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400字(精選22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傅雷家書讀書筆記400字(精選22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400字(精選22篇)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1

本週老師讓我們讀《傅雷家書》中1955至1956年,雖然我還沒有讀完,但我從中讀到了對藝術的尊嚴和一個德高望重,德藝兼備的藝術家——傅雷。

藝術家用嚴肅認真對待一切,文中說:到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也就是說藝術的表現動人,一定是從心裏的純潔來的,要不然怎麼打動聽衆,不管是在哪些方面都保持純潔善良。

《孟子·離婁者》:“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者也。”就是偉大的人,不偏離他的純潔,善良的心。

赤子之心,一開始我想到的並不是多麼偉大的事,而是助人爲樂。在我的班級中,同學們都非常友好,上個星期,我的塗改帶壞了當時我環顧四周尋找塗改帶的蹤影,然而沒有找到,我開口向班長借,班長用她那纖細的手指拿起塗改帶,面帶微笑把塗改帶遞給我。當時心裏非常開心,用完後我還給班長並表示感謝,班長說沒事兒......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體現人的道德,雖然只是一件小事,但助人爲樂是罪人的根本,也是一種美德,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隨着時代的變化這種用人美德的人,卻越來越少了。如果在大街上有一位老人不小心摔倒了,有的人卻只會路過,有的人會轉頭看一眼便離去(可能是怕惹是生非),但也有的人義無反顧的去將老人扶起來。我們應該保持原本的純潔善良,共同打造一個擁有和諧風氣的社會。

最後,願赤子之心,永遠流傳下去。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2

時光荏苒,在這個寒假裏我讀了很多本書,其中《傅雷家書》讓我印象深刻。傅雷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一生中孜孜不倦,在文學上做出了極大的貢獻,而且嘔心瀝血培養了兩個孩子:一位成了著名的鋼琴大師,一位成了英語特級教師

《傅雷家書》主要是傅雷寫給兩個兒子的信,這本書中的每一句話都參透了一種偉大的、理智的父愛。他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如何對待生活:“人沒有苦悶,沒有矛盾,就不會進步。有矛盾纔會逼你解決矛盾,解決一次矛盾即往前邁一步。”

是呀,父母對我們的關愛,往往都像這本書中的傅雷一樣,時時刻刻爲我們着想。

讀了這本書我想起了前幾天我和媽媽吵架。因爲寫作業時我的頭總是低得很低,媽媽提醒我要把頭擡高,這樣不會近視。可我不聽,覺得我的視力很好,不用注意。我就和媽媽頂嘴:“我的視力好的很,幹嘛要擡高呢?怎麼舒服就怎麼來唄!”媽媽聽了火冒三丈,說:“你要是近視了,我可不會給你配眼鏡。”我生氣極了,就朝媽媽擺了一個白眼,心裏想:哼!壞媽媽!

我現在才感到後悔,當初要是聽了媽媽的話,我就不會近視了,現在只想對媽媽說:“媽媽,對不起!我不應該不聽你的話。”

每次我與爸爸媽媽爭辯時,我都會翻開這本《傅雷家書》來體會體會傅雷對他女兒兒子的嚴厲,如果沒有傅雷對他們的嚴厲,他們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就。可謂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呀!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3

讀完《傅雷家書》後,給我的感受這不僅僅是家書,更是一本育人的書。

傅雷作爲一位父親,他對孩子的愛是嚴肅的,他反覆地與兒子討論藝術上、事業上的問題。當他細細回想孩子小時候的情景,醒來後因想念兒子而無法入眠時,更多的溫情瀰漫在字裏行間,催人淚下。傅雷在信中經常提到對兒子的愧疚,認爲在兒子的童年時代沒有給他足夠的愛與溫暖,更多的只是批評、指責和條條框框的禁錮。也正因爲這些,傅雷後悔不已,他用自己的餘生爲兒子在藝術事業上指引方向。他不僅是一位兒子的父親,也是兒子最好的朋友,他說:“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的。”亦父亦友,這就是傅雷,一位偉大的父親。

