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巴金家讀書筆記(精選10篇)

《家》這本小說以五四運動浪潮波及到的滯塞內地四川成都爲背景,真實的描述了高公關這個“詩禮傳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沒落分化過程,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巴金家讀書筆記(精選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巴金家讀書筆記(精選10篇)


  

巴金家讀書筆記1

合上《家》的最後一頁,思忖良久,感慨頗多,最終寫下這篇文章,藉以抒情。閉上眼睛,首先想到的是要爲自己做主的覺慧,他甦醒在五四思潮的衝擊下,成長在一個封建思想的家族中。他飽有自己的思想,不盲從,敢反抗。他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理想,什麼是追求。他知道,只有自己纔是自己的救世主,只有自己纔是自己行爲的支配人。《獨立宣言》中曾這樣闡述,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而覺慧“自己把幸福拿過來”正是對自己權力的追求啊!

法律只有在不斷的修訂後才能得到完善,社會只有在不斷的改革之後才能得到發展。只有出現像覺慧這樣叛逆者的形象,對於社會的弊端加以發現而去反抗,社會才能得以進步。不去迎合,不去逃避,不怨,不屈,而是自己去面對,去反抗,去吶喊的覺慧令我印象深刻。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他和鳴鳳的愛情。即使鳴鳳知道,婢女是不能和少爺相愛的,即使鳴鳳知道,他們的愛是沒有結果的,就算她知道,覺慧的愛搖擺不定,隨時可能離開的,但她依然深深的愛着覺慧。其實她一直明白,做下人的便要好好侍奉主子,自己一輩子的命運也是掌握在主子手裏的。(“雖然這其間流了不少的眼淚,吃了不少的打罵,但畢竟是很平常的”)下人的慣有思想操控着她,使她並不抱有反抗的念頭。不,也許是在她的潛意識裏還沒有“反抗”這個定義,但當她和覺慧相愛時,這種情緒就產生了。“我只求你不要送我出去。我願意一輩子在公館裏頭服侍你,做你的丫頭,時時刻刻在你的身邊”。鳴鳳對覺慧如此深不可測的愛,給了她難以估計的勇氣和力量。

於是就在那一天,鳴鳳帶着覺慧輕輕的一吻和“再過兩天”的承諾,在湖中尋找到了自己的歸宿。(着在黑暗中發光的湖水,往事一幕幕在鳴鳳腦海中浮現……她揩了揩臉上的淚水,悽楚的叫了兩聲“三少爺!覺慧!”,便縱身往湖裏一跳……不久,湖水又恢復平靜……)這就是鳴鳳反抗的爆發——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她沒有屈服,卻把生命獻給了真摯的愛情。這條路的選擇,也許她永遠也不明白究竟因爲什麼!但是,也許她明白,她是爲了追求幸福,自由等不可轉讓的權利而死,她是爲了反抗封建家長制而死!

再者帶給我深刻印象的恐怕就是覺新了,《家》的藝術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高覺新形象的塑造,覺新是這部小說中最見藝術功力的人物形象。在他的身上,既存在着作者對他的批判,也充溢着作者對他的同情。他是處於時代轉折點的封建家庭和禮教的犧牲品,是一個沒有着“青春”的“青年”。一方面,他在理論上接受“五四”的新思潮,新觀念。;另一方面,處在“長房長孫”的他深受就道德與倫理的毒害。他的內心充滿着不安與矛盾,有着“哈姆雷特”式的矛盾。

還記得覺新與覺慧的對話“你對爺爺說了些什麼話?你爲什麼不先告訴我,就跑去對他說?你真笨!”覺新抱怨覺慧道。

“笨?我正要叫爺爺知道!我要叫他知道我們是‘人’,我們並不是任人割宰的豬羊。”

覺新明白這些話是對他發的,他聽起來有些刺耳,刺心,但是他也只好忍受。他說不出他的苦衷。他知道他縱然誠懇地向覺慧解釋,覺慧也不會相信他。

覺新是真誠的愛着兄妹們,但是,他所固有的,受舊思想,舊文化所毒害的覺新難免會和受新思潮支配的覺慧有所衝突。就在這一刻,他們的矛盾爆發了。由內心中的矛盾演變爲了激烈的爭吵,不是覺新不忍讓弟弟,也不是覺慧不理解哥哥。而是新舊潮流的對撞,思想上的水火不容。一邊要門當戶對,一邊卻講婚姻自由;一邊人生而平等,一邊卻父母爲上;一邊是中國的5000年封建遺風,另一邊是西方的資本主義思潮。真可謂是冰炭不相容啊!

