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小學教師德育論文(精選5篇)

論文2.21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論文吧,藉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教師德育論文(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教師德育論文(精選5篇)

小學教師德育論文 篇1

摘要: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明確提出:“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教育,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啓蒙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在數學教學中如何貫徹落實這一要求呢?

關鍵詞:

德育論文

作爲基礎學科的數學理所當然承擔着重要的德育任務,但數學學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所以在對學生進行數學知識和數學方法教育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一名數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那麼怎樣才能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更好地滲透德育教育呢?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在數學課堂中實施德育教育,我的體會有以下幾點:

一、以身示範,以情激情

教師豐富的情感對學生產生的移情作用,教師的言行舉止散發出來的師韻,無疑都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古人說得好:“親其師,信其道。”這一點在數學教育中尤爲重要。在數學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對此深有體會,並且在教學實踐充分發揮我作爲教師的德育功能。

要使學生品德高尚,教師自己首先應該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儘管我們對學生施以積極影響的因素是多層面、全方位的。然而,教師是小學生崇拜的人物,兒童又慣於模仿。有數據統計有29%的少年兒童表示“目前最要好的朋友是教師”。因此我覺得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個人的範例能對學生產生悄悄的、微妙的、強有力的影響並具有曠日持久的魅力。

教師的示範作用體現在,教師要透過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來感染學生,以自己嚴謹的教學風格和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來影響學生。例如,教師的儀表和言行、課堂上的板書設計等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教師樸素大方的穿着影響着學生的審美觀和價值觀,教師不需要太濃妝豔抹和衣着怪異超前的打扮,因爲這樣會造成學生盲目地追求時髦,影響學生的審美觀和價值觀。

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把課上得有聲有色的,學生不僅學習愉快,還會在心裏對教師產生敬佩之情,讓學生體會到教師對待教學的責任,這樣對以後的學習工作有很大的推動作用。“身教重於言傳”,教師以自己的言行鼓舞、鞭策學生,勢必與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交相呼應,起到強化其效果的作用,激勵學生以堅韌不拔的頑強精神對待學習。

二、創設和諧課堂,促進積極心理形成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實施五育的載體,德智體美等幾育的實施都要透過課堂來完成,如果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忽視德育的實施,那麼我們的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是偏頗的。課堂實施德育的內容是寬泛的,數學課堂的德育教育,包括情感態度、興趣愛好、數學思想、行爲習慣等,在課堂上、在每一個環節上我們教學知識的同時也在進行着德育教育。

在教學中,我注重營造良好輕鬆的課堂氛圍,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學生能自由地發表自己的看法,我也會虛心地聽取學生的意見,總之課堂上我們都能在愉悅和諧的氛圍中度過快樂的40分鐘。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和探索者。”而在兒童的心裏,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適時適度地採用評價制度,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和採用鼓勵性語言能讓學生更大膽、更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教師應該創設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成功的體驗,給學生多一點的欣賞和表揚,少給學生束縛和要求,使學生在和諧的數學課堂學習上找到自信,收穫成功,體驗快樂!

三、挖掘教材德育因素,發揮道德情感功能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並不佔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於對知識的分析中。教師只有依託教材,充分捕捉和發掘其內含的道德情感因素,讓其在課堂上“彌散”“流動”,使學生受到強烈的薰陶和感染,才能爲最佳完成數學課道德情感培養任務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除了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外,還應注重滲透德育。當然,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也要注意其策略性,不能喧賓奪主,要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注重滲透的反覆性。我們相信只要各科教師合力,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長期精心地培養,堅持不懈地努力,持之以恆地滲透,定會綻開燦爛的德育之花!