看完傅雷對自家孩子的教誨,我不禁想到我的父親,我的父親文化程度不高,但常年打拼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閱歷。父親把教育我當成首要任務,他在我身上耗費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父親對我的成績並不是很注重,反倒更注重我爲人處事的原則和做人的道理。父親常常給我講他小時候的故事,雖然我不是很能理解父親“苦口婆心”的教誨,但是我知道父親想讓我做一個真真正正的人、一個大寫的人。雖然父親並不是像傅雷一樣偉大的人物,但因爲父親豐富的人生閱歷是我這個年齡沒有經歷過的,所以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個值得我一生去敬仰、佩服、學習的人。

認真品味這本好書,我發現了不一樣的親情世界,理解了不懂得的人情世態。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4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得到了一本《傅雷家書》,無意間一翻,便被它吸引住了。

這本憶是由傅雷寫給兒子傅聰的幾十封家書組合而成的。“把人家的讚美報告給我們,是你對我們最大的安慰;但同時必須深深地檢討自己的缺陷”。短短一句話,就體現出傅雷對兒子的良苦用心,不僅誇讚了兒子,還告誡了他不能驕傲自大。

在傅聰在外留學的二十多年中,傅雷便一直用書信的方式與兒子交流,教給他人生的哲理、做人的基本要求、與人相處的方法……

即使他們父子間隔着萬水千山,也阻止不了父親對兒子的教誨,因爲只有真心愛他的人,希望他好的人才會把自己的經驗毫無保留地教給他。

這讓我想起了朱自清的父親,他一人獨自承擔着家裏的重擔,面對家裏不景氣的生活,他也沒有抱怨和氣餒,甚至安慰自己的兒子。朱自清去了其他地方學習,父親仍然與他快保持聯繫,時常問候他的身體狀況。

同時,我也想起了我的父親,他在外地打工,即使我們各在一方,也能用電話聯繫。父親在電話中關心着我,教育我要好好學習。父親就是這樣,說的話總是很少,但他每次都能理解我們。

父親的教誨簡潔而明瞭,包含着他對我們的關愛。父親的教誨親切而又細心,包含着他對我們的期望。父親的教誨溫暖而又重要,包含着他對我們的無私教導。父親每句教誨中都充滿了父愛。

所以,父親的教誨是無私的,我們都應該聽取父親的教導。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5

讀1955年3月20日,傅雷給傅聰回信後,讓我懂得了努力纔會有回報。

“多少迂迴的路,多少痛苦,多少失意,多少挫折,換來了你今日的成功!可見爲了獲得更大的成功,只有加倍努力,同時也得期待別的迂迴,別的挫折。”這是傅聰在國際樂壇的競賽中名列第三後,傅雷給他寫的回信,而傅聰在這之前又經歷了什麼?他一天要練八小時琴,經受着神經的高度緊張。是什麼讓他取得了如今的成功?是努力練習。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都在練習着,對我們學生而言,學習就是必不可少的練習,在學習中遇到不會的題、理解不了的知識便是最大的考驗;考試中,免不了經歷挫折,但這時的我們不能灰心喪氣,我們要更有勇氣去面對他,一次次刷到類似的題,久而久之,便不再困難了,會取得成功。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而一次的的成功算不了什麼,傅雷也對兒子寫到:“人生本是沒窮盡沒終點的馬拉松賽跑,你的路程還很長呢:這不過是一個光輝的開場。”生活,學習,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正如“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畢生從事教育事業,爲開闢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爲人民大衆服務的新教育道路,艱苦探索,大膽實踐,幾十年如一日,做出巨大貢獻。他從小就有愛國之情,救國之志,他鞠躬盡瘁,因長期勞累過度,不幸逝於上海,他值得被世人歌頌。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6

花了將近半個月的時間,我讀完了傅雷家書,感觸很多。

在本書裏,我讀到了兩個字——愛與孝。不得不說,傅雷寫給傅聰的每一封信中,都包含了他對傅聰的愛。其實從小,傅聰就被傅雷嚴格的管教着,父母都是希望子女成才的。或許傅聰沒有被父母寵着的童年,但傅雷對他嚴厲的愛,是他日後成才必不可少的。

