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1

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子和教誨。當我讀着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子,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

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子慕不減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着,聆聽着,用心銘記着。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溫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於成長爲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爲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爲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

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爲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爲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文革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瞭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

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有人認爲書信是最爲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爲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裏,文字就到哪裏。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後反覆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爲什麼”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

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啓迪。讀了傅雷家書後,我懂得了許多,我更瞭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瞭解父母,讓父母更瞭解孩子。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2

父母,永遠是我們最親近的人。細細品味起來,那一句句看似是斥責的話語,無一不蘊含着父母對我們的愛;那一句句提醒,無一不蘊含父母對我們的關心。從《傅雷家書》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父母對孩子的諄諄教誨與無限的愛。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在1954年至1966年間寫給孩子們的精選書信,最長一封信長達7000餘言。這本書是中國現代最經典的家教版本,裏面的每一封家書都充滿傅雷先生的“拳拳父愛”之情,字裏行間流露出一個博學且具有豐富情感的父親對兒子的諄諄教誨,細心引導和健康成長的期待。

讀了這本書,我的感觸頗深。傅雷是一個翻譯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正因爲如此,他對兒子的要求也更爲嚴苛。他對兒子做人方面,生活方面,藝術方面都提出了許多建議。傅雷與兒子無話不談,談生活、談藝術,他向朋友一般給予兒子平等的意見,全方面爲兒子着想,即使生病了也不忘堅持寫信,爲的就是給異國的兒子謀取幸福的生活。這份望子成龍、細膩,爲兒子苦心造詣的父愛令人動容。

這又不免讓我想到了自己的父親。我的父親與傅雷不同,他既不是一個教育家,也不是一個文學家,跟我也不是無話不談,但是我知道,他對兒女的關心絕對不比傅雷的少。是的,天下的父親,有哪個不是愛自己的兒女的呢?說實話,其實我是很少關注父親的,從小到大,寫感謝信、說什麼親暱的話,似乎都是給母親的。我現在才發現,自己讚頌母愛的`同時卻忘了父愛的偉大。仔細想想,父愛就像一座山,默默地奉獻着。父親說的話也許沒有所謂的“我愛你”,也沒有體貼的溫馨的話語,但那一句句普通的話是那麼的樸實無華卻又令人受益匪淺。

父親雖然看起來嚴厲,但他一直默默地關心我,呵護我,做我最堅強的後盾,這難道對我來說就不是深沉的父愛嗎?父愛難道就一定比母愛的少嗎?不是的,父母都是一樣的,母愛像水,無縫不入的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父愛像山,在我們無助時是我們的堅實後盾。他們對我們的愛只是表現形式的不同,但他們都是最愛我們的人,最關心我們的人。所以,我們是否只記得母愛,而忘了這如山的父愛?讀了這本書,才發現自己一直都忽略了父親的愛,那從現在起,我一定要拾起這份虧欠了,千萬不要等父親老了,纔想起他的那份愛孤獨了太久太久……

這本《傅雷家書》令我受益匪淺,讓我懂得了父母無私的愛的同時,重新體會到父愛的深沉與偉大。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3

在這本《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傅雷夫婦對兒子孜孜不倦的教導,同時我彷彿感受到了自己的父母正在與我交流,不時地提醒我、鼓勵我、教導我……

給我印象很深的是傅雷一家人的優秀,無論是在藝術上的造詣,還是對國家民族的榮辱感,對人格尊嚴的的高度要求,這些都從書中字裏行間體現了出來。

這是在上世紀前期的中國,國力不足來滿足學生的高效學習,但是傅雷翻譯了很多的世界名着,在藝術上也體現很深的造詣。傅聰彈了一手好鋼琴,多次在國際大賽上獲獎,並努力鑽研多種語言……這需要多強的毅力才能實現呀!我得向他們學習向他們致敬!

給我感受最深的是傅雷對兒子的愛,他與兒子的書信往來一直不斷,每一封都體現了傅雷對兒子的牽掛,他的每一封家書都十分認真地完成,毫無草草了事的意思,這使我看到了傅雷成熟穩重的一面,也看到了傅雷對兒子深深的愛。

傅雷在這些家書中強調了一些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中的問題等一系列問題,其中,傅雷對兒子的日常行爲十分看重,如傅雷在家書中說“你車上的信十分有趣,可見只要有實情、實事,不會寫不出好信”,爸爸經常告訴我寫文章要透露出真情實感,老師也強調寫實,我突然覺得他們就在我的面前。

