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元認知策略培養促進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論文

論文2.67W

[摘要]元認知策略是一種重要的學習策略,元認知策略的培養能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爲其在校學習和畢業後的終身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實踐證明,元認知策略培養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策略水平,同時也促進了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元認知策略培養促進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論文

[關鍵詞]元認知策略 口語交際能力 自主學習

元認知策略是一種學習策略,與認知策略、社會策略與情感策略共同構成學習策略。概括地說就是學習者能夠有意識地計劃、監控學習任務、評估自己的學習情況。O’Malley等指出,沒有掌握元認知策略的學習者沒有明確的學習方向、沒有能力評估自己的進步、成績以及確定未來的學習。陳琦等透過實踐研究(陳琦,2002)進一步將元認知策略分爲三類:計劃策略、監控策略和調節策略。監控策略包括在學習材料時對注意力加以跟蹤、對材料進行自測等。調節策略能幫助學習者不斷修正他們的學習行爲,不斷尋找有效的學習手段。

毋庸置疑,目前爲止,鑑於升學的壓力,我們的基礎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重視的還是應試能力。很多學生進入大學,才發現原來自己學了十年、八年(至少六年)的英語,居然聽不懂老師用英語授課,根本不知道如何用英語進行口語表達,更不用說語音語調存在的問題了。這種狀況普遍存在,高職院校更甚。學生的啞巴英語現象不僅困擾了學生自己,也給老師的教學帶來諸多麻煩。同時,我們發現,學生們沒有掌握良好的學習策略來指導自己的學習,不懂得如何計劃、評估和監控自己的學習。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會向老師訴說,他們找不到合適的學習方法,不懂得如何安排自己的學習,下課後不知道該幹什麼好。由此說明,這些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很差,習慣於應試教育下什麼都由老師和家長來安排的狀況。

爲了更好的適應教育教學的需求,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提高其就業能力,我們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策略培養,主要是元認知策略培養,並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很大程度的促進了教學,促進了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一、元認知策略培養

1.計劃策略

很多學生都有過制定計劃的經歷,但事實上,總髮現自己制定的計劃無法完成。因此,在計劃策略培養中,我們主要指導學生如何制定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計劃。計劃分爲長遠計劃、中期計劃,和短期(或近期)計劃。首先,引導學生找出自己學習的遠期目標,例如,就業目標,想找一份什麼樣的工作。然後分析,爲了獲取這份工作,應該具備什麼條件,需要達到什麼要求,爲了達到這些條件和要求,我們應該怎麼辦。這樣層層分析,最後制定出自己的學習計劃。爲了達到更好的效果,開始的時候有學習小組討論、老師引導,逐漸過渡到學生個體獨立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

2.監控策略

我們發現,學生制定的計劃之所以總是無法完成就是因爲缺乏對計劃的隨時監控。因此我們引導學生根據計劃學習自我監控,隨時檢查計劃的執行情況。監控手段多種多樣,包括學習週記、階段性彙報總結、組長檢查、教師抽查等方式來檢查和監督計劃的完成情況,從而就檢查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措施。除了對計劃的監控,還指導學生加強自我學習過程的監控,做到自覺學習、自主學習。

監控策略還包括學會自我評價。一直以來,學生總依賴老師的評價,或者等待來自同學的評價,卻很少認真地進行自我評價。根據學習策略理論,正確的自我評價能引導學習者尋求到更實際、更符合需要的學習策略。因此,自我評價成爲我們策略培養的重要一環。在策略培養中,我們採取“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兩種方式相結合的做法。也就是說,由老師的評價、同學的評價來引導學生的自我評價,再透過學生自我評價,延伸到同學之間的評價、教師的評價。學生根據來自不同羣體的不同評價來進一步調整對自己的評價,從而更清楚自己學習中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

3.調節策略

計劃一旦制定出來,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發現,學生們制定的計劃在實施一定時間後,變得並不很適合他們的實際情況。這時候,他們需要根據實際作出調整。因此,每階段檢查後,要求學生根據計劃中存在的問題,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調節計劃,並及時做出更爲正確、貼切的自我評價。此外,對於何時得學習方法的選擇和調整也是調節策略的重要內容之一。

二、效果分析

1.調查分析

計劃策略方面,95%以上的同學“很清楚自己的英語學習目標”,因此半數以上的同學“每學期初總是根據學習目標和任務制定出很詳細的英語學習計劃”;80%以上的同學“總是透過自己閱讀課本的前言來了解每個學期的英語學習目標和任務”;另外,85%以上的同學“知道自己的英語學習計劃是符合本人的實際情況的”。這說明,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計劃制定的方法和途徑,同時能夠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因此制定出的計劃能基本符合自己的實際需要。

監控策略方面,75%以上的同學學會了在課堂上透過調整注意力來監控自己的學習過程,學會分析老師的教學意圖,能分辨老師的哪種教學方法適合自己;70%以上的同學主動關注英語好的同學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行爲、課外自覺堅持每天的英語聽說讀寫活動、透過做題和與英語好的同學(尤其是英語母語人士)操練英語來檢測和提高自己的英語表達能力。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已經學會了有意識地監控自己日常學習行爲。對自己學習行爲的自我監控引導他們自覺地學習,並且尋求到合適的方法來加強和提高學習效果。

