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關於《第五項修煉》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讀後感2.61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第五項修煉》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第五項修煉》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第五項修煉》讀後感1

《第五項修煉》應該是一本屬於管理學方面的書,平時很少有機會去讀。因爲是寒假作業的一部分,所以還是努力靜下心來讀,寫下了自己的體會。彼得·聖吉在其所著的《第五項修煉》中講到的是學習型團隊,他希望建立的組織模式能夠更適合人們的工作。在一個團隊中,很多有共同理想的人組成一個大的學習型羣體,使人們在團隊中都能以自己的理想爲目標,不斷的前進。同時,在團隊中不斷髮揮自己的潛能,敢於挑戰極限,不斷創新,幫助他人,和其他人一起,共同創造知識的成果。從真正意義的團隊學習中體會工作生活的意義,實現自我的價值。

整本書一共分爲了22章,但主要講了五項修煉,書中的每一項都有獨特的見解,對五項的修煉也結合的恰到好處,指出了個人與組織之間的密切關係,使人讀後深有感受。這五個部分分別爲: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理想、團隊學習、系統思考。

1、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的修煉是不斷理清並不斷加深個人的真正願望,集中精力,培養耐心,並客觀的觀察現實。能夠自我超越的人,總是能夠不斷實現他們內心深處最想實現的願望,他們對生命的態度就如同藝術家對藝術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斷創造和超越,是一種真正的終身學習。因此,只有自我超越願望強烈,才能保證學習的動力。

2、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與心中,影響我們如何瞭解這個世界,以及如何採取行動的許多假設,成見,或甚至圖像,印象。我們通常不易察覺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對行爲的影響。在團隊中,改善心智模式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保證團隊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證。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達自己的想法,開放心靈,接受別人的想法。總之,在團體中,每個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樣的,一個團隊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們開啟自己的心扉的同時,也要接受別人的想法和觀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快的開啟成功之門,實現自我價值。

3、建立共同理想。

建立共同理想是我們實現成功的必須條件。如果團隊擁有共同理想,那麼,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會爲了這個共同的理想而努力。而這種共同理想就是團隊中的凝聚力。這種凝聚力是可以無限放大的,是一個超越個人上升到團隊高度的概念。我想,一個團隊如果沒有共同理想,那麼整個團隊就是一盤散沙,即使個人能力再突出,團隊依然難以或得成功。

4、團隊學習。

曾經有過這樣一個實驗:在一個團隊中,大家都認真參與,每個人的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而集體的智商卻只有六十,這是什麼原因呢?團隊學習的修煉即在處理這種困境。團隊學習的修煉從“深度探討”開始,深度探討是一個團隊的所有成員,在思考了所有問題之後,毫無保留的說出自己的心聲而進入真正共同思考的能力。換句話說,如果想在羣體中讓想法自由的交流,以發現遠比個人思考更深入的見解。同時,在深入討論當中,每個人都能獲得超過自己思想數倍的思想。思想是可以傳遞的,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夠使人們變得更加聰明。這就是實驗的真正含義。

5、全局思考。

在書中講到了,羣體與人類其他活動都是一種系統,也都受到細微且息息相關的行動所牽連,彼此相互影響並要經年曆月才完全展現出來。我們是羣體中的組成部分,要時時刻刻想着羣體的願望。身在團體中,想要看清所有的事情是很困難的,有的時候需要犧牲自己的利益,來保護羣體的利益。而我們就應該從全局宏觀的角度思考羣體的價值取向,進而調整自己的價值取向,達到個人價值與全局價值的平衡。

透過閱讀這本書,讓我看到了個人及組織中所必須的修煉,它們是最根本的素質。當我們可以成熟的駕馭這些後,個人的生命空間會變得很大,才能成爲一個全神貫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我們要努力的融入團體,用自己和團隊的力量去共同建立一個學習型團隊。在這個團隊中,一羣人以不同的方式爲了共同的目標而奮鬥。

《第五項修煉》的作者的觀點就是我們要去發展學習型團隊合作。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從中學到自己需要的理論,真正做到學以致用。讓我們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團隊中努力推廣,從而使團隊更加強大,個人的實力也不斷增長。

