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小學美術教育教學論文

論文1.61W

小學美術教育專業的培養對象是未來的小學美術教師。就目前的小學美術教育專業教學來看,大多數美術教師在教學中完全採用高校美術專業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偏離了師範性,忽視了學生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美術教育教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小學美術教育教學論文

小學美術教育教學論文一

摘要:

美術教育應從小學生抓起,尤其是色彩教學,它能引領小學生走進美術課堂,感知美術的魅力。對色彩的把握,是小學美術教學的重點,也是發現並啓發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從色彩教學中,教師能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從而構建良好的美育環境。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育 色彩教學

不同性格的學生對色彩有不同的感知,這爲教師開展美術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心理學把色彩與學生的思維建立起關聯,尤其是色彩的感知、觸覺等方面,來提升學生的審美心理水平,促進學生色彩感知能力。因此,筆者透過對比分析色彩藝術形態,從色彩的感知與想象力來優化小學美術教育實踐,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審美意識和情趣。

一、色彩藝術的形態表現

色彩是藝術表現形式之一。在分析色彩時,除了本身的物理色差之外,教師的心理感知也會呈現出一種意象。如紅色的花朵格外引人注目,所以公共場所的一些標誌通常是紅色的;橙色具有強烈的色彩意象,所以救生衣、登山服、消防員的服裝多以橙色爲主。研究色彩之間的對比關係之後,筆者發現有些色彩的組合會顯得更加和諧、統一,令人賞心悅目。如在照相時,選擇冷暖色調搭配的衣服,能在不同的比例下形成主次分明的色調,以構成一個協調的整體。色彩與色彩之間的搭配,以臨近色階較爲和諧,如綠色與藍色銜接、黃色與橙色銜接。在對比中,不同色相之間會顯得更加突出,如黃色與紫色、橙色與藍紫色、紅色與綠色等,強烈的色彩對比效果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

二、色彩與學生心理的關聯

色彩與心理具有一定的關係,不同的色彩能反映出不同的心理。如紅色讓人聯想到火熱的太陽,黃綠色讓人感知到萬物的生機與活力,而黑色則使人感知到不詳、神祕或悲涼。隨着年齡的增長,男生更喜歡冷色系中的藍色或綠色,而女生則喜歡暖色系中的紅色或粉色。學齡期的孩子對色彩的敏感度更高,如偏愛橙色的學生,性格較爲外向,心地善良而直率,充滿好奇心;偏愛綠色的學生,求知慾較強,具有較強的協調性和包容性,喜歡集體生活,但顯得低調,能夠與周圍同學保持融合的關係。在小學生美術課程中進行色彩教學並非易事,由於色彩與學生的感知能力聯繫較爲緊密,所以教師應重視教學方法的選擇。對於剛入學的學生,教師可以選擇日常生活中的圖形、色彩。如借用橡皮泥、彩紙、彩色畫筆等,讓學生感知到色彩的多樣性。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不同顏色的玩具來增強學生對色彩的感知。如在手工課上,學生可以運用不同色彩的組合,創作出自己的作品,從五彩斑斕的色彩世界中感知微妙的變化。

三、小學美術教育中色彩教學的方法

色彩教學法對於學生思維的拓展、情感的養成具有重要意義。如在國畫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中國畫的色彩運用,來表現傳統繪畫的民族特色。但是,國畫中的技法、筆法教學缺乏趣味性,所以教師可以引入遊戲,把典故作爲課堂匯入的主題,把宣紙置於木板上,利用潑墨方式來進行濃墨勾勒,再調以淡墨,在紙面形成不同的肌理效果,從而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強化了學生對水與顏料的感性理解;在水彩畫教學中,水彩的藝術魅力體現在學生的觀察力上。水是水彩的組成部分之一,清澈、柔和,而色彩則是顏料,五彩斑斕。由於水彩在繪畫實踐中不易把握,所以低年級學生可以先用油畫棒繪畫,從日常花卉、器物、常見用具的臨摹中增強學生對色彩的感知與想象。同時,教師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水彩感,訓練學生分辨不同的顏色,從而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總而言之,在色彩教學中,教師需要把豐富的色彩環境作爲學生感知色彩的條件,從色彩感知與心理啓發中培養學生的美術思維。小學美術教育以培養學生的性格、強化學生的德育品格爲主,而色彩教學,則讓學生從五彩的畫面世界裏感知生活的多姿多彩,從而快樂、自信地成長。

小學美術教育教學論文二

一、中小學美術教育中設計意識培養的重要性

1.社會與教育的發展和進步,促成了中小學美術教育中對設計意識培養的重視

20世紀是人類歷史上科學技術發展最快的時代。進入21世紀,這種速度在進一步加快,科技進步給經濟、政治和文化帶來了一系列深刻變革。然而一個國家科技水平的高低與教育息息相關,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的目標及國民素質,重視教育已成爲社會發展的重要的戰略手段。隨着世界範圍內的教育革新,當代中國教育發展也在不斷創新發展,傳統的教育模式受到衝擊。學校把美術學習當作純粹的技能技巧訓練,教學側重於繪畫與製作的技能性問題,過於注重接受性學習的做法,使學生缺乏主動的審美體驗和探究活動過程,抑制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目前,隨着現代設計在我國蓬勃發展,過去那種輕設計、重美術的現象有所改變。在國內中小學教育中,美術教育是一種生活教育,它所包含的內容應該有利於學生未來生活和身心發展,設計意識培養在美術教育中已經得到廣泛重視,尤其是隨着課程改革的進行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設計意識培養在基礎美術教育中呈現出越來越顯著的教育價值。