《家》,不僅有家裏的感情社會糾葛。《家》,不僅有人物的不同境遇。《家》還有着社會政體之間,東西文化的發展與對撞。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深層次的討論。

讀罷《家》,內心感慨頗多。思緒沉重,難以提筆,由以此文,抒發自己最真誠的情感,向巴金致敬。

巴金家讀書筆記2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大家很熟悉吧,《家》便是其中一部。暑假裏,我品讀了它,它給予我許多道理。

《家》描述了一個正在崩潰中的封建大家族的悲歡離合。全文是圍繞覺慧從一個封建家族的三少爺轉變爲一個支援人道主義的青年的過程來寫的。爲了支援人道,他最終離開了家,踏上他的人道主義之路。

巴金在《家》中寫的覺新、覺民、覺慧三兄弟代表三種不同的性格和結局。覺慧是“五四”之後覺醒的年輕一代代表,是封建家庭的第一個叛變者,他痛恨封建的迂腐、陳舊,對鳴鳳的死無能爲力,他的性格是大膽但幼稚,具有叛逆精神。覺新是封建社會和傳統習慣的犧牲者,但同時也有意無意的幫助封建勢力製造別人的悲劇,他性格懦弱、順從、逆來順受。覺民在書中是一個略具民主主義思想的知識青年。他和琴表妹之間的戀愛成爲他在書中的基本內容。在“五四”熱潮的影響下,他開始抗拒封建婚姻的先例,經過努力,最終得到了自由婚姻的勝利。

我個人喜歡覺慧,他敢愛敢恨,抗拒封建思想,追求人道,能在“五四”中很快覺醒。他對鳴鳳矢志不渝的愛讓我感動。

當覺慧知道鳴鳳自盡時,他痛苦不堪:“‘怎麼?鳴鳳自盡了?’覺慧恐怖地站起來,絕望地抓自己的頭髮,他在屋子裏大步踱來踱去……‘告訴我,鳴鳳是怎樣自殺的!’這些時候陰沉着臉不說話的覺慧忽然走到劍雲身邊,抓住他的一隻膀子瘋狂地搖着,說了上面的話。”語言、神態、動作描寫生動的寫出了覺慧的激動和痛苦,也是鳴鳳的死讓覺慧更加堅定了他要支援人道主義的決心。

1925年魯迅曾經這樣滿懷悲憤地抨擊封建社會和當時的黑暗現實:“於是大小無數的人肉的筵席,即從文明以來一直排到現在,人們就在這會場中吃人,被吃,以兇人的愚妄的歡呼,將悲慘的弱者的呼號遮掩,更不消說女人和小兒。這人肉的筵席現在還排着,許多人還想一直排下去。掃蕩這些食人者,掀掉這筵席,毀壞這廚房,則是現在的青年的使命!”《家》生動展示了這血淋淋的事實,它告示人們貌似莊嚴溫情的高公館其實是一個摧殘人的青春、意志和生命的黑暗王國。這個黑暗王國否認人的權利和意志,那些受着支配迫害的青年男女無所作爲,只能無奈地被隨意傷害摧殘。

透過對高公館的崩潰沒落的描寫,揭示出了整個封建制度的不可避免的必然滅亡的命運,寫出了這個黑暗王國裏的一線光明,使人們有了信心、希望和力量。《家》除了覺慧三兄弟外,還有高老太爺,丫頭鳴鳳,小姐梅芬等等,這些不同階級、地位、思想、性格的人,共同在高公館這個黑暗王國裏上演着腐敗或新生的人生戲劇。

