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淺談高等職業教育康復治療技術專業論文

論文3.27W

一、教材體系改革

淺談高等職業教育康復治療技術專業論文

深入綜合醫院康復科、康復專科醫院、養老康復機構、社區康復中心以及殘疾人康復機構等本專業畢業生就業熱門單位進行深入的調研和職業分析,瞭解從事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崗位,臨牀所需的、必備的專業知識和能力,以及其素質要求,然後確定專業培養目標,根據專業培養目標進行課程體系的調整,制定出符合實際需求的課程標準。按照臨牀實際工作崗位職責要求以及必備的素質、知識和能力結構,修訂專業教學和實訓計劃,在職業教育的過程中加強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培養的同時,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以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技能型康復治療專業技術人才爲目標。

在基礎技能課程的教學中,根據崗位職業能力需要有側重,以物理療法(PT)、作業療法(OT),以及康復評定技術爲主,兼顧言語療法(ST)、心理、認知治療和傳統康復療法的知識結構,以培養一專多能的專業應用型康復治療技術人才。重點改革有關臨牀技能方面的教材,本專業的臨牀課程主要含疾病診斷、疾病治療、康復和護理四個方面,一般都是三至四本教材,教材內容銜接性比較差,診斷、鑑別診斷等方面的內容重複,臨牀治療與康復治療相關性不強,治療和護理脫節。針對這種不足,對教材結構體系進行全面的整合,以臨牀常見病、多發病爲重點,以疾病單元爲中心和縱線,以診斷、治療、康復和護理爲主線和橫線。例如,對於腦卒中這個臨牀常見疾病的康復,可以分定義、診斷、鑑別診斷、臨牀治療、康復評定、康復治療、康復護理等七個部分進行講述。

二、教材內容改革

基於明確的培養目標和準確的專業定位,修訂課程教學標準,改革教學內容,堅持以職業技能培養爲核心,確定康復治療專業的核心能力,如功能評定技術、康復治療技術和臨牀應用能力。圍繞核心能力確定4 ~ 5 門核心課程,並在課程內容和標準修訂中嚴格把握“三基五性”,即“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思想性、科學性、先進性、啓發性、實用性”,並以“必需、實用、夠用”爲原則,強調教材的實用性。通識教育課注重以培養通用素質爲目的,加強醫學人文教育,堅持立德樹人,適當減少和壓縮理論課,在康復治療專業課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職業道德素養的培養。專業技能課教學內容圍繞康復和養老需求。以及崗位能力的設定,加大實踐和操作技能教學的比重,可請臨牀一線康復工作者和康復治療專業課的教師共同參與課程計劃的研討和標準的設計,完成相關專業課程的標準制訂。根據臨牀康復治療專業發展的實際需要,以調整主要專業課程和實訓課程的學時數,從而確保康復治療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

結合中國國情和老年社會到來的實際需求,突出中醫康復和養老康復的特色,這是發展我國康復醫學的優勢所在。因此,在康復治療的教學過程中,加大中醫傳統康復療法教學力度,注重中醫鍼灸、推拿等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在既能掌握現代康復治療技術的同時,又能掌握中醫的傳統康復技術,體現一專多能人才優勢,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根據臨牀教學情況和畢業實習單位對學生的反饋意見,需要對康復專業課程的內容進行了調整,增加臨牀實用的評定方法和先進的治療方法教學內容,減少一些純理論及落後的技術內容。修改後的課程標準在學時分配上,臨牀實踐或技能操作課程與理論課程之比,應接近或大於1 ∶ 1,教學內容緊密圍繞臨牀專業崗位能力需求。

借鑑和學習德國“項目教學法”的原則組編校本教材。一是編寫專業核心課實訓指導教材,由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組織教學單位、行業(醫院)共同編寫,採用單元模組形式,根據專業大綱要求和實際需求,每一單元模組由學生實訓手冊、教師指導書、考覈習題冊、臨牀實踐和學習任務指導書、教學媒體等部分組成。二是重新調整理論教學內容,以臨牀實用和貼近崗位工作爲導向,注重吸收新技術、新標準、新規範、力求體例新穎、結構編排合理,按照教學目標及說明、問題引入、內容陳述、實踐操作、總結概括、作業練習等順序展開;大量採用結構圖、數據表等,以求可讀性,增強直觀性。

