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第五項修煉》讀後感

讀後感2.76W

在《第五項修煉》中所提出的建立學習型組織的關鍵,即匯聚五項修煉或技能,第一項修煉是自我超越;第二項修煉是改善心智模式;第三項修煉是建立共同願望;第四項修煉是團體學習;第五項修煉是系統思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第五項修煉》讀後感1

透過學習《第五項修煉》,我又從新的角度認識了教育,書中給我我們五項修煉,讓我們來看一看。

《第五項修煉》對每一項修煉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對五項修煉的結合也恰到好處,指出了個人與組織間的密切關係,使人讀後深受感觸。五個部分分別爲: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望、團體學習、系統思考。

自我超越,學習不斷理清並加深個人的真正願望,集中精力,培養耐心,並客觀地觀察現實,是學習型組織的基礎,是組織整體對於學習的意願與能力植基於個別成員對於學習的意願與能力,只有透過個人學習,組織才能學習。

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於我們心中,並影響我們如何瞭解這個世界,以及如何採取行動的許多假設、成見、思維方式,甚至可以是圖像、或印象。我們通常不易察覺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對行爲的影響。然而不同的心智模式處理問題的角度會有很大的不同。

建立共同願望,在人類羣體活動中,很少有像共同願望能激發出這樣強大的力量。人們尋求建立共同望的理由之一,就是他們內心渴望能夠歸屬於一項重要的任務、事業或使命。

團體學習,團體智商遠遠大於個人智商。但也可能出現,在一個團體裏,個人智商往往都在120以上,而整體智商卻只有62,以至造成三個諸葛亮,變成一個臭皮匠。

系統思考,人由看片段到看森林。從對現狀作被動反應,轉爲創造未來。從迷失在複雜的細節中,到掌握動態的均衡搭配。系統思考讓我們看見小而效果集中的高槓杆點。運用系統思考的方法能產生以小博大的力量。

他們是一個整體,“系統思考”是需要“建立共同願景”“改善心智模式”“團體學習”與“自我超越”四項修煉來發揮它的潛力。“建立共同願景”培養成員對團體的長期承諾;“改善心智模式”專注於以開放的方式,體會我們認知方面的缺失,“團體學習”展示團體力量,使團體力量超過個人力量的技術。“自我超越”則是不斷反映個人對周圍影響的一面鏡子,缺少自我超越的修煉,人們將陷入“壓力——反應”式的結構困境。同時我們要具有創新精神,因爲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就我國而言,隨着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在不斷完善。而改革的本質便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體制的創新。

完善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制度創新的重要內容。

透過學習這本書,我覺得我們每個人在團隊可以發揮更好的作用,每個人都應該有些大局意識,透過提高自己,進而提高整體。同時整體的提高也應該給我們壓力,我們作爲集體中的一員也要隨波永進,發揮更高的水平。

《第五項修煉》讀後感2

在圖書館有幸借到彼得·聖吉的著作《第五項修煉》,書中論述的“系統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等五個方面的個人修煉,及透過個人修煉對組織產生的作用,讓我眼前一亮。

只有個人學習纔可能實現團隊學習,團隊學習以個人學習爲前提。要做好一個學習型組織,團隊成員需認同學習是必須的,是正確的,這是對自己的一種自我超越和成長,也是對團隊整體能力的提升。

書中談到的“學習”,我認爲不是大部分人所理解的學習,不僅是對知識、理論、方法等傳統意義上的學習。只要是有進步、有優化、有調整、有計劃等都是一種學習,這個學習的範疇很廣很大。這或許已經改變了我們的心智模式,開放了我們的心態,革了我們的命。

我個人理解的“系統思考”,就是“大局觀”、換位思考。你在某一個角度、某一個位置得出的結論,做出的選擇或決策,放在更寬的角度、更高的位置、更全的觀念來衡量,它或許只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已。就如組織中某個部門的負責人,在他的崗位上思考做出的建議,不被直接領導所採納同個道理。因爲這個建議以他自身的位置去思考,可能破壞了整體的佈局、決策、打破了制度,破壞了某種平衡。只有學會系統思考,每個人的選擇和決策纔會更加合理。

