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素材圖片 > 黑板報

食品安全健康手抄報的內容

黑板報3.18W

食品安全關係着人們的生活以及身體的健康,需要高度的重視。關於食品安全健康手抄報的內容資料有哪些?

食品安全健康手抄報的內容

誤食毒蘑菇 注意五大症狀!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近日發佈餐飲服務食品安全預警公告,提醒公衆預防毒蘑菇中毒。專家表示,目前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療法。一旦誤食,應儘早採用催吐、洗胃、導瀉、灌腸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同時,在催吐後應儘快到醫院接受治療。

據瞭解,目前在我國已鑑定的蘑菇中,可食用的蘑菇近300種,有毒蘑菇約100多種;其中含有劇毒可致死的近十種。

毒蘑菇的有毒成分十分複雜,人誤食中毒後的症狀主要有五種:

一是胃腸型:潛伏期爲30分鐘至6小時,有噁心、劇烈嘔吐、腹瀉等症狀;

二是神經精神型:潛伏期10分鐘至2小時,除胃腸炎症狀外,尚有流涎、流淚,嚴重者可出現幻覺、精神錯亂等;

三是溶血型:潛伏期爲6至12小時,可出現急性貧血、黃疸、肝脾腫大、血紅蛋白尿;

四是臟器損害型:潛伏期10至24小時,臨牀上分潛伏期、胃腸期、假愈期、內臟損害期和恢復期。應特別注意假愈期,此時病人無任何症狀,但毒素正向肝腎內臟侵犯,病情惡化較快,可導致死亡;

五是光過敏性皮炎型:潛伏期約24小時,與光接觸部位面板腫脹,指尖劇痛、指甲根部出血,嘴脣腫脹外翻。

識別蘑菇是否有毒,主要從它的形態、氣味和顏色上來區分。毒蘑菇一般在頂上有凸起的疙瘩肉瘤,柄上有環狀物,根上有環狀託,有苦、辣、酸、麻及其他惡味,色彩鮮豔,採後易變色,多數柔軟,漿汁多並渾濁像牛奶。毒蘑菇一般生長在潮溼的地方,能使米飯、大蒜、銀器變黑。無毒的蘑菇一般生長在矮草叢中或松林地下,蓋是扁或圓的,肉厚而嫩,顏色多爲黃、白或古銅色,掰開後漿汁清亮如水,不變色,味道清香。

由於毒蘑菇的許多毒素還無法檢測,有毒和無毒蘑菇難以辨別,有效的預防措施是避免食用野生蘑菇,不要採摘野蘑菇,不要採購、製作和食用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蘑菇。

哪些食品易引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由於攝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學性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質當作食品攝入後出現的非傳染性的急性、亞急性疾病。食物中毒通常分爲以下幾種類型。

1、細菌性食物中毒

細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們攝入含有細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其發生與不同地區人羣的飲食習慣有密切關係。如在美國,肉、蛋及糕點的攝入較多,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較多見;日本和我國沿海地區居民喜食生魚片等海產品,則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較多見。

細菌性食物中毒多發生在夏秋炎熱季節,因爲氣溫高適宜細菌生長繁殖,且炎熱季節人體腸道的防禦機能下降,對疾病的.易感性增加。細菌性食物中毒的發病率高,但病人恢復較快,預後良好。

2、真菌毒素食物中毒

真菌毒素食物中毒主要因食入被黴菌及其產生的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其發生具有明顯的地區性、季節性和波動性。如黴變甘蔗中毒,在我國多發生於2—3月的北方省份。甘蔗黴變的原因是由於廣東、廣西等地11月份收割的甘蔗運至北方儲存,第二年春季溫度升高,導致部分甘蔗黴變。所以,在甘蔗貯存過程中應防止黴變,存放時間一般不要超過2周,甘蔗黴變後不能食用。

3、植物性食物中毒

引起植物性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有三種:其一,將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其加工製品當作食品,如桐油;其二,是將在加工過程中未能破壞或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當作食品,如木薯、苦杏仁等;其三,是在一定條件下產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用的植物性食品,如發芽土豆等。

4、動物性食物中毒

引起動物性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有兩種:其一,將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動物或動物的某一部分當作食品,如河豚魚、豬甲狀腺等;其二,是在一定條件下產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動物性食品,如貝類、鮐魚等。

近年我國發生的動物性食物中毒主要是河豚魚中毒,其次是貝類中毒和魚膽中毒。

5、化學性食物中毒

引起化學性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有四種:其一,是被有毒有害的化學物質污染的食品,如被農藥、殺鼠藥污染的食品;其二,被誤認爲是食品、食品添加劑、營養強化劑的有毒有害的化學物質,如工業酒精、亞硝酸鹽等;其三,是添加非食品級的或僞造的或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營養強化劑的食品以及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食品,如吊白塊加入麪粉增白、甲醛加入水發產品中防腐、三鄰甲苯磷酸酯作爲食品機械潤滑油等:其四,爲營養素髮生化學變化的食品,如油脂酸敗等。

化學性食物中毒來勢兇猛,發病率高,發病率幾乎100%,病死率高,如處理不及時,常會造成死亡,釀成重大食物中毒事故。化學性食物中毒的發生通常無地域性、季節性,也無傳染性,常是羣體發病,病人都有進食某種食品的病史,並且臨牀表現相同。