小學教師德育論文 篇2

【摘要】

教育不應止於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而應以形成完整的人格爲最終目的。小學階段在人的一生中是啓蒙智力與能力、培養優良品德和良好生活習慣的最佳學段。小學教師的品德修養尤爲重要,作爲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出於對學生成長的關愛和負責,讓學生成爲德育主體,提高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與明辯是非能力,力求學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時懂得進行自我教育,培養學生道德教育的自我享用功能,並尊重德育主體的“個性”,因人施教。

關鍵詞】

德育;自我教育;個性教育;主體;教育活動;樂於接受

前言:

在德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是關鍵。在德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教育的關鍵是要將學生成爲德育主體。德育往往是旗幟鮮明地提倡或反對某種觀念或行爲。學生生活環境除學校還有社會與家庭。在很多時候,學生的思想與行爲是否符合道德規範,學校的教育不可能完全預想和控制,支配學生行爲的是其道德的判斷能力。道德判斷的發展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爲發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礎。

1、熱愛學生是師德的靈魂

由於小學生年齡小,必須有老師的“大”愛來呵護學生的成長。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才會教育孩子。”教育根植於愛,愛心是開啟小學生心扉,開啓小學生道德與智慧,塑造小學生美好人格的金鑰匙。在和藹可親、笑容可掬、民主寬容、公平無私、剛柔相濟的教師面前,小學生會覺得自由愉悅,與教師心靈相通,情感交融,小學生會親其師,信其道。面對升學競爭、面對分數第一的教育現實面前,老師一碗水端平,賞識好學生,喜歡“壞”學生。多一把尺子衡量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傾注自己的全部情感,換回學生真心的擁護和愛戴。對暫時學習困難的學生,更要持寬容的態度,不厭棄,誨人不倦,耐心幫助,期待進步。愛學生就不會發生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事情。

2、理解是熱愛學生的基礎

理解學生就是要走進學生的心裏,洞悉學生的喜怒哀樂,瞭解學生的興趣愛好,適應學生活躍的思維和變化的情緒;理解學生就是不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學生,教師以孩子的心態看待孩子,以寬容的態度對待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學生的需求和期望;理解學生就是不對學生的所作所爲求全責備,而是對學生的一點點成績給予充分的肯定,在學生的學習或者生活出現困難時及時送上精神和物質的援助。教師真正理解了學生,在學生學習成長中出現困難時給予理解與幫助,就能化解學生一時的焦慮和膽怯,學生也必定會把教師視爲自己永遠的朋友。

3、尊重學生是成爲優秀教師的前提

小學生是公民,他們有一定合法權益和人格尊嚴。尊重學生首先要承認學生作爲“人”的價值,也就是承認學生作爲“人”的一種文化存在,就是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蹲下來跟學生說話”,要少一點教育者的威嚴,多一點慈母般的溫和;少一點公衆場合的批評指責,多一點兩人世界的情感交流。要滿腔熱情地給予鼓勵和肯定,使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要千方百計爲學生創造機會和條件,讓他們品嚐成功的喜悅。尊重學生還要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不斷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要徹底改變教師主宰課堂的現象,使傳統的嚴格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要讓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權,給他們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自己安排學習時間的機會。只有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學習的主體地位的交往,纔是真正的平等交往。

4、言談舉止的榜樣示範是師德的具體表現

黑格爾說“教師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形象”。模仿是小學生良好學習和行爲習慣養成的重要途徑,教師的“偶像”示範作用影響學生的一生。學校裏的小學生、小事、小節,必須用教師的大德來哺育和感染,才能培養出參天大樹。

