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巴金《家》的讀書筆記(精選22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千萬不能認爲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巴金《家》的讀書筆記(精選22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巴金《家》的讀書筆記(精選22篇)

巴金《家》的讀書筆記 篇1

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着屬於自己的家。家,是靈魂棲息的港口,是心靈停泊的港灣。在那裏你可以毫不掩飾地表現自己,因爲那時的你不需面對嚴厲的老闆、嚴肅的老師等等,那是你和你家人在一起的情感的全部!

家對於不同的人而言都有着不同的定義。自古以來,數百句經典詩句都是思家頌家的。貧窮時,家是一個窩,是尋找慰藉和溫暖的地方;富裕時,家更是你精神和物質上的享受。家不是財富堆砌起來的空間,它一定要包含着情,一份血濃於水的親情。但是巴金筆下的家,卻給了我不同的定義和感受。

我瞭解到了《家》是巴金30年代創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從1931年問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輝和動人的藝術魅力吸引着廣大讀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佔有着重要的地位。閱讀後,我覺得高家就是個小社會。裏頭性格迥異的三兄弟:覺新、覺民、覺慧,他們的所愛卻是命運極其的相似。溫柔的梅表姐,有着新思想的琴,被苦苦壓迫的丫環鳴鳳,這三個女子,即使出身不同,學識各異可是面臨的痛苦還不是一樣,一樣不能自主婚姻,一樣被封建的舊勢力逼迫着,不反抗的就流着淚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無法反抗的只能自我瞭解;反抗了的呢,像琴一樣,我真希望她可以和覺民在一起,找到自己的幸福,可是看着巴老的那些描述,充滿無法逆轉的壓抑情緒,我想,他們恐怕是不能相伴到白頭了。

其中有一段話:“在高家,在這個大公館裏,鳴鳳的死和婉兒的嫁很快地就被人忘記了,這兩件同時發生的事情並沒有給高家的生活帶來什麼影響。大家只知道少了兩個婢女,主人們馬上又買了新的來代替,綺霞代替了鳴鳳,翠環代替了婉兒,在人的數目上來說,並沒有什麼變動。在很短的時期中鳴鳳的名字就沒有人提起了。只有在喜兒、倩兒、黃媽和別的幾個人的心中,這個名字還常常喚起一段痛苦的回憶。是吧,即使少了一個人,也不會讓世界因此改變,更何況少的是兩個微不足道的丫頭。”

“家”在書中僅是一條線索,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惡及其腐朽沒落,同時熱情地歌頌了青年一代民主主義的覺醒及其反封建鬥爭纔是靈魂的所在。在當時的封建時代裏,追求民主自由就猶如沙漠裏的徒行者尋找綠洲。透過對這本書的閱讀和研究,不僅豐富了我的文學知識,而且讓我認識到社會的進步,民主的發展。看了《家》以後,我們是否應該爲享受到民主自由帶來的幸福而感到快樂呢?

巴金《家》的讀書筆記 篇2

“生活本身就是一個悲劇”——這是巴金在讀完了小說《復活》之後的一聲感慨,而我覺得這恰是覺新一生的寫照。

整部小說以“五四”運動爲背景,描述了一個封建大家庭有昌盛至破亡的過程。這個家庭擁有着華美的外衣,貌似是豪門大家世代書香,其實在這層光鮮的外表下,以高老太爺爲首的那些所謂的“衛道”“護法”者早就受了封建思想荼毒至深,他們不追隨時代的發展趨勢,固守舊制,壓制一切反抗,竭力維護諸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死亡,不亡不孝”這一類的舊話。有這樣一個封建的大家庭,這對於期望新生活卻身爲長孫不得不挑起家庭重擔的覺新來說無疑是道枷鎖,將他的身體心靈牢牢禁錮着,在矛盾,掙扎,痛苦,懊悔中艱難過活。

書中這樣寫道:‘作揖主義’和‘無抵抗主義’對他的確有很大用處,就是這樣的‘主義’把《新青年》的理論和他們這個大家庭的現實毫不衝突地結合起來。它給了他以安慰,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論,一方面又順應着舊的環境生活下去,自己並不覺得矛盾”,所以,他坦然地以便讀者新思想的《新青年》,一邊繼續地過舊式的生活。

覺新自己也曾說過:“我的一生就這樣完結了。我不反抗,因爲我不願意反抗,我自己做一個犧牲者……我跟你們一樣都做過美妙的夢。可是都被人打破了,我的希望沒有一個實現過,我的幸福早就被人剝奪了,我並不怪別人,我是自願地把擔子從爹的肩膀上接過來的……”

連他都認爲自己是一個犧牲者了,又何來反抗一說》所以,在祖父母親的安排下,他放棄了青梅竹馬的梅表姐,娶了另一個少女瑞鈺;所以,他放棄自己喜愛的化學,開始了上班生涯;所以,在他的妻難產而死時卻不能見她最後一面……他只能忍受,忍受,再忍受,可到頭來他又得到了什麼?什麼也沒有,卻是失去了兩個他愛的女人。

他心裏不是不痛,只是從來都沒有在人前流過淚。他是令人惋惜的,因爲他的身份——長房長子,讓它失掉了反抗的資格,只能忍受精神上的折磨。

對覺新,覺慧多次批評他的懦弱,但更多的是同情和原諒。因爲覺慧能瞭解哥哥作爲一個被犧牲者的無奈心情,覺慧能毫不猶豫地選擇逃離這個家庭,但覺新可以麼?

屬於那個時代陰霾下的青年,都擁着一顆劈開黑暗見日明的心。他們在反抗和鬥爭中,有的是一段段不爲人知的辛酸往事。只因爲心中仍有夢,所以他就能忍住痛,只因爲他的心中仍小小地希冀着幸福,所以,他能堅強地活下去,而不輕易輕賤性命。

覺新覺新,你最終還是,覺醒了吧。

巴金《家》的讀書筆記 篇3

作爲大哥的覺新樣貌清秀,品學兼優,本有着大好的前程與美滿的夢,但在吃人的封建禮制面前他屈服了,接受了,忍受着別人難以明瞭的苦衷,博得長輩們表面上的暫時的友好對待,但他得到了什麼?什麼也沒有!他被迫與所愛的梅分離,娶了另一個少女,梅卻被嫁到趙家受氣,不滿一年即守寡回孃家,最後含恨而終。他也熱烈地愛着她的妻——一個善良貞靜的女子,但他卻不能保護她,讓她任人擺佈,聽着她在爲他生第二個孩子時的痛苦的呻吟聲卻不能進房看她,知道妻因難產而殞逝卻不能與之見最後一面,卻只能夠忍受。他甚至還做過封建禮教的劊子手,逼二弟覺民完婚,但最後,他有了一點覺悟了,他終於幫助三弟成功地逃出了這個可怕的”家”!

我討厭覺新這樣的人,他是那樣的懦弱,那樣的無能,他不去爭取他所愛的梅,也不能保護他所愛的妻,他還是一個男人嗎?他眼睜睜地看着這個他一直維繫的家扼殺他最愛的兩個女人的生命,是他的懦弱害了她們啊!他的順從扼殺了他自己,也摧毀了她們。然而,他卻是最值得人同情的,前途失去了,美景幻滅了,一切都在黑暗中掙扎,沒有幸福可言,更沒有希望所在!這是多麼可悲的一個人物!這是怎樣一個吃人的世界!我詛咒這個黑暗的世界,但對於覺新,我就能夠憎恨他嗎?他是最大的犧牲者啊!我是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啊!

二哥覺民,擁有進步思想,但不堅定,他是處在守舊與進步之間,然而,就是這樣,他憑自己的力量,得到大哥和三弟的幫助,贏得了琴——一個進步的充滿自信的新女性,他可以說是《家》中最幸運的一個了!

三弟覺慧,不但擁有進步的思想,而且意堅定,他最初與俾女鳴鳳相愛,但無情的長輩把鳴鳳迫得投湖自盡,這成了覺慧心中一道永遠的痛!在這一點上,我比較討厭覺慧,因爲他的自私,連鳴鳳向他訴說一切的機會都給扼殺了,他還曾想過放棄鳴鳳,讓這樣一個十七歲的純結少女嫁給六十多歲的老頭做姨太太,任人糟蹋,然而,鳴鳳爲他犧牲了,她爲他留下了一具清白的溼淋淋的屍體,和一個蒼白的吻。覺慧的反抗爲他贏得了光明的前途,他終於擺脫了這個家,然而,他不是成功的,他爲了事業失去了愛情,或許在那個時代,愛情的位置是何其次要的,但在今天,在我看來,沒有愛情的人生是不完滿的。

巴金《家》的讀書筆記 篇4

家,一個愛、溫暖、避風港的象徵,但在巴金筆下的這個舊社會中的家卻是惡魔、監獄、劊子手。

小說中,有很多情節讓我感到悲憤,感到惋惜,感到痛心!但我暗暗爲自己慶幸,因爲吃人的封建禮制已被前人埋葬,我應當感謝他們。在無數的可憐的生命做了陪葬品後,一些可愛的勇敢的人奮起而攻之,打碎了,幻滅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已經到來,從前飽含女子血淚的舊路我們不會重蹈,這是最大的幸運!