《第五項修煉》讀後感2

對組織而言,大多數組織機構的學習實踐情況很糟糕,學習障礙更是一個悲劇,並且也常常被忽視。關於學習障礙,在《第五項修煉》中,作者分析了幾種學習障礙。

障礙一:“我就是我的職位”。

我們接受的教育歷來強調忠於職守這一概念,以至於我們會把自己的工作混同於自己的身份,總是把自己的責任限定在自己的職位界限之內。當組織中的職業人只關注自己的職位時,他們就會對所有職位之間的,因相互關聯而產生的結果缺乏責任感。當結果令人失望時,要找出其他原因也會很困難,你所能做的只剩下猜測“一定有人把事情給搞砸了”。

障礙二:“敵人在外部”。

當發生問題時,我們每個人都有這種傾向:去責怪我們身外的人或事。當我們的行動所產生的影響回過頭來傷害到我們自己時,我們會錯誤地認爲這些新問題是外部造成的。“敵人在外部”這一障礙的症狀,其實是“我就是我的職位”觀念的副產品,是這種觀念導致的結果——觀察世界缺乏系統性。

障礙三:“掌控的幻覺“。

眼下,”主動積極“是一種時尚,是對一個人或一家企業良好能力的評判。老闆們經常強調:我們要主動面對困難的問題,我們要掌控局面。有時候,主動積極往往是被動反應的一種僞裝掩飾,因爲我們還是停留在對外部的敵人採取更爲積極的`方式,其實還是在被動反應。只有當我們意識到,我們是自己問題的始作俑者,才能到達真正的主動積極。

障礙四:“執着於事件”。

我們都有一種慣性思維,即把生命看成是一系列分立的事件,而且每一個事件都應該有一個顯而易見的起因。

執着於事件轉移了我們對事件背後長期規律性模式的注意力,干擾了我們對這些長期模式的理解力。如果大家的思想都被短期事件主導,那麼一個組織就不可能持續地從事有創意的生成性學習。

障礙五:“溫水煮青蛙”的寓言。

在企業失敗案例的系統研究中我們發現,企業對緩慢積累的生存威脅普遍缺乏應對措施,就像“溫水煮青蛙”,只能針對環境中突發的改變,對緩慢漸進的改變卻毫無察覺。學會觀察緩慢、漸進的過程,要求我們放慢自己忙亂的腳步,去注意那些細微的以及戲劇性的變化。

障礙六:“從經驗中學習的錯覺“。

最深刻的學習來自直接的經驗,的確,我們透過直接的試錯法學會吃東西、爬行、走路和交流,試錯法是透過做出行動並觀察其結果,如果結果不滿意,就再做出另一個新行動。但是,如果我們的行動的結果是不可觀察的呢?如果我們行動的主要結果要在很久之後的未來顯現,或者在我們身處其中的更大系統裏相隔很遠的部分顯性呢?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學習視界”,即我們只能在一定的時空與視力範圍之內觀察自己的行動效果,如果超過我們的“學習視界”時,就不可能透過直接經驗來學習了。這裏存在一個組織或公司學習的悖論:我們從經驗中學習最好,但許多最重要的決策多帶來的結果恰恰是我們無法直接體驗的。許多組織的重大決定,會在數年或數十年的時間裏、在整個系統內產生影響,諸如此類的決策,很難有“試錯式學習”的機會。

障礙七:“管理團隊的神化”。

兵來將擋,面對這些學習悖論和障礙,放馬迎戰的自然是“管理團隊”啦——一組智慧超羣、經驗豐富、來自不同職能部門和專業領域的經理人,他們應該一起理清對組織至關重要的、跨部門的複雜問題。非常遺憾的是,企業團隊常常陷於勢力範圍之爭,常常簡單地迴避會使個人丟臉的事,常常假裝在集體的策略上已經統一了思想——以維護表面上的團結一致。爲了保持形象,他們努力消除意見不合;避免公開表露嚴重分歧;集體的決策退化爲大家都能接受的妥協,或者乾脆是強加在集體名義上的個人觀點。如果有分歧,它通常表現爲相互指責和意見主張的兩極分化,因而無法揭示深層經歷的差異和不同的假設,無法使團隊整體得到學習提升。

本書作者認爲以上學習障礙長期以來一直伴隨着我們,而學習型組織的五項修煉,能夠成爲醫治這些學習障礙的對症良藥。

那到底什麼是五項修煉呢?它們分別是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願景、團隊學習和系統思考。