因此,無論是數學教師的簡單的加減乘除,語文教師的聽說讀寫,美術教師的畫畫寫寫,體育教師的蹦蹦跳跳,音樂教師的唱唱笑笑等等,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應當成爲楷模。一是儀表示範,教師隨時隨地都要給學生留下端莊的儀表、樸素乾淨、整潔大方的形象。二是語言示範,臉上表情寫滿了一個人的情緒。我們工作對象是有生命、會思想的孩子,教師應時時要以飽滿的情緒、高漲的熱情去感染每一個學生。三是性格示範,教師良好的性格是積極的教育因素,性格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教師對現實生活持積極樂觀的態度有助於培養學生關心社會、熱愛生活、尊重他人的品格。教師有穩定的情緒,有助於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師堅韌的意志,有助於學生形成堅毅的品格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四是行爲示範,教師的行爲應充分表現其教育性,在講課時應體現語言美,操作時表現出協調美,板書時表現出文字美,教態中展現氣質美,運動、勞動和其他活動中的動態美,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五是人格示範,學生是教師的鏡子,教師的人格時時處處影響着學生。教師要做到誠實守信,求真求直。要按照我校的教師行爲準則的要求。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必須做到;凡是學生能做到的,教師必須做到。凡是答應學生的事情一定保證做到、做好,決不失言。

小學教師的事業就如同泰戈爾說的:“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爲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小學教師就應像那最早露出泥土的一片嫩葉,在點點滴滴中體現教師的高尚師德,促進學生的發展成長。

小學教師德育論文 篇3

摘要

作爲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出於對學生成長的關愛和負責,對學生的缺點,錯誤進行批評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謂“愛之深責之切”。但如何在“責”的同時讓學生從情感上感受到愛,從心裏上樂於接受,就需要從心理學的角度來探討“責”的目的,分寸,時機,方式。

關鍵詞

教育活動批評指正樂於接受。

作爲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出於對學生成長的關愛和負責,對學生的缺點、錯誤進行批評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謂“愛之深,責之切”。但如何在“責”的同時讓學生從感情上感受到愛,從心理上樂於接受,就需要從心理學的角度來探討“責”的目的、分寸、時機、方式。

一、明確批評的目的

批評是爲了讓學生完善自我形象。“責”可指爲批評,作爲教師,要使批評奏效,既達到教育目的,又不引起學生心理上的對立,首先,要從自身的角度明確地樹立起一個觀念,批評的目的不是爲了“殺一儆百”,不是爲了“一棍子打死”,而是爲了有利於學生認識到自身不足,加以改正,並逐步完善自我形象,即批評是爲了幫助學生不斷修正自己,完善自我形象。

所謂自我形象,是指學生對自己整體和各方面形象的自我批價,許多研究表明,一個有良好自我形象感的學生更富於自信,在學習活動中更容易自覺督促自己,取得進步與成功,因此,批評既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我形象,又要促進學生完善自我形象。

二、堅持批評的原則

根據不同批評對象和不同批評內容要分別堅持如下兩上原則:

1、公開性

可以就班級中普遍存在的一種普遍性不良現象或學習中的不良風氣開展討論活動,班隊活動,讓正確的集體輿論代替教師單一的批評,形成正氣,這樣,存在不良行爲的學生就在活動中驚覺,反省並悄悄地加以改正,從而消除與教師情緒上的對立,達到師生情感融洽的目的。

2、隱蔽性

對於個別的錯誤行爲,或在公開活動中不能自覺改正的行爲,應本着保護學生自我形象的原則,採取一對一的批評教育方式,注意隱蔽性,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並告之這樣做的原因,學生在情感上感受到教師愛的同時自然也就從心理上接受了老師的批評,並願意爲了改正錯誤付出努力,也達到了師生情感融洽的目的。

三、講究批評的藝術

批評的方式有很多,但當衆不留情的數落,苦口婆心的勸說,粗暴的訓斥,無聲的責罰,都將給批評罩上一件冷漠、無情的外衣,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情感,導致口服心不服,甚至對立的不良後果,因此,要注意批評的藝術與技巧。

學生犯了錯,教師常嚴厲地——指出其錯誤之處,並陳之以利害、曉之以利弊,希望學生明白錯誤對其自身的危害性,教師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一味地指責讓學生在心理上與教師產生距離,他在被動中聽,但未必主動地從心理上接納。