在這樣一個大家庭中,梅、琴、鳴鳳、瑞鈺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結果。梅,因母親的態度而與覺新擦肩而過,並早早地做了寡婦,在與覺新重逢後,又因自己的感情不能抒發而抑鬱成病,吐血而死;琴,讀了幾年書,積極地與覺民反抗“父母之命,媒妁之約”的婚姻,在覺新和覺慧的幫助下最終取得了勝利,真心地在一起,過着幸福的生活;鳴鳳,好一個烈女子!爲了自己純潔的愛情,不惜拋棄自己的生命也不願毀了自己,我真佩服她在這個封建大家庭中毅然選擇這種壯烈的方式反抗;瑞鈺,一個善良貞靜的人兒,任人擺佈,因肚子裏的孩子受到衆人的排斥,被趕到城外的一間陰暗潮溼的房裏,而他的丈夫覺新太懦弱,導致了她在生下雲兒後離開人世,這使我憎恨迷信,憎恨懦弱。這些女性人物表現出了在封建社會裏有太多的人做了許多不必要的犧牲品。

三兄弟的性格大不相同。作爲大哥的覺新樣貌清秀,品學兼優,本有着大好的前程與美滿的夢,但在吃人的封建禮制面前他不敢揹負不孝的罪名,他屈服了,接受了,忍受着別人難以明瞭的苦衷,博得長輩們表面上的暫時的友好對待,但他得到了什麼?什麼也沒有!失去了所愛的梅,失去了賢惠的妻子,失去了無數個反抗的機會,甚至還做過封建禮教的劊子手,逼二弟覺民完婚,但最後,他有了一點覺悟了,他終於幫助三弟成功地逃出了這個可怕的“家”;覺民擁有進步思想,但不堅定,他是處在守舊與進步之間,然而,就是這樣,他憑自己的力量,得到大哥和三弟的幫助,贏得了琴——一個進步的充滿自信的新女性;覺慧,不但擁有進步的思想,而且意志堅定,他帶着一個單純的信仰,不放棄,向目標大步走去,要做自己的主人,不要有一絲遺憾,覺慧的反抗爲他贏得了光明的前途,他終於擺脫了這個家,然而,他不是成功的,他爲了事業失去了愛情,犧牲了一個原本美好的生命。高老爺的封建思想、整個社會制度、整個迷信奪取了多少人年輕的生命!

“我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應當給自己把幸福爭過來!”我會和巴金一樣記住:青春是多麼的可愛,我們正處於美好的青春歲月中,我們充滿了激情,我們的心裏洋溢着愛!那麼就讓它作爲我鼓舞自己的源泉吧!

巴金《家》的讀書筆記 篇5

有人說:"《家》是一個近代版的紅樓夢。"我想他只看了一半的《家》,家不僅僅是描寫了一個封建家族的崩潰,作者更主要的描寫是在於新舊兩個時期的衝突與矛盾,有一個很著名的場景,原文如下:"他(覺慧)把祖父的瘦長的身子注意地看了好幾眼。忽然一個奇怪的思想來到他的腦子裏。他覺得躺在他面前的並不是他的祖父,這只是整整一代人的代表。他知道他們,這祖孫兩代,是永遠不能夠了解的。但是他奇怪在這個瘦長的身體裏面究竟藏着什麼東西,會使他們在一處談話不像祖父和孫兒,而像兩個敵人。"

從這一幕裏就是最鮮明的時代的衝突,祖父象徵着舊時代的封建禮教,頑固,保守,而覺慧代表着新時代的"叛逆者",在本應該溫馨的家庭中卻好似敵人一樣敵對,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黑暗無恥的舊社會,壓迫了無數的人民,造成了無數場悲劇。而這個封建家族在新舊兩個時代的對抗中,誰都沒有勝利,而是兩敗俱傷,最終家破人亡。

作者巴金自己也寫到,他寫這本書是爲了控訴,爲了控訴那個還依舊殘餘着一些的舊社會,殘餘的封建制度。如果說巴金是爲了控訴的話,那麼我從這本書中深切的感受到了一種對自由的呼喚,對人性尊嚴的渴望,對幸福的渴望。

西方的文藝復興也是如此,人權與神權的衝突,就如家中新時代與舊時代的衝突,但是正如文藝復興最終人權顛覆神權一樣,新時代最終顛覆了舊時代,人們擁有了自由,擁有了尊嚴,得到了幸福。

在巴金那樸實而深刻的文字中,構建了一個龐大的封建家族在時代的浪潮下分崩離析的悲劇。也令我們充分的感受到了新時代的美好,更加珍惜自由,更加維護尊嚴,更加珍惜幸福,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並且,我們要敢於反抗,反抗一切罪惡,反抗一切壓迫,爲自由而戰!爲幸福而歌!

巴金《家》的讀書筆記 篇6

《家》是一部家庭的歷史,也是一個社會的縮影,它生動地展示了青年一代得覺醒和封建勢力的沒落,昭示着社會發展必然會將舊的腐朽的事物拋棄,而迎向新的進步的事物。

故事的男主人公覺新是一個生性懦弱的人,所以他的人生就是在一家人的幫助和破壞下走向悲劇的。它的婚姻是不幸的,娶了自己不愛的女子作爲一生的伴侶,與自己深愛的女子一生都在馬不停蹄的錯過。可他也是幸運的,她的妻子是那麼的愛他,爲他毫無怨言的付出了自己的一生,乃至自己的生命。當他終於覺悟的時候,一切都晚了,關住他的不是兩扇門,而是他自己。他在自己一手造成的悲劇中痛苦的活着。故事的最後他終於有勇氣去幫助三弟覺慧脫離那個毫無親情和溫暖的家,他在最後一刻終於向着遠去的客船揮動了自己顫抖的手臂。他沒有勇氣去反抗那個時代的制度,只能成爲制度下的犧牲品。

梅表姐也是懦弱的,她甚至沒有對自己的婚姻說一個不,也許在那個年代女子只能那樣聽天由命,可是她的親生母親不應該爲了賭一口氣就賭上自己女兒一生的幸福。梅表姐又是可憐的,沒有一個人能夠了解她的痛楚,她每天只能在自己狹小世界裏悄悄的哭泣。不過梅表姐又是勇敢的,在經歷了婚姻家庭所有的變故之後還能堅強的面對生活,爲一家人的生計操勞,最終她還是承受不了生命之重,只能滿懷遺憾的告別這個給她帶來一生波折和苦難的人世間。

瑞珏是一個善良的人,但卻沒有善終。她是那個大家族爭鬥利益的犧牲品。她生前是那麼好的一個人,她去世後除了大太太和姑太太竟沒有一個長輩去墳前看過她一眼。她的一生就是爲了她的丈夫,她的家庭,甚至還有對別人的憐憫和恩賜,可是善良的她最後卻什麼也沒有得到。一間破屋,三尺黃土,葬了她所有關於未來的幸福夢想。事實就是這樣殘酷,在一瞬間破滅了一個人一生的夢想。至少,她也應該是值得吧,覺新說過會一生不在娶妻,可是誰又能見證呢?在那樣的家庭環境下,他會不會又一次的妥協?即便覺新真的不在娶妻,可是瑞珏在地下也再也不可能得到溫暖和幸福了。這是瑞珏的悲哀還是覺新的過錯?不,這是那個年代那種封建制度荼毒的惡果!

覺慧是桀驁不馴的,在不懈的努力和抗爭下,他終於走出了那個家,那個讓他徹徹底底失望的家。他心愛的鳴鳳死了,他尊敬的大嫂死了,那個他既愛又恨的爺爺也死了,所以那個家裏值得他留戀的東西太少了。他選擇了逃離,也是在那個時候最明智的選擇。走之前他去看了曾經和鳴鳳在一起擁有美好記憶的水池,也是結束鳴鳳生命的地方;他去看了把自己養大的後母;他去和自己的哥哥告別,爲他做最後的思想開導,勸他和自己離開。可是覺慧沒有能把覺新勸走,因爲這時留給覺新的是全是責任,撫養兒子的責任,贍養母親的責任,供弟弟讀好書的責任,對整個家的責任,所有的責任在這時全壓在他一個人的肩上,所以他不得不留下,他不能離開!覺慧離開了,也許帶給他的會有光明和快樂!至少他勇敢的向前邁出了一大步,給家帶來了希望!