《家》所揭露的舊家庭的腐朽激發了人們反封建的決心,促進了舊制度的加快滅亡;《家》所揭示的抗爭之路則給人們希望的啓迪。

巴金家讀書筆記3

現在的我們幾乎都是在家中父母的懷抱里長大的,因此,對於家,我們會覺得家是溫暖的。可是在巴金先生激流三部曲之一——《家》裏面的家卻更像是一個虎穴。

故事發生在民國時期的四川成都的一個封建大家庭裏,這是一個地主家庭高公館。其中,高老太爺是家族中的最高領導人,典型的封建家長制和封建禮制的代表。主人公高覺新是家中的長孫,性格懦弱膽小,對長輩之言都是言聽計行。在畢業那天,覺新就因爲長輩的安排被迫放棄自己的出國深造的機會,還和深愛的錢家梅表妹分開而和另一位姑娘瑞珏結爲夫妻,而梅則嫁給了省城外的趙家。可好景不長,沒多久梅姑娘便守了寡,而瑞珏也因太太們以“血光之災”的理由送到城外待產,結果難產而死。覺慧是家中的老三,因參加了向總督的隊伍曾被軟禁家中,所喜歡的丫頭鳴鳳也因高老太爺的逼迫跳湖而死。相比於覺新和覺慧,覺民則幸運許多。覺民心裏愛的是姑娘琴,並且爲反抗高老太爺而逃離高公館,高老太爺臨死前終於才答應不再逼迫他。最終,覺新有所覺醒,而覺慧則在覺新的理解下離開了這個家。

小說中塑造了一個四代同堂的家:既有獨裁的高老太爺,封建禮教的維護者馮樂山,腐化墮落的五老爺克定,也有以死抗議的丫頭鳴鳳,善良卻不敢反抗的梅姑娘,用情專一的瑞鈺等;以及敢於“叛逆”的覺慧、覺民、琴等。這個家並不像是一個純粹的家,更像是當時的社會。它由兩大勢力組成:一是以高老太爺和馮樂山爲代表的封建勢力團體,二是以覺慧、覺民、琴等爲代表的新思想流派。而覺新、梅姑娘等就是封建勢力下的犧牲品。這些人物在當時社會都有,而巴金的《家》則將這些當時的各類人物集中在一起,可以說《家》就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而在《家》中,只有以覺慧、覺民、琴等爲代表的新思想流派取得了勝利,而以覺新、梅姑娘等爲代表的不抵抗流派則是被封建勢力團體所殘害。在這個家裏,封建團體註定會失敗,因爲它有着太多的污點;而也只有堅持、勇敢的“反叛者”才能迎來勝利的曙光。

《家》這個作品中,揭露高老太爺等的冷酷、無情、殘忍,批判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表達了作者的憤怒;也體現覺新、覺民、覺慧等各自的愛情故事的美好純真,使得作品中瀰漫着一種清新的香味;更多更重要的是歌頌追求自由的反叛精神,那人性中的光輝,這是點亮黑暗的至爲重要的一點。

在那個革命的年代裏,敢於追求自由的年輕一代和封建的長輩一代展開了艱苦的戰鬥,勝利終究屬於年輕一代,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個年代裏,《家》中的敢於追求,敢於鬥爭,敢於開擴的精神仍然是必須的,就讓我們爲了理想而奮鬥吧!

巴金家讀書筆記4

《家》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之一,講述了舊社會新青年爲自己的理想而打破枷鎖的故事。

這部充滿激情與熱血的小說中的人物,雖是虛設,卻影射了社會上各色各樣的人,在巴金的筆下,我彷彿也感受到了那個社會上人的氣息,與他們的喜怒哀樂。他曾在《激流》總序中寫道,“青春是個美麗的東西。”

書中塑造了許多鮮明的形象,每個形象都寫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其中既有專橫、冷酷的高老太爺,麻木頑固的五老爺克定,腐朽殘忍的馮樂山,敢於向封建專制抵抗,追求自己忠貞愛情的剛烈丫頭鳴鳳,溫柔賢惠的瑞玉,委曲求全懦弱順從的覺新以及嚮往自由平等的覺慧、覺民、琴等年輕一代。

