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論文

論文2.89W

優秀教師是優質教育的精髓,優秀教師是教師隊伍的中堅力量,是教育系統內最重要的優質教育資源。下面我們來看看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論文,歡迎閱讀借鑑。

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論文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曾涌現出無數的優秀教師,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成長進行研究。首先,提出小學語文教師專業成長的概念,其次,對小學語文優秀教師專業成長必備條件進行了分析,最後,歸納總結出小學語文優秀教師專業成長的規律。

【關鍵詞】小學語文;優秀教師;專業成長

優秀教師是優質教育的精髓,優秀教師是教師隊伍的中堅力量,是教育系統內最重要的優質教育資源。新一輪的教育改革離不開教師的積極參與,教師是影響和制約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關鍵因素。時代發展和教育改革呼喚能夠勝任教師職位的優秀教師大量誕生和快速成長。

一、小學語文教師專業成長概述

1.小學語文教師專業成長的概念

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成長特指小學語文教師的學科專業知識不斷更新擴充的過程,是其教育教學素質不斷提高和成熟的過程,是語文教師作爲個體專業發展的一個不斷學習、實踐和創造的循環過程。

2.小學語文優秀教師專業成長必備條件

(1)以學科專業知識強骨幹。學者們普遍認爲,優秀教師之所以優秀是因爲她具有出色的教育表現和與之相適應的複雜的專業知識結構。一般而言,可以將語文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從本體性知識(語文學科知識)、條件性知識(語文教育理論知識)和實踐性知識(語文教師的實踐性知識)三方面來把握。優秀的語文教師要做到:在閱讀中學習,擁有一定的文學素養;在寫作中沉澱,寫作不僅是積累經驗的一種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於閱讀和思考的強勁動力;在進修中提升,進修可以學習教育研究理論,提升教育科研能力,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實現自身專業的成長。

(2)以課堂教學藝術展雙翼。課堂是教師展翅翱翔的天空,教學藝術就是教師的雙翼。教師的人生重心在課堂,教師的天地在孩子中間,他們的才情、智慧和理想,都集中地顯現在三尺講臺之上。優秀教師強調對文字的“深度”解讀與剖析,強調師生之間的“深度”對話與互動,注重課程資源的積累與整合,力求給學生一種終極關懷,“既給學生打好終身學習的底子,又要打好精神發展的'底子”。

(3)以教育教學思想塑靈魂。如果沒有獨立的思想、自由的人格,談教學的個性是沒有意義的。優秀教師在教學的探索中始終保持着自己敏銳的視角。他們努力結合自己的讀書寫作和課堂教學,邊學習,邊實踐,邊研究,力求將理論和實踐、閱讀與思考拓展結合起來,勇於用自己的話語發言,勇於上公開課,展現出一個不斷進取、樂於向上的新時代小學語文教師的獨特風貌。勇於探索改革、勤奮鑽研的思想之花,是優秀教師專業成長的靈魂所在。

(4)以專業研究生活凝心血。每個教師都可以成爲一名優秀教師,重要的是需要教師付出行動,用行動來堅守自己的教育事業,行動是思想的母親。優秀教師的專業研究生活可以說是“且行且思,且思且行”。教師僅有專業追求是不夠的,還要在行動上擁有專業探索精神。

二、小學語文優秀教師的專業成長規律

1.以專業知識作養分

目前人們已普遍地認識到,優秀教師的典型特徵是具有出色的教育表現和與之相適應的複雜的知識結構。杜威說:“一個人要成爲合格的教師,第一條件就是需要對教材具有理智的準備,應當有超量的豐富的知識。他的知識必需比教科書上的原理或比任何固定的教學計劃更爲廣博。”

(1)語文學科專業知識。語文學科知識也稱語文的“本體性知識”,是作爲一名語文教師勝任語文教學工作所必須具有的語文學科方面的專業知識,即對自己所教語文學科的內容要有深入透徹的理解。它決定了語文教師應該“教什麼”或“用什麼去教”。

(2)語文教育理論知識。語文教育理論知識是語文教師的條件性知識,就是“如何教語文的知識”,是教師將語文學科知識與技能轉化爲學生可接受、可理解和可掌握知識的工具與橋樑。一般包括一般教育理論知識和語文教育理論知識。

(3)語文教師的實踐性知識。語文教師的實踐性知識是教師真正信奉的,並在其教育教學實踐中實際使用和表現出來的對教育教學的認識,包括可言傳的、可意識到的但無法言傳的和無意識的顯性與隱性知識。語文教育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領域,語文教師工作的專業性、個體性、創造性和發散性等特點,都需要教師實踐性知識的支援。所以,語文教師必須把自己的學科知識轉化爲與學生原有知識相聯繫的教學實踐性知識。

2.把課堂教學當土壤

實踐是成長的土壤,教師的成長需要和動力在教學實踐中萌芽生成。教師不可能脫離課堂成長,教師只有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求真知、謀發展,才能藉助知識和技能之間的轉換實現專業素質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1)語文教師自身的語文能力。語文教師的語文能力是指語文教師在長期的規範的言語實踐中形成的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語文教師自身的語文能力包括語文教師的鑑賞能力和語文教師的表達與交流能力。新課程要求語文教師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讀寫聽說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學生語文能力的強弱與教師語文能力的高低密切相關。

(2)語文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師不僅要具有傳統的“三字一說”(鋼筆、粉筆、毛筆和普通話)能力,還必須具有蒐集和處理資訊以及運用現代資訊技術、多媒體教學的能力。

(3)課堂教學機智或教育智慧。新教師成長爲優秀教師需要掌握學科專業和教育理論等各種知識,而更重要的是獲得豐富的個人實踐知識和智慧。與教師實踐知識融合在一起,並使教師靈活地解決複雜情境中問題的是教師在教學中表現出的實踐智慧。從事教學工作所必備的實踐知識和智慧,需要新教師在資深教師指導、協助下,透過自身的教學實踐和自我反思來獲得。

3.視反思研究爲路徑

反思是教師獲取實踐性知識、提高教育能力、生成教育智慧、實現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主要是指教師透過自身的行爲研究,鑽研教學中所出現的一系列問題,不斷提高現有教學水平,促進自身專業成長與發展的過程。新課程改革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並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爲做出相應的變化。教師教育部門也把培養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提到了一個新的突出高度。

(1)語文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培養。首先,教師要提高教育期望,激發反思動力,養成反思的習慣;其次,教師要分析教材,分析學情;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瞭解學生的發展,對教材和學生展開反思;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教育競賽。最後,每一次的反思並非是簡單回顧和一般分析,而是教師以新的層次、新的角度對自己的觀念進行修改、替換和完善。

(2)語文教師反思研究的幾種途徑。選定客觀參照人物,進行自我反思,可以是青年教師心目中的榜樣,比如某教育專家或特級教師等等。撰寫課後記或教育隨筆,評價教學效果,對豐富教學實踐、提高教學水平會有很大幫助。利用多媒體、錄音或錄像等,直觀進行反思。蒐集同行或學生等關鍵人員的評價資訊。

三、結論

總之,從普通教師成長爲優秀教師,既有教師自身的努力,也有適宜其成長的土壤;既有教師自身的個性化特質,也有其發展的共性規律。如何從教育實際出發,爲地方、學校打造更多的“名師”,現在仍是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需要面對的課題。

參考文獻:

[1]葉繼琴.以教學反思來促成語文教師專業成長[J].太原教育學院學報,2006(9).

[2]杜威著.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M].姜文閡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鍾啓全.教師“專業化”的範式[J].徐州教育資訊網,2003(9).

[4]吳捷.教師專業成長過程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教育探索,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