調節策略方面,72%的學生表示自己能夠根據計劃的執行情況及時調整和修正計劃;80%以上的同學能夠根據不同的課程來自覺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根據不同課型選擇不同的複習方法。在自我評價方面,100%的.學生“很清楚自己的英語水平,即在聽、說、讀、寫方面的優勢與不足”,86%以上的學生能夠經常評價自己的學習效果和學習方法,從而更加明確那種學習方法對自己更有效。

整體來說,學生掌握了基本的策略,元認知策略能力得到較大提高,並且這些策略的運用促進了他們的學習效果,因此學生整體對策略的運用持肯定態度。

2.課堂觀察和技能考覈分析

(1)口語交際能力提高

首先是開口說英語的慾望和膽量提高。從進校伊始的無人敢說話、個個埋頭苦幹,逐漸發展到小部分上臺,直至現在全體熱烈討論、爭先上臺展示、發言。整個班級學習氣氛上了一個臺階。每次任務分配下去,每個小組都會展開熱烈的討論,90%以上的同學都能主動陳述自己的觀點,80%以上的同學敢於就自己的觀點與小組成員爭辯和反駁。40%以上的同學能在自己發言的基礎上,鼓勵不敢開口的同學,並自覺爲他們創造機會和條件。

其次,口語交際的內容更富有廣度和深度,表達更貼切。一開始,學生們的發言總是千篇一律,思維不開闊,人云亦云,沒有認真思考,也無法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和反覆練習,不僅表達慾望大大增強,表達水平也逐步提高。例如一些故事接龍、問題探討,很多同學會發表不同觀點,給出不同的答案和理由。在口語表達的時候,嘗試着使用一些新的表達法,並且在反覆使用後日趨流暢、貼切。

再者,由於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們主動用英語在課外跟同學溝通,主動與外教溝通,並且大部分同學表示,看到外交有溝通的願望,而不像以前看到外教就發慌,不知道說什麼好。

(2)自信心、表達慾望、公衆表現能力增強

從課堂觀察來看,學生學習自信心增強,表達慾望增強。這也得益於他們口語表達能力增強。跟學生的個別談話也證明了這一點。絕大部分學生表示,以前之所以不說英語,不是因爲不想說,而是不敢說,是說不出來,同時也怕自己說錯了別人笑話。但現在覺得自己能說了,說的不錯了,因此覺得說英語是一件樂事,尤其是上臺發言。上臺發言不僅能練習口語,而且還能展示自我,能給人增添自信。在班級組織的英語活動中,87%以上的同學能主動上臺表演,另有部分同學在同學和老師的鼓勵下能上臺。在校外同行專家與學生座談時,90%以上的學生能主動用英語跟專家交流,受到專家的一致好評。

期末的語言技能考覈結果顯示,80%以上的學生能夠就所給話題展開敘述,語音語調比較正確、用詞較爲恰當、能運用一定的交際策略,能夠傳達基本正確的資訊,達到溝通的目的。其中有25%的同學能夠流利的用英語就既定話題闡述自己的思想,而且觀點正確、思維開闊、用詞正確、句式變換較恰當。

(3)存在的不足

儘管策略培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還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儘管大部分學生已經學會了制定學習計劃,但他們制定計劃的時候很少有人主動向老師瞭解本學期的學習任務,75%以上的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並不願意向老師或同學求助,77%的同學不瞭解課堂上老師的教學活動意圖也不會向老師去做了解。半數以上的同學還沒有養成習慣自覺檢查自己的學習計劃是否按期完成。這些現象存在的原因可能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高職學生從中學進來以後,尚未形成對老師的充分信任,或者認爲自己是大學生了,應該一切獨立而不應該“依賴”老師。因此,教師應該跟學生多溝通,贏得學生的信賴,同時引導學生明確:大學生也需要老師在學習上給予引導和指導。其次,我們應該加強監管,隨時監督學生的計劃完成情況,並且建立學生間的監督機制,促使學生能自覺不自覺、主動和被動的監控自己的計劃執行情況,從而更好的促進學習。

我們知道,我們的學生從小接受的教學方法就是被動地接受各種知識傳授,獨立思考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沒有得到培養和共同發展(胡迎燕,2006)。但是,教學的目的不是爲學生的記憶傳遞資訊,而應該是學生自我監控能力的培養。“這些能力很重要,不只指導了規範的學校學習,也能教導一個人在離開學校後如何繼續更新自己的知識”(王靜瓊,2007)。在終身學習理念廣泛爲人們所接受的時代,我們更應該教會學生自主學習,使他們在校期間能“自覺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法、監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同上),畢業後也能更好的規劃自己的終身學習,從而能更好的適應社會。

參考文獻:

[1]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2]胡迎燕.中國學生外語“自主學習”問題研究.中國成人教育,2006.8.

[3]王靜瓊,張衛,朱祖德.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其培養.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