在傅聰剛剛出國學習的那段日子裏,相信他不是很適應的,畢竟第一次離父母這樣遠。但是傅雷給他寫信,他以這種方式告訴傅聰,父母還是在你身邊的,這會給傅聰那孤獨的心極大的安慰,會讓傅聰有一種父母與他“天涯若比鄰”的情感吧。

在傅聰小有成就的時候,傅雷告訴傅聰不能驕傲,這樣才能讓他明白要繼續學習新的內容,提高自己,爲他以後更大的成就做了鋪路石。雖然傅聰常常不回信,但是傅雷仍然孜孜不倦的給傅聰寫信,在其中我能感受到父母對子女那深切而又默默無聞的愛。只求爲子女付出的多一點,而不求什麼回報。

在國內反右的時期,傅雷深受困擾,他爲了不讓傅聰擔心,爲了能讓傅聰更加專注的學習,寧願自己在內心默默承受這份痛苦。

其次,我想說的是一個“孝”字。讀完整本書,令我特別感慨的地方,是傅聰給父母的回信,實在太少了。特別是他剛剛出國的那段時間,從傅雷的信中可以看出,傅聰是經常幾個月不回信的,這是在我看來傅聰做的不好的地方。

傅雷與他的妻子走的如此突然,沒有給傅聰盡孝的機會。日後傅聰也是會有遺憾的吧。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7

瞭解過傅雷,爲他的含冤自殺而感到同情,傅雷在學術上是一位學者,在家裏是一位嚴厲、盡責的父親。這些家書,有三層資料,第一層是傅雷作爲一位普通父親對遠在異國他鄉的兒子表達四年、關懷之情;第二層是傅雷與兒子如同益友,知己般傾心地交談,討論藝術;第三層就是傅雷作爲一名品德高尚、學識豐富的知識分子,認真引導兒子要具備高尚人格和藝德,啓發兒子的愛國情、民族情。《傅雷家書》能夠使我們更好的提升自身修養的一本好書,在風雲暗涌的年代裏,傅雷透過書信親子愛子,傳達出一種高尚的品質。向諸葛亮借智慧。

愛子之情本是人間常情,而傅雷卻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把親情放在第二。讀了《傅雷家書》,能夠看到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深愛,也更突出了傅雷在藝術造詣高深,在生活對朋友愛惜尊重,政治上關心國家發展,又如益友、知己般與兒子平等探討藝術的多個方面的個性特徵,並且還能從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中獲得做人的道理,讓孩子體會父母之愛。可能如傅雷那樣,對我們有着一顆期盼之心,期望我們成人成才,有一份濃濃的、毫無保留的愛。明白了父母的愛心,我們就會發奮學習、成人成才。

這是一本“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術修養讀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聰明”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我們能夠像傅雷一樣從中體會做人、學習的道理。認真品味這本好書,你會發現不一樣的親情世界,明白不懂得的人情世態。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8

在寒假裏,我又進一步的瞭解了《傅雷家書》這本書籍。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分享討論。

《傅雷家書》整本書的內容都是給他與兒子之間的書信,字裏行間體現了作爲父親的他對兒子苦心教導,都體現的濃濃的父愛。其中主要講了傅雷在國外學習期間給兒子和彌拉寫的書信內容。這些信是從1954年傅雷遠赴波蘭留學時開始寫的,到1966年傅雷夫婦自盡。在這整整十二年間寫了上百封信件給兒子,貫穿兒子留學,結婚生子的這幾個人生重要階段。也同時對兒子全方面的教育和認知。一封封書信中表達濃濃親情,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品德。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這本書也對我有很深的感觸,我的爸爸也經常是長時間出差在外,回家的時間少之又少,每天爲公司裏的事擔憂,白頭髮也是一根一根的增多。雖然我很心疼爸爸,但多少有些不理解,和爸爸的關係漸漸疏遠。但我看完這本書後,讓我感受到了濃濃的父愛,雖然爸爸不善表達,但仍然用自己的方式去關心愛護我們,讓我多了一份理解與包容:理解了他們平日中的嚴厲和責罵聲,包容了他們平日裏的疏遠。畢竟父愛如山,我們身後總是有一種力量去激勵鼓勵我們,更是無聲、深沉的;母愛如水,溫柔細膩的情感總是能包容我們所有的任性,使我們總是感到愛的源流。