第一項修煉: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是學習型組織的重要基礎或精神基礎。它是不斷澄清和加深我們的個人願景的修煉,是持續集中我們的能量、增強我們的毅力,並客觀地觀察現實的修煉。善於自我超越的人,能夠始終如一地爲實現他們內心深處最關心的成果而努力,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不斷創造和超越,是一種真正的終身學習。一個組織在學習方面的信念和能力,不會超過組織成員在這方面的信念和能力,也就是說自我超越對於提高組織的學習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項修煉: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決定我們對世界的理解方法和行爲方式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假設、歸納,甚至就是圖像、畫面或形象。我們通常不能察覺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對自己行爲的影響。心智模式的修煉要從省視自己開始,學習如何把我們內心的、有關世界的圖像披露出來,讓它們浮出水面,並嚴格仔細地加以審查。組織機構的學習,其實也是管理團隊成員看待本公司、競爭對手和市場的集體心智模式的轉變過程,因此,心智模式是影響組織學習能力的重要因素。

第三項修煉:共同願景

如果有任何一項領導的理念,數千年來一直給予組織機構以激勵和啓迪,那就是擁有一種能夠凝聚並堅持實現共同願景的能力。共同願景會激發真正的信念、行動意願和投入參與,而不只是服從,它對於組織凝聚力的強化具有重大影響。當共同願景建立起來的時候,人們都會力行卓越,用心學習,積極上進。

第四項修煉:團隊學習

一個工作很投入的管理團隊,每個成員的智商都在120以上,爲什麼他們的集體智商卻只有63?團隊學習的修煉所針對的就是這個奇怪的悖論。我們知道團隊是能夠學習的。當團隊在真正學習的時候,不僅團隊整體產生出色的成果,而且,個別成員成長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學習方式要快。團隊學習之所以重要,是因爲在現代組織中,學習的基本單位是團隊而非個人。除非團隊能夠學習,否則組織便無法學習。

第五項修煉:系統思考

人類活動是由一系列相互關聯的行動所組成的無形的編織在一起,但這些活動之間的相互影響,常常需要很多年的時間才能完全顯現出來。由於我們自己“身在此山中”,要看清整個系統演變的模式是難上加難的。而系統思考是讓各類系統模式全部清晰可見,並且幫助我們認識如何有效地改變這些模式。

第五項修煉,也就是系統思考,它是整合其他修煉的修煉,它把其他修煉融入一個條理清晰一致的理論和實踐體系。它防止了其他修煉變成分散獨立的花招,或最新流行的組織變革時尚。沒有系統的觀點,就不會想去了解各項修煉之間的關聯。系統思考的水平決定了前四項修煉最終效果的高度。

如果我們能夠掌握好五項修煉,就能消除學習障礙。

《第五項修煉》讀後感3

在讀《第五項修煉》的時候,自己突然意識到書名本身就是講了作者所認爲的最重要的修煉,第五項修煉也就是系統思考。在之前自己是覺得五項修煉很重要,這時才意識到系統思考本身也就是包含了其他的四個修煉的。所以系統思考是對於整體的認知,自己也是整體的一部分。

比如說心智模式,我們的心智模式也即我們內心深處對於現實的認知,也是我們內心的認知,使我們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思想、言語、行爲,當我們可以去改變自己的心智模式的時候,我們爲人處事的各方面也會因此發生變化。而透過觀察我們爲人處事,也可以去發現我們的心智模式是什麼樣子的。而我們如何來學習,如何來行動,如何去思考,其實都是來源於我們的心智模式。

比如說未來願景,它是我們內心對於未來的圖像。未來圖景對我們是有吸引力的,是我們內心渴望的結果,所以它會激勵我們爲了願景而努力。但願景也不是隨便實現的,需要我們去努力學習,提升自己,需要去落實行動,更重要的是需要去改變心智模式,這個過程也是需要系統思考。

比如說學習成長,因爲我們的認知是有限的,所以需要透過學習來不斷的拓寬自己的認知。因爲外在的世界也在不斷的變化,我們也需要透過學習來認知現實的變化,可能也需要學習新的技能。而學習成長的過程,對於實現個人願景很重要,學習和實踐也是相互關聯的,學習也是需要去改變心智模式,需要去接納新的東西。更重要的是需要去學習如何系統的思考。

比如落實行動,願景不是靠想象實現的,一定是需要我們有所行爲。這樣學習的過程也是爲了去更好的落實行動,需要去做到知行合一,在行動的過程中去學習。透過行動,會發現認知中是否存在問題,再來完善它。也透過行動,我們距離願景變得越來越靠近。

透過系統思考,自己就把五項修煉變成了一個整體。這樣五項修煉只是分開來看,但實際上又都是統一的。因爲系統思考的存在,五項修煉變爲一項修煉,也就是做人的修煉。這樣自己就是專注在系統思考的提升之上,自己就是用系統思考來把現實的認知轉變爲一副整體的畫面。

《第五項修煉》讀後感4

《第五項修煉》這本書很久以前就想過要讀,可讀完第一章覺得枯燥沒再繼續下去,前段時間在朋友的強烈推薦下,決定無論如何得把它啃完。事實上讀得過程很緩慢,且理解不深刻,打算繼續讀反覆讀,直到讀懂爲止!