每個人選擇了一個組織,爲這個組織服務,會不會和這個組織走到底,都是不確定的,只有隨時間推移纔會有結論,這就是雙向選擇,沒有對與錯。不管結果如何,對個人來說,你在這個組織中是否成長了或是否在以前基礎上實現自我超越纔是關鍵。

你在這個組織裏,若物質和精神都沒得到提升,綜合能力沒得到提高,說明你沒有進行任何學習,你還是原來的你,不進則退。你在這個組織中的這段時間是浪費的,對你個人或組織都是很糟糕的一個結果。只有在組織發展和工作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自我超越,即使離開這個組織,對你個人而言也是一種成功。制度使想幹壞事的人不能幹壞事,文化使能幹壞事的人不想幹壞事,這就是制度和文化的區別。文化是一種價值觀,是做選擇和決策的依據。每個人思考的原點不同,做事的方法不同,對於一個組織來說,需要把不同的人的想法統一起來,達成共識,才能共同實現個人和組織的願景。這種“共識”就是一個組織的文化。

《第五項修煉》讀後感3

在《第五項修煉》中,五項修煉被劃分爲: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體學習和系統思考。“自我超越”是不斷反照個人對周邊影響的一面鏡子;“改善心智模式”專注於以開放的方式,體認我們認知方面的缺失;“建立共同願景”培養成員對團體的長期承諾;“團體學習”是發展團體力量,使團體力量超乎個人力量加總的技術;“系統思考”極其務實,可以使我們瞭解與現實世界之間的距離,它的精髓是用整體的觀點觀察周圍的事物。融合五項修煉的最高境界就是建立學習型企業組織模型,其中的系統思考是核心,是動力,是掃除學習型企業智障的主力軍。

讀了彼得·聖吉的《第五項修煉》後,對“學習型組織”有了一個初步的理解。

一,創建學習型組織必須是自主的,是自願的。

這一點非常重要。只有我們自己切實有這種迫切的需求,纔會有效果。如果是上級的指令,是上級的要求,這是一種被動的,應對式的工作觀;同時必須不是趕時髦,不是追風,否則只會是形式主義。因此主動與迫切,這兩點事關創建的成敗。只有發自內心的,是出於對事業的愛,纔會有成效。創建學習型組織,就是在爲事業打造未來。

二,創建學習型組織沒有模版,沒有模式,沒有地圖。

創建的實踐中,才認識到原來我的認識有誤區。其實世界上沒有什麼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東西。過去我們搞什麼東西都習慣有什麼“模式”,強調一套方法和方式,拿過來就能用。現在看,這本身就不符合學習型組織理論。每個組織的具體情況不一樣,創建的切入點也會不一樣,我們強調的是差異化,是個性。達到的標準是不斷變化的,這需要你自己不斷設定,惟有此,纔會實現真正的自我超越。

三,創建學習型組織是一個系統工程。

或許我們不知道學習型組織是什麼,但我們一定要弄清學習型組織不是什麼。學習型組織不是一項活動,我們必須明白創建學習型組織是可持續的,是永無止境的。這就符合學校的“第二曲線理論”。這樣我們纔會使組織內部的變化超前於外部的變化,纔會保證組織內部有足夠的活力,保持着核心的競爭優勢,達到永續經營,基業長青。既然我們找到了創建學習型組織這條路,我們就不怕路遠。

四,擴展組織創造未來的能量,保證擁有組織需要的持續增長的學習力,這需要全體成員全身心的投入。

既然我們對過去的`理論基礎研究少,那麼,現在市場的要求,需要我們來補上這一課。以改造我們的學習,改造我們的管理,提升我們的業績。

在這本書中我還喜歡一個水煮青蛙的小故事:如果你把一隻青蛙放在沸水中,它會立刻跳出。但是如果你把青蛙放在溫水中,不去驚嚇它,它將呆着不動。現在如果你慢慢加熱,當溫度從華氏70度上升到華氏80度,青蛙仍顯得若無其事。甚至自得其樂。可悲的是當溫度慢慢上升時,青蛙將變得愈來愈虛弱,最後無法動彈。雖然沒有什麼限制它脫離困境,青蛙仍留在那裏直到被煮熟。爲什麼會這樣?因爲青蛙內部感應生存威脅的器官,只能感應出環境中激烈的變化,而不是針對緩慢漸進的變化。

大部分動態性複雜都是處於緩慢漸變的過程,極不易察覺。即使察覺了,已經爲時已晚。在生活中,想想看,水質是突然變壞的?交通是突然擁塞的?健康是突然變差的?孩子是突然變壞的?