談話式以“我們來談談……”“你能把今天的情況說一說嗎……”“我想聽聽你對這件事的看法”等語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實現平等對話,消除對立情緒,這時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師生在心理上相互接近以至融洽,就成了聯手克服缺點、改正錯誤的同盟,學生更容易在這樣的交流中認識錯誤,體會到老師對他的關愛,尊重和信任,從而產生改正缺點,完善自我形象的信心和決心。談話起到了批評的作用,收到可能較批評更好的效果。

小學教師德育論文 篇4

摘要:

德育教育是班級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愛的力量是偉大的,神聖的。愛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班級管理中,小學教師應努力以愛進行德育教育,讓德育在學生的心靈感動中進行,充分發揮好愛的作用。德育是學校教育的中心,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德育教育中“愛”的.力量是不容忽視的,在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小學教師應該用真誠的“愛”打動學生,這樣小學生們才容易產生積極的心理體驗;小學教師應該用無私的“愛”感化差生,愛護孩子幼小的心靈,使其健康的發展;小學教師應該寬嚴相濟,顯露真愛,向每一名小學生傳播愛的雨露;小學教師應將心比心,以愛換愛,充分發揮愛的作用。

關鍵詞:

小學教師;愛;德育教育;策略。

1、用真誠的愛打動學生

作爲一名合格的教師,所具備的最重要的品質就是要熱愛她的所有學生,愛是學生們的基本需要,是心理寄託、內心渴望。在班級的德育教學中,教師應該真誠真心付出自己的愛,小學生們能夠感受到愛的溫暖,被教師真誠的愛而深深的打動。愛能夠滿足小學生們心理需求,師生之間的感情得到增進,真正的實現親其師,信其師,樂其師。在每一班級裏,學生們的情況是不相同的,有的學生在學習方面表現好,有的學生在特長方面表現好,有的學生在才藝方面表現好等等。往往表現好的孩子在大家會將他們確定爲優生,受大家的喜歡和寵愛。但是這種孩子的抗挫能力非常差,因爲他們一直都是在大家讚許的目光和激勵的話語中生活的。承受困難和失敗的能力非常的差。

因此,教師應該給予適當的挫折教育,必要的時候,教師應該給予這樣的孩子一些適當的批評。例如:班級裏有一名學生,她的學習成績很好,遵守紀律,才藝好,有特長,是個比較全面發展的孩子,但是透過課下我的觀察發現,這個孩子不願意和其他學生們一起玩,而且說話的聲音小,膽子小。以後我就很注意培養她的膽量,主動給她提供和其他孩子溝通合作的機會,經常用真誠的愛鼓勵她,幫她有勇氣戰勝膽怯的毛病。經過老師愛的教育和孩子的努力,最後終於克服了,孩子更加開朗了。愛可以幫助學生們充滿信心,積極主動的改進,努力提高,性格得到優化,用真誠的愛去對待學生,才能從根本上打動學生接受教育。

2、用無私的愛感化差生

愛是純潔的感情,不能強制或者利誘的方式的給予學生,作爲一名好的老師,一定要愛每一名學生,無論是學習好的還是學習不好的都要愛,無論是聰明的愛是反應遲鈍的都要愛,無論是聽話的還是調皮的都要愛,因爲作爲一名教師,在班級的管理中,需要教師無私的愛。在每一個班級都會有行爲習慣也不好、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對於這樣的學生,如果老師總是給予批評,這樣孩子會非常容易產生叛逆的心理,有時候會更加的不努力,會向相反的方向去做。所以我經常發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多給他們鼓勵和肯定,他們看到了自己的優點,自然就會有資訊並配合老師去改進。例如:我們班級裏有一個這樣的孩子,他特別淘氣,成績不太好,經常打架,在班級的管理中,對他的教育真的是一個難題。我平時很關注他,發現這個孩子很重情義,而且有一個非常大的優點,他跑得特別快。於是在運動會的時候,多鼓勵他參與不同的項目,全班同學爲他鼓掌,爲他加油,他的眼裏充滿了喜悅,充滿了自信。

