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唐代詩人 > 韓愈

陳寅恪:論韓愈

韓愈1.75W

引導語:“做官不爲民作主,不如回家種蕃薯”,被貶潮州的韓愈並沒有因自已個人得失而意識消沉,而是切切實實地做了幾件好事,來看看陳寅恪《論韓愈》。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陳寅恪:論韓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陳寅恪:論韓愈

陳寅恪:論韓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爲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首先走入我視野的韓愈並不是其詩人的身份,是他散文大家的不凡氣度。韓潮蘇海,從這句精確的概括中,只一個“潮”字,就突現了韓愈文風的特色,那種狂濤迅浪,澎湃洶涌,銳不可擋的氣勢,像鋪天蓋地撲面而來,讓人有不敢仰視之感。蘇東坡譽他爲“文起八代之衰,道渡天下之溺”,後人推他爲唐宋八家之首,詩名遠遠不如文名,但是論到唐詩猶是繞不開的高峯。

韓愈作詩想象縱橫恢奇,尚蕩尚奇,往往出人意表,因爲風格崢嶸奇特,後人稱爲奇險詩派,或叫韓孟詩派,對後世宋詩有着頗深遠的影響;但有時過分去熟就生,一味追求奇險,得之暗澀失之醇和。韓愈還以文爲詩,在詩中使有散文句式和賦法,直陣其事發表論議,錯落有致,搖曳多姿,但有時過分散文化也大大減弱韻味和含蓄,詩意淡薄。

我一向喜歡韓文卻不怎愛讀韓詩,以爲其文美而氣盛,詩卻句險而意奇,不堪象詩,倒是有幾首“正常”的小詩,寫得非常有韻味,清新可愛,比如這一首就絲毫不見奇險之氣: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遠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然而,最終留在我心底的韓愈,卻是其人其事與其風骨。韓愈一生磊落忠樸,在政治上主儒學,拆佛老,爲文反對六朝浮誇豔麗之風,提倡復古文,提出文以載道,遵從詞必自出,爲人處世不平即鳴。上面這首詩就是韓愈作於五十二歲貶官途中。當年憲宗崇佛,迎佛骨入宮,以至勞民傷財,韓愈即上《論佛骨表》勸阻,結果觸憲宗之怒,一紙令下貶謫潮州。在唐代嶺南還是南蠻之地,民智未開,毒蟲猛獸遍地,貶官嶺南等同流放。無端被貶已是不幸,更不幸貶地是嶺南,悲憤的韓愈,悽悽惶惶南下,給趕來的侄兒寫下這首著名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詩中有不平的申訴,悲情之情,又流露出對未來的彷徨心情。“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最堪咀嚼,我們彷彿看見又傷心又悲憤又淒涼的詩人,立馬回望長安,但長安不見,連秦嶺也隱在一片煙雲中,而前路還十分遙遠;離不忍離,去不忍去,但走始終在走。這是我最喜歡,印深最深刻的一首韓詩,詩情噴薄而出,又感人至深,應了韓愈自已的觀點: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 曾有論者指摘韓愈熱衷仕途,貪務虛名,人品與文品不符,不知此論從何而來,甚奇。雖然文如其人未必四海皆然,總會有例外,然而,在韓愈我是堅信文如其人的,堅信韓愈的人品高尚,絕對是正直不可的君子。“學而優則仕”,在古代確實只有爲官一途,才能實現治國平天下,爲民濟世的宏願,當年孔孟遊說諸候,奔走列國,爲者何來?爲官雖然不是目的,卻是實行目的必要手段,君子坦蕩蕩,只要是取之有方,大丈夫有所必爲有所不爲,懷抱“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移”的信念,熱衷仕途又有何不可?有何不好?

這不過是退一步而言,而事實上,我從不覺得韓愈熱衷仕途,貪務虛名,我橫看豎看也只是覺得韓愈愚直鯁言,所作所爲所無不發自良心和肺腑,從不爲名利所累。縱觀韓愈一生,二次被貶,均是犯上直言而招罪,古語有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韓愈竟然會重蹈轍,一錯再錯,其“愚笨”“和不智”直爲“智者”所笑所譏所恥,試問那些慣於揣摸上意,溜鬚拍馬的人,會這樣呆?那些熱衷仕途,貪官戀棧之徒,只恐拍馬無門,溜鬚無路,會白白放過一次大好機會,肯傻乎乎據理直言、甘犯龍顏?史記韓愈“操行堅正,硬言無所忌”,晚年還以衰朽之軀,隻身到叛軍營中勸降。叛軍列兵帳前,刀槍齊舉,但韓愈無所畏縮,大義凜然,直斥其非,其英雄氣概,過人膽識真不亞於單刀付會的關雲長。假若個個熱衷仕途,貪務虛名者,都有此風骨和氣節,又何妨熱衷,何懼貪務?不恨其多隻恨其小,不怕其烈只怕其淡矣。微斯人,誰能“至君堯舜上,再使風俗醇”?