主人公覺新、覺慧二人代表了二種不同的性格,這也導致了他們所選擇的路截然不同。

覺新這一形象最令我嘆息,他雖然接受過五四新思潮的激盪,但又處在這樣一個特殊的位置,深受封建倫理綱常特別是“孝道”的薰染,於是在生活中成就了他委曲求全的懦弱,順從的性格,他在高家的事物上兢兢業業,辦得井井有條,卻在自己的婚姻和願望上十分無奈。他揹負着家族的負擔——只因爲他是長子,去應付各種勾心鬥角,逐漸變得麻木。“作揖主義”和“無抵抗主義”其實並非他的初衷。他想與梅芳結婚,卻被家人拆散,與素不相識的瑞玉結婚。與瑞玉婚後慢慢培養出感情,卻又因高老爺子病逝,不允許臨近生產的瑞玉在府中生產,要搬去離府很遠的地方獨自生活。覺新面對這一切卻無法保護自己心愛的人,他只能不斷安慰自己再忍耐一下就好。由於懦弱帶給他的一切不幸,成爲當時封建社會悲劇人物的一個縮影。

覺慧卻是巴金先生筆下富有蓬勃朝氣、熱血、勇於鬥爭的一個突出形象。他在封建家庭中思想有很大的不同是因爲受過新時期教育的思想,在當時的時期他心中有民主主義、人道主義的思想,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看清了封建家庭的黑暗,對這樣的家庭充滿了恨,討厭封建家庭的這種生活方式。覺慧不希望自己被封建家庭的腐朽思想所束縛,在這種情況下,覺慧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及思想投入到了革命的洪流中。他主動參加學生運動、社會革命活動;,他反對舊社會的制度,寫反對舊思想的文章、刊物,編寫向封建主義討伐的文章,只幫助覺明一起抗拒包辦婚姻,大力宣傳進步的思想。

覺慧就像是那個黑暗時代中一顆熠熠生輝的星星,它指引着一衆新青年走向新的思想解放。

“我是青年,我不是奇人,我不是愚人,我要把自己的幸福爭過來。”覺慧的話,在我的心頭縈繞,並且令我爲之一震,熱血澎湃!

巴金家讀書筆記5

昨晚一夜終於把家的最後幾章看完,很有想法,覺慧走了,在封建制度下,我佩服覺慧,他是邁向他的美好的未來,他自由了!

在這個封建禮教的家庭中,各人物我大致留下了這些印象:

覺慧:一個有着新時代思想以及敢於挑戰權威心態的朝氣蓬勃的年輕人,他從不坐轎子,因爲他信奉人道主義,他不分尊卑,因爲他和僕人鳴鳳戀愛,他參加遊行,他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辦報,正是這樣的青年才爲封建和現代之間架起了一座過渡的橋,敢想,敢幹!

覺民:有着和覺慧一樣的思想,卻終日想着他的琴,他深愛着琴,甚至爲了琴在覺慧的幫助下逃婚,幸好老太爺病重。

覺新:三兄弟的老大,作揖主義,無抵抗主義,就是這兩個主義,害了兩個風塵女子,梅和瑞珏,因爲父親高克文死了,所以他要照顧整個家庭,他的這個公館,好似一個小賈府,關係很複雜,所以覺新就像林黛玉進賈府那樣,步步留心,聽從長輩的一切吩咐,他因爲聽從長輩的要求,娶了瑞珏,害了梅,他因爲聽從了陳姨太的要求,把懷孕的妻子送到了又冷又潮溼的產房,結果連妻子最後一面也沒見到。其實他心裏也不好受,總是默默哭泣,儘自己最大努力承擔一切,到最後,他終於醒悟了,幫助弟弟覺慧走向了光明!

琴:一個有着先進思想的女孩,卻爲母親而牽絆,她熱愛她的母親,怕母親被別人說閒話,所以連短髮也不敢剪,她的家庭很不幸,只有她和她母親相依爲命。她和覺新相戀,是信任支援着這份荊棘叢中的愛。

徐倩茹:剪短髮,有一個詞概括,灑脫

鳴鳳:命很苦,自幼淪爲人奴,在高公館伺候了七八年,最後還是被無情地拋棄,她因爲秉持着覺慧的那份愛,所以幾度抱有希望,但最後才明白,沒希望了,她跳進河中,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老太爺:害人不淺,整個一封建老混蛋,爲了面子,他害了多少人,整日做着四世同堂的美夢,年紀這麼大了,還娶了個姨太,自己不夠,還把鳴鳳送給馮樂山這個王八蛋做姨太......陳姨太:年紀應該不大,卻樂此不疲地伺候老太爺,做他的姨太,還整日胭脂水粉,把臉塗得紅撲撲的,走過就飄過一股不自然的香氣,還扭着腰,噁心死了,老太爺死的前後,她想透了腦筋,終於想出了請巫師驅鬼和把瑞珏移到過城門又過橋的鬼地方的辦法,他大概整日跟着老太爺,思想也腐朽了。

劍雲:印象不深,他很自卑,喜歡琴卻不敢說

瑞珏:很賢惠的一個女人,身爲人妻,她體貼丈夫,卻不知丈夫心中已有別人,知道後,她也坦然面對,身爲人母,她疼愛海兒,最終卻只落得個死......