總之,我一定不會辜負你們對我的期望的,往後的學習旅途雖漫漫,但一路上有你們相伴,我一定會盡我最大的努力,爲以後的道路鋪上一片藍天!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9

書看了有一些了,書上的筆記也做了不少,翻看曾經的隨想,蠻凌亂的,有些字跡自己都不識得,是要認真琢磨琢磨這筆記的事了。

看書,怎麼看就怎麼記,把自己看書的過程與思考還有後續影響記下來便是讀書筆記,而不是簡單的摘抄。不管是父母還是師生,創設了沒大沒小之氛圍時,彼此一個願說,一個願聽,多麼有效的溝通,更是滲透本質的表達,因爲事情最終於自己。

修煉:堅強,明智,意志力,耐性。

批註是解讀,是共勉,是修煉於反覆記憶。終身伴侶,每個階段對人的認識與感受都有變化,此“變”若攜手“伴侶”共化之,人生妙事也!此封一口氣讀至末,先把感想寫下來,以防摘錄完忘之。

音樂風格,風土人情,民族,多麼豐盛的生活食糧,看之養眼,讀之清口,品之醉心。人這輩子豈能不戀念生活,我想我光是通曉其一付諸此生不足矣,何況生逢互聯網時代,動動手指資訊來,這就更考驗我心之專也!

剛看信時內心洶涌澎湃,此刻書寫之略近含蓄,不過意境更深,慢慢嘗試,讀書與思考不斷前進着。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10

《傅雷家書》顧名思義是傅雷所寫的一封封家書,是給傅雷的一封封家書。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傅雷與傅聰談論藝術與人生,爲傅雷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

在我閱讀這本書時,我被傅雷父子的情誼深深打動,身爲父親的傅雷爲了彌補愛子因遠離故土而產生的諸多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日漸陌生的因素,不顧重重的困難,堅持給孩子郵寄相關的書籍;傅聰忙於演出、練習而時常熬夜時,傅雷常勸傅聰勞逸結合。這些極爲普通的行爲飽含傅雷對其子的愛,使身在國外的傅雷不會因對父母的依賴而放棄學習工作。

傅雷與傅聰一起討論藝術,詢問傅聰的感想,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教導傅聰遇難事不要放棄,多虛心向身邊優秀的人學習,成功時保持虛心,失敗時保持信心,這些因素都造就了傅聰的成功。

作爲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有着比過去更好的條件,所以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我相信,即使沒有父母的告誡我們也能在生活中時時刻刻警醒自己,爲創造美好的將來而努力。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11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家傅雷和他的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家人的家信的摘錄。

讀了《傅雷家書》後讓我瞭解了什麼叫無微不至的父愛,一絲不苟的觀心……《傅雷家書》能這樣受歡迎是因爲他用書信的方式去互相溝通。

傅雷曾經在一封家書中這樣寫道:“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發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地告訴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

有些家長只學傅雷的“棒槌下出孝子”,只學到了一個“打”字,讓孩子的金色童年變得瞳淡無光。打真的好嗎?這是在恐俱下學習,最終是不會有什麼好的結果的。有的人自己坐在麻將場上,讓孩子在房間裏學習,他們能學得安心嗎?還有時看心情來拿孩子出氣,她們有沒有想過孩子的心情,她們爲什麼不能學習學習傅雷的言傳身教呢?不防也用傅雷教育子女的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子女。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12

以思執筆,化情爲紙,寫下半世真情。——題記

冬意漸濃,春節將至,微風伴着寒急掠過臉頰,執一信,漫步林蔭大道,輕輕貼上一枚郵慄,以信爲馬,帶着愛與深情投入綠色的郵箱。

家書在這個被各種資訊充斥着、包裹着的時代裏,對我們來說似乎特別遙遠。縱使遠隔萬里,也能透過網絡交談。然而在上個世紀家書幾乎是家中與遠隔千里的親人交流的唯一方式,輾輾轉轉短則三兩天,長則十天半月,在那個塵封的歲月,思念和親情在歲月裏沉澱。