盤點最易被下毒的17種食物

當“絕育黃瓜、爆炸西瓜、瘦肉精、染色饅頭、牛肉膏、回爐麪包、假葡萄酒、地溝油、硫磺姜”等等這些有關食品的熱門詞彙闖進我們視線的時候,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爲民衆和政府關注的焦點。民以食爲天,食以安爲先。那些有毒食物已經悄然透過我們的口走進我們的胃,走進我們的身體,食品安全問題已然成爲我們心中揮之不去的夢魘。

牛肉

從色澤上看,牛肉的顏色更紅,脂肪顏色呈白色或乳黃色,整體比豬肉顏色略深,而新鮮豬肉的顏色相對略淺;聞起來,豬肉有種特有的甜味,而牛肉的氣味則帶有少量腥味;摸起來,牛肉比較硬實,豬肉比較軟。

豆芽

細長有須的更天然。用尿素等違法添加劑泡發的豆芽,一般又短又粗、沒有根鬚。由於水分含量大,看上去非常飽滿、亮晶晶的。這些豆芽炒菜時一加熱,尿素中的氨、氮等物質會揮發出來,有明顯尿騷味。用清水泡發的豆芽一般是細長、有根鬚,顏色發暗。

黃瓜

自然成熟的黃瓜,由於光照充足,所以瓜皮花色深亮,頂着的花已枯萎,瓜身上的刺粗而短;催熟的黃瓜瓜皮顏色鮮嫩、條紋淺淡,頂花鮮豔,刺細長,使用藥物太多的黃瓜,瓜頂甚至會長出一個黃豆大的小瘤。

肉類

從色澤上看,牛肉的顏色更紅,脂肪顏色呈白色或乳黃色,整體比豬肉顏色略深,而新鮮豬肉的顏色相對略淺;聞起來,豬肉有種特有的甜味,而牛肉的氣味則帶有少量腥味;摸起來,牛肉比較硬實,豬肉比較軟。

韭菜

毒韭菜從外觀上很難辨別,越是施用高毒農藥“灌根”的韭菜,長勢越好,葉子綠油油的,看起來非常漂亮。在購買時,見到那些發暗發黑呈墨綠色,看上去葉片肥大的韭菜要謹慎購買。

蘑菇

看正常蘑菇一定會有褐色斑點稍微帶黃,漂白的蘑菇表面白亮,沒有斑點,有水洗的感覺;摸,正常蘑菇摸起來表面發澀乾燥,而含熒光增白劑的蘑菇手感好,有溼潤感,表面帶有粉末狀的物質;聞,正常蘑菇有一股自然的清香,漂白蘑菇有刺激性氣味。

青豆

新鮮的青豆表皮色澤十分均勻,聞起來有一股果香味,咀嚼有淡淡的甜味;假青豆表皮較厚,較爲光滑,染色不均勻,聞起來有一股化工原料的異味,吃到嘴裏有乾澀的感覺。

蜂蜜

蜂蜜會結晶,結晶是蜂蜜的固有屬性。蜂蜜好壞與清透無關,而且越透明、越清亮的更可能是“假蜜”,因爲純正的蜂蜜是亞光的,反倒是果糖做的東西清透性非常好。

幹辣椒

正常的幹辣椒顏色有點暗,硫黃燻蒸後幹辣椒顏色過於鮮豔,色澤發亮、帶有亮橙色和半透明感,細聞有硫黃氣味。

枸杞

天然枸杞比較乾燥,酸中帶甜,顏色略發暗,略帶土色。硫黃燻蒸後的枸杞摸上去有黏滯感,顏色特別鮮紅、光亮。

花椒

正品花椒色澤多爲紫紅或暗紅,光澤度不高,絕大部分表面有開口,果實粒大且均勻;“顏椒”則色澤比較鮮紅,並呈現出油浸、亮澄澄的狀態,因其多是劣質椒,故顆粒很小,表面無開口,外殼捏開後多爲黑色小顆粒物。

黃花菜

正常黃花菜顏色有點發暗,特別是今年黃花菜要到夏天才有新貨,一般存貨顏色會呈黃褐色,那是正常現象。而硫黃燻蒸後的黃花菜顏色黃白色,看上去特別乾淨、飽滿,但沒有黃花菜的清香味。

銀耳

正常的銀耳呈本黃色,經硫黃燻蒸後色澤特別潔白。

芝麻

三招辨出“染色”芝麻。一看顏色,染過色的又黑又亮、一塵不染;沒染色的顏色深淺不一,還摻有個別的白芝麻。二聞味道,沒染色的有股芝麻的香味,染過的不僅不香,還可能有股墨臭味。

西瓜

拍:打過針的西瓜拍打時聲音“啞”、不脆亮;看:自然熟的西瓜籽是黑色的,很飽滿。打過針的西瓜籽一般小且白;嘗:打針西瓜甜味不均勻,往往靠近瓜蒂部位甜度較濃,遠離瓜蒂部位甜度差得多。

生鮮魚的眼睛應該是清澈而且稍微凸起的、腮鮮紅沒有污垢、魚身和魚肉應該有韌性、有光澤。一般來說,買魚時可以先聞聞它的味道,如果外面刷了銀粉,會有股刺鼻的油味。刀魚的皮非常薄,用手輕輕一粘,就能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