所以我們要學習看出緩慢漸進的過程,放慢自己認知變化的步調,並特別注意那些細微以及不尋常的變化,避免被煮青蛙的命運。

還有一個印象深刻的就是當閱讀到第五章時,有個例子:在學校中,老師對學生的看法,會影響那位學生的行爲。珍妮個性害羞,她在新學校第一學期的成績特別差。珍妮的老師於是認爲她懶散。下一個學期,老師給予珍妮的關切更少,她的成績於是更不好,因而個性更退縮。隨着時間的過去,珍妮陷入一個惡化退縮的旋渦之中,被老師冠上不認真學習的標籤後,她更加封閉。於是,被老師視爲才能高的學生,得到更多的關切;而被視爲才能低的學生,他們的成績卻因增強的反饋而更糟。最後演變成“差者愈差、優者愈優”。我認爲老師應該公平對待學生,不應該片面的去評價對待某個學生。

透過閱讀,讓我們看到了個人及組織中幾種潛藏着的巨大力量來源——它們是最根本、最持久、但卻是最不明顯的。當掌握這些力量,個人的生命空間會變得很大,才能成爲一個全神貫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才能成爲出色團體中的一分子,並在這個團體中,一羣人以極不尋常的方式在一起工作,彼此信任,相互補長短,爲共同的大目標全力以赴,並創造出驚人的成果。

《第五項修煉》讀後感4

很遺憾,一直等到大二纔去拜讀彼得聖吉的《第五項修煉》,作爲一個學管理的學生,這真的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第五項修煉》書中提到的五項修煉分別是一:自我超越;二:改善心智模式;三:建立共同願景;四:團隊學習;五:系統思考。但是主觀的說,我讀的有點吃力,對於書中的每一句話我都要花上幾分鐘的時間去思考。

在書中我最欣賞的就是系統思考的章節,人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註定不是可以獨立存在的,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其他的事情,而這又會反饋給前面的結果,之後又造成其他的結果。這就相當於在一個生物鏈或生物圈,環環相扣。

說到系統思考,講的就是每個人的思維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思考方式,這樣就會在同樣的一件事情,每個人有自己不同的觀點,而組織者所要做的就是考慮到每個人的觀點所涉及的問題,最後從整個組織出發,將能改善組織的方法提取出來。這樣似乎看起來很簡單,其實不然,這需要的就是領導者的決策能力,因爲一個決定或許能暫時解決眼前的問題,但卻可能是下一個問題的根源,這就是系統思考的意義所在,至少這是我自己認爲的。

管理學的範疇與哲學的思想是很接近的,或者我可以這樣認爲哲學的思想給管理學提供了一個思想基礎,哲學的思想可以鍛鍊我們的思維方式,這樣使我們考慮問題的時候就更加全面,想的更多,就會從一個大局出發,而不是逞一時之快,是的,這還是系統思考。

一隻手錶能夠指示每個時間點,靠的是每個零件的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缺少了任何一個零件,這隻手錶就不能走了。或者說一個組織能夠維持下去,靠的是裏面每個組員的相互配合。當組織中的人只專注於自身職務上,他們便不會對所有職務互動所產生的結果有責任感。這裏又是對每個組織中的人作的要求,又和前面的幾項修煉結合起來了。這又和系統思考的思想相符,這樣的好書,我們能不讀嗎?

至此,我還是深有感悟,要怎麼樣才能讓自己真正的去做到系統思考呢?自己生活在大學這樣的一個組織之中,在這裏學習前人的思想,還有書本的知識,但這樣的一個組織真的和小學、中學都不一樣的,老師不會在自己身邊督促自己學習,基本上所有的時間都是自己自由安排。這樣自己就是自己的領導者,要自己去安排每個時間段的自己去實現自己的理想,自己就生活在每個時間段的自己的組織之中,關鍵還是自己怎樣去做到一個系統思考,纔不會傷害到各個時間段的自己吧。

深思,擱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