黃媽:一個和藹的女僕,深受覺民覺慧兩兄弟喜愛

整個故事應該是以覺慧爲主線,訴說了一代人在封建制度下受到的壓迫,他們有的崛起,有的卻永遠地倒下。

巴金家讀書筆記6

在很久以前就聽說過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但一直由於各種物質原因又或者是貪玩調皮的野性沒有看成。今天將從圖書館借來的《家》看完了,讓我渾身上下有一種急需解放的渴望。

我從來都不喜歡描寫封建時代關於大宅子故事的書,覺得讀來味同嚼蠟。但是卻有例外,家吸引了我。《家》一書寫的是中國社會劇烈和巨大的變革一代青年的歷程。覺新、覺民、覺慧三弟兄,代表三種不同的性格,他們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館中。

家,是靈魂棲息的港口,是心靈停泊的港灣。它在我們生活中是十分熟悉的,也是分親切溫暖和睦的。然而在巴金小說《家》中高覺新一家卻是每天都在明爭暗鬥,是爲了爭奪那點家產,正面以笑臉對着家人,轉身卻是在暗地裏說對方的閒話……這樣的家,還是家嗎?覺慧一直懷着熱血與激情卻苦於沒有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就像一口深藏着暗涌的枯井,等待着人們深入的挖掘。

書中最有魅力的東西就是矛盾。主人公中覺慧一羣象徵着一端,覺新連同老太爺一羣象徵着另一端。關於覺慧的個性,第三回就已經明顯了——幼稚、叛逆、熱情。剛在督軍暑懷着滿腔激情抒發了多時積累下的憤慨,又在家裏和老太爺吵上了一通。覺慧的激烈與不滿和在一旁屈服順從的覺新形式鮮明的對比,這是新老思想的'衝突。

有很多人因爲黑暗而死,而那些留下的,那些在黑暗與矛盾中潛行着的人卻分明有着一股激流在推動着。這股激流因爲矛盾而真實,因爲矛盾而珍貴,因爲矛盾而深沉,因爲矛盾而被賦於真正的內涵——我又一次被感動了,因爲就在那個年代,多少還有一個不小的羣體在這股激流中尋找着新的自我,彌補着情感與思維方式的不足。在黑暗與矛盾中,那些被激流鼓舞着的人,有的勇敢地保護着自己青春的棱角不被抹去,有的即便被抹去了卻又最終找回;然而這其中最重要的,確是這股激流在本質上教着一代又一代崇高而理性地探求着所有的事與物,追求着理想,追求着自我價值的一種嶄新的體現。因爲追求,因爲崇高,這股激流才永恆地感動着一代又一代,永不停息……當然在這一股激流中也有着像鳴鳳那樣的悲劇,有點懦弱,有點自卑,到最後也做出了不屈服封建禮制,忠誠於自己和愛情的選擇。

讀完了,我的心還是被其中的主人公佔據了,我的心在燃燒,我的思潮在翻滾,我是在悲憤,是在惋惜,是在痛心啊!因爲這封建禮制埋藏了多少年輕的生命,讓多少本該享受自由愛情的女子成了陪葬品。但另一方面我又在慶辛,正是那些敢於直視封建傳統的不足,敢於同封建勢力作鬥爭的先進人們的努力,纔能有自由、解放的今天!

巴金家讀書筆記7

幾日前看完了《家》,到現在心情久久還不能平靜。看的時候整顆心都在跟着故事中的主角在轉,淚也流了,思想也深深的被觸動了。故事的開始就註定是一場悲劇,只是沒想到悲劇中還殘留了一絲光明,一線曙光。也許這點正是巴金老人作品的高明之處,在揭露黑暗的同時給我們留下些許希望!