翻開《傅雷家書》,字字句句,包含着的是一個父親對兒子最真摯、最無私的愛。即使作爲旁觀者的角度,用“冷讀”的方式,仍能感受到,跨過千里萬里,父子之間的濃濃關心。

“言傳不如身教”,傅雷大概稱得上是一個好父親,做任何一件事,都嚴謹、認真,一絲不苟。大到翻譯文字,小到領帶的使用,都保持着這種態度。而這種態度同樣對傅聰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先爲人,次爲藝術家,再爲音樂家,終爲鋼琴家。”作爲父母,傅雷夫婦不僅僅教導兒子關羽藝術上的知識,更多的是做人之理。正如傅雷先生所言之,書信作用有四乃:討論藝術;激發青年人的思想;訓練傅聰的思想和文筆;做一面忠實的鏡子。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13

許許多多人都知道傅雷這個人。人們透過一部數十年暢銷中外的傅雷家書。來開啟瞭解傅雷的大門。我以爲傅雷家書中所包含的並不是普普通通對子女的愛。而是一部充滿着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讀了傅雷家書我感受到了沉甸甸的父愛。每一封信,都不長,但是每一封信中顯出的父愛和期盼卻和長江一般。

看完這本書,我感悟到傅雷先生的教育方法。他先爲人,次爲藝術家,後爲鋼琴家,的教育方法理念告訴傅聰做人。也告訴廣大讀者如何做人。他在信中的諸多小事,禮節,尊重長輩。也包含了愛祖國,愛人民的情懷。傅雷先生是我的榜樣,他告訴我們。讀書並不是提高自身修養的唯一途徑,但是讀書了,也不能偏重某一學科。還有學習不能一味學習,也要學會適當放鬆。對祖國要報效,要回報社會……

看完傅雷家書。我不禁想到了我的父親,他也像傅雷一樣對我十分關愛,對學習十分嚴格,。這是我感到父愛與母愛不同,父愛是深遠廣大的。是我心中最大的依靠,是我強勁的力量。

人們都說,一本好書影響讀者一生,使其獲得許多人生的經驗。而傅雷家書便是一部好書,是的大家去品讀,去細細回味。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14

這絕不是普通的家書,它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人的自愛其子,也是一種自然規律。人的生命總是有侷限的,而人的事業卻永遠無盡頭。透過親生的兒女,延續自己的生命,也延續與發展一個人爲社會,爲祖國,爲人類所能盡的力量。因此,培育兒女也正是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世界應該的盡的一項神聖的義務與責任。我們看傅雷怎樣培育他的孩子,從家書中顯而易見。

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裏,這樣說:“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

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

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佈給別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其他各方面。”

貫穿全部家書的情誼,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15

《傅雷家書》是由傅雷、傅雷夫人朱梅馥及傅雷大兒子傅聰的信件編輯整理而成的一本書。普通的信件能集結成冊嗎?能引人深思嗎?不能。《傅雷家書》,看似平常家信,卻飽含無限價值。從書中,我們讀到了傅雷對傅聰的教育與引導,既嚴厲,又深遠。字裏行間滲透出來的親子之愛,既偉大,又深沉。

尤其特殊而獨特的傅雷式教育,讓我看到爲人父母與爲人子女所肩負的責任與使命。比如傅雷,他爲人正直,且知識淵博,在文學、藝術上的造詣非同尋常,他對祖國懷有一腔熱血,對人生和生活理解非常透徹,他毫無保留的把他的人生經驗和對藝術、生活的見解,透過書信,一一告誡給自己的孩子,他說:“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而傅聰,也不負所望地成爲父親引以爲傲的藝術家。同時,傅雷的妻子,這位偉大溫柔的女性,在傅聰的成長路上,也功不可沒。

讀完此書,我會情不自禁地想到我的父母。我感懷他們對我無微不至的付出,更感恩他們在我成長過程中所呈現的點點滴滴的愛。我甚至想到未來,我的孩子與我,倘若能以“傅雷家書”式的親密方式,來進行溝通和聯結,這不失是一種智慧而又完美的教育。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16