傅雷對兒子的習慣也非常看重,如“孩子:我忙得很,只能和你談幾樁重要的事。你素來有兩個習慣:一是到別人家裏,進了屋子,脫了大衣,卻留着絲圍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大衣兜裏,或是褲兜裏。這兩件都不符合西洋的禮貌……”這些語句中看出傅雷注重別人對兒子的印象,但傅雷更注重的是“愛國”,有這一段話“你得抓住時間,抓住機會提高警惕,非苦修苦練,不足以報效國家,對得住同胞。着重自己就是看重國家。”這些話語,令我感觸很深。

《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一對耐心的父母;一對艱辛的父母;一對堅韌的父母。《傅雷家書》它不僅是傅雷夫婦寫給傅聰的一封封家書,更是天下所有父母對孩子不倦的教誨!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4

早就聽說《傅雷家書》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這個暑假,我認真拜讀了這本名著。

這是一本由傅雷及其夫人在1954至1966年間寫給兒子傅聰、傅敏的186封家信組成的書,書中傅雷夫婦對孩子諄諄教導,要求孩子不斷提高自身修養,熱愛自己的祖國,和孩子暢談自己對音樂的見解與感悟,父子的濃濃親情,流淌筆端,躍然紙上,縱使千山萬水,依然近在咫尺。

父親的愛是嚴肅、莊重的,他反覆地與兒子討論藝術上、事業上的問題,但當他細細回想孩子小的時候情景、醒來後因想念兒子無法入眠時,更多的溫情瀰漫在字裏行間,催人淚下。作者經常提到對兒子的愧疚,認爲在兒子的童年時代,沒有給他足夠的愛與溫暖,更多的只是批評、指責和條條框框的禁錮。也正因爲這些,傅雷後悔不迭,他用自己的餘生爲兒子在藝術事業上披荊斬棘、指引方向。他是兒子尊敬的長輩,在與孩子探討學習、做人、藝術的同時,不厭其煩地告訴遠在他國的兒子要時刻保持一顆愛國的心及一腔愛國主義情懷。他又是兒子最好的朋友,他說:“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長的。”亦父亦友,這就是傅雷,一位偉大的父親。

經常有同學講,和父母有代溝,父母不理解自己,自己有心裏話不願和父母說,這些在《傅雷家書》面前顯得多麼蒼白無力呀。其實,父母不管是否有成就、是否有才華、是否有金錢,他們對孩子的愛都一樣的深沉,最關鍵的是父母和孩子的相互理解和溝通。我很有幸,和爸爸媽媽一直相處愉快,但有時候,也會因爲一些事情鬧得不愉快,覺得不理解他們,他們更不理解我。其實事後一想,事情遠比我們想象的要簡單,有時只是一句話的事兒。

成長的路上,聽聽父母的意見,說說自己的想法,和父母多溝通,我們的人生將少走很多彎路,將會收穫更多的幸福。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5

一看到書名《傅雷家書》,我就被牢牢地吸引了。因爲我也姓傅,按土話來說,我們五百年前是一家人。我來讀讀前輩給我的信,頓時平添了許多親切感。我翻開了《傅雷家書》,開始傾聽一位翻譯巨匠與他兒了的來信。在書信中,我知道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是個博學正直的學者。《傅雷家書》是他和夫人在1954—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傅聰是著名鋼琴大師,傅敏是英語特級教師

纔剛讀了幾封信,我就深深地感受到了這一句話“可憐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哪一個不心痛自己的兒女,傅雷先生也一樣。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愛子之情溢於言表。他用寫信這種方式,告訴兒子如何做人,如何從藝。點點滴滴,與其說是“看書”,不如說是自己在讀“家書”。

我十分喜歡傅雷先生說的這一句話:爲學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入股;“通”才能露頭氣節、胸襟、目光;“通”才能成爲“大”,不“大”,就有坐井觀天的危險。“通”就是“懂”,只有懂了,才能學得機靈,只有懂了,才能培養自己心胸寬廣。而“坐井觀天的危險”則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也。這一句話雖短,但講得可是學習中最重要的箴言。“通”無疑爲我的學習之路點上了指明燈。

這本書雖沒有太多華麗的詞語,但寄託着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放下書本,眼前彷彿浮現出父母忙碌地身影,媽媽爲了給我做一個的好榜樣,穿梭於兩個城市間來回奔波,讓我知道對待自己的事業要“不怕辛苦”;爸爸爲了給我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放下自己苦心經營的事業,陪我在杭州求學。他們用自己的行動給我寫了一封厚厚的家書。想到這裏,淚水已漫上心頭。是呀,在父母身邊我們永遠是孩子,藏在他們的羽翼下。既害怕我經歷風雨,又擔心我無法搏擊海浪;擋在我身前怕礙我長大,跟在我身後怕來不及阻攔我受的傷害;期待我永不知這世界有灰暗,卻又怕我們懵懂不知世事。哦,親愛的爸媽,請別爲我優心,你的兒子已在懵懂中明瞭是非,已在蹣跚中學會走自己的路。看了《傅雷家書》讓我讀懂了你們的愛,我會長大,不會讓你們等得太久。它讓我學會了許多知識,讓我悟懂了許許多多的道理,開始了新的思考……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6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爲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輯印在這本小書裏,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說:“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

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啓迪。

傅雷和傅聰的家書給了我許多啓示。我們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爲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爲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於言傳的品質嗎?

