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小口語交際能力與習作能力整合培養的策略研究論文範本

論文2.78W

策略之一:你我都是爲了交際。

小口語交際能力與習作能力整合培養的策略研究論文範本

口語交際的內容有兩個最重要的特點:一是有對象,二是有目的,是一種需要,不是爲了說而說,無的放矢。同樣,習作有表達的對象,有表達的目的、意義,所謂“情動而辭發”,不是爲寫而寫,是“有爲”而作,也是爲了交際。說和寫都是爲了交際。

交際植根於現實之中,生活的空間有多大,交際的外延就有多大,從而使學生想說、想寫,敢說、敢寫,會說、會寫,愛說、愛寫,這樣才能讓學生大膽地走進課堂,自信地走向生活。

如我設計的話題作文《我們的新操場會是什麼樣》一課,便是如此源自生活,有利於學生的口語與書面交際。

山南小學剛搬進新校址時,學校東南角的空地引起我的注意。這塊空地肯定是做操場用,那新操場會是什麼樣呢?學生剛從舊校搬到新校,對新校充滿好奇心,加上舊校不曾有塑膠操場,把這樣的話題拿到課堂上來想一想、議一議、說一說、寫一寫,引發孩子們濃濃的學習語言的興趣。

我們都知道,口語交際、寫作文其實並不難,往往難的是無話可說、無話可寫。二年級的孩子作文剛剛起步,千千萬萬別讓他們有一絲絲話難說、作文難寫的念頭或情緒。瞧,把你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說出來、寫下來,這便是口語交際與作文,如此而已。

在口語交際與習作過渡之間,我笑容滿面地衝孩子們說:“請你們將剛纔想的、說的寫下來,誰寫的新操場美麗,校長就會按誰的設計建造我們的新操場!”

孩子們一聽,發出一陣驚呼,隨即興致勃勃地動筆描繪自己心目中的新操場。一篇篇生動、形象、充滿想象力的習作,從他們的筆下噴涌而出。

由此可見,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找準交際的實際需要,是進行口語交際與習作訓練的策略之一。

策略之二:你我都應淡化要求

我們發現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平時許多學生很會與人交往,一到口語交際課,他們面對一個個具體的要求,卻變得手足無措,不知道怎麼說話了。口語交際課上,切忌羅列諸多的條條框框束縛學生,而應積極想辦法創設交際的情境,讓學生有話可說。

如一位老師執教口語交際課《我會拼圖》,“要求”便設計得極其巧妙。教師扮成一位手拄柺杖的老奶奶,問:“小朋友,你們在幹什麼?”孩子們說:“我們在做拼圖,說拼圖。”老奶奶說:“奶奶年紀大了眼花耳聾,你們得聲音大點兒說。”孩子們馬上爲老奶奶搬來凳子,一個個扮演小動物來介紹自己。在這樣的情境中提出“要求”就大大提高了學生練習的興趣,使口語交際的互動性得到有效落實,增強了學生在活動中參與的主體意識。

同樣,習作也要淡化要求,可以淡化命題,讓學生在大範圍內自由表達;可以淡化文體,激發學生想象創新;可以淡化章法,使學生習作強調自我;可以有意識地把“作文”一詞在課堂上消失,試着把作文課變成一個遊戲、一次採訪、一項觀察實驗、一場偶然事件、一次真心對話……讓學生在不知不覺、輕鬆愉快中,調動所有的感官去注意、去觀察、去研究、去發現、去再現、去想象、去感悟,有什麼就說什麼,說什麼就寫什麼,沒有字數、結構、文體、章法的限制……當孩子們擺脫了“習作要求”的制約,我們就會發現,作文教學的課堂是多麼生機勃勃、色彩斑斕!