鳴鳳是勇敢的,她爲了不屈服於命運的安排,不違背自己在心底對覺慧的承諾,勇敢的向死亡邁出了一步,在自己曾經最快樂的地方結束了自己十七歲的年輕生命!在那個年代,能夠自己解脫自己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像婉兒,與鳴鳳一樣的宿命卻選擇生不如死的屈辱的活着,她說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習慣了的生活卻讓她對生命產生了恐懼卻沒有勇氣去選擇另一種宿命,不如說死亡。所以從另一種意義上說,鳴鳳的死是有價值的,她不僅僅保住了自己做人的尊嚴而且還更加堅定了覺慧離家去闖世界救亡中國的決心!

黃媽也是勇敢的,她在高家呆了五十年後終於決心說出了自己心底真正想說的話,她爲瑞珏感到不公,她正真看到了高家衰敗的根源。她對覺慧三兄弟的愛不能不感動我們,是那樣的樸實無華,是那樣的默默無聞,在真正的親人之間都沒有了親情時,我們看到了愛的火光。只是這樣的火光是如此的微小,不能照亮整個家庭!

其實今天想說的還很多,心潮澎湃,有一種情愫在感染着我,有一種精神一直在鼓舞着我,我似乎從《家》裏看到了些許希望的曙光。真的很佩服巴金老人,他能用文字和故事把封建制度真實的再現,給心靈帶來了巨大的震撼,也給我們留下無盡的啓迪。作爲二十一世紀的青年一代,社會發展的重任已落在我們的肩上,我們只有不斷創新,不斷接納新事物,才能將時代的大船推動。朝陽散播着生命的氣息,舊事物已留於昨夜的黑暗當中。讓我們張開雙臂,去擁抱新生吧!

巴金《家》的讀書筆記 篇7

最近正在看一篇長篇小說: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雖然暫時只看完《家》這篇,發現巴金老爺爺對其中的人物刻畫可謂是活靈活現、惟妙惟肖,讓我銘記於心,深刻的感受到巴金老爺爺不愧爲偉大的作家。

現在正在讀第二本,當我讀完第一本《家》後,給我的感覺真可謂身臨其境,巴金老爺爺透過對一個大家庭的描寫折射出對舊社會舊制度的厭惡與憎恨,痛斥了人與人在交往中黑暗、違心和奉承,透過三兄弟間性格的不同和對未來社會的不同看法進行了層層更加深入的分析,真讓人眼前一亮。在三兄弟中我最欣賞的是老三覺慧他是一個對前途未來充滿信心,堅定不移的相信舊社會一定會過去,舊制度一定會被捨棄的有志青年,也就是因爲他的這種性格使他和老大覺新的性格剛好背道而馳,就像兩條平行線不可能有任何交叉點一樣,也就註定着他們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老大覺新的性格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懦弱到極點的那種人,在以前就稱他爲“無抵抗主義”,也就是因爲他的這種性格導致他身邊最親的人死的死,走的走。雖然他感到無比的痛苦,但這種痛苦卻並沒有讓他改變自己的性格,只是在思想上有了些許轉變,但這種轉變並不足以讓他有所行動,他還保留着那分懦弱。而三兄弟中的老二覺民則是站在覺慧那邊,但他並不象覺慧那樣衝動,有着沉穩的性格,在必要的時候也回積極主動的爭取幸福,從這點上來說我還是很欣賞他的,因此在整個大家庭中,只有覺民和覺慧站在同一陣線上的,其他人則全是舊社會,舊體制的擁護者,可見覺民、覺慧和這個大家庭的隔閡有多麼深,所以覺慧除了恨透了這個舊社會、舊體制外,也恨透了這個只有舊體制和舊制度的大家庭,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了!以此表明他抵抗這個舊社會的決心。

整本書就是圍繞着覺民、覺慧兩兄弟怎麼和那個舊社會、舊制度作鬥爭並最終獲得勝利的故事,整篇文章以“家”爲主題貫穿始終,讓人看了愛不釋手、欲罷不能。

巴金《家》的讀書筆記 篇8

在巴金的衆多小說中,由《家》、《春》、《秋》三部長篇組成的《激流三部曲》是成就很高,影響很大的一部鉅著。

家,在我心中永遠是最幸福最溫暖的地方。當我在書架上看見《家》這本書時,我家情不自禁的取下它,對它裏面的內容充滿着美好的幻想。當我讀的時候,才發現,它與我心中的“家”是完全不同的。

封建大家庭的維護者,老一代高老太爺。他專制、冷酷、虛僞:對孫子包辦婚姻,把鳴鳳送給馮樂山,導致鳴鳳投水自盡

覺新、覺民,覺慧三兄弟對封建思想有着醒悟的頭腦。可是正當高覺新期待着朦朧愛情的時候,他父親給了他一個晴天霹靂:“你爺爺希望有一個重孫。”於是,他漸漸轉成了“作揖主義者”、“無反抗主義者”。接二連三地造成了梅、瑞鈺、他的第二個孩子云兒以及他第一個孩子海臣的死。

覺慧則是一個充滿朝氣的封建專制的叛逆者的典型。在“五四”的浪潮下,這個年輕少爺最早醒悟過來,他不願像他的大哥覺新那樣隱忍。又正如覺新所說:“我們家需要一個叛逆者”。他大膽蔑視封建等級制度和舊禮教,支援覺民逃婚,大膽向婢女鳴鳳表示純潔的愛意,他也不怕冒犯長輩,公然揭露他們愚蠢的“捉鬼”的醜劇。又毅然從“埋葬青年理想和幸福的墳墓”中逃離。

覺民是一個略具民主主義思想的知識青年。他不滿封建禮教的束縛。對於老一代爲他的包辦婚事時。他毅然選擇了逃婚。在“五四”浪潮的影響下,他意識到必須抗爭才能獲得幸福。在覺慧的支援和幫助下,覺民的堅決反抗終於挫傷了高老太爺的威風,使高老太爺不得不在臨終前放棄包辦婚姻,從而取得自由婚姻的勝利。

“我們要聽父母的話”這句話我認爲是對的。但也切不可像覺新那樣,做一個“作揖主義者”、“無反抗主義者”。對於自己的幸福,我們需要自己爭取。年輕人就是要拼,就是要闖。對於自己的幸福,自己不爭取,自己爭取來的在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無愧於自己以及他人。

我們要像覺民和覺慧那樣,在逆境中成長,在逆境中爭取自己的幸福。我們都知道,時間是過得很快的,不要因爲自己年輕時沒努力,後悔自己沒有勇氣對某個人許下一個承諾,別做一個不負責的人……

巴金《家》的讀書筆記 篇9

開始是抱着完成任務的心態去看巴金先生的《家》,但看完之後不由得佩服巴金先生在字裏行間中體現出的強大的感染力,讀此書時,我彷彿回到了20世紀初期的中國,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看盡了高牆門第裏的悲歡離合。

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滿眼黑暗,社會中充斥着違心和奉承,家不再是每個異鄉子女心心念唸的避風港,相反的,家已經成了一個空殼,一個虛有其表的外殼,填塞着封建制度的,還有那代人數不盡的悲哀。

高覺新是高家的長子,直到看了接近一半的文章,都始終覺得他是一個懦弱的,被封建禮教所摧殘的喪失了自己想法和主見的傀儡之人。他生來就是一個優秀的少年,少時被私塾老師鎖看好,在家又被雙親所寵愛,父母都暗中慶幸有這樣一個“寧馨兒”,他的學習成績優異,對化學有着濃厚的興趣,曾經的他,也有着自己的主見和想法,他想到上海北京去研究化學,甚至想去國外留學,如果沒有突如其來的婚姻決策和家庭變故,我可以想象出來他的人生大道將是多麼平坦。

然而命運不可能從頭到尾只眷顧一個人,終於,在失掉母親的重壓之下,他獲得一場荒唐的婚姻——她的新娘竟是抓鬮抓出來的,沒有考量,沒有思慮,只有荒唐,不盡的荒唐。但他也終於是接受了,大概他懦弱的性格便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養成的吧。可能一直到了瑞鈺被命到城外生產的那一刻,他的心還是沒有產生絲毫的想反抗的精神。瑞鈺也終於和他天人永隔,在房門的另一邊,在妻子生命的最後,他和她,還是隔着一道門。

這是一個悲劇的角色,妻子的死給他些許的清醒,他幫助覺慧逃離高家,並給予他鼓勵,看到這時我很欣慰,他終於有了些許自己的想法。

而高家的另外兩兄弟,確是與覺新有着背道而馳的性格,覺慧聰明勇敢,飽受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他喜歡自己的丫鬟鳴鳳,也勇敢的去說,去做,但再勇敢的人,也難免被頑固的封建禮教侵蝕自己的人生,鳴鳳被嫁給一個在年齡上完全可以當自己爹的“劊子手”馮樂山,僅僅只是爲了讓兩家保持好的關係,鳴鳳作爲一個名門望族之間所固有的社交工具,一個犧牲品,最終選擇以死來躲避這場災難,鳴鳳是可憐的,也是可敬的,她寧死不屈服封建的長鞭,即使已經遍體鱗傷。