這是一本極其經典的管理學著作。作者明確提出了“學習型組織”的管理理念,學習型組織,不同於公司要經常組織大家培訓、上課,學習業務知識,而是讓組織中的每一個人都充滿了學習的熱情和能力,並在組織合作中不斷互相啓發,互相幫助,集體共同創新,試錯,自我淨化,促進自我成長的組織。

要打造這樣一個高效學習型的組織,作者認爲,需要從五個方面進行修煉,分別是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願景、團隊學習和系統思考。

今天讀完《自我超越》這一章,明白自我超越的人有着廣闊宏遠的胸襟和格局,他們有着清晰的目標和願景,不以挫折和困難爲敵,而是把他們當做盟友,想辦法去運用和享受它們。他們尊重事實的真相、允許自己的不完美和無知,但是反而更明白如何修煉自己,從而更自信從容。這應是我們終其一生嚮往和追究的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生重點在於過程,應當享受和珍惜過程,而不該只盯着結果。

很多時候我們沒有人生目標,不清楚不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麼,但是一旦有一個自己很抗拒的事物擺在自己面前時,卻很清晰的知道自己不要。這個時候,人是處於一種負面願景的情況下,以擺脫、逃避、離開的思維模式去生活,那麼生活中會越來越多充斥難以擺脫、難以逃避、難以離開的事情。不如變“我不要”爲“我要”,化“掙脫”爲“追求”,讓自己的人生充滿主動與正面的願景。

有崇高的願景,就是以高標準來要求自己。對自己的計劃和安排嚴格執行,在別人認可的情況下還要找到自身的不足。願景是推動進步和卓越的動力,即使失敗了,也把失敗當做過程的一部分,淡然置之,重新再來,一定會比上一次更好。也許,把對手、困難甚至時間都當做盟友是件非常不易的事情,需要很大的胸襟和氣魄,需要很長的時間去磨練,但是這正是卓越自我的必備品質。

《第五項修煉》讀後感5

《第五項修煉》是管理大師彼得·聖吉所著,這本書是EOM0好久之前送我的,一直沒有看,一來是對企業管理類的書不感冒,二來對這本大部頭有畏難情緒。不過,看完以後沒有想象的那麼晦澀難懂,並且不同於其他的管理類書籍,這本書提出了系統思考和公司整體學習型組織的實踐。不僅僅是一種理論,是在更高的哲學層面來看待公司和這個世界的執行。

學習型組織有五項技術需要修煉:系統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願景、團隊學習,其中系統思考就是第五項修煉,它是整合其他修煉的修煉,它把其他修煉融入一個條理清晰一致的理論和實踐體系。系統思考可以使我們理解學習型組織的最微妙之處——即個人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新方法,學習型組織的核心是心靈的轉變:從把自己看成與世界相互分立,轉變爲與世界相互聯繫;從把問題看成是由“外部的”其他人或其他因素造成的,轉變爲認清我們自己的行動如何導致了我們所面對的問題。

書中舉了一個啤酒遊戲的例子,從單個零售商、供應商和廠家來看,大家都沒有做錯,但是卻導致了整個系統的崩潰。以就事論事爲主導模式的組織,是不能持續進行生成性學習的,我們需要系統性的思考的概念框架,也就是發現影響行爲的結構性原因的能力,僅靠“創造未來”的熱情是遠遠不夠的。從系統思考,不由得的想到中醫和西醫的區別,西醫是線性思考,哪裏出問題治哪裏,患癌症了就需要殺死癌細胞,在這治療過程中,癌細胞是殺死了,也同時把其他細胞殺死了,這類現象在我們身邊很常見。中醫和這恰恰相反,一個地方出問題,中醫要考慮是整體,是什麼導致出現患病,找到具體的本源問題,不孤立的看待一個問題,這就是一個系統的思考。當然在家庭裏面,孩子教育出現問題,肯定不僅僅是孩子的問題,夫妻關係、婆媳關係、父子關係、學校教育導向、工作壓力問題等都有可能導致出現這個問題。