《目送》中有這樣一句話:“中年人的滄桑中,總有一種無言的傷痛。目送生命的逝去,目送生命的遠行,卻只能目送,無法挽留。”讀《傅雷家書》,彷彿穿越千山萬水——遠行的人漸漸消失,原路返回的人,眼中有忍住的淚水。

251篇家書,如同父母與兒子的竊竊私語,從時間的縫隙中重疊下來,累積成獨特的傅雷家風——“又熱烈又恬靜,又深刻又樸素。”無論是爲人還是從藝,傅雷夫婦給予孩子的,無疑是他們最寶貴的見識和經驗。還有什麼能抵的過這家書中的殷殷教誨?每一字每一句都飽含深情,在告誡成長中的孩子要“先做人”。每一言每一行都微妙且率直,在坦言生命中的爲與不可爲。

所謂父母,無疑是需要用能量和力量來推動孩子的成長。視他們爲獨立而自尊的個體,給予強烈的親密、關注和引導,形成平等而良好的關係,在他們長大之後,學會放手和退出,這纔是樸實而開闊的智慧之道。

時間太快,我們都害怕在匆忙之中辜負彼此,“親子關係不是一種恆久的佔有,而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份。”爲此,給予和付出,並非需要回報,而是需要轉化成生命的營養,去有力的愛自己和他人,同時獲得更多豐厚的愛。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17

“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是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地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人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殖。”這是傅雷在給兒子家屬中的一段話。在《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一位父親對孩子的淳淳教誨,字裏行間,流露出傅雷對傅聰強烈的父愛。這種愛使人震撼,使我對傅雷愛子教子的精神所深深打動。

這本書主要是傅雷在書信中告訴孩子如何做人,要如何搞藝術,以及如何對待生活等問題。他教兒子要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對兒子積極的引導。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而且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他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

人自愛其子,是一種自然的規律。生命有限,而傅雷卻透過自己的兒女來延續自己的生命,讓兒女學會對社會、對祖國、對世界負起責任來。在傅雷的文字之中,他高度負責的精神可見一斑。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他從父親的書信裏得到了無盡的精神養料,好像父母仍在身邊,給他力量,突破衝重重的阻力,踏上一條完美的成長道路。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18

傅雷老年常常回憶小時候教子的情形:他在書房工作,兒子在外練琴,小孩子的天性總是喜歡一羣人在外面瘋跑,但是傅雷剝奪了兒子的這種天性,而且練琴的過程中,用了很多暴力的手段,曾經一巴掌把兒子的耳朵打壞!

好在兒子傅聰成功了,成爲音樂家。但是父親的負罪感並沒有因爲兒子的成功而有所減輕,相反因爲年齡的增長而有所加重。終於在一次通信中,他和兒子提起這個問題,使他稍微感到輕鬆的是,兒子原諒了父親。這大概是最好的結局了。但是傅雷留給他自己和我一個問題:假如可重新來一回,父親還會用一種近乎殘暴的方式剝奪兒子普通的童趣而強迫他學習鋼琴嗎?

或許可以這樣安慰自己:兒子在被迫學習鋼琴的過程中也可以體會到快樂!這種快樂是一種更進階的快樂。

真的嗎?我不敢學習他,再說咱跟人家的也不是一個級別的,現在的孩子脾氣都大,萬一小子哪天火氣上來,拿把刀跟我比劃一下,我可就虧大了。如今這樣的事情可不少,估計那些家長只看了傅雷家書的前半部,看到了兒子被教育的過程,但是沒看到父親的內疚!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19

寒假裏我讀了好幾本書,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這本《傅雷家書》。

這本書和我看其他的書,感觸不一樣,和一些故事性議論性或者是散文的書不同,整本書由一封封的家書組成的。

書的開頭是傅雷的兒子離開他們獨自去外學習,而從那時候開始父親的那種責任感才真正的覺醒。在這一封封的家信中,其中不僅包含着父母對兒女深切的愛,更從中可以領悟到那人生的哲理。作爲一個父親,他並沒有像平常人那樣,只是一味的叮囑,而是將他的人生閱歷教授給他,在藝術方面給予獨特的見解,以幫助孩子充實自己。