覺慧在鳴鳳去世之後,只是難過一段時間之後就讓這件事藏在心裏,他不能爲了感情而放棄自己的理想,他們的雜誌,始終是他努力的目標,他在充實的工作中逐漸找回了原來的自己。

覺民相對於覺慧,顯得更加執着且沉着。當他被要求娶別人家的小姐是,便跑到友人家去躲着,直到老太爺說不再談論覺民婚配的事之後纔出來。他對琴的喜歡和對封建禮教的厭惡也充分從這件事體現出來。

覺民和覺慧一樣都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和傳播者,最終是他們以及他們這一代人,真正的敲響這戶家庭的喪鐘。

高家的其它成員,就如克定和克安還有那討人厭的陳姨太,他們整日裝神弄鬼,先是以爲老太爺驅鬼爲由活活嚇死了高家老太爺,又以避血光爲由令瑞鈺到城外生產,很大程度上導致了瑞鈺的死亡。克安陰險狡詐,克定窮奢極欲,不僅吃喝嫖賭樣樣行,甚至騙取妻子的首飾去買。他們夥同陳姨太,在高老太爺剛剛去世就鬧着分家,他們所代表的,是的封建禮教和黑暗的社會制度,即使即將走向毀滅卻仍然要給人最重的一擊。

整個高家看起來井然有序,家庭成員們彬彬有禮,家庭和睦,殊不知平靜背後暗暗涌動的狂潮隨時有可能沖垮這座虛有家的空殼的建築。偌大的高家萬貫的家財,卻沒有人真正快樂過。

巴金所寫的家,不僅是小說裏的高家,更是那一代人的家,處在封建禮教瀕臨湮滅的邊

緣的那一代年輕人,受着新文化運動影響的思想免不了與大家庭頑固的舊勢力碰撞出火花,此時,何談家的溫暖,那一代人的家,家已不是避風港,而是每個人唯恐躲避不及的牢籠,高老太爺窮盡一生去維持着高家表面的繁華,到頭來卻都是表面的盛興。

但那一代人,他們沒有逆來順受,他們勇敢的反抗與鬥爭,最終造就了一代中華民族的脊樑!

巴金《家》的讀書筆記 篇10

家中精彩的情節很多,例如“克定受罰”精彩的展示了封建禮教的虛僞和必然消亡。“捉鬼風波”表現了青年人敢於鬥爭的無畏勇氣,使人讀來感到暢快淋漓。“血光之災”中瑞鈺在難產中死去,使覺新突然明白了,是整個制度,整個禮教奪去了他所希冀的一切。小說筆調沉重,感人肺腑,揭示了“不抵抗主義”的破產。我最喜歡的情節是“鳴鳳投湖”。

當鳴鳳知道逼她出嫁的消息後,在深夜來到了覺慧的窗下,她希望能看到覺慧,向他訴說自己的痛苦和愛情。鳴鳳幾次敲窗的細節逼真的寫出了這位少女痛苦焦急的心情,以及他對覺慧的強烈的期待和希望。進了屋子,他看到覺慧只顧忙於寫稿,鳴鳳只想和他講兩句話,把此事告訴他。可覺慧卻被矇在鼓裏告訴她兩天以後才能陪她說話。鳴鳳沒有希望了,因爲她過了這一夜就不在人世了。她不怨恨覺慧,他看到覺慧真的很忙所以懷着留戀絕望的心情離開了覺慧,走到了湖邊。“她一路上摸索着,費了很大的力,才走到她的目的地——湖畔。…她茫然地立在那裏,回想着許許多多的往事。他跟她的關係一幕一幕地在她的腦子裏重現。…爲什麼人們單單要蹂躪她,傷害她,不給她一瞥溫和的眼光,不給她一顆同情的心,甚至沒有人來爲她發出一聲憐憫的嘆息!她順從地接受了一切災禍,她毫無怨言。後來她終於得到了安慰,得到了純潔的、男性的愛,找到了她崇拜的英雄。她滿足了。但是他的愛也不能拯救她,反而給她添了一些痛苦的回憶。

他的愛曾經允許過她許多美妙的幻夢,然而它現在卻把她丟進了黑暗的深淵。她愛生活,她愛一切,可是生活的門面面地關住了她,只給她留下那一條墮落的路。她想到這裏,那條路便明顯地在她的眼前伸展,她帶着恐怖地看了看自己的身子。雖然在黑暗裏她看不清楚,然而她知道她的身子是清白的。…她要把身子投在晶瑩清澈的湖水裏,那裏倒是一個很好的寄身的地方,她死了也落得一個清白的身子。她要跳進湖水裏去。…她太愛他了,她不能夠失掉他。在生活中她所得到的就只有他的愛。難道這一點她也沒有權利享受?爲什麼所有的人都還活着,她在這樣輕的年紀就應該離開這個世界?這些問題一個一個在她的腦子裏盤旋。…她死了,對這個世界,對這個公館並不是什麼損失,人們很快地就忘記了她,好像她不曾存在過一般。“我的生存就是這樣地孤寂嗎?”她想着,她的心裏充滿着無處傾訴的哀怨。…她完全明白了。他是不能夠到她這裏來的。永遠有一堵牆隔開他們兩個人。他是屬於另一個環境的。他有他的前途,他有他的事業。她不能夠拉住他,她不能夠妨礙他,她不能夠把他永遠拉在她的身邊。她應該放棄他。他的存在比她的更重要。她不能讓他犧牲他的一切來救她。她應該去了,在他的生活裏她應該永久地去了。她這樣想着,就定下了最後的決心。她又感到一陣心痛。她緊緊地按住了胸膛。

她依舊坐在那裏,她用留戀的眼光看着黑暗中的一切。她還在想。她所想的只是他一個人。她想着,臉上時時浮出淒涼的微笑,但是眼睛裏還有淚珠。最後她懶洋洋地站起來,用極其溫柔而悽楚的聲音叫了兩聲:“三少爺,覺慧。”便縱身往湖裏一跳。”鳴鳳投湖前的心理描寫非常細膩,語言清新自然,明快流暢,充滿着烈火一般的激情。這樣的描寫不僅使鳴鳳在這特定的環境下的感情,情緒,心理狀態,躍然紙上,而且像散文詩似的給人以意境美的藝術享受。

《家》是不朽的,但它也有不足之處。它的主要缺點在於通篇缺乏藝術錘鍊。小說中敘述和描寫參半,許多對話太急於表達思想,以至於失去了口語的語氣和韻味,讀來好像聽演講。但這些缺點並不能遮蓋它的不凡之處。其中小說的開頭和結尾就頗有匠心。小說一開頭寫風雪中那“黑洞”似地公館:“有着黑漆大門的公館靜寂地並排立在寒風裏。兩個永遠沉默的石獅子蹲在門口。門開着,好像一隻怪獸的大口。裏面是一個黑洞,這裏面有什麼東西,誰也望不見。每個公館都經過了相當長的年代,或是更換了幾個姓。每一個公館都有它自己的祕密。大門上的黑漆脫落了,又塗上新的,雖然經過了這些改變,可是它們的祕密依舊不讓外面的人知道。”結尾寫覺慧如鳥脫籠似地離家,搭上往上海的船,望着一江東去的秋水,他寫道“這水只是不停地向前面流去,它會把他載到一個未知的大城市去。在那裏新的一切正在生長。那裏有一個新的運動,有廣大的羣衆,還有他的幾個透過信而未見面的熱情的年輕朋友。這水,這可祝福的水啊,它會把他從住了十八年的家帶到未知的城市和未知的人羣中間去。…他最後一次把眼睛掉向後面看,他輕輕地說了一聲“再見”,仍舊回過頭去看永遠向前流去沒有一刻停留的綠水了。”這一開頭一結尾,頗有藝術匠心,在讀完全書後,讓人思緒隨水而流,不能立即離開書中的世界。覺慧的離家出走標誌着他與封建大家庭的徹底決裂,是激流中的激盪的浪花。

巴金在1980年4月4日<<《激流》總序>>中寫道“這激流永遠動盪着,並不曾有一個時候停止過,而且它也不能夠停止;沒有什麼東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也曾發射出種種的水花,這裏面有愛,有恨,有歡樂,也有痛苦。這一切造成了一股奔騰的激流,具着排山之勢,向着唯一的海流去。這唯一的海是什麼,而且什麼時候它纔可以流到這海里,就沒有人能夠確定地知道了。”在今天,激流仍在奔騰,社會制度仍然存在許多不合理的地方,希望這激流之水能夠洗滌掉社會的糟粕,還我們一個理想的世界。

巴金《家》的讀書筆記 篇11

巴金老先生在序言裏已經說過:“自從我執筆以來就沒有停止過對我的敵人的攻擊“這本書描寫的年代正是舊中國向新中國過度的那個階段,新文化和舊文化的交接,新思想和傳統禮教的的博弈,把這一切都放在那個時期的一個大家庭中,在這個大家庭中發生的一切變化正是濃縮了那一個時代的影子。

