千千萬萬的共產黨員還在,在機關、在工廠、在企業,也在學校。我們的學校並非名牌,生源也很普通,身爲教師共產黨員我們能不能懷揣理想,執着追尋呢?我在思考,相信很多人也在思考。

教師第一書記觀後感_篇三

當走出電影院的那一剎,內心涌出一股無法言表的感動,深深的被沈浩身上所體現出來的一個黨員的優秀品質所折服!沈浩,一個無限忠誠於黨的事業的基層幹部,一個視村民爲親人,真心實意爲羣衆辦實事的支部書記,一個爲改變鄉村面貌嘔心瀝血英年早逝的普通黨員。他是中國共產黨七千多萬黨員的傑出代表。

兩任村官,六載離家,總與農民面對面,肩並肩;他時刻以爲人民服務爲己任,重新凝聚了108戶村民的心,改變了流傳多年的俗語,他修建一座嶄新的大包乾紀念館,舉辦一場隆重特殊的葬禮,他先修路,再蓋房,後架橋,事事關注百姓,件件貼近民心。一個平凡的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了一件又一件不平凡的事,在他身上既有傳統的犧牲奉獻精神,又具有鮮明的個性和時代性。他離我們是那樣的近,因爲他如我們每個人一樣的平凡,他卻又離我們那麼的遠,因爲他做到了普通人無法做到的堅守和奉獻。

他——沈浩詮釋了爲人民服務的執着!作爲安徽省財政廳的一名官員,他本可以隔岸觀火,以一個過客的身份去觀看小崗村貧窮與落後,但是他毅然決然的放棄了城市優越的生活條件選擇了去小崗村擔任第一書記,履行了爲人民服務的使命!歲月的年輪總是在不經意中碾過,很快沈浩的任期結束了,而命運又一次的將他推向了人生的岔口!用心做事先要用心選擇,人生的道路本來就不平坦,自古人生多歧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選擇本來就很難,選擇後能夠堅定地走下去就更難!他本可以在任期結束後選擇回到省財政廳,將原本偏離的人生軌道重新修正回到屬於自己的生活軌跡!但是,當面對86個紅手印的誠摯挽留時,他給出了最鏗鏘的回答:他選擇了留下。從此他不再是一個過客,他將他的生命與小崗村融合在一起,他不在徘徊,他把汗水和真情留在了小崗村他用六年的時光,兢兢業業,傳承着共產黨員爲民服務的優良品質。

他——沈浩演繹了爲民服務的感動。他官不大,責任卻很大,他對人民羣衆有感情,撲下身子和小崗村民一道吃苦,把幾千號人的吃穿住行當作責無旁貸的責任和奮鬥的動力,用一片真心換來小崗村民的一片真情。他以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無愧天地和百姓的奮鬥,給我們心中不曾離去的奮鬥史詩中,增添了“第一書記”崇高的形象。他替民請命,爲民上訴,他思民之所想,急民之所困,舉手投足間演繹了爲民辦實事的平凡的感動。

他——沈浩譜寫了爲人民服務的光輝!他上有九旬老母,又有愛妻幼女,他本可以享受着平凡人應該擁有的平凡的感動與溫馨,但是他爲了人民,爲了小崗村的村民,他捨棄小家,選擇大家,摒棄小我,演繹大我。他離家六載,不曾享受到回家過年的溫馨,他選擇了與村民一起享受着那份與民同樂的快樂。當大年三十村民輪流用手機給他妻子發祝福短信的時候,我想沈浩他是幸福的,雖然他不曾擁有來自小家的那份平凡的溫馨,但他卻收穫了來自大家的那份不平凡的感動!沈浩是驕傲的,無悔的,他灑下的是汗水,而收穫的是來自爲人民服務的無限光輝!

沈浩同志始終秉承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的宗旨和信念,以實際行動贏得了全體村民的理解和擁護。普通的人物,平凡的故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沒有驚天壯舉,沒有槍林彈雨,有的只是來自心靈深處最真實的感動。

四十六載彈指一瞬間,雖然沈浩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他留給我們的啓示卻是無盡的。我們應該沿着沈浩的事蹟追尋對人生的叩問,對生命價值觀更深層次的思考: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時刻以人民利益作爲自己的行爲準則,努力做到爲人民服務,深刻的詮釋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這一黨的宗旨。我們應該正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不追名逐利,不以錢權最爲人生的目標,而應該時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把追求人民利益的最大化作爲我們的最高行爲準側。

然而這是一個光怪陸離的社會,是一個充滿變數和人心浮躁的時代,紫陌紅塵中充斥著名與利得氣息,誘惑無處不在。很多人嚮往的是一種以物質財富爲目標的人生,尤其是許多本應該秉承爲人民服務的精神的黨員,卻在利益的驅動下走向了不歸路,讓人痛心疾首。因此我們更應該強化對每個人,尤其是黨員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修正與引導,時刻保持黨的先進性,加強黨的建設,號召每個人,尤其是黨員學習沈浩的爲人民服務的崇高精神,體會沈浩展現給我們的另外一種簡單的、純粹的人生,以及這種人生可以有的高度和境界

魯迅在《中國的脊樑》一文中曾說:"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爲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沈浩就是這樣的人,而我們每一個人也應該心繫民衆,爲民請命,用我們平凡的人生撐起中國不平凡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