作品中,高老太爺便是封建舊制度的代言。他憑藉自己在家族中的權利,包辦覺民的婚姻;他囚禁覺慧,抑制新思潮的產生;他設計覺新的生活道路,製造了無數的悲劇。他專制,落後,罪惡,他摧殘着無數鮮活的生命,破壞着人們幸福美好的生活。然而,軟弱是一切落後事物的共性。在覺慧等人的奮鬥和努力下,在新思潮的影響和衝擊下,封建制度妥協了,落後的封建枷鎖終於被打破,新的世界正在時空夾縫中散發着耀眼光芒。

新事物的主人是年輕一代的進步青年,它永遠散發着先進的氣息。

作品中所描寫的覺慧,覺民等人,他們深受進步思想的影響,充滿朝氣,熱情奔放,擁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對封建制度痛恨不已。他們爲了爭取自由和青春,不畏艱辛,勇敢地同封建禮教鬥爭。終於,在他們的努力下,他們登上了駛向上海的航船。新思潮向他們張開了雙臂,將他們攬入懷抱。

《家》是一部家庭的歷史,也是一個社會的縮影,它生動地展示了青年一代得覺醒和封建勢力的沒落,昭示着社會發展必然會將舊的腐朽的事物拋棄,而迎向新的進步的事物。

故事的男主人公覺新是一個生性懦弱的人,所以他的人生就是在一家人的幫助和破壞下走向悲劇的。它的婚姻是不幸的,娶了自己不愛的女子作爲一生的伴侶,與自己深愛的女子一生都在馬不停蹄的錯過。可他也是幸運的,她的妻子是那麼的愛他,爲他毫無怨言的付出了自己的一生,乃至自己的生命。當他終於覺悟的時候,一切都晚了,關住他的不是兩扇門,而是他自己。他在自己一手造成的悲劇中痛苦的活着。故事的最後他終於有勇氣去幫助三弟覺慧脫離那個毫無親情和溫暖的家,他在最後一刻終於向着遠去的客船揮動了自己顫抖的手臂。他沒有勇氣去反抗那個時代的制度,只能成爲制度下的犧牲品。

梅表姐也是懦弱的,她甚至沒有對自己的婚姻說一個不,也許在那個年代女子只能那樣聽天由命,可是她的親生母親不應該爲了賭一口氣就賭上自己女兒一生的幸福。梅表姐又是可憐的,沒有一個人能夠了解她的痛楚,她每天只能在自己狹小世界裏悄悄的哭泣。不過梅表姐又是勇敢的,在經歷了婚姻家庭所有的變故之後還能堅強的面對生活,爲一家人的生計操勞,最終她還是承受不了生命之重,只能滿懷遺憾的告別這個給她帶來一生波折和苦難的人世間。

巴金家讀書筆記8

讀完家這部巴金的名作,合上書,內心卻無法平靜。巴金用那樸實無華卻熱情有力的筆觸描述出了一個被封建社會壓迫下任煥發光彩的革命青年的覺醒與鬥爭。

讀完整部小說能夠看出,作者對覺新這個人物所花的筆墨最多,而且能夠說是整個作品佈局的主幹。這是一個爲舊制度所薰陶而失掉了反抗性格的青年人,心底裏雖然有着是非和愛憎的界限,也理解奪去了他的幸福和前途、奪去了他所最愛的梅和瑞珏的是“全個禮教,全個傳統,全個迷信”,但他無力掙扎,只能悲哀地痛哭,忍愛着精神上的痛苦。他是舊禮教制度下的犧牲者,但同時又不自覺地扮演了一個維護者的主角。

他用充滿熱情的語言勾勒出了覺新這個人物的飽滿形象,這個有些矛盾的主角再聽他的筆下活了過來,充滿了革命青年的生命力。而覺新,也是此書衆多成功塑造的任務中給人留下最大印象的主角。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他的矛盾,他的激情,他的過去與此刻,都變得清晰起來。

覺新從小受到的教育,家族的種種,社會在不知不覺中對他的影響,造成了他在應對事情時過多地選取了逃避、忍耐、順從。同這社會腐蝕下的大多人一樣,選取去逆來順受,去理解而不是反抗。