老祖父,是封建傳統,封建制度,舊思想的典型代表,克字輩其中的兩個叔叔是封建制度的接班人,靠老祖父的金山銀山肆意揮霍,欺上瞞下,舊時代的惡習,人性得黑暗面的集大成者。

《家》的故事正是圍繞着覺新,覺民,覺慧三兄弟每個人在當下這個時代自己的心結,矛盾和願景展開的,三個兄弟每個人面對封建制度面對陋習的態度也不盡相同,覺新,有反抗的心,但是處處忍讓,用自己的人生成爲了封建社會的犧牲品,一忍再忍,終於在愛妻成爲封建制度的犧牲品後選擇幫助覺慧離開這個家,走出了第一步。

覺民,覺民好比蘆葦,沒有覺新的懦弱,也趕不上覺慧的激進,但確實是新青年,也是這個支離破碎的大家庭中的第一個用自己的實踐行動反抗封建禮儀教術並取得勝利的第一人!至於覺慧我覺得是是書中的高光人物,自始至終他的思想一直前進,在家庭中敢於正面反抗家中的荒謬之事,在外積極板報,傳播新思想,行爲激進《家》的結局便是以覺慧去上海遠離這個支離破碎的家爲結局的。

熱血,激情不足以概括看這本書時內心的波瀾,每每看到覺慧一舉一動,每每看到覺新的萬般妥協總會想起自身的小時候的經歷,讓我覺得有的時候我就是覺慧,好像書中的人物就是自己一樣,激流三部曲是巴金老先生用鮮血凝結的作品,是經典名著,《蛙》《家》《邊城》讓我明白了看名著的意義何在,因爲每個故事的背後都有一段歷史和一個時代的影子,等於在有限的生命長度中拓寬了生命的寬度,以讀書的方式增加了人生的多樣性。

巴金《家》的讀書筆記 篇12

讀文學著作又是這個話題。從剛上初中到現在語文老師都免不了提上幾句要多讀文學著作。一聽到這我就滿頭包了。緣由在我的字典裏文學著作免不了都是哲學所謂的滿腹經綸既枯燥又煩悶。可以爲了應付老師也要硬着頭皮上於是挑了本巴金的《家》。

激流者何許人也不讀不知道一讀嚇一跳。原來《家》是中國文學史上繼《紅樓夢》之後又一部描寫封建大家族潰敗的傑作。《家》作爲巴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和中國現代最傑出的長篇小說之一標誌着巴金思想藝術的最高代表成就。作品富於意義的深刻思想內涵是透過極具特色的藝術手段得到揭示的。《家》裏的感情激流特別能扣動人們的心扉那是因爲作品裏許多悲傷的情節大都來自於作者的親身經歷其中浸染着作者強烈的愛和恨。

人物者激遊之魂也《家》最突出的藝術特色是塑造了一系列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包含着豐富的生活內容滲透着作家的愛憎感情寄託着作家的美好理想。覺新、覺慧、鳴鳳、高老太爺堪稱現代文學史上有口皆碑的藝術典型。其中“覺新性格”已成爲失去自我具有雙重性格的現代知識分子的代名詞。在對比中刻畫人物性格在《家》中是一個顯著的特點。不同性格的反比:覺新的懦弱和覺慧的勇敢克明的莊重和克定的輕薄琴的樂觀和梅的哀怨。相近性格的類比:覺慧的激烈與覺民的穩重琴的遊移和許倩如的堅定。同一人物在不同境況的自比:覺新在晚香樓上的哀痛和下樓後又同淑英嬉戲覺慧在週報社的充實和回家後的寂寞。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徵和複雜性以及人物性格的對立和差別。這種對比常常透過在同一事件或場面中各人的不同表現得到展現這就使不同的性格或同一人物性格在不同側面的映襯中更加鮮明。比如第36章定三兄弟都不相信“血光之災”的鬼話但覺新“擔不起那不孝的罪名”只好含淚依從;覺民要覺新去講道理對長輩還有所期待覺慧態度堅決主張不能屈服“應該反抗”。又如第23章寫土娼出身的連長太太到高家借住克明維護家庭的和自己的尊嚴大膽衛道護法;克安明哲保身溜之大吉;克定卻想入非非意欲引狼入室。

情節者激流之形也《家》是描寫的情節曲折奇異既描寫了鳴鳳投湖兵亂之驚梅之死覺民抗婚克定捱罵捉鬼鬧房祖父病故瑞珏身亡覺慧出走等激烈的矛盾衝突也定了划船觀景炮燒龍燈年節團聚敬神守靈談心聚會等等。高家內部以覺新三兄弟的遭遇、命運特別是婚姻愛情爲主要線索又交織着其他人物、事件、習俗構成一幅謹嚴而又豐贍的生活畫面生動地展示出封建家庭的醜惡和腐朽傾軋和迫害反抗和鬥爭。前六章中主要人物或直接出場或着重提到主要情節線索或初見端倪或埋下伏筆。此後各章波涌浪疊不斷掀起浪峯直到瑞珏之死形成高潮最後以覺新初步覺醒覺慧出逃終篇顯示出大家庭的沒落和新一代力量的生長。

巴金不愧爲現代語言藝術大師之一他爲青年而寫作他的語言散發着青春的氣息。《家》能贏得無數青年讀者的心也得力於它那充滿抒情氣質的語言。巴金小說的語言清麗、流暢、明朗、自然。其代表作之一《家》值得一讀。

巴金《家》的讀書筆記 篇13

一個人、一杯茶,開啟空調,躺在牀上,隨手拿起身旁的《家》開始“啃”。看着看着覺得自己全身熱血沸騰,我也想加入覺民和覺慧他們反對封建勢力的隊伍。

覺新是這個封建大家庭的犧牲品,作爲長孫在他父親死後,他必須挑起承擔這個大家庭的重任,家中的長輩都反對新思想、維護封建秩序、封建禮教,但是覺民和覺慧兩兄弟卻是誓死抵抗反對封建思想,想要改變封建社會傳統的熱血青年。他們不服從哥哥的管教不願意接受封建思想,覺新其實也是一個渴慕新思想的人,但是作爲家中長孫他只能接受封建的思想、禮教。覺新是懦弱的,但無力反抗這一切。他也是矛盾的,只有集痛苦、悲痛於一身。

覺民和覺慧是被“五。四”新思潮喚醒的年輕一代。他們幼稚而大膽,他們反對封建制度、封建禮教、封建思想,對光明、自由、幸福熱烈的追求。他們參加學生組織的反帝反封建運動和創辦《黎明週報》抨擊封建的一切東西,嘲笑哥哥的懦弱,與封建的高老太爺進行“對抗”。直到高老太爺被“擊敗”。他們勝利了,老太爺也去世了。尤其是覺慧,他對封建勢力深惡痛絕,想盡一切辦法反對封建勢力,最後他義無反顧的離開這個封建大家庭,隻身一人來到上海。

在那個封建社會裏的太多的犧牲品,他們因無力反抗這一切而忍受着痛苦,甚至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

鳴鳳才十六歲,本與覺慧相愛,但卻被高老太爺送給別人做姨太太,明明相愛卻要被拆散,可憐的鳴鳳死死哀求卻沒有幫她,在出嫁的前一天就跳河自殺了,瑞珏要生孩子了,卻趕上高老太爺去世,陳姨太說不吉利讓覺新將瑞珏送出去生孩子,瑞珏被送到一個非常偏遠的小地方,覺新抱着瑞珏哭,他也沒有辦法,只能默默流淚,可憐的瑞珏在那麼偏僻的農村地方因爲難產而死,梅因封建勢力的壓迫不能與覺新在一起最後也帶着對封建勢力的不滿受壓迫而死。這些都是在封建勢力的壓迫下的犧牲品。我們透過人物的悲慘命運可以看到製造它的封建社會及其道德精神的可憎和悲哀、荒謬。

高老太爺是封建統治者,高老太爺也可以說是封建統治者的代表,他反對新思想,專橫的實行着對封建制度他把覺新逼的走投無路,他反對一切新思想,包辦子孫的婚姻,剝奪他們的自由、幸福。覺民和覺慧反對封建勢力,與他進行“對抗”,他便認爲他的威嚴、地位受到了威脅,他是這一幕幕悲劇的操辦者,這一切的悲劇都是他的“傑作”他太頑固,殘暴的統治着這個家庭,使這個家庭逐漸走向滅亡。

那個時代需要的是覺慧這種反對封建思想,支援新思想的新一代青年。如果那個時候的人都不像覺新那樣懦弱,而像覺慧那樣勇敢的話,也許也不至於會有那麼多的犧牲者,也許早就推翻了封建統治,使人們得到自由、幸福。

封建社會是墮落腐朽的,是罪惡的,其實改革開放那麼多年來,在一些偏遠的農村地方還是存在着一些封建思想。長輩們重男輕女,不接受一切新思想,我們要積極反抗這一切,使男女平等,使全國人民都能得到自由、幸福,不再受封建勢力的迫害。

