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地方高校環境設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論文

論文2.12W

摘要:該文基於民族文化設計理念的角度,探討地方高校環境設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的方法。在民族文化設計教學理念研討、民族特色內容挖掘、教學方式探索、項目引導、教學內容服務地方、本科與碩士培養體系銜接、課程評價機制改進等幾方面深入挖掘教學改革的具體方法,有利於達到地方高校環境設計人才培養服務地方、共同促進環境設計專業學科發展的教學改革目標。

地方高校環境設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論文

關鍵詞:民族文化設計;人才培養模式;地方高校;改革

截至2016年,全國開設環境設計專業的高校超過300所。近年來,雖然人才市場對環境設計人才需求量很大,但在就業問題上,環境設計畢業生就業難度較大。從地方高校來看,爲了滿足地方建設對人才的需求,環境設計人才培養就需要突出地方特色,更好地支援地方發展建設。在環境設計人才培養模式和體系中引入民族文化設計理念,從培養專業基礎能力、突出專業培養特點的角度重新思考熟知的環境設計專業,明確人才培養的特色方向。地方高校環境設計人才培養,以擁有民族文化設計能力的環境設計複合型人才爲培養目標,將會成爲必然趨勢。

一、目前地方高校環境設計人才培養模式中的問題

透過對地方環境設計一線用人需求的調查,設計企業需要的是真正擁有實踐性設計能力的技術人才。實踐性設計能力包括基礎設計能力與滿足甲方特殊需求的特色性設計能力。目前,地方高校培養的環境設計專業的部分畢業生僅僅能完成基礎性環境設計,而不能完成特色性方案設計,這導致其進入工作單位後只能成爲設計輔助人員,而不能成爲獨當一面的設計師。這凸顯出現有的環境設計專業教學和人才培養體系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環境設計人才培養專業特色不突出地方高校在環境設計教學中突出藝術理論基礎和基礎創意啓發,缺乏民族文化設計意識培養。目前的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存在偏重基礎設計能力培養、忽視民族特色性設計能力的問題。由於環境設計是應用型、綜合型學科,人才培養需要從市場需求出發。地方高校環境設計人才的培養需要貼合當地的具體需求,培養出具有民族特色設計能力的人才。

2.環境設計教學模式雷同目前,一些院校的環境專業課程結構設定雷同,缺乏自己的專業特色。環境設計專業是一門藝術性、工程技術性、多學科交叉的學科,這要求教育者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要打破固有的藝術類教育方式。環境設計類學科需要結合專業特點和學生素質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嘗試。在完成基本設計能力培養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匯入民族文化與地域文化的教學模組,在環境設計教學中突出設計基礎、融入民族文化,突出環境設計的教學特點,破除雷同的教學模式。

3.環境設計與民族文化設計之間缺乏銜接環境設計專業與其他學科之間缺乏聯繫,難以激發學生與民族文化相融合的設計創造力。環境設計是涉及建築、規劃、景觀空間、室內空間設計的複合型專業,但現有的課程體系缺乏與民族文化之間的相互滲透,學生掌握的是孤立、片面、零散的知識,沒有突出的設計主題將這些知識貫穿起來。學生所學專業知識未能形成特色鮮明的體系。

4.環境設計教學內容與地方人才需求脫節環境設計專業以往的教學模式相對死板,教學內容與地方實踐性設計項目要求脫節,使其成爲高校教育的薄弱環節。如果僅僅調整局部教學模式和方案,沒有從具體的教學內容改革出發,環境設計人才培養很難滿足廣西地區環境設計市場對人才的需求。

二、民族文化設計理念下地方高校環境設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法

爲了滿足地方性環境設計人才需求,地方高校環境設計專業教育需要積極探索民族文化設計理念下的特色型環境設計人才培養模式,進而有效保障教學質量。環境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可以透過民族文化設計教學理念研討、民族特色內容挖掘、教學方式探索、項目引導、教學內容服務地方、本科與碩士培養體系銜接、課程評價主體轉換等方面展開。

1.在環境設計教學上融合民族文化、地域特色設計理念在環境設計教學理念中融合民族文化設計的教學理念,引導師生拓寬視角,從更高的設計層面看待環境設計專業,從觀念上打破以往課堂上僅關注環境設計專業基礎設計能力的弊端,而是將民族文化全面引入環境設計的整體教學,力求從過去強調課堂基礎設計能力的教學,轉變爲將課堂學習和課外學習相統一,引導學生在不同民族性、地域性特點的設計項目中,學習與瞭解項目文化背景和地方用人單位的針對性實際需求,並運用到環境設計教學。