他的命運是殘酷的,從最初“他的腦子裏充滿了許多美麗的幻想。在那個時期中他是爲一般同學所最羨慕的人。”如果沒有大的變故,覺民將一步步朝着自我的理想邁進,走上人生的坦途。到之後的因爲長輩間在麻將桌上的矛盾,他痛失了青梅竹馬的愛人,與一個不相識的女子結婚。出國的夢想也隨着破滅,最後走上這條路一去不返。但這也顯現除了他的懦弱與不安,不敢去反抗這樣的命運。揹負上整個家族的負擔,去應付各種的勾心鬥角,漸漸變得不再稚嫩,不再激情,他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天真的懷抱着夢想的青年學生了。他採取“作揖主義”“無抵抗主義”,其實這並非他的初衷,而是他在複雜的家族鬥爭中所作出的無奈之舉。而覺新的杯具正是在這種種無奈中展開。覺新的杯具不只是自我的錯,更多的還是這樣的社會下的腐敗的高家帶給他的。

在封建社會日趨瓦解的時代,像高家這樣的封建大家族也註定走向腐朽和墮落。家族的逐漸腐化令覺新認識到它所嚴格遵守的舊傳統再也無力支撐起這個家,現實的巨大壓力使覺新變得迷茫不知所措。他始終認爲封建秩序是不可動搖的,因而在紛亂的境況中他只有選取墨守。

這是新舊社會交替不可避免的杯具,也是覺新對封建社會懦弱的表現的最終結果!覺新不是一個單純的個人,而是這樣腐朽的社會下衆多杯具人物的剪影。他的矛盾,他的不幸,都必將成爲那個時代的一個人物片段。由自我的懦弱而帶來的一切不幸,由時代帶來的一切杯具,並不只是那時會有,此刻,以後,也必將存在。打破命運桎梏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改變自我,相信自我,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巴金家讀書筆記9

社會是不斷的在進步,像《家》裏面的“覺民”、“覺慧”那樣,有着先進禮貌的思想,勇敢的反抗着以強凌弱,以大欺小的行爲以及家長的封建思想意識,爲自我所認識的真理去奮鬥。我們要向他們學習,並不是說我們也要反封建社會(此刻我們不是在封建的社會裏),而是勇敢的反對社會上錯誤的腐敗的思想意識,要敢於開拓創新,堅持遵紀守法,相信科學,堅持科學真理,反對迷信。就拿文中的例子來說吧!文章中的“鳴鳳”是一個丫鬟,她喜歡了“三少爺”,但之後她被“老太爺”賣給“馮老闆”做小老婆,她心中不願,但她身份低下,無選取的權力,最後跳湖自盡。再比比我們此刻的社會,此刻的社會人人平等,不分貴賤,沒有主僕之分,一視同仁,而且每一個人都受到最基本的尊重,不像封建社會那樣,身份低下的人,能夠隨便給有錢人家的公子少爺老爺當作禮品或物品用金錢買賣,完全沒有了人身自由。

《家》向我們充分的展現了封建社會家庭的面貌,封建的思想意識把人們一個個逼上了絕路:大少爺“高覺新”終日思念“梅”;“鳴鳳”因被迫婚自盡;“覺新”的表妹因大人思想保守,有病不能及時醫治,最終死了。當今社會,新的思想意識層出不窮,此刻的思想是開放的,並不侷限於傳統的觀念,新的資訊透過各種渠道傳送到我們面前,開拓了我們的視野,給我們灌輸了最新的有益的思想意識;變封建爲開放,變傳統爲創新,變專制爲民主,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在巴金的《家》中,在那封建社會中,不敢像我們那樣開放,不敢創新,沒有民主;但此刻有了,還有了互聯網,有了電視,有了計算機,有了……有了很多能夠讓我們瞭解最新資訊的渠道,這一比較,證明了社會在發展,人類禮貌在進步,精神境界在不斷的提升着。我們能夠向《家》裏面的“覺民”、“覺慧”學習,理解更多的資訊,敢想敢做;還要以《家》中的“覺新”爲借鑑,不要一味的盲目的順從,否則到頭來還是苦了自我,要爲自我的理想去奮鬥。