巴金《家》的讀書筆記 篇14

讀過巴金的《家》之後,雖然對那個年代的事不是很多的瞭解,但是可以看懂,而且書中有一個特別顯着的氣息:到處閃耀着青春的色彩。這種單純而自然的環境就是作者本人所寫的那樣:“永生在青春的原野”,“我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它一直是我的鼓舞源泉。”巴金老先生筆下的《家》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而《家》的那些子弟們正代表了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例如:高家中專橫、衰老、腐朽的最高領導者高老太爺。他代表的正是政府機構中腐朽、貪婪的官員。那些官員仗着自己的官職,隨意支配人,在無形中,人們對他產生了怨恨,對他也產生了無形的威脅。

還有像狡猾貪婪的四老爺,他們運用自己的小聰明,毫無顧忌地從公家手中“榨錢”,壞事做得是樣樣不缺。社會中也有像腐化墮落的敗家子五老爺克定的青少年,他們整日沉迷於網絡的虛擬世界,他們由於承受不了社會各方面的壓力自甘墮落。儘管有如此之多的“烏雲”,但它永遠遮擋不住“太陽”的光輝。

總之,《家》這部作品從思想內容上,對摧殘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禮教和封建制度進行了憤怒的控訴,對那些在封建禮教的重壓下受苦、掙扎最後作了犧牲品的人們寄予了無限的同情,對那些爲爭取自由的生活而奮鬥的人們進行了大力的歌頌。

這個社會永遠都是在進步的,並不會因爲有什麼不進步的羈絆而停止,而且它也不能夠停止;沒有什麼可以阻擋得了時代的潮流。在走過的途中,它會噴發出應由的水花,這就會形成一股股奔騰的不息的激流,具有排山之勢,向着唯一的海流去。

巴金《家》的讀書筆記 篇15

“穿越一個世紀,見證滄桑百年,刻畫歷史鉅變,一個生命竟如此厚重。他的字裏行間燃燒的激情,點亮多少人靈魂的燈塔,他在人生中真誠地行走,叩響多少人心靈的大門,他貫穿於文字和生命中的熱情、憂患、良知,將在文學史冊中永遠閃耀!”

我一直珍藏着這段“感動中國”頒獎詞,覺得既貼切又精闢,懷着近乎崇拜的心情,我讀了巴老的代表作《家》。

本以爲讀《家》會有一定的距離感,但當我接觸它時,一幅幅畫面在我腦中浮現:無數的可憐的生命爲封建禮教做了陪葬品後,終於有一些勇敢的人奮起而攻之,打碎了、幻滅了,吃人的封建禮教終被埋葬!

覺慧是一個大膽幼稚的叛逆者,他積極參加校聯合會的反封建活動,猛烈地抨擊封建家庭,他勇敢地、毅然地與丫頭鳴鳳相愛。他在五四衝潮的衝擊下甦醒,在理想與現實間苦苦掙扎,他有自己的思想,不盲從,敢反抗。在看透了封建禮教吃人的嘴臉,目睹了一具清白的溼淋淋的屍體,得到了一個蒼白的吻後,明白了,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理想,什麼是追求。他知道,只有自己纔是自己的救世主,只有自己纔是自己行爲的支配人,他從新書中瞭解到人人生而平等,社會只有在不斷的改革後才能得到發展,不去迎合,不去逃避,不怨,不屈,而華考是自己去面對,去反抗,去吶喊才能獲得新生!

而令我猶爲心痛的則是覺新的悲劇,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覺新從小在愛的環境中漸漸地長成……他的腦子裏充滿了許多美麗的幻想,如果沒有大的變故,覺新將一步步朝着自己的理想邁進。命運偏偏在此時和他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他痛失了青梅竹馬的愛人,與一個不相識的女子結了婚。處在“長房長孫”的他深受舊道德與倫理的毒害,他的內心充滿着不安與矛盾。覺新是真誠的愛着兄妹們,但是新舊潮流的對撞,思想上水火不容。他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封建劊子手,他也願接受新思想,只是始終奉行“不抵抗主義”,他也有愛,有血有肉,他的內心也不斷的激盪,只是慢慢地擱淺了……

讀《家》,讓我們感受了封建禮教對人的毒害,但也爲有着青春的熱情和奮鬥、責任感、使命感的青年所深深感動。《家》中的青年形象對當代青年仍有重大意義:無論什麼年代,青年就是青年,有理想有報負有激情纔是正常的!而我們,應該接下青年們手中高揚的火炬,從而讓“家”成爲一個真正安定、幸福、和諧的“家”!

巴金《家》的讀書筆記 篇16

《肩挑一個家》,一本由27位著名兒童文學家書寫100位美德少年故事叢書。一個個小故事,一個個少年,一篇篇文章,帶來的是一片片感動。,我慢慢合上書——《肩挑一個家》,我的心如纖纖細手拂過平息的琴絃,久久不能平靜。他們的故事令我感動不已。

現在的我才發現,我是多麼幸運。我的家很完整,我的家人很健康,我的家不富裕但也不貧窮。總之,我的家和書中的主人公們的家比起來好好多。

我的生活總是晴空萬里,雖然有時也會飄過幾朵烏雲,帶來一點點風雨,但和書中的主人公比起來那真是微不足道,更何況我還有爸爸媽媽,遇到困難爸爸媽媽永遠都是我最好的避風港,而書中的小主人公只能用他們細小而單薄的身軀去抵擋困難,用他們薄弱的肩挑起他們整個家。

我沒有嘗過失去爸爸媽媽的痛苦,我沒有爲了給家人治病,而出去打工掙錢過,我沒有爲照顧生病的家人,而一個晚上都不睡覺,我也沒有挑起過家——這個承重的擔子。

同樣的,我也發現我是多需要改變。

我是寵兒。每天早上起牀,媽媽做的早飯早就擺在桌子上,等我這位懶蟲去“解決”它們。飽餐一頓後放下筷子,起身離開,去做自己的事。這就是我的生活——什麼東西爸爸媽媽都爲我準備好,完全不需要我去做。跟《立夏》中的小主人公比起來,我……

她是那麼的懂事,承擔家中所有的家務,還要照顧爸爸奶奶。而我基本上不會主動幫助家人做家務,有時候自己的房間都要媽媽幫我打掃。

爲什麼她與我的差別會這麼大?

我不願奉獻。我不會像《給世界最美好的》的主人公丁悅媛一樣那麼無私。在學校我不會主動去幫同學打掃,我也不會去頂撞老師爲同學洗冤,我總會自私的想:那是其他人的事,應該由他自己解決而不是我,我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好。現在的我知道錯了,因爲如果每個人都這樣自私的認爲,不知道互相幫助,那麼世界將會變得一塌糊塗。面對舉手之勞的事,我們不應自私,就像丁悅媛說的那樣我應該“給世界最美好的”。

同樣的,學習優秀的我在學習方面也很自私,我不願與其他同學分享我的學習方法,我不願把自己冥思苦想的成果與其他人分享,我覺得這樣不公平,我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纔得到的結果,而其他人只要一問就可以得到。事實上我錯了,其他人之所以問你,不代表他們沒像你一樣付出,只能說明他們已經付出沒有收穫結果罷了,此時如果你慷慨的去幫他,我想他一定很感激。

幫助一個人不僅僅是付出,還會收穫,收穫一份友情,收穫一份信任,收穫一份感激,同樣的在以後的日子裏,你也會得到另一份幫助。

理理自己的情緒,我鄭重的再次捧起這本書,我不僅要讀完它,我還要記住它,記住裏面的美德少年,記住那一個又一個美的故事和品德。

從《肩挑一個家》中的美德少年身上我學會了很很多,我也意識到我需要改變很多很多。

《肩挑一個家》,聚集着百名“美德少年”,聚集着百名“美德少年”故事的一本書。美德值得弘揚,美德少年必須表揚,美德故事需要傳揚。

巴金《家》的讀書筆記 篇17

懷着悲憤與憐憫,我讀完了巴金的小說《家》。這是一個敘述封建社會的著作。故事圍繞着封建家庭中三兄弟的不同人生走向展開。巴金以自身遭遇及時對封建制度的認知爲框架,用嫺熟的藝術手法,塑造了書中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生動地展示了“五四”時期封建家庭的沒落和新一代有志青年的覺醒。

這部小說中,塑造最爲成功的人之一,當屬身爲長房長孫的高覺新。在高家這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中,覺新接受了封建主義的所謂:正統思想“,並奉之爲行爲準則,但也對家中長輩們的勾心鬥角,自私自利感到不滿與無奈。他既苦於封建意識的壓迫,又深深陷入自我痛苦的泥潭,卻又無發聲質疑的勇氣,無力自拔。他只好老實地做個少爺,事事奉行”無抵抗主義“。這種”無抵抗“破滅了他與梅的美好戀情,這種”無抵抗“葬送了他與瑞鈺的幸福愛情,那扇他始終無法推開的門,絕不是真的重如千鈞。他推不開的其實並不是門,那是把鎖,一把心靈上的鎖。那把名爲”維護家庭和諧”的鎖啊,那把名爲“責任”的鎖啊,鎖住了他熱血的心,鎖住了他的青春,他的幸福乃至前途。或許那種美好的生活,對他來說,只是夢中泡影罷了。魯迅之言:”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對他的性格也是極正確的寫照。