然後在運動會後我有主動的找他去談,給予他無私的關愛,幫他認識到自己不足的地方,並一起努力去改進,這個孩子在無私的關愛中真的有很大的改變,而且開始主動積極的學習。對於班級裏這樣的孩子,我們千萬不要放棄,不嫌棄、不歧視,要給予更加多的愛,去無私的關心他,感化他。幫助差的學生看到自己的優點,體驗到成功的自豪感,使他們對學習充滿了信心,感化他們的心靈。

3、寬嚴相濟,顯露真愛

小學生們的年齡都比較小,很容易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作爲一名教師,不應該總以嚴厲的態度去批評,或者讓家長寫保證書等。這樣的做法是簡單粗暴的,不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有可能適得其反。寬容與嚴格是矛盾的統一體。從另一種角度說寬容也是嚴格,寬容是一種教育藝術,教師可以將嚴格的批評轉換成寬容的愛,發自內心的去關心孩子,愛孩子,使孩子感受到愛。在愛的力量下變得上進,變得聰明。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推心置腹,以誠相見。例如:我們班有一名學生,他特別不愛完成作業,每天留的作業幾乎都不完成,忘性比較差,經常忘記帶學習用品,課上總是不認真聽,無精打采,總是困。

看到孩子的這個情況,我沒有馬上給予嚴厲的批評,我先了解了一下他的家庭情況,原來是孩子的父母都去外地打工了,他和爺爺奶奶生活,老人爲了生計開了一個小倉買,每天沒有時間、沒有能力檢查孩子的作業,而且每天倉買關門時間很晚,孩子睡得比較玩。透過瞭解情況,我先和孩子的家長溝通了一下,商量出改進辦法,然後再鼓勵孩子,雖然環境差,但是咱們更加應該努力去做纔是,平時多給予他提醒和鼓勵,效果很明顯。作爲老師應該允許孩子們犯錯誤,我們應該做到嚴中有愛,愛而有方,一定會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4、將心比心,以愛換愛

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首先老師一定要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有其注意在師生之間溝通的時候,教師每說一句話都要考慮學生們的感受,不要因爲自己是老師,就可以隨便說,甚至是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努力做個有心人,將心比心以愛換愛。有個孩子總是惹是生非,當有活動時,老師們都不願意帶他,孩子也感受到了,因此他總是犯錯更多的錯誤來對抗老師。當我注意到這點時,有活動的時候我會第一個叫他,並給予他足夠的信任和尊重,學生感受到了我的愛,漸漸的這位學生願意主動的找我聊天,遇到問題能夠主動和我說。經過一段時間的心與心的交流,孩子真的有了很大的改變,不再那麼叛逆了,在學習中也能夠積極的主動了,很少惹事了。看到孩子的改變將心比心,以愛煥愛收到了效果,我真的很欣慰。

綜上所述,德育教育是班級管理的靈魂,教育的本質是愛。愛在德育教育中發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經過多年實際工作經驗的總結,本文從四個方面提出了小學教師以愛進行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愛是相互的,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在德育工作中小學教師要充分的發揮愛的作用,採用有效的措施懂得愛自己的學生,只有愛孩子的人,他纔可以教育孩子。愛孩子的教師纔是合格的教師,纔能有巨大的熱情去愛事業,有充足的愛才能在事業上取得成功。教師要不斷地完善自己,堅持不斷的自我教育,只有這樣才能教育好孩子,每一位選擇教師職業的人,都應該懷着一顆爲學生無私奉獻的心,帶着滿滿的愛走上講臺,應充分發揮好愛的作用,讓學生們在愛中快樂的學習、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馮美銘.淺談小學德育教育的策略[J].新校園旬刊,2013(12).