“做官不爲民作主,不如回家種蕃薯”,被貶潮州的韓愈並沒有因自已個人得失而意識消沉,而是切切實實地做了幾件好事:殺鱷除害,興修水利,興辦教育,後來改遷袁州,還繼續篇贖取奴婢,禁止人口買賣。在上直言陣事,兼濟天下,在下務實求是,福澤一方;不以善小而不爲,不以惡小而爲之,韓愈一生可謂言行一致,比起那事志大才疏,高不成低不就之輩來,不怨天,不尢人,不棄,真正身體力行做到“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移”。可敬!可佩!可歌!

其實韓愈在潮州只是逗留了短短八個月,但他播下的種子,帶來的希望,卻是一直默默萌芽,暗暗閃亮,韓愈又像一座高山,一灣綠水,永遠留在潮州,潤養着潮州。 “文章隨代起,煙瘴幾時開。不有韓夫子,人心尚草萊!”古往今來,歷史上曾出現過多少王候將相,有過多少名士英傑,不少人豎碑刻石,造廟建寺,希望可以人過留名或炳照青史,然而,刻在石上的,寫在書上的,不少早湮

沒在歲月的最深處,早已蔓草青青,有幾多還真實地活在後人心中?在潮州短短八個月的韓愈,竟然令一片江河盡姓韓:潮州的江改叫韓江,潮州的山改叫韓山。王相將相能讓江山易姓,但有幾個能讓山河改姓?以山河爲姓,人心作書,偉哉,韓愈!壯哉,韓愈!

拓展

論唐宋古文八大家蘇軾韓愈

唐宋八大家之名因何而來,唐宋八大家之首爲韓愈的`說法,概因何而來?

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可見,在元末明初,就已有把這八個人放在一起的做法。

而具體以唐宋八大家來稱呼這八位古文大家的,是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鈔》。

此書輯錄文章的順序,是韓柳打頭,三蘇在後。

推韓愈爲首的說法,考查到最早的出處,是《唐宋八大家文鈔原敘》:

……然六藝之音漸流失,魏晉宋齊樑陳隋唐之間,文日以靡,氣日以弱,強弩之末且不及魯縞矣,而況於穿札呼?昌黎韓愈首出而振之,柳柳州又從而和之。於是始知非六經不以讀,非先秦兩漢之書不以觀,其所著書、論、敘、記、碑、銘、頌、辯諸什,故多所獨開門戶……

從《原敘》中,便可看出,韓愈之於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首出而振之”,即是先驅開拓之功。

韓愈並非最先提出駢文有華而不實,辭藻浮靡之弊的人,在韓愈之前,如大家所熟知的初唐四傑中的王勃,便提出過相似意見。但改革文體、文風、語言,使其成爲運動的,則是韓愈。古文運動當中,不但有着對古文字身的改革,還承載着復興儒道的主張。

此間,韓愈提出或強調了“載道”、“明道”、“務去陳言”、“詞必己出”等觀點。

以這點看,韓愈爲首,毫不爲過。其對文學史乃至於當時的政治、思想都以古文運動爲一個重要載體,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這個影響甚至延續到了後世。歐陽修的運動便受其影響,並稱唐宋古文運動。

而論及韓愈文字身,韓愈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古文高手。爲此我們可從後世評價中窺見一些端倪,如蘇洵“韓子之文如長江大河”等稱讚,其餘文章已有所表,便不在此贅述。

綜上所述,從時間上看,韓愈爲先驅;韓愈又做出了絕大的貢獻,以及文章本身就做得一流,自然當得起一個“首”字。

這是綜合因素致使的。當然,所謂唐宋八大家之首,只是一個說法,換個說法未必不可。況且論資排輩,有時各人有各人的不同,當然,韓愈一般是排在首的,他也當得起。

但有時卻不能迷信排位。比如《唐宋八大家文鈔》,前面也說了,三蘇排在最後,但實際上,論成就,三蘇反而是宋代頂峯,應排在前面。

再如建安七子,我們先談孔融,一是孔融輩分高,二是他也是一位先驅者。但《 文心雕龍》裏又說了:

仲宣(王粲)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辭少瑕累,摘其詩賦,則七子之冠冕乎。

因此在面對具體的對象時,我們應該具體分析,綜合分析,而不能簡單的一言以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