同樣出身於封建家庭覺新的三弟覺慧,卻有着與大哥截然不同的性格。他有着燃燒的心和永不衰竭的夢想。他以滿腔熱血,積極投身於反帝反封建運動;他大膽抨擊封建制度的腐朽,奮力抵制長輩的迷信行爲;他勇於衝破封建等級觀念,毅然與地位”低下“的侍女鳴鳳相愛。這個可愛的年輕的生命,這個舊禮教幼稚而大膽的”叛徒“,給”快要悶死人“的家庭帶來一點新鮮的.空氣,帶來希望。他是中國新一代有志青年的代表人物,他的出現,預示這陳腐的封建社會走向崩潰的必然結果。

書中還提到諸多重要角色。如劍雲,一個柔軟,怯懦的徹頭徹尾的封建主義受害者。他把對一個少女的愛看做他生活中的唯一明燈,卻連自己這最寶貴的感情也不敢讓她知道,把這新生的感情埋葬於心底。如覺民,一個有着熱血因子,但理性的新青年,相對於覺新的”作揖主義“與”無抵抗主義“,以及覺慧衝動的,不顧一切的鬥爭,他選擇只進行有意義的反抗。面對包辦婚姻,他用逃避來實現另一種形式上無言的抗爭。他是一位熱血而又不失成熟的優秀青年。

書中還描寫了許多女性,其中有覺新之妻瑞鈺,覺新曾經的戀人梅,覺慧的侍女與戀人鳴鳳和覺民的愛人琴四人。她們代表着不同性格的四種女性,其中前三人都在萬惡的封建禮教下做了犧牲品,被斷送了青春。而琴,這個給舊家庭點燃了希望的火花的新女性,書中未曾提到她的結局,我只好在心裏默默地祝福她能掙脫封建束縛,衝出傳統的籠牢。

在如此沉重,壓抑的背景下,我仍然能體會到作者那激情無限的心,那有力的心跳,是對青春的讚美:縱使世界是黑暗的,只要青春的熱血不熄,我們始終將打破黑暗,迎接曙光,走向光明!青春萬歲!

巴金《家》的讀書筆記 篇18

本書是哈代最傑出的作品,也是英語文學中最偉大的作品之一。小說主人公苔絲這一形象是哈代對人類世界的最偉大貢獻,她已成爲世界文學長廊中最優美迷人的女性形象之一。生活貧困的苔絲因貌美而被地主少爺亞利克玷污了貞節。因此,苔絲曾一度精神不振。後來,經過時間的洗滌,苔絲重振精神開始新的人生。她遇上了年輕、英俊的克萊爾,兩人情投意合。然而,就在結婚的當天,克萊爾知道了苔絲的過去……

親愛的朋友,你願意爲自己所愛的人付出一切麼?你一定會毫不遲疑的說:“會”。那麼你願意包容你所愛的人的過去麼?你也許會憂鬱,先不要回答,請隨我進入《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如果說卡門的美在於野性叛逆,簡愛的美在於倔強頑強,那麼苔絲的美一定在於純淨自然,她是大自然的女兒。她的純潔就像藍天一樣,雖然偶而會被烏雲遮住,可是當烏雲散去,世界上最純淨透明的依然是藍天。

苔絲是美麗的鄉村姑娘,雖然有着貴族血統卻依然純樸,美,不是一種外表,而是內心高雅純潔的表現,宛如秋菊,雖然沒有杜鵑,牡丹的美豔,也沒有梅花的傲骨芳容,卻仍保留自己淡淡的清香。不爭,不傲,身在百花之中,心在藍天之外。

克萊爾正式因爲苔絲獨具特色的純淨才愛上她並向她求婚。可是當苔絲向她所愛的人坦白她那受傷的過去時,克萊爾猶豫了,對愛人的不理解和對感情的不堅定讓她最終選擇了離開。苔絲心碎了,當她幫她的傷口小心翼翼的展現在所愛的人的面前時,她希望的是理解,是原諒。可是愛人卻狠心的在弱小的苔絲的傷口上灑了一把鹽。

花落無聲,寧靜的秋天已過,酷寒的冬風吹來,誰也聽不到花的哭泣,因爲她從不在痛苦中哭泣,她的淚留給未來,她期盼着幸福。

雖然後來克萊爾意識到自己的偏見和狹隘,他的心彷彿看見天上有一顆名叫“苔絲”的星星對他說:“親愛的,現在你原諒我了麼?”

爲什麼不可以抗拒,抗拒那虛僞的道德!離別……,等待……,彷徨……,後悔……雖然苔絲和克萊爾最後度過了五天美好的時光,可是,爲愛復仇的苔絲結局依然悲慘。

親愛的朋友,愛是偉大的,是無私的。如果你深愛一個人,請接受她的過去,因爲過去也是她的一部分,是她心靈的一部分。如果你不能接受她的過去,你就永遠不能走進她的內心,她那顆深愛你的心。情到深處是理解,愛到深處是包容,爲了愛,讓我們的心像藍天大海一樣寬廣,一樣無私。因爲愛的溫度能溶化一切。因爲,愛是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理由。

巴金《家》的讀書筆記 篇19

《德伯家的苔絲》,聽上去便是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初次接觸這本書,是有同學推薦看的,於是就先到圖書館裏借來一本減縮版的先看了看,後來覺得不錯就又看了漢譯本原著。受故事中女主人公苔絲深深地吸引,索性把電影版的也看了,覺得更加生動形象。《德伯家的苔絲》是哈代著稱於世的“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力作。小說描述了一位純潔姑娘的不幸命運。主人公苔絲是一位美麗的農家少女,因受東家少爺誘迫而失身懷孕。從此,這一恥辱的事實剝奪了她接受真正愛情的權利,致使新婚之夜遭丈夫遺棄。後來,萬般無奈之中,她重回了少爺的懷抱,不料,就在這時她那有名無實的丈夫拖着病驅千里歸來,苦苦尋覓。苔絲爲了自己真正的愛,毅然殺死同居的少爺,在與丈夫短暫歡聚後,走上了絞刑臺。

父親德伯的愚昧無知,對於金錢的貪婪推使苔絲跌下了社會的的深淵;而亞雷的邪惡無恥則將苔絲少女的所有美好夢想化爲灰燼,促使她遇上了改變她人生的第三件事——與安璣·克萊相愛。而正是這個安璣·克萊,這個有着天使之名的懦弱男人——最終造成了苔絲的悲劇。有人會說安璣·克萊纔是真正該批判的人,但是無疑他生活在那個時代,他需要時間來釋放自己,不可忽視的是,安璣·克萊是愛苔絲的,至少那愛是真的,而不是像亞雷一樣,只有,把苔絲當做自己的玩偶。所以我認爲苔絲的悲劇應該是當時的時代所釀成的,或許在現代社會也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不過對於像苔絲一樣的人來說,生存的機會就多了。《德伯家的苔絲》裏的女主人公苔絲是被哈代理想化了的現代女性。苔絲是美的象徵和愛的化身,代表着威塞克斯人的一切優秀的方面:美麗、純潔、善良、質樸、仁愛和容忍。她敢於自我犧牲,勇於自我反抗和對生活抱有美好的願望。她所特有的感情就是對人的愛和信任,女性的溫柔和勇敢在她身上融成了一體。她有美麗的女人氣質,堅強的意志和熱烈的感情,同時也有威塞克斯人的正直忠實和自然純樸。她沒有藉助婚姻來實現追求虛榮的願望,而是立足於自尊去追求自由。在她到冒牌本家亞雷"德伯那兒尋求幫助的時候,她的目的是想透過自己的工作來解決家庭的困難。她一發現自己上當受騙,就堅決離開了亞雷"德伯。苔絲的靈魂是純潔的,道德是高尚的,但是在資產階級的道德面前,她卻被看成傷風敗俗的典型,奉爲警戒的榜樣,是侵犯了清白領域的“罪惡化身”。在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下,她成爲了人們心中嘲諷的對象。哈代的觀點和社會偏見尖銳對立,他透過苔絲這個形象對當時虛僞的道德標準嚴加抨擊。哈代堅持道德的純潔在於心靈的純潔,不在於一時的過錯,不僅僅在於她得過去,更包含她的將來,因此苔絲是“一個純潔的女人”。社會則堅持傳統的習俗,認爲一時的過錯就是不可挽救的墮落,苔絲是一個犯了姦淫罪的罪人。哈代認爲世界上沒有完人。人的完美體現在對人生的理解、對生活的熱愛、感情的豐富和忠實的愛情之中,只有從這樣的完美中才能產生出純潔來。哈代嚴厲批評了克萊代表的資產階級的倫理道德,