作者把系統思考稱爲第五項修煉,因爲它是本書所描述的全部五項修煉理念的基石。全部五項修煉都是關於一種心靈的轉變,即從觀察局部到觀察整體,從把人看成是無助的反應性動物,到把人看成是塑造自己的現實的積極參與者;從對當前的反應,到創造未來。沒有系統思考,就沒有在實踐中整合這些學習修煉的動力和方法。作爲第五項修煉,系統思考是學習型組織如何看待世界的基石。

整本書內容很豐富,好多還是沒看明白,其中有兩章講的很精彩:自我超越和未來的前沿。自我超越全文從對學習型組織的分析入手,來討論真正的“自我超越”,不僅角度新穎,而且,重要的是,將個人的自我完善放在組織經營管理中分析,對我們每個人而言,具有莫大的實踐性意義。正如文中所言,“自我超越的意義在於以創造,而不是反應的觀點,來面對自己的生活與生命。”因爲,我們還需要採取更實際的行動,選擇更實際的行爲方向,從而真正的解決問題。我們要挖掘我們本質裏那些美好的內在,就需要不斷地自我超越。

1、願景,目標和方向是行動的原動力。

借鑑很多成功者對其奮鬥經歷的自敘,我認識到,真正的興趣、永無止境的快樂和幸福感是在朝向目標努力拼搏時才能品嚐到的,只有不斷明確的、具體化的目標,纔會有不變的鬥志和進取心,面對挑戰,纔會有堅持下去的勇氣。文中說,“當自我超越成爲一項修煉、一項融入我們生命之中的活動,它的背後包含兩項動作,首先是不斷釐清到底什麼對我們最重要。其次,什麼纔是我們的目標?只有明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才能不斷地從答案中汲取動力,不斷向高層次邁進;文中將這種動力稱爲“創造性張力”,即看到方向後與現實狀態作比照從而在心中產生差距時所形成的張力。我很欣賞書中作者這樣說:“自我超越的精義便是學習如何在生命中產生和延續創造性張力”,我認爲這句話是真真正正的抓住了自我超越的本質內涵。

2、誠實地面對真相。對於“誠實”二字,我的理解首先在於:不自欺。而其實事實上,我們會發現,我們往往很難做到這一點。誠實的面對真相,不僅是“根除看清真實狀況的障礙”,還要“並不斷對於自己心中隱含的假設加以挑戰”。 我們知道,自欺即意味着失敗。過於自負和自滿的情緒,是一種自欺。但是人們往往沒有注意到自卑或過分給自己施壓,其實也是一種自欺。有些時候,我會覺得這個願景太美好了太遙遠了,或者是發現現實太真實了太殘酷了,然後,就在自己心裏虛設出一個結論,就是認爲自己沒有能力向前走下去。其實這個時候,我就陷入了一種對自我的“不誠實”,面對真相,面對難題,我在作負面的“自欺”。書中說得好,“生活中喜悅的感覺常來自對目標的堅定不移”。我認爲,當你真正做到堅持,你永遠是有力量的,而當你侷限於心靈一角,那你潛在的力量將失去伸展的空間。

3、有創造纔有超越。“自我超越”是指突破極限的自我實現,我很贊同這種觀點。有的時候,我總是會將腳步的停止歸咎於條件的限制,現在我意識到,其實這種心態很不可取,這是一種逃避;超越自我,就是要不落窠臼,不爲現實條件所束縛,能夠積極運用手中所有的,來實現創新。這種自我超越,不僅體現在每個人專業技能提升方面,還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把“自我超越”放在組織中去實現。之所以說這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因爲比起那些很多教人們如何成功、如何提升自我的書籍,《第五項修煉》是把個人的“自我超越”與學習型組織的發展聯繫起來進行分析。如作者所言,“發展自我超越的許多實踐方法,都深藏在建立學習型組織的其它各項修煉之中,例如學習系統思考的能力、練習如何反思心中隱藏的假設、表達個人的願景和傾聽他人的願景,以及共同探索每個人對於目前的情況各種不同的看法。”

