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關注情感體驗 優化語文教學的論文

論文2.14W

【摘要】語文學科需要有豐富的情感,在教學中不可忽視學生的情感。語文教學中,必須挖掘和體會課文的情感因素,把一篇篇有血有肉的文章講得情景交融,引領學生感知體悟,培養學生移情能力,形成良好情感品質,達到情感教學的目的。

關注情感體驗 優化語文教學的論文

【關鍵詞】情感體驗;語文教學;感染;昇華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人的情感是對客觀事物所持態度的體驗。語文課蘊含着豐富的思想感情,而使學生感受、體驗、昇華這些感情是實現語文教學目的,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見,語文教學尤其要注重情感教育。那麼,在語文教學中怎樣進行情感教育呢?

1.注重教師情感的感染性。

唐代詩人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都是以心交心,以情換情的,教師的自身情感直接影響學生。

首先,教師要給學生信任感。如果學生反感、甚至厭惡教師,那麼其所教學科自然沒有學習興趣。教師要對學生傾注全部愛心,關心愛護學生,尊重信任學生,滿腔熱情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尤其對弱勢羣體要傾注更多的愛。06級學生李海明,功課一塌糊塗,特不遵守紀律,對什麼都無所謂。不少人認爲他不可救藥。我發現他作文寫得不錯,就在評語中多寫些肯定和激勵的話,講評時把他的作文當範文,並幫助他向報刊投稿。當他的文章在校報上接二連三的發表時,老師們驚喜地反映他象變了一個人,成了班裏的積極分子。時時給學生以微笑、期待和讚許,讓學生感到教師可信、可親,產生一種滿意、喜愛的情感。“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自然會對教師的教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

其次,在語文教學中注重情感。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朗讀。教師的示範朗讀對於學生理解課文進入意境至關重要。教師在做示範朗讀時要感情充沛,注意抑揚頓挫。比如朗讀“豪放激昂型”文章,這種文章激昂豪邁,猶如大江奔涌、一瀉千里,給人以排山倒海之勢。教材所選辛棄疾的.《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等屬這種風格,教這類文章,教師應激情飽滿,造成一種昂揚、亢奮的課堂氣氛;朗讀“清麗婉約型”文章,語調宜輕柔、舒緩,造成一種淡遠、幽雅的氣氛。比如朗讀李清照的《醉花陰?重陽》,一開始就要輕柔,造成一種如夢如幻的感覺,結尾處,要讀得輕柔,使學生有身臨其景之感。

教師透過聲情並茂的導語、朗讀之後,那便是講解課文。靈活地自選教學內容,採用“茶館”、“書場”式的教學方式,講故事,說典故,談軼事,讀美文,上下幾千年,縱橫幾萬裏,用火一般的激情,用豐富新穎的內容吸引學生,用靈活多樣的形式打動學生,把學生引入語文天地。教師讀出情感,講出情感,使學生忘身於課文所展示的境界。

2.重視昇華學生情感。

中學生的情感發展逐漸趨向成熟,此時,能在語文教學中豐富、昇華他們的感情,使他們具有良好的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會使他受益終生。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每一堂課都應該帶給學生高尚、美好的情感薰陶,要善於將知識傳授、美感教育、情感教育結合起來,不僅能根據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相應的情感,使學生進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融入作品的氛圍,而且要善於及時引導、點撥,以昇華他們的感情,提高他們的境界。 《雨霖鈴》是一首憂傷的離別詞。如何讓學生體味憂傷呢?我利用多媒體設計了這樣一個畫面:在傷感的秋天,一個女子憑窗向遠處佇望,窗外是片片飄飛的落葉,落葉下,一個人孤獨的身影越走越遠。課堂教學時,我展出這幅畫面,引導學生去感受這首詞的意境。接着,我播放了《雨霖鈴》的課文錄音。那聲情並茂的語言,憂傷纏綿的音樂讓課堂充滿了一種濃郁的課堂氣氛。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學生對美是追求的,教師則要引導他們尋求真正的美——人性美。《最後一片葉子》主人公“犧牲自我,成全他人”的崇高品質讓學生爲之感動;《琵琶行》則是在欣賞美妙的琵琶曲後引入正文,讓學生一邊體會琵琶女的技藝高超、內心淒涼,一邊領會詩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學生們在音樂的伴奏下與詩人進行心靈交流。

縱觀歷史長河,《詩經》裏直率、大膽、樸實的情感,《離騷》中屈原憂國憂民的情懷,李白的浪漫氣質,杜甫的博大胸懷,蘇東坡的“大江東去”,柳永的“曉風慘月”……無不閃爍着迷人的光彩,而這些都可以在語文教學中穿插進行,任何一位被載入史冊的人物都可以成爲學習的例子。我力圖在課堂上營造情感學習的氛圍,讓學生帶着感情去學,在獲得美感享受的同時,淨化心靈、塑造健康人格。

總之,中學語文如果缺乏積極情感的投入,課堂教學活動就變得機械、枯燥,缺少生氣、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和對好奇心的刺激,師生教與學的生命力得不到充分發揮,進而導致學生厭學,教師厭教。霍姆林斯基說:“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知識的肌體中歡騰跳躍的時候,知識才會融入人的精神世界。”情感對於學生的學習,尤其是語文學習,具有極爲重要的意義。學生只有對學知識產生情感,纔會以極大的熱情投身學習,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纔會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