2.在環境設計教學中修訂與之對應的特色教學方案環境設計專業要調整和修訂原有教學計劃與教學方案,才能滿足人才培養需求。在原有的教學課程中適當增加民族學、社會學等類型的教學課程,同時,在傳統環境設計課程中增加融合性專業設計內容(如,在教學內容中增加室內設計與廣西傳統民居室內裝飾的關係、景觀設計與特色城市風貌的關係等銜接內容),讓環境設計教學內容層次分明,教學內容覆蓋面更廣闊。在具體的設計教學模組中,如園林設計、道路景觀設計、小型空間設計等,以民族文化設計作爲教學體系建立的核心,教學內容圍繞如何將地域性、民族性文化特色與環境設計相融合來安排。教學方案的修訂,從內容優化與結構優化兩方面同時入手,讓學生從單一基礎能力人才向民族文化設計特色型人才轉化。

3.採用科教協同的教學方式與手段,課堂傳授教學與民族文化設計類科研項目相結合地方高校教師的科研項目大多與民族文化研究相關,橫向設計項目亦是如此。環境設計教學採用科教協同教學模式,本身就有貼合地方文化特色或者民族特色的先天優勢。在教學上,教師要突破以往單一課堂講授教學方式的`束縛,探究如何利用民族文化設計類科研項目爲引導,指導學生參與地方實際項目的具體設計工作,透過具體項目的民族文化背景分析、講解、分工、項目小組合作設計等步驟,理解民族文化設計在項目中的意義,主動適應地方設計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有效達到地方高校人才培養服務地方建設的目的。

4.課程教學形式上結合傳帶教學模式,民族文化設計理念貫穿教學過程環境設計教學本身具備模組化教學的特點,課堂教學一般採用教師理論教學與課程設計課題研究的方式,教師常選用虛擬課題,要求學生完成相應作業。課程虛擬課題設定會出現課題設計細節不夠完善、項目設計場所環境背景資訊不足、學生設計成果細節不夠、完成度不高等問題。在學生學習方面,學生研究精神與學習興致也有所不足,尤其是民族文化設計特點無法在設計中體現出來。目前,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學生人數較多,教師無法一對一地對學生進行設計指導。此時,可以將高年級環境設計專業學生尤其是畢業班的學生引入低年級學生的課堂教學。高年級學生選取畢業設計課題,依據其具有的民族文化特點,結合模組化課程,引導低年級學生有目的地學習。

5.以民族文化設計教育爲核心,增強本科教育與碩士教育培養體系的銜接環境設計專業是一門涉及內容極其豐富的專業,其包含環境規劃、城市區域規劃、建築學、民俗學等內容。單純四年的本科教育不足以涵蓋所有的學習內容。在本科教育中,教師要以民族文化設計教育爲核心,將其融入專業課題模組教學,爲學生將來進入更高層次的學習提前指明研究與學習方向,做好特色體系培養的銜接工作。

6.以民族文化設計教育爲引導,建立以學生爲主的新型實踐教學環節與教學評價機制以民族文化設計爲導向,將其作爲課程評價標準與評價基礎。課程成績評定由原來單純的教師評價轉變爲學生評價爲主體,結合傳帶型教學形式,教師與學生對設計成果共同完成評分,達到評分更客觀、更公正的目的,從而提高專業教學改革的效果。如,具體評分構成爲:高年級學生作爲項目組長評分佔40%,小組公開答辯成績佔30%,教師評分佔30%。

三、民族文化設計理念下地方高校環境設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意義

基於民族文化設計理念下的環境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探索,其價值在於改變以往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僅關注本專業基礎設計能力的培養、忽視民族文化設計能力教育、人才缺乏特點、專業缺乏特色等問題。在人才培養層面,從根本上解決人才培養與地方人才需求脫節的問題。以往環境設計教學僅僅從基本設計能力的淺層入手,無民族文化設計思維的設計教育理念。建立民族文化設計特色型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增強環境設計專業教學的效果,突出地方院校專業特點,能夠促進地方高校環境設計專業的建設和發展。具體而言,培養具有民族文化設計能力的特色型環境設計人才有利於環境設計專業適應當前地方環境設計企業的人才需求,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具有現實意義;有利於激發學生在學習和設計上加強民族文化與設計融合的設計探究意識;有利於明確學科特點和建立地方高校特色專業。推動教學內容與民族文化設計能力的特色型環境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性改革,爲高校服務地方提供了明確的人才培養方向。

四、結語

環境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需要從市場需求出發。在教學內容中,強調地域與民族文化特點,將民族文化設計理念貫穿教育內容體系的始終。運用融合民族文化設計的教育創新理論,探索地方高校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指導環境設計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不斷增強環境設計專業相關課程教學的效果,最終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民族文化設計能力特色型環境設計人才的培養模式和體系,爲環境設計專業與地方建設融合發展、樹立地方高校專業特色的目標做出積極的改革探索與實踐。

參考文獻:

[1]吳紅梅,陳若茜.民族文化元素與包裝結構設計融合的教學探討.中國包裝工業,2014(18).

[2]於超.論民族元素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的滲透.淮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1).

[3]楊琴琴.民族院校中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與實踐模式探討.美術教育研究,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