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高中班級管理的特殊性的應對策略論文

論文6.02K

摘要:農村高中班級管理受各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存在其特殊性。要想優化和提升農村高中班級管理,就很有必要針對其特殊性“對症下藥”,創出一條符合農村高中班級管理實際的、行之有效的途徑。

關鍵詞:農村高中;班級管理;學困生轉變;家長教育理念

農村高中班級管理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具體說來主要存在:教育對象、教育資源、家長教育理念、教師隊伍及新課改實施等方面的特殊性。這些特殊性的存在,給農村高中班級管理帶來了挑戰,同時也迎來了機遇。下面筆者就其特殊性的針對性策略談一些個人的看法。

一、農村高中班級管理中學困生的轉變策略

農村高中學生大多中考成績不高,少數學生還較頑劣。但再頑劣的學生內心深處都渴望做個好學生,作爲班主任若能少一點批評、多一份鼓勵,少一點苛責、多一份賞識,就可能使我們的學生自尊、自愛、自強。我們要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師沒有放棄我,老師把我與其他學生一視同仁。其次,班主任要講究與學生的溝通方式,要善於傾聽學生的訴說,要報着課下與學生做朋友的心態與學生交流。只有這樣他們才願意與你接近,從而逐步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另外,作爲班主任要充分認識到存在於農村高中學生身上的諸多優點:正直、誠實、有恆心、不服輸等優秀品質,適時予以肯定,並引領班級全體學生將這些優秀品質運用於學習生活中。總之我們要能看到農村高中學生教育過程中存在的有利的一面,並使之發揚光大,從而在農村高中班級管理中學困生的轉變上創出一片新天地。

二、農村高中學生家長教育理念滯後的應對策略

農村高中學生家長整體文化程度偏低,大多不能科學有效地教育自己的孩子,普遍存在完全依賴於學校及班主任老師的傾向。而教育應該是學校、家庭、社會的“合力而爲”,缺少任何一股力量都將會使學生教育出現缺失和不完整。作爲農村高中班主任應主動將每個學生在校的各方面表現,及時反饋給家長,以便家長能採取富有針對性的家庭教育手段來配合學校教育。這種反饋可以是電話、也可以是家訪,還可以邀請家長到學校面談。同時班主任應組建好家長委員會,逐步分層次培養出有見地、敢說敢做的優秀家長代表,由他們去引領和帶動其餘家長參與到教育學生的“隊伍”中來,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逐步形成合力,爭取教育效果最大化、最優化。另外,還可以在微信羣上設立一個信箱,鼓勵家長能對班級管理提出合理化並具建設性的建議,並使之成爲家校聯繫的橋樑之一。同時定期評選出優秀家長代表,在每學期定時召開的家長會上讓優秀家長代表發言、交流,從而做到家校聯手、齊抓共管,共同教育。

三、農村高中教師隊伍的特殊性及應對策略

由於農村高中所處地域環境所限,經濟不發達,教師待遇相對較差。很多優秀師範畢業生寧願在經濟發達城市就業,也不願到農村高中任教。農村高中教師大多來自普通師範院校,還很有一部分是從附近鄉鎮初中部選調上來的教師,教師隊伍的特殊性是制約農村高中班級管理的關鍵因素之一。雖然如此,我們必須看到農村高中教師教育教學方面肯吃苦、有恆心的特點,而且很多教師常常利用閒暇時間給學生“開小竈”而不計報酬。另外,由於教師自己大多是農家子弟,能深切感受到上大學對改變農村孩子命運的重要性,從而在教育農村高中學生時更有辦法,也更有針對性。因此作爲班主任既要看到這個隊伍的特殊性,也要看到這個隊伍的“戰鬥力”。潛心與各位老師精誠團結,齊抓共管、因材施教,共同爲農村高中的班級管理開創一個新局面。當然,爲了穩定和優化農村高中的教師隊伍,上級教育部門應制定各種傾斜政策。譬如各種教師培訓、鄉村補貼,職稱名額向農村高中有意傾斜,逐步培養出一批教育教學技術過硬、熱愛農村高中教學,願長期爲農村高中教育奉獻的優秀教師。只有這樣,農村高中的班級管理才能逐步有一個燦爛的明天。

四、農村高中班級管理中新課改實施特殊性應對策略

由於農村高中學校在教學硬件設施上存在“硬傷”,學生生源總體水平偏低,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等無不制約着新課改實施步伐的行進。教師是新課改實施的主體,要想真正推行新課改,提升和優化農村普通高中教師的整體素質便成爲重中之重。而這種提升和優化是一個緩慢的、逐步完善的過程。因此,加強城鄉間教師的互動交流,在城市與農村高中教師的互動交流中幫助農村高中教師不斷提升自己,更好地爲新課改發揮作用。農村高中有很多與現代化資訊相關的課程由於教學設備的制約無法正常開展。但作爲一名農村高中班主任,不能也不應該過分放大這種“不足”。要與其餘老師一道充分“挖掘”和“開發”地方資源,發揮集體的聰明才智。借新課改的東風,創出一條符合農村高中學校實際,同時也符合農村高中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具體說來:能否一改往日單一的、一講到底的“滿堂灌”的教學,而是講練結合,課堂上留較充裕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動手、自己思考。能否一改過去老師提問只有個別學生回答的現象,而轉變爲老師提出問題後,讓各學習小組展開討論後由學生代表予以回答;能否一改以前除了學習還是學習的現狀,轉變爲課後成立各種興趣小組,讓學生在課外、課餘時間展開小組活動,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興趣,又能鍛鍊學生的綜合素質。總之,我們農村高中不能將新課改視爲“洪水猛獸”,要在思想上接受它,行動上儘可能踐行它,使之更好地爲農村高中的班級管理及教育“增磚添瓦”。農村高中班級管理由於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呈現出其獨有的特殊性和複雜性。但也正是其特殊性的存在爲農村高中的班級管理引來了機遇和挑戰。作爲農村高中的教師,我們既要正視農村高中班級管理中的諸多缺憾,同時也要看到這一領域的潛在的機遇,迎難而上、與時俱進,定能在這一平凡的領域中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參考文獻:

[1]張志剛.淺談農村高中學困生的轉化[N].山西師大學報.

[2]郭娜.淺談農村家長教育觀念對教育發展的影響及改變策略[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3]侯甜.農村高中新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及解決途徑[J].重慶:西南大學教育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