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關於鋼筋分項工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論文

論文1.96W

一、鋼筋的鏽蝕、污染問題、鋼筋的位移問題

關於鋼筋分項工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論文

在混凝土結構中,主要是柱、牆內主筋的位移較爲普通,其位移的允許值,規範規定爲±5mm,但在實際施工中有些偏差較大,甚至於有的位移達40mm,加大了或減小了鋼筋的保護層的厚度,嚴重影響結構件的承載力。造成主筋位移的原因有:

①箍筋綁紮不牢;

②模板固定措施不力,或者未加墊塊;

③混凝土中的骨料擠壓柱筋;

④振動棒在振搗混凝土時接觸了鋼筋,使鋼筋被振動錯位;

⑤上下兩層放線誤差而形成主筋位置不準等。

鋼筋錯位以後現場一般的處理方法是用鋼筋扳手急彎到位,但彎的比例不是樑柱處允許的1:6,往往達到1:0.5的超常比例,而使鋼筋早期達到屈服強度,給工程帶來嚴重的隱患,這種錯誤處理方法一定要堅決杜絕。

1、一般性的鋼筋錯位(柱縱筋錯位小於40mm,同時不超過柱寬的10%)在樑柱澆築完成經放線後才能發現,因此不宜採用上下柱變截面處的鋼筋搭接方法;如在樑柱接頭內,可採用1:6的平緩過渡,傾斜到位,以使其處於正常的承力傳力狀態。還可使錯位的柱筋平緩傾斜復位,再在該鋼筋原位置加設一根相同規格、下端帶直鉤的鋼筋,以增加錨固長度,然後在端部進行綁紮,直鉤的錨固長度一般可取300~400mm,錨入柱或牆內。

2、柱內鋼筋位移過大(柱縱筋錯位大於40mm,同時超過柱寬的10%),嚴重削弱有效斷面,影響柱的承載力,須將樑柱接頭處的混凝土局部鑿出一定深度,露出原錯位鋼筋,出樓地面前錯位筋應平緩傾斜正常,再在正確的位置重新綁一根同規格的鋼筋,兩端彎折,和原鋼筋焊接,焊完後,將焊藥皮處理乾淨,然後將鑿開的孔洞用高一級強度的混凝土填滿搗實,並在混凝土中參加適量的膨脹劑。還有一種效果較好的處理方法是將錯位鋼筋按1:6扶正,扶正區另外增設同規格的鋼筋,按正確的位置在混凝土上鑽250mm深的孔,將鋼筋下端植入,用高強度的膨脹水泥砂漿灌注密實,上端與原錯位扶正後的鋼筋相互焊接,焊接長度爲5d雙面焊,並在扶正區適當的增加箍筋。

現場鋼筋一般都是室外堆放,無防雨措施,甚至於亂堆亂放,遭操作人員任意踩踏,形成鏽蝕;個別棄置時間過長的鋼筋,鏽蝕污染更爲嚴重,有鏽斑、鏽片、裹泥、油污等現象。這種鋼筋用於結構中,勢必影響鋼筋與混凝土的握裹力。根據國家規範規定:嚴禁鏽蝕污染的鋼筋使用在工程上,鋼筋的表面應潔淨、無損傷,油漬、漆漬和鐵鏽應在使用前清除乾淨;帶有顆粒狀或片狀老鏽的鋼筋不得使用。

二、鋼筋的保護層問題

鋼筋的保護層關係到構件的承載力和耐久性。保護層減小,影響構件的`耐久性,保護層增大,對壓彎構件無形中減小了其有效高度,削弱了承載能力。所以必須嚴格的按照規範規定,控制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保護層不規範的主要原因是:

①未認真設定鋼筋墊塊;

②主筋的移位;

③在製作箍筋時,其內徑尺寸偏小,無形中增大了保護層,縮小了構件的有效斷面。所以不但要求按圖紙和規範制配箍筋,保證主筋的正確位置,而且要設定混凝土墊塊,如果鋼筋重量大,可增大墊塊的面積,提高墊塊混凝土強度,或增加墊塊的數量;決不允許以短鋼筋頭代替混凝土墊塊。

在主體施工質量的監督檢查中,經常發現板底露筋相當嚴重,有的板底鋼筋下的混凝土僅爲厚1mm,鋼筋隱約可見;有的板底筋下的混凝土不密實,蜂窩夾渣。在牆柱上下層施工縫處,由於鋼筋骨架錯位,將錯位鋼筋彎折加以調整,上層模板在施工縫處緊貼鋼筋,造成施工縫處露筋。這些現象比較普通,應採用結構修補的措施;具體的做法是剔除鬆散的混凝土,清潔鋼筋表面的鏽漬,將混凝土表面鑿毛,澆水溼潤或者草袋養護,噴射高一級強度的細石混凝土或砂漿,必要時還應在細石混凝土或砂漿中摻入一定量的膨脹劑和結構膠。因此,決不允許以抹灰層代替保護層,不能僅僅採用簡單的抹灰來封閉露筋部位,必須做好結構處理後再做抹灰,以保證結構工程質量。

三、鋼筋間距不符合規範規定

在樑柱節點區,柱、樑的上下縱筋集中在同一位置,非常密集,其間距達不到規範規定的25mm的最小要求,削弱了混凝土的握裹層,容易產生劈裂,影響構件的承載力。所以在配製鋼筋時,應考慮相互錯開的問題。框架樑或連續樑中間層的端節點處,柱、樑的上下鋼筋的彎折部分,都集中在柱外側25mm處,非常擁擠,鋼筋之間密無間距,違反規範的規定。假若框架樑、柱的縱筋均爲25的鋼筋,柱的外縱筋應在柱外側25mm處;樑的下部縱筋伸進柱內的錨固長度爲L aE,僅平直段部分滿足不了L aE,應在柱外側面保護層75mm處彎折,避開柱筋彎折長度不限,使伸入柱內水平長度和彎折長度之和達到L aE,即上,則L aE=35d,0.45 L aE=16d,彎折長度不小於15d;若柱斷面較大,右在大於0.45 L aE的範圍調整水平長度,和下部的彎起筋錯開。總之,要保證受力鋼筋的間距,必須在配筋過程中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