[2]王育忠.小學教師德育教育中有效實施激勵策略的途徑分析[J].讀與寫:上,下旬,2016,13(5).

[3]王志成.小學低年級開展德育教育策略淺析[J].讀寫算:教師版,2015(26).

小學教師德育論文 篇5

爲了解當前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班主任教師德育狀況,筆者自編《中小學班主任教師德育狀況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包括:班主任教師比較看重的德育能力要素、德育工作的總體評價和具體實施情況(包括關於班級管理制度、家委會產生方式、班會課的開設情況、主題班會的內容、班主任教研活動、班主任科研課題類型、德育工作反思形式、對學生教育與引導的方式)。

調查對象爲天津市785名中小學班主任教師(實際統計時剔除了未填寫社會人口統計資訊的問卷)。其中,城市教師409名、農村教師372名(缺失值爲4);男教師108名、女教師668名(缺失值爲9);擔任班主任工作1~3年的教師181名、4~6年的99名、7~10年的120名、11年以上的373名(缺失值爲12);具有區級及以上“優秀班主任”榮譽稱號的教師212名、無此榮譽稱號的教師563名(缺失值爲10)。

一、中小學班主任比較看重的德育能力要素

調查數據顯示,中小學班主任比較看重的德育能力的要素依次爲:瞭解班級學生(97.1%)、轉化後進生(92.2%)、處理偶發事件(90.9%)、溝通家長(90.0%)、開展班級活動(89.5%)、設定班級管理崗位(89.3%)、制定班規(88.9%)、溝通科任教師(86.7%)、創新德育方法與途徑(82.2%)、開展德育科研(72.6%)。可見,中小學班主任最爲看重的德育能力要素依次是:瞭解班級學生、掌握德育方法(如,轉化後進生、處理偶發事件)和溝通學生家長。這符合中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要以學生爲中心的要求。

二、中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總體評價

1.班主任對中小學生成長的影響力

調查數據認爲,中小學班主任對學生成長的影響力非常大的佔51.8%,比較大的佔28.4%,基本有影響力的佔10.1%,不太有影響力的佔6.6%,沒有影響力的佔3.2%。可見,近九成多中小學班主任認爲自己對學生成長具有積極的影響力。

數據表明,中小學班主任對學生成長影響力的自我評價存在極其顯著的工作年限差異(X2=44.40,p<0.001)和學段差異(X2=21.31,p<0.001),優秀班主任與普通班主任存在顯著差異(X2=5.17,p<0.05)。工作年限爲11年以上的中小學班主任對學生成長的影響力顯著高於工作1~3年、7~10年的班主任;小學班主任對學生成長的影響力顯著高於初中班主任;優秀班主任對學生成長的影響力顯著高於普通班主任。

2.對德育工作崗位的認同感

班主任是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重要實施者。調查結果顯示,中小學班主任教師德育工作認同感如下:完全認同的佔66.7%,大部分認同的佔17.9%,基本認同的佔13.1%,大部分不認同的佔1.4%,完全不認同的佔0.9%。可見,近七成的中小學對班主任德育工作具有強烈的認同感,但也有近三成的中小學班主任德育認同感較低。

3.班主任實施德育的自覺性

調查結果表明,在班級管理工作中,中小學班主任教師有意識地實施德育的情況如下:完全可以的佔76.4%,大部分時候可以的佔15.6%,有時可以的佔14.1%,完全不可以的佔1.0%。可見,七成多的中小學班主任教師能夠有意識地實施德育。

數據表明,中小學班主任有意識地實施德育存在顯著的工作年限差異(X2=19.66,p<0.001)和學段差異(X2=7.66,p<0.01)。工作年限爲11年以上的班主任有意識地實施班級德育的比例顯著高於工作年限爲1~3年的班主任;小學班主任教師有意識地實施班級德育的比例顯著高於初中班主任教師。