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於是孩子嚐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嚐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雖然由於政治運動的原因飽受折磨,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因爲他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現在,很多家長也爭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這就成了親子教育的典範。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7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選編了《傅雷家書》兩則,在這兩則信中,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兒子的愛。

第一封家書寫作的時間是當兒子精神消沉的時候,第二封家書寫作的時間是當兒子欣喜成功的時候。這兩封家書從兩個方面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那一份動人的舐犢之情。傅雷和傅聰兩父子不僅是生活中的朋友,而且是藝術上的知音。傅雷以自己深厚的學養、真摯的父愛,傾聽着萬里之外兒子的每一次心跳,預想着兒子前進道路上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傳頌着自己的惦念和祖國的聲音。《博雷家書》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現代中國影響最大的家訓。傅雷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把自己人生的智慧,生活的經驗,藝術的感悟,毫無保留地貢獻出來。

“我們並沒爲你前信感到什麼煩惱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還對你預告,這種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後還是會有的。”這真是知子莫如父,傅雷似乎早就預料到兒子的這種情緒了。緊接着又說“我是過來人,決不至於大驚小怪。你也不必爲此擔心,更不必硬壓在肚裏不告訴我們。心中的苦悶不在家信中發泄,又哪裏去發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訴苦向誰訴呢?我們不來安慰你,又該誰來安慰你呢?”安慰兒子,向父母訴苦是人之常情,遭遇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課,誰也難免的。作爲父親不能教條主義地說,這不能,那不能,連用了幾個形象的比喻,告誡兒子,不要過分悲傷、消沉。如“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這就是朋友式的父親,對兒子的愛,比山還高大,比海還寬闊。還用了克利斯朵夫的經歷鼓勵兒子正視現實和挫折,勇敢地戰勝它。從而教育兒子要學會堅強,這纔是生活的強者。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8

看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觸是:父母纔是孩子的起跑線。常聽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起跑線劃定的標準是什麼呢?我不喜歡“起跑線”一說,如果非有起跑線一說,那我覺得孩子的起跑線只有父母。

這本書共336頁,我拖拖拉拉看了快有四個月,起初想看這本書是因爲侄女她們語文老師佈置給她們的暑假讀書計劃,讓她讀《傅雷家書》,我手頭上恰好有這本書,借給她看之前,這本書外面的塑料封皮還沒有拆,爲了不被她鄙視,我先看了二十幾頁後借給她。

她拿了十幾天後歸還我,我每天看幾頁,看的速度慢,多數時候看不進去,書中很多篇幅是傅雷與兒子談音樂,談美術,談藝術修爲,表現技巧,傅雷關注着兒子在音樂藝術道路上的成長,經常給他郵寄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和有關繪畫,雕塑等藝術理論方面的書籍,鼓勵他多從詩歌,戲劇,美術等藝術門類中汲取營養,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

硬着頭皮把這方面的書信看完,傅雷寫得真誠,是父子間的一種平等交流。

書信中既有陽春白雪的交流,也有爲人處世柴米油鹽父母心的描述,天底下爲人父母心都一樣,對孩子總有操不完的心,盼着孩子的來信,哪怕只寫寥寥數語也好,見字如面,常常一封信讀好多遍。看到有些地方,我都覺得未免囉嗦,小到吃飯花錢,事無鉅細,千叮嚀萬囑咐,叮囑傅聰寫信時注意字跡工整,用詞準確,注意勞逸結合,多到大自然中走走……

書中還選取了母親寫給傅聰的一部分信。

看到最後一封遺書不免淚目,連遺書都考慮得周到。

這樣一位博學多才,剛正不阿的人就那樣離世而去。

想到之前在朋友圈看到一張圖說,“大多數家長只有在小學階段陪讀時,才容易情緒暴躁,那是因爲他們知識水平有限,小學知識還能應付,到了初高中還能輔導學習的家長越來越少,你見過幾個爹媽能隨口咆哮出楞次定律,布爾代數”?