愛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夫婦也因此深愛着自己的兒女,但傅雷卻沒有把這種感情淪爲普通的溫情,而是將道德和藝術放在第一位,把舐犢之情放在了第二位,使之昇華。

這一封一封的家信是七年的時間組成,寫在紙上的雖是家常話,但也因此如清泉白雲一般純樸的質樸,感情純真,令人動容。字裏行間透露出一位父親爲孩子付出最真摯的感情。而正是因爲這些使我感觸很深,在腦海裏揮之不去。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20

當要回頭寫讀後感時,我覺得很不容易。因爲全書收錄的這些家書,可謂篇篇精彩,字字珠璣,做筆記或任何總結概括都有可能損害這部經典之作。所以,在這裏我只是記錄一些一讀該書後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達的重要思想。

首先,從形式方面看,《家書》讓我瞭解了什麼是細緻入微,無微不至,嚴謹認真……相信所有讀過家書的讀者對這些特點都深有感觸吧。根據自己很少的經驗,我覺得,之所以能夠如此,很大程度因了書信這種表達、交流或寫作方式。只有透過這樣的方式,纔能有如此涉及廣泛、自然舒暢的作品誕生。他不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甚至於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並耐心分析、糾正。

也正是這種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使得我們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藝評論家、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學問的細緻、嚴謹、認真的態度和作風。如果說《傅雷家書》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經典的“教子篇”,那麼,我想首先而最具這種意義的應當是這種態度和作風。但絕不僅限於此,還有,傅雷先生由於自己的學識、思想而能將任何大事小事闡發出深刻但絕不艱澀的道理,從而給人以啓發。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21

前些日子,我讀了《傅雷家書》讀後感想很大。

這本書主要講了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以及夫人在1954——1966寫給孩子傅聰 、傅敏的家言摘編。

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傅雷對孩子說:有些過錯不能洗刷只能救贖。是啊,在小時候如果一個家長讓孩子的童年充滿了壓力,那麼這個過錯再怎麼洗刷也是刷不掉的,只能救贖,真心的嘆息,悔恨,雖然能很好地緩解仇恨但仍然會在心中留下一個洞,傅雷老師就這麼對他兒子說,他太想給兒子道歉了,因爲他和他的妻子回了他兒子的童年。還有就是他覺得自己很捨不得兒子,在晚年,他很愛自己的兒子,他想彌補自己的過失,但能挽回什麼呢,他的兒子就要出門打拼了,他做的只能和兒子溝通,好讓能多留住兒子的一秒鐘。

到了後來兒子離開後的第一天他就想給兒子寫信,而且說出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這一點他做的淋漓極致,他把父愛發揚得很大,他又道出了兒子變朋友,是一個上帝的恩賜,即使他沒有信仰宗教,這說明了衆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自己的朋友,能經常和他們談心,這也許是家長最開心的時光了,但這些,可能我們已經忘了吧。

這本書很有意思,建議大家都去讀一讀。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22

《傅雷家書》是一部很特殊的書。它是傅雷思想的折光,甚至可以說是傅雷畢生最重要的著作,因爲《傅雷家書》是給他與兒子之間的書信,體現了作爲老爸的他對兒子苦心孤詣。《傅雷家書》百分之百地體現了傅雷的思想。是寫在紙上的都是些家常話。他無拘無束,心裏怎麼想的,筆下就怎麼寫,用不着擔心“審查”,也用不着擔心“批判”。正因爲這樣,《傅雷家書》如山間潺潺清溪,如碧空中舒捲的白雲,如海上自由翱翔的海鷗,如無瑕的白璧,如透明的結晶體。感情是那樣的純真,那樣的摯樸。沒有半點虛僞,用不着半點裝腔做勢。

《傅雷家書》的意義,遠遠超過了傅雷家庭的範圍。書中無處不體現了濃濃的父愛,或許每個父親對他的孩子都疼愛有加,但在疼愛的同時,不忘對其進行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的,縱使以如此之大的中國,能夠達到此種地步的,未知能有幾人,因爲這確實需要充足的條件,父親要學貫中西,兒子也要知書達理,而父子之間更要在相互尊重和愛護的基礎上達成充分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