4.對班級德育工作的滿意度

調查數據顯示,對自己的班級德育工作非常滿意的佔47.6%,比較滿意的佔24.2%,基本滿意的佔13.4%,不太滿意的佔10.0%,非常不滿意的佔4.6%。可見,七成多中小學班主任對自己的班級德育工作持滿意態度。

數據表明,中小學班主任對自己的班級德育工作滿意度存在極其顯著的工作年限差異(X2=34.45,p<0.001)和學段差異(X2=14.37,p<0.001),優秀和普通班主任存在顯著差異(X2=4.12,p<0.05)。工作年限爲11年以上的班主任對自己班級德育滿意的比例顯著高於工作年限爲1~3年的班主任;小學班主任對自己班級德育滿意的比例顯著高於初中班主任;優秀班主任對自己班級德育滿意的比例顯著高於普通班主任。

三、中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實施情況

中小學班主任以班級爲載體開展德育工作,在班級管理中實施德育。班主任班級德育工作的具體情況主要包括:關於班級管理制度、班級家委會產生的方式、班會課的召開情況、主題班會的內容、班主任教師的教研活動情況、班主任教育科研課題類型及論文發表、班主任反思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對學生進行德育引導的方法。

1.關於班級管理制度

在制定班級管理規章制度方面,班主任和學生一起制定的佔88.2%,班主任制定的佔8.5%,學生制定的佔2.3%,其他佔1.0%。在班幹部任用模式方面,固定式與輪流式相結合的佔72.9%,輪換式佔17.4%,固定式佔8.6%,其他佔1.5%。

數據表明,中小學班主任在班幹部任用模式上存在顯著的學段差異(X2=4.45,p<0.05)。可見,隨着學段升高,中小學班幹部任用模式傾向於採取固定式與輪流式相結合的方式。

2.班級家委會產生方式

中小學班級家委會產生方式依次是:由學生家長自薦的佔39.1%,選舉產生的佔27.4%,由班主任指定的佔26.3%,其他佔6.5%。

數據表明,中小學班級家委會產生的方式存在極其顯著的學校類型差異(X2=16.67,p<0.001)。與農村家長相比,城市學生家長參與班級工作的意識更強,多采取自薦方式參與班級事務。

3.班會課的開設情況

1998年,國家教委頒佈《中小學德育工作規程》,以規章的形式規定:“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應切實保證校會、班會、團(隊)會、社會實踐的時間”。班會是專門分配給班主任的教育時段。調查結果顯示,中小學每週都上班會課的佔79.7%,偶爾上的佔18.8%,經常佔用的佔1.5%。可見,近20%左右的中小學不能上齊班會課。

數據表明,中小學班會課開設情況存在極其顯著的學段(X2=10.47,p<0.01)和學校類型差異(X2=7.072,p<0.01)。可見,隨着學段的升高,每週上班會課的比例卻在下降,小學高於初中學段;農村學校每週上班會課的比例顯著高於城市學校。

4.主題班會內容

主題班會是中小學班主任實施班級德育的重要途徑。一般來說,主題班會活動內容主要包括德育類、智育類、體育類和勞動類。顯然,中小學主題班會的主要內容以德育爲先。調查結果顯示,在主題班會活動中,德育類的佔97.3%,智育類的佔78.9%,勞動類的佔56.3%,體育類的佔42.2%。可見,德育類內容是主題班會活動的核心,其次是智育,再次是勞動教育和體育。

數據表明,中小學主題班會勞動類活動內容存在極其顯著的學段(X2=16.07,p<0.001)、學校類型差異(X2=4.81,p<0.05)和工作年限差異(X2=20.37,p<0.001)。勞動類班會活動內容小學顯著高於中學;農村學校顯著高於城市學校。