有一天課間的時候,一羣學生蜂擁進辦公室,朝着我嘰嘰喳喳,原來,他們在樓下發現了一隻斷了半截翅膀的小蜻蜓,他們斷定是打籃球的大哥哥造成的。他們有的義憤填膺,有的黯然神傷,有的面露難色,有的.焦急萬分,好像要說:“江老師,您還是趕緊救救它吧!”……他們把奄奄一息的小蜻蜓遞給我,我該怎麼辦呢?此時,鈴聲響了,我把孩子們招呼進教室,把小蜻蜓輕放在講臺上,靈機一動:“同學們,小蜻蜓快不行了,你們有什麼話要對它說?趕緊拿出你們的習作草稿本,寫一寫吧!”孩子們刷刷刷地寫着,不一會兒,一段段充滿着真情實感的文字從他們的筆下一蹴而就。我讓他們一一讀着,讀着讀着,奇蹟發生了,小蜻蜓竟撲扇着半截翅膀搖搖晃晃地掙扎起來,繼而飛到窗外……孩子們目睹着奇蹟的發生,歡呼着:“小蜻蜓,加油!”“小蜻蜓,飛起來!”“小蜻蜓,再見!”……

由此可見,淡化要求,少些框框,是小學生樂於口語交際和習作的重要前提。

策略之三:你我都需醫治語病

語文教師應當是語言醫生,當學生進行口語交際時,我們教師要聚精會神地聽學生說話,不漏掉一個字,儘量不放過任何一種語病;批改、講評習作時要全神貫注,把不暢的語句給予疏通,或提醒或標上記號,讓學生自改。如一名老師在作文講評課上指導學生的習作《愛鳥》:

生:(讀)一個春天的早晨,太陽剛剛露出紅紅的臉蛋,薄霧如輕紗般籠罩着美麗、茂盛的小樹林,作文指導。

師:“茂盛”可改爲“茂密”。

生:樹林裏,鳥早就就醒了,互相呼喚着,像是一起來練聲,多美妙!

師:“互相呼喚着”最好換成“呼朋喚友”。

生:啪!啪!突然從樹林裏傳來兩聲槍聲。

師:一連兩個“聲”不好聽,“槍聲”可改爲“槍響”。

生:原來是一位獵手拿着槍,躡手躡腳地偷偷地打鳥。

師:“躡手躡腳”用得好,“打鳥”前面加上“正在”……

由此可見,教師要做一名優秀的語言醫生,相機糾正學生的語病,讓學生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精妙,學習規範地使用語言文字,長期堅持,纔會有利於學生語言的習成。

策略之四:你我都要熱情鼓勵

於永正老師曾說;“老師進課堂應該準備一千頂‘高帽子’。”老師樂於、善於表揚學生,從不放過一次應該表揚的機會,這是老師調動學生口語交際以及習作積極性的一大法寶。

如靳家彥老師執教的口語交際課《小熊請客》中的一個精彩小片段:

生:貓還會爬樹,貓是老虎的師傅,後來老虎學會了貓很多本領,然後就要吃貓,貓一招爬樹沒有教給老虎,老虎就吃不到貓了。

師:哎呀,說得真好。告訴老師,誰給你講的這個故事?

生:我爺爺。

師:了不起!魯迅小時候,長媽媽就給講過這故事,後來魯迅就成了大文學家。你呢?

生:我是一個小學生啊!

師:長大了呢?

生:那就當——文學家吧!

師:真好,長大了當文學家。

靳老師熱情真誠、幽默風趣的“兒童語言”多麼令人陶醉!

如我在習作講評課上對一名同學習作《我學會了--》(人教版四上第四單元習作)一文的評價:夏同學的這篇習作心理描寫非常精彩,先是“暗自高興”,然後“傻了眼”,接着“不氣餒”、“還是不氣餒”,跟着“終於耐不住性子了,想腳踩西瓜皮――溜之大吉”,最後“感激”教導自己的父母。情感變化真是一波三折。大作家亞米契斯在我們剛學的課文《爭吵》一文中也有精彩的心理描寫,他的文筆也不過如此!夏同學的本事不亞於他!

由此可見,教師要善於及時欣賞學生的點滴進步,特別是學生閃現的思維火花,更要激勵性地高度評價。學生一直處於鼓勵、表揚的氛圍中,就會樂於張口、勤於動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