《家》描述高氏官僚地主大家族在“五四”後的日趨沒落。透過一個家族的分崩離析,深刻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全面崩潰的現實和趨向。而這天我們的家,家裏面我們成爲了中心,父母長輩爲我們而日益忙碌操勞,我們經常是坐享其成。更有的孩子連家務活都不懂得做,不懂得爲父母分憂,甚至還常常抱怨父母“沒有給最好的條件”。但是事事父母徵求和尊重我們的意見,寵愛並且溺愛我們,我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即便在如此幸福的生活中,我們並沒有意識到就應滿足,就應回報他們。看了《家》以後,我們爲之反思,我們生活在如此幸福的這天,是否應感覺到慶幸,感到快樂,感到幸福,並不斷努力,用自我最完美的成就來回報父母長輩們爲我們的付出呢?不管怎樣,這天的我們比過去的他們要幸福,我們的生活中沒有硝煙、沒有戰爭、沒有奴役、沒有飢餓……儘管生活中還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但是我們已經比他們原先的生活狀態好了很多,很多,我們就應好好珍惜這如此不易的幸福生活!

巴金家讀書筆記10

一定有很多人都聽說過巴金的《家》、《春》、《秋》,他們說它代表了他的最高成就,但實際上讀了它,品味它,感覺它帶來了震撼和多少人?在上個世紀的20年代初,中國仍處於封建社會的封建制度中,作爲中國封建社會和家庭制度的縮影,它講述了一個封建家庭在那個時期的故事。

一個思想,意識,有抱負的年輕人出生在封建制度下的社會裏,可以說是天生的,如果他碰巧出生在一個古老而專制的家庭裏,那就更不幸了。黑暗的社會,同一家族的黑暗,像一個看起來明亮奪目,綠色的,裏面是腐敗,充滿荊棘的籠子裏,它將自由心堅定地在裏面,讓它慢慢腐敗免費進入廣場,絕望的想安靜地繁殖。心不堅,弱不怕人,決心不趕出籠子。當他們衝出鳥籠時,他們不知道該去哪裏。他們無法想象,如果沒有堅強、乾燥的家庭的支援,他們將如何生存。他們無法預測被俘的人的命運。

他們不知道,他們不敢想象,他們無法預測,他們只能低着頭縮在他們他們早已無忍受卻又不得不忍受的牢籠之中繼續他們行屍走肉一般的生活。而真正的勇敢者,有鐵一般意志的人,一定是隨時隨地都在尋找這開啟牢籠的方法,他們有理想,有目標,在一條道路上堅持不懈的前行;他們不需要家族,並不代表他們冷酷無情,只是他們不想再帶着面具虛僞的生活;他們不去預測自己的失敗,只因他們堅信自己定能成功。

這樣的人,一旦找到機會,哪怕只是一點點的縫隙,也一定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撞破牢籠,張開翅膀,朝着自己的理想與目標,展翅,翱翔。從表面看,高家一家人知書達理,事事如意。家庭內部尊卑有序,立法森嚴,但實際上。在這個大家族中處處都存在着激烈的爾虞我詐和勾心鬥角。高家的三位少爺,大哥高覺新,二哥高覺民,三弟高覺慧,三人雖是親兄弟,性格卻各不相同。

老大覺新善良卻怯懦,接受過新思想的啓蒙但封建的傳統思想已經在他的腦海裏深深地紮根。他就像那第一類人,內心的掙扎讓他永遠也無法真正地衝破牢籠。祖父的話對於他來說就像是法律,是維持這個封建家庭的支柱,而他卻又對新青年表示出同情,幫助覺民逃婚,覺慧離家出走。他不敢過多地接受新思想,卻又痛恨封建的制度,他夾在弟弟與祖父中委曲求全。而他的“不抵抗主義”並沒有給他帶來幸福的生活,他的逆來順受卻造成了他與妻子瑞鈺,表妹梅三個人的愛情悲劇。

二哥覺民與三我的弟弟是另一種敢於與人鬥爭,敢於說出不合理的事情的人。他們受新思想的影響,對封建家庭不滿意。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青年運動,滿腔熱情地開始發表和推廣先進思想。但人們更新鮮,更穩定。這個新角色有點緊張,但他很生氣,但想不出合理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他勇敢地愛上了家裏的女孩,卻無法阻止她跌倒。最後,他選擇離家出走,完全逃離了那個氣喘吁吁的籠子。認爲最終命運的分裂是不可避免的,它揭示了封建社會吃人的結果。封建社會和繁瑣的家庭制度必然會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