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關於問題導學在高中資訊技術教學中的運用的論文

論文1.36W

摘 要:高中資訊技術教學中有效運用問題導學方式,可以爲學生資訊技術素質的培養提供更爲廣闊的空間,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以及發掘問題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得到強化。高中資訊技術教學中有效運用問題導學應抓好以趣味作爲問題導學的開展基

關於問題導學在高中資訊技術教學中的運用的論文

關鍵詞:資訊技術教學論文發表,發表資訊技術教育教學論文,資訊技術教學方法論文投稿

問題導學模式的引入爲高中資訊技術教學增加了活力。高中階段資訊技術教學的主要目標,在於培養學生的資訊技術應用能力以及實踐創新精神。但是,由於資訊技術課的特質對於邏輯性教學要求較高。而實踐操作中的嚴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學難度。在資訊技術課堂引入問題導學法,則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實踐參與熱情,學生透過層層深入的問題導向,重新認識資訊知識的邏輯性和嚴謹性,從而實現資訊課堂的有效互動,促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一、以“趣味”作爲“問題導學”的基礎

在傳統資訊技術教學中,由於過分強調該學科的嚴肅性,造成學生在理論上死記硬背,在實踐操作中按部就班,資訊技術教學嚴重缺乏活力,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受到了抑制。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方式上加以改進,適時採用問題導學方式,學生的注意力將被高度吸引,而教學中抽象的、枯燥的知識點也將轉化爲學習興趣點。

例如在“資訊安全”教學中,教師提出了下列問題:世界公認的第一個私人電腦傳播病毒是什麼?利用網絡查找並記錄“蠕蟲”的歷史;你瞭解特洛伊木馬嗎?這些問題的設定,有的是學生有所瞭解的,例如木馬病毒等,有的是學生需要查閱資料才能獲得答案,例如第一個問題中的C-Brain病毒。透過對這些常識的瞭解,學生們對於病毒的侵害性和危害性有了更多認識,同時對於網絡安全的防範意識也更加完善。由於這些問題都涉及一定的科學歷史故事,所以在某一層面滿足了學生的獵奇心理,從而對資訊安全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

以問題設定匯入學習內容,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課堂氣氛也將更加自由活潑。最重要的是,學生在自主探索的氛圍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消除了對教學難點的恐懼感和排斥感,樹立起學習信心,教學效果更加理想。

二、以“實踐”作爲“問題導學”的方式

實踐是獲得知識的捷徑,曾經有教育學家指出:“聽到的知識會在三天內忘記,看到的知識會在七天內忘記,而實踐過的知識則會長期留在記憶中。”這句話雖然具有一定的誇張性,但是卻形象地描繪出實踐在學習中的重要性。而在實踐學習中引入問題導學方式,則能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平衡。

例如在“資訊利用”教學中,教師針對“2014年3月8日馬航失聯”事件提出如下問題:在這一事件發生之後,你是如何得到資訊的?當時相關資訊的來源有哪些?這些資訊具有哪些特點?由於問題的提出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關係密切,不少學生踊躍作答,教師根據學生提供的答案進行梳理,總結出了主要的資訊來源:電視、廣播、網絡。在資訊特點的提煉上,學生們一致認爲網絡資訊的傳播效率最高,但是從資訊真實性進行評價,網絡資訊又遜色於電視、廣播等媒體。透過實踐對比,學生對於資訊的來源、傳播途徑、資訊特點有了較爲深刻的認識,而且對資訊的辨識和利用更加客觀。

三、以“互動”作爲“問題導學”的動力

經常可以在資訊技術課堂上看到這樣的情景:教師整體掌控教學電腦,在進行理論講解的同時,聽講的學生已經按捺不住要進行實踐操作。但是,教師還沉浸在理論教學的氛圍中,學生卻急於實踐,雙方由於缺乏必要的互動而“不在一個頻道”,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教師一味地灌輸理論,那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將大打折扣。資訊技術教學中的互動性,在於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給學生更多的表現機會,建立學生的學習信心,實現更加良好的學習體驗。尤其是在微機教學的實踐操作中,更要結合教材特點,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熱情,實現從理論教學到實踐能力提升的有效轉化。

問題導學方式的引入,能夠有效增加師生之間的課堂互動。例如在利用PhotoShop軟件做圖過程中,教師相繼提出如下問題:第一,怎樣利用圖形工具繪製橢圓形?第二,怎樣在橢圓形中畫出正方形選區?第三,選區顏色填充中,前景色與背景色的'快速鍵是什麼?設定問題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師帶領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對於實踐操作中出現問題,學生會積極想辦法進行解決,而不是簡單地“報告老師”,等老師幫助解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充分互動,使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強化,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掌握教材知識,並能熟練地進行上機實踐。

四、以“創新”作爲“問題導學”的目標

資訊技術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同時發掘學生的創新實踐精神。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能力與素質差異,開展個性化教學,同時利用問題導學模式,制訂出全面的教學方案。由於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往往會出現有的學生“吃不夠”,有的學生“不夠吃”。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設定個性化導學內容,同時分出教學層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對這些分層任務進行自由選擇。

在“多媒體技術應用”教學中,教師一改原有找課本進行預習的方式,而是提前進行了問題預設,由此切入問題導學模式,教師根據教案內容提出如下問題:多媒體技術的概念以及發展趨勢?生活中看到的多媒體工具有哪些?在多媒體技術中,其多樣性和非線性特點是如何表現的?這些問題的提出分別有不同的難度層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選擇回答,從這一點也可以體現出問題導學的教學彈性。由於問題設定難度不一,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不會受到打擊,反而 可以從一個臺階邁向更高臺階,這就是問題導學循序漸進的優越性。

五、以“漸進”作爲“問題導學”的途徑

學生的資訊操作和利用能力是透過大量實踐實現的,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每一步都需要學生投入思考,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學生還要對自己的操作進行隨時調整。學生資訊能力的培養,正是在實踐中形成的。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操作步驟以及完成過程。教師在掌握全程教學設計的同時,還要對學生實踐操作步驟加以觀察,在資訊的收集、傳輸、應用、發佈過程中不斷創新突破。

高中階段學生資訊素質的培養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而且在資訊道德建設上,教師也有一份社會責任。網絡資訊是一把雙刃劍,只有學生分辨出資訊的可用度,才能建立起完備的資訊道德體系。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同樣可以利用問題導學主動設定問題,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不良資訊的散播目的是什麼?你遭遇過資訊詐騙嗎?你身邊的人呢?面對不良資訊你應該怎麼做?……這些問題能夠喚醒學生的資訊道德意識,但是這種素質的培養需要一個長期過程,這就要求教師以“漸進”的方式不斷積累,不斷豐富。

未來社會將呈現出資訊爆炸趨勢,高中生作爲未來社會的中間力量,承載着資訊環境建設的社會責任。高中階段學生掌握一定的資訊技術,能夠解決生活中、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從而適應科技與社會發展的多重需求。而資訊技術教學中的問題導學方式,爲學生資訊素質的培養提供了更爲廣闊的空間,透過問題導學的開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穩步提升,發掘問題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將得到強化。更爲重要的是,在問題導學教學條件中,學生成爲教學主體,這一教學氛圍的形成,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資訊技術教學質量也會明顯提升。

參考文獻

[1]秦雪麗.學案導學模式在高中資訊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10).

[2]吳桂成.如何讓高中資訊技術課堂更有效[J].新課程導學,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