指出它已經成爲人們精神上的枷鎖。然而正是這種民族風俗習慣結晶的倫理道德,它具有神聖的性質,是不成文的法律,被認作永遠正當的東西。苔絲就是這種世俗謬見的犧牲品。哈代透過苔絲的悲慘遭遇無情結揭示出這種倫理道德的僞善及其劣根性,把它的殘酷內容暴露出來。毫無疑問,苔絲的悲劇首先是社會悲劇。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說是以其故鄉威塞克斯爲背景的。19世紀中期英國資本主義工業文明侵入農村,哈代的故鄉也遭到強大的衝擊,其宗法社會迅速解體,個體農民在經濟上陷入失業、貧困的悲慘境地。面對工業文明帶來的後果,哈代作爲一個人道主義者,心靈受到強烈衝擊,在感情上深深地依戀古老的宗法文明,痛恨工業文明對人們和諧生存狀態的摧毀。

苔絲這個女性角色,她不同於傳統的柔弱的女子,美麗迷人是她的資質,可是她在更深層次上來說是一個想憑自己的雙手勞動謀生、追求自己起碼的幸福權利的淳樸姑娘,可是社會的強權卻沒有給她這樣的機會,在遭遇了、拋棄的重重打擊與傷害後,最終釀成了苔絲的命運悲劇。

巴金《家》的讀書筆記 篇20

瑪特廖娜,善良勤勞的苦命女人,用一生來詮釋怎麼做一個“正派的人”。

她是有房無家的人:嫁不了心愛的人,還被丈夫拋棄,六個孩子夭折,得不到養老金,沒有親朋幫助,只能撐着病體孤老。老太太的死就像是命運的捉弄,怕火車的人偏偏被火車死。死後還要被親人們爭房子——年久失修,破敗邋遢的木屋而煩擾。對善良的老太太而言,這命運太不公了。可她仍默默地忍受着,保持着那顆最善良純潔的心。收養瘸腿貓,幫別人幹活不收錢,盡心照顧房客……在那人性被扭曲的時期,老太太的言行顯得那麼傻氣,卻又那麼珍貴。

那時的政治,宣揚的是一片欣欣向榮,人民團結友愛,勞動積極爭先的社會主義大繁榮;而現實卻是民不聊生,官員貪贓枉法,社會公共建設落後……集體農莊也好,人民公社也罷,過度集權的政治,不過是用少數人的福利來掩蓋虛假繁榮下的凋敝,迫使人性的扭曲。不顧環境惡化大量伐木售賣的村委主席卻被授予“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農莊不顧瑪特廖娜的病情任意指揮她幹活,卻在她病重時將她除名;兇惡又盛氣凌人卻無真才實學的醫生;部門冗雜辦事效率低下的各種組織;冬天只有官員有煤而百姓只能偷煤……共產平等的社會新等級更加明顯,工農階級掌握國家政權卻做不了自己生活的主人。親情在利益面前變得一文不值,虛情假意也不過是爲了得到好處。這樣的社會太現實,太冷漠。

爲什麼要叫《瑪特廖娜的家》?她的家在哪?像她這樣正派的人,在哪裏又有誰能給她家的溫暖?恐怕只有像她一樣正直的作者——十年輾轉才得以回國,歷經千辛才求到工作的有良知的人,和她在河邊的破木屋,在污濁、衰敗的村莊旁,惺惺相惜地活在充滿不公和冷漠的社會,這就是作者說的“註定要住在這”的原因吧。

作者最後說:“要做正派的人”。政治的強壓出不了永存,唯有正直,心存良知,纔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生生不息的希望。

巴金《家》的讀書筆記 篇21

最近正在看一篇長篇小說: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雖然暫時只看完《家》這篇,發現巴金老爺爺對其中的人物刻畫可謂是活靈活現、惟妙惟肖,讓我銘記於心,深刻的感受到巴金老爺爺不愧爲偉大的作家。

現在正在讀第二本,當我讀完第一本《家》後,給我的感覺真可謂身臨其境,巴金老爺爺透過對一個大家庭的描寫折射出對舊社會舊制度的厭惡與憎恨,痛斥了人與人在交往中黑暗、違心和奉承,透過三兄弟間性格的不同和對未來社會的不同看法進行了層層更加深入的分析,真讓人眼前一亮。在三兄弟中我最欣賞的是老三覺慧他是一個對前途未來充滿信心,堅定不移的相信舊社會一定會過去,舊制度一定會被捨棄的有志青年,也就是因爲他的這種性格使他和老大覺新的性格剛好背道而馳,就像兩條平行線不可能有任何交叉點一樣,也就註定着他們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老大覺新的性格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懦弱到極點的那種人,在以前就稱他爲“無抵抗主義”,也就是因爲他的這種性格導致他身邊最親的人死的死,走的走。雖然他感到無比的痛苦,但這種痛苦卻並沒有讓他改變自己的性格,只是在思想上有了些許轉變,但這種轉變並不足以讓他有所行動,他還保留着那分懦弱。而三兄弟中的老二覺民則是站在覺慧那邊,但他並不象覺慧那樣衝動,有着沉穩的性格,在必要的時候也回積極主動的爭取幸福,從這點上來說我還是很欣賞他的,因此在整個大家庭中,只有覺民和覺慧站在同一陣線上的,其他人則全是舊社會,舊體制的擁護者,可見覺民、覺慧和這個大家庭的隔閡有多麼深,所以覺慧除了恨透了這個舊社會、舊體制外,也恨透了這個只有舊體制和舊制度的大家庭,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了!以此表明他抵抗這個舊社會的決心。

整本書就是圍繞着覺民、覺慧兩兄弟怎麼和那個舊社會、舊制度作鬥爭並最終獲得勝利的故事,整篇文章以“家”爲主題貫穿始終,讓人看了愛不釋手、欲罷不能。

巴金《家》的讀書筆記 篇22

《家》這部小說描寫了20世紀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大家庭的罪惡及腐朽,控訴了封建制度對生命的摧殘,歌頌青年一代的反封建鬥爭以及民主主義的覺醒。

在這部小說裏,在巴金先生的筆下,每一個人物都是鮮活的,他們都有各自的性格特點。覺新、覺民、覺慧有相同的出身,因爲不同的選擇,所以他們的命運也截然不同。在作者的筆下,覺民和覺慧他們勇敢的追求自己所想要的生活,並且去反抗當時的封建主義帶給他們的壓迫。

這部小說還寫了他們不同的遭遇;寫了學生請願,覺慧被關禁閉,兵變驚亂,鳴鳳、梅芬、瑞珏相繼慘死,覺民逃婚,覺慧出走……

覺新與錢梅芬、李瑞珏,覺民與琴,覺慧與鳴鳳之間的戀愛、婚姻糾葛,也是這本書中一條巨大的線,不同的選擇、不同的遭遇、不同的出身和不同的命運,連在一起就像一張大網,把當時封建社會主義的全貌漸漸的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這本書裏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鳴鳳,她是高家的婢女,7年前被賣到高公館開始做苦事、吃打罵和流眼淚的生活,深愛三少爺覺慧,但高老太爺答應把她送給六七十歲的馮樂山做小老婆,她在臨死前去找覺慧,可當時的覺慧因爲忙於寫文章,並未察覺,當覺民把鳴鳳的事告訴他時,她已經喊着覺慧的名字投湖自盡了。

她勇敢的反抗和對愛情的大膽追求,讓身爲讀者的我記住了她的名字,而她的縱身一躍投入湖中,使她的名字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裏。我爲她的經歷而感到惋惜,我也爲她們的經歷而感到惋惜。梅的悒鬱致死;瑞珏的慘痛命運;鳴鳳的投湖悲劇;婉兒的被逼出嫁……她們無一不在我心裏留下了深深淺淺印記。

在那樣一個時代,有的人選擇了屈服,繼續當着封建主義的傀儡;有的人選擇了反抗,但他們的反抗方式,也截然不同,鳴鳳選擇了用死亡去逃避現實,而覺民選擇正面對抗,用層出不窮的手段,來反抗這個世界。

我覺得覺民就想巴金老先生自己,覺新就是巴金先生的大哥,現實中的他們,也做了不同的選擇。巴金以筆爲武器,做出了反抗,他控訴這個世界。他的大哥,卻只能用自殺來逃避這個世界對他的壓迫。

她們的命運如此悲慘,不全是她們的錯,而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無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禮教、迷信迫害的結果。

這本書讓我深思,她,她們,還是他,他們,到底做錯了什麼,錯的是他們嗎?還是說錯的是那個世界,我無從知道,我知道的也只有不斷地努力罷了。而巴金寫這部小說,目的在於他要以筆爲武器,對這個“垂死的制度”,喊出“我控訴”。

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但我可以選擇不被這個世界改變,然後保持初心,不斷努力。——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