家長成長的速度跟不上孩子,更談不上向傅雷先生那樣,身體力行,透過書信的方式,不斷地告訴孩子美是什麼,人生是什麼,什麼樣的人生值得追求,什麼樣的生活值得過活。

幾天前晚上,蹦蹦聽故事聽到哈雷彗星,問我,什麼是哈雷彗星?我卻答不上來,不能爲孩子答疑解惑,深感無能。

身爲家長原地不動,卻望子女成龍成鳳,怎麼覺得有種無能無力的悲傷。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9

這絕不是普通的家書,它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人的自愛其子,也是一種自然規律。人的生命總是有侷限的,而人的事業卻永遠無盡頭。透過親生的兒女,延續自己的生命,也延續與發展一個人爲社會,爲祖國,爲人類所能盡的力量。因此,培育兒女也正是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世界應該的盡的一項神聖的義務與責任。我們看傅雷怎樣培育他的孩子,從家書中顯而易見。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裏,這樣說:“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

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其他各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誼,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多麼豐富的精神養料。時時給他指導,鼓勵與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自己正當的成長道路。傅聰這種熱愛祖國,信賴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數萬裏之外對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開的。

再看看這些書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樣的政治處境中寫出來的。有多少人在那場“黑暗的災禍”中受到傷害,傅雷缺在其中顯出了他不變的本色。

優秀的父親,出色的兒子,不平凡的家書。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10

《傅雷家書》讓我感覺自已彷彿坐在陽光下聽着一家人在拉家長一般,那麼有趣,那麼深情。

先說一下孩子吧,處在異國他鄉,卻是父母的自豪與驕傲。雖然只在是一個人生活,但是仍然能讓自己進步,在他小的時候,就有過一兩年的獨立生活,我認爲這種獨立,自主的精神需要我們去學習,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學習中,還有一點, 是當他發現自己不如別人時,他會每天花幾個小時去彈琴,如果讓我每天畫幾個小時的畫,我或許會堅持不下去。正因爲他的不懈努力,使他取得了更大的進步,獲得了更多的肯定,收穫和付出是分不開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更值得我們每一位同學學習。

對於父親,有說不完的話,他不僅是翻譯家還是心理學家、教育家,從孩子的家信他可以看出很多東西,如:一個人的品質、心情,從照片中看出孩子最近是否瘦了、睡眠如何,可見他對孩子的關心之至。他讓孩子寫信時用紙要簿,字小紙簿就省一點兒郵費了,我認爲他也是一個節約的人,他既嚴歷又慈祥。

對於爲人之母,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賢妻良母。孩子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考慮到,她總是把自己喜歡的書和曲目等等告訴孩子,甚至把書遞給孩子。“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她總是把自己喜歡的給別人。

寫到這兒,我眼睛已經溼潤,我覺得天天在我身邊的母親既有文中父親的精神又有母親的精神。是啊!媽媽真是又當爸來又當媽,而我則有點像文中的傅聰,記得今年2月份去北京參加了書畫大賽後直到暑假,媽媽都在爲我去韓國的事犯愁,要說不去吧,又錯過了一次這麼難得的機會,要說去吧,又怕一個人不安全(我是一個人去的)擔耽了學習,但是最後媽媽還是決定讓我去,因爲她認爲去了就是去鍛鍊自己的自主能力,而且也是代表中國去的,機會難得,如果現在不去,接下來的幾年一定會很忙,到了大學,每個人都有機會去,我也就沒有優勢了。即使姑媽們都反對我去,說又費時間又費錢,說老實話,我們家並不富裕,那些錢也不過是媽媽每天省下來的。以前媽媽上班的地方離家近時總是中午一個人在家裏吃一些剩菜剩飯,有時沒有剩菜剩飯就吃點麪條。生活上不到迫不得已她不會爲自己買什麼,媽媽經常會對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只看不買,因爲她不捨得花錢。感冒了總是吃幾顆藥硬挺着,不到醫院去,因爲她知道就她的情況而言是要掛鹽水的,這樣她就不能照顧我和弟弟了。可是她總是給我和弟弟買最好的。她對我也是有要求的,她既是我們的嚴父,又是我們的慈母。而我呢?想來這些年卻總是讓媽媽生氣,讓媽媽操碎了心。要知道當初到杭州來讀初中也是媽媽一個人堅持的。家裏人都說大城市費用高,一個人在異鄉供養我們倆,太累了,我們和爸爸在家鄉的話,她好舒服點。畢竟爸爸在家鄉的事業也是不錯的,日子過得也寬裕。可媽媽就是堅持要讓我們到大城市來,多學多見識。

媽媽對我的愛如同大山一般,由一塊一塊的小石子堆積而成,日積月累,她用自己的母愛去譯我的心,又用她的陡峭來教育我,用她的綠色來感染我,她的愛如同常青的山,永遠不會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