在實踐教學內容上,除了對學生進行康復專業的技術和能力培養外,同時應當注重加強人文關懷精神的教育,加強職業道德素養的培養。不僅要求學生透過在綜合醫院、高端康復機構的實踐掌握最前沿的現代康復理念和方法技術,更應要求學生透過在基層社區康復中心、養老康復機構和殘疾康復機構的實踐樹立關心基層老百姓、關心老年人、殘疾人和弱勢羣體的基本職業素養和良好的人文情懷,解決這些羣體身體上康復問題的同時解除其心理上的創傷,最終使其融入社會。

三、教學方法改革職業教育

改革的實踐證明,“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是職業教育的最有效教學方式,這是一種既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又充分體現學生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的新型教學模式。這種雙主體模式是介於以教師爲中心的教學模式和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模式之間,有利於把“教師爲中心”和“學生爲中心”的兩者長處發揮出來,從而消除和避免兩者的消極因素。充分利用一體化實訓室,結合項目化校本教材,以康復問題爲任務驅動,深入推進教中學、學中做,基礎技能操作課在仿真模擬實訓室進行教學,專業核心課和技能課在醫院、康復中心、養老機構等實訓基地進行情景教學。

根據模組化課程體系開展模組化教學,即圍繞康復臨牀工作崗位能力要求以及知識技能來安排課程與教學。根據康復行業機構及醫院對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人才的整體要求,將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全部課程分爲通識教育、醫學基礎、專業基礎、康復評定技術、康復治療技術、臨牀康復技術、康復護理等七個課程模組。整個教學活動過程既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規律的同時,又突出職業能力爲本位的高等職業教育特徵,同時加強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課程模組實行分段教學:通識教育及職業素養貫穿三學年;醫學基礎和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一般在第一學年內完成,同時安排學生在第一學年寒、暑假共進行兩個月的社會實踐,寒假一般要求學生調查本縣、市老年人和殘疾人的基本情況及康復患者的需求,並寫出完整的調查報告,暑假在社區康復機構進行教學見習;第二學年完成康復評定技術、康復治療技術和康復護理等相關課程的教學,第四學期的每隔一週安排學生到綜合醫院康復科或養老康復中心進行教學見習兩天;最後一年安排學生到康復中心或綜合醫院康復科、養老康復機構、康復保健機構進行畢業實習。

改進成績評定方法,以理論教學爲主的通識教育、基礎課以理論考試和項目設計考場方式爲主,專業課和以技能爲主的課程堅持理論考覈與實踐考覈同時進行,並且有康復一線工作者參與技能考覈。畢業實習階段,在每個實習機構和科室都必須進行理論和實踐考試,合格後方可以出科。在學生完成爲期一年的'臨牀畢業實習後,最終將學生的畢業考試設計爲實踐操作考覈和理論考試兩部分。實踐操作考覈一般以技能比賽的形式進行,每個畢業生都應參加,分爲預賽和決賽兩個階段,進行內容爲康復評定、物理療法、作業療法和中醫傳統康復療法等,常用的康復技能操作考覈,然後評出各類操作技術考覈的優秀者,這樣既讓每個學生的專業技能得到展示和考覈,又鍛鍊了他們的綜合素養,爲畢業後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總之,職業教育的教材是根據人才培養目標、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的需要爲學生和老師而編寫的教學資料,是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關鍵載體,也是學生汲取專業知識和職業素養的主要源泉。對於高等職業技術院校來說,教材應該有其自身的特點,因爲教材的質量和使用載體,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和畢業生的質量。教材是學校保障教學質量的一個基本條件,它與師資力量、儀器設備共同構成了高等職業教育的三大基石。此外,教材還是實施教學活動、推進教學改革、培育學生專業能力的基本依據,對學生適應未來的臨牀工作崗位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高等職業教育的教材建設和課程的設定作爲職業教育活動賴以開展的基本前提,一直以來都是近代職業教育發展和課程改革的重要內涵,高等職業教育教材的建設歷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職業教育教學理念以及職業課程體系的發展過程。建設一套符合應用型康復治療技術人才培養要求的教材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辦法和關鍵途徑。根據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爲目標的教學理念,開發與之配套的教材,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不僅對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有積極意義,而且可以促進相關專業教材的改革,以及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