數據表明,中小學主題班會體育類內容存在極其顯著的學段差異(X2=14.56,p<0.001)。隨着學段升高,體育類班會活動內容逐漸減少,小學顯著高於初中。

5.班主任工作的教研活動

調查數據顯示,學校裏中小學班主任工作中根本沒有教研活動的佔0.6%,每學期有1~2次的佔29.1%,每學期3~4次的佔27.6%,每週1次或1次以上的佔42.7%。可見,只有四成多的中小學每週開展關於班主任工作的教研活動。與頻繁的學科教學活動相比,班主任工作的教研活動時間明顯不足。

數據表明,中小學班主任教研活動存在極其顯著的學校類型差異(X2=25.30,p<0.001),農村學校班主任教研活動顯著高於城市學校。

6.反思——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

反思是班主任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堅持德育反思有助於班主任德育能力的提升。總體上,中小學班主任反思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爲:與其他班主任交流佔87.4%,觀摩其他班主任佔81.4%,分析典型個案佔77.3%,閱讀教育資料61.9%,寫班級日誌佔46.9%,整理學生成長檔案佔36.9%。可見,交流、觀摩、個案分析與專業閱讀是班主任教師反思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而多數中小學班主任教師不擅長透過撰寫班級日誌和整理學生成長檔案來反思德育工作。目前,中小學班主任撰寫班級日誌和整理學生成長檔案的工作量較大,一邊從事繁重的教學任務,一邊擔任班主任,往往不堪重負。

7.教育科研課題類型

教育科研課題是提升班主任德育能力的主要途徑。總體上中小學班主任所參與的教育科研課題類型中學科教學研究佔70.9%,班主任工作研究佔66.5%。可見,參與班主任工作的教育科研課題的比例略低於學科教學類課題。

數據表明,中小學班主任參與班主任工作研究類科研課題存在顯著的學校類型差異(X2=2.45,p<0.05)、學段差異(X2=3.09,p<0.01)和工作年限差異(X2=15.18,p<0.01),優秀班主任與普通班主任存在顯著差異(X2=9.88,p<0.01)。在班主任參與班主任工作研究類科研課題方面,城市學校顯著高於農村學校,小學班主任顯著高於初中班主任,擔任班主任工作7~10年和11年以上的班主任顯著高於擔任班主任工作1~3年、4~6年的班主任;優秀班主任比普通班主任更多地承擔班主任工作方面的科研課題。

8.德育論文發表情況

論文撰寫是班主任專業發展的主要途徑之一。調查結果顯示,近1~2年發表班主任德育工作方面論文0篇的佔22.8%、1~2篇的佔44.1%、3~6篇的佔27.3%、7篇以上的佔5.8%。可見,中小學班主任的科研意識顯著增強,八成左右的教師將班主任德育工作經驗提煉成論文進行發表。

數據表明,班主任在德育工作論文發表方面,中小學優秀班主任與普通班主任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X2=66.95,p<0.001)。可見,優秀班主任比普通班主任具有更強的科研能力。

9.對學生進行德育引導的方法

德育引導的方法是班主任對學生實施德育的關鍵。調查數據顯示,中小學班主任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引導的方法依次爲:談心佔95.4%、討論及辯論佔66.3%、講故事佔59.8%、各種閱讀活動佔50.1%、參觀及實踐活動佔42.6%、遊戲活動佔39.3%、影視欣賞佔37.0%、角色表演佔35.2%、其他佔4.3%。可見,以談心爲主的說服教育是當前中小學班主任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與引導的最主要方式,然而德育效果較好的體驗性和實踐性較強的教育和引導方式則運用不足。

數據表明,中小學班主任的德育引導之討論及辯論法存在顯著的學段差異(X2=8.88,p<0.01)和工作年限差異(X2=12.68,p<0.01)。小學班主任教師顯著高於初中班主任,擔任班主任工作11年以上的班主任顯著高於擔任班主任工作低於11的班主任。

參考資料

[1]黃正平.保障班主任合法權益的重要制度——學習《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的體會[J].人民教育,2009(18).

[2]龔耀南.師範生德育能力的現狀分析[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