2.設計的自身發展

透過人類社會的發展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難發現設計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也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21世紀是設計的時代,設計的發展,離不開設計教育的研究。被譽稱爲“工業設計之父”的威廉莫里斯早在19世紀就倡導設計事業必須與社會發展需要密切關聯。設計教育是具有強大延伸性的工具,不僅僅豐富了自身人才的塑造,也大大拓寬了其他職業範圍人才的培養。美國學者西蒙教授認爲設計科學是一門區別於技術與藝術第三類知識體系,英國設計泰斗艾克博士也認爲設計是培養人們思維模式的第三種科學,國內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柳冠中教授同樣認爲設計是人類的第三種智慧。我認爲,理想的設計教育過程,學生的興趣應該是老師關注的焦點,這是最有效的學習動力。老師應該非常重視學生的意見,在課堂上是否出現踊躍激烈的討論是課堂成功與否的標準,學生的決定和自由選擇也由學生自己負責,其他人,包括老師,不要過多幹涉。這種自由多遠式的教學,給學生帶來創新理念的源泉和意象,指導其實踐動手能力,爲今後學生職業生涯奠定基礎,培養出可塑性強適應性大的新生代。因此,我想從影響設計意識的主觀和客觀兩方面因素闡述幾點具體的要求。主觀方面,我認爲應該從設計意識的主體即:老師和學生兩點分析;客觀方面,認爲是設計意識的內容與形式兩方面。

二、設計意識的培養要求

1.主觀方面:對教師的要求

(1)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設計的本質是服務於人。要使學生學以致用,作爲教師,首先要學以己用纔可授予他人。諸葛亮從未出山,卻有劉備三顧茅廬。這足以體現不斷豐富自身知識的重要性。梳理各個知識點使之形成環環相扣的知識體系的能力是必備的,當然,更應該是可以幫助學生建立這樣的體系,這不是簡單的傳授,而是技巧化、人性化、智慧化的體現,對教師有很高的要求。不僅要有靈活的思維也需要老師緊跟時代步伐,有條不紊的做好學生的帶頭羊,和自己的學生一起成長一起學習一起感受快樂。

(2)做學生的忠實聽衆一位好的老師不僅僅要具有豐富的知識能力素質,更要是一位好的傾聽者。這裏的“聽”不單單是用耳朵來聽,還需要老師們做一個細心的觀察者。課堂上,老師很多時候應該比學生更加積極主動一點,面對中小學生,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脾氣習性,不像幼兒園的孩子那樣無所顧忌的表達自己。所以,這時候,老師可以主動的去詢問學生自己內心的想法,比如說‘你喜歡老師怎麼樣教你們呢?’‘你覺得老師上課的時候哪些地方做的不好呢?’等等。不單單把自己看作是老師,或許更多時候可以把自己看作是他們的.朋友。當然,時不時的留心每一個同學的日常表現,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有針對性的教學,對老師是一個挑戰,但更是一個好的途徑。要知道學生需要什麼,想什麼,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讓程度不同、興趣不同、素質不同的學生時時都保持着對課程和對老師自身新鮮感和學習動力。

(3)注重理論基礎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哲學上有說: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對理論具有反作用。這就要求美術老師需要將學術理論和實際操作乃至生活相結合。不僅是要關注於學生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更要從自身的素養打基礎。就自身而言,美術老師還應是一個勇於追求幸福感的人,包括其自身的品味、包容和創造力的體現。美術教育是充滿靈性的、智慧的活動,不是乾巴巴的、教條式的教育,所以美術老師也需要有智慧和靈性。美術教師要用自身的人格品質來影響學生,用愛心、同情心、寬容心來對待學生,以負責、認真的工作態度來開展教學。這樣纔可以言傳身教。

2.主觀方面:對學生的要求

在《美術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學生透過“設計?應用”領域的學習應達如下目標:第一,瞭解“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並運用設計和工藝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進行有目的的創意、設計和製作活動,發展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第二,感受各種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種材料和工具進行製作活動提高動手能力。第三,瞭解藝術形式美感及其與設計功能的統一,提高對生活物品和自己周邊環境的審美評價能力,激發美化生活的願望。因此,學生應該做到如下幾點:

(1)提高主動性教學過程也是一個互相溝通互動的過程。有好的老師是不夠的,同時也需要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進來。不然,就真的演變成了對牛彈琴。主動性的體現,比如說:上課經常提問題、積極尋找新的思路、課後和老師探討自己新想法或者是生活上的小細節。也可以是學生之間時常的交流,甚至是比較。這樣的學生纔會有十分強烈的求學慾望和進