在未來前沿中,面對世界的不斷變化,需要根本性變革的領導所必須跨越的三個門檻或開放視窗中實現,作者提出了三個開放,即:開放頭腦、開放心胸、開放意志。

第一個開放是指看到和聽到未來就在我們面前,而我們卻一直沒有發現的東西。第二個開放是指看到本心,開放心扉,看到自己與周圍的關聯,包括痛苦、困擾、問題和歡樂的關聯。這裏,我們超越自己的舒適地帶,不再責怪外力或別人把事情搞糟了,而是看到自己在問題局面中所扮演的角色。第三個開放門檻,指的是放棄最後一點,即“小我”,讓自然呈現的東西都透過自身呈現出來。這一點和去年上TA,老師提出的“真相”很像,我們成長爲自己真正的自我,做到自己的約誓,我們就會挺身而出去面對下一個難題,並充滿輕盈和喜悅。

系統思維的修煉,就是一步步讓我們放棄我們心中那個“小我”,去連接整個系統,去和別人發生連通,以自己的“本真”和另外的“本真”發生聯繫。

《第五項修煉》讀後感6

美國的管理學大師彼得·聖吉和一些管理學學者、卓越的企業家共同努力數年,着成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一書,總結推出一套完整的、操作性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新型企業管理方式,因而被稱爲“21世紀的管理聖經”。其宗旨是:將組織變成一個具有生命的有機體,面對任何複雜的外界變化,能靈活伸展,能隨機而變。其核心觀點是學習:組織的個人和企業一起學習,組織在個人透過學習完成不斷自我超越的基礎上,進行團隊學習,從而使組織變成學習型組織。

書中對每一項修煉都有其獨特的見解,對五項修煉的結合也恰到好處,讓人讀後深受感觸。

第一項修煉: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

“自我超越”的修煉是不斷理清並加深個人的真正願望,集中精力,培養耐心,並客觀地觀察現實。它是學習型組織的精神基礎。精熟“自我超越”的人,能夠不斷實現他們內心深處最想實現的願望,他們對生命的態度就如同藝術家對藝術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斷創造和超越,是一種真正的終身“學習”。

第二項修煉: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

“心智模式”是根植於心中,影響我們對這個世界的判斷,以及如何採取行動的許多假設、成見,或甚至圖像、印象。把鏡子轉向自己,是心智模式修煉的起步;藉此,我們學習發掘內心世界的圖像,使這些圖像浮上表面,並嚴加審視。它還包括進行一種有學習效果的、兼顧質疑與表達的交談能力——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以開放的心靈容納別人的想法。

第三項修煉:建立共同願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

如果組織中沒有全體成員深度分享共同目標、價值觀和使命感,那這個組織就不能得到偉大的成功。領導力即要給予組織機構以激勵和啓迪,有能力分享我們所追求的未來圖景,偉大的組織都無一例外的用共同的身份和命運歸屬感把人們成功地凝聚在一起。這是因爲共同願景會激發真正的信念、行動意願和投入參與,而不僅僅是服從。

第四項修煉:團體學習(Team Learning)

當一個管理團體中,大家都認真參與,每個人的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何以集體的智商只有六十二?團體學習的修煉即在處理這種困境。也有不少驚人的實例顯示,團體的集體智慧高於個人智慧,團體擁有整體搭配的行動能力。當團體真正在學習的時候,不僅團體整體產生出色的成果,個別成員成長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學習方式爲快。

第五項修煉:系統思考(Systems Thinking)

系統思考是整合了其他修煉的修煉,它把其他修煉融入一個條理清晰一致的理論和實踐體系。他防止了其他修煉變成分散獨立的部分。沒有系統的觀點就不會想去了解其他修煉之間的關係。而只有透過強化其他各項修煉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才能讓一個組織正常並積極的執行。第五項修煉不斷提醒我們:整體大於局部的組合。

總結:

開發共同願景會促進對長期性目標的承諾心智模式的修煉主要在開放我們的心胸,這是我們發現自己目前看待世界的方法的侷限性的必要過程。團隊學習能夠培養超越個人視角侷限、以看清更大圖景的集體技能。而自我超越則激發一種個人動機,它讓我們持續的學習和理解我們的行動如何影響着我們的世界。自我超越使人脫離反應式的心態。最重要的系統思考是我們瞭解學習型組織即個人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新方法。

融合五項修煉對成就學習型組織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這是一件充滿挑戰的工作,因爲要整合出一項新工具,比單純個別應用這些工具難多了。但同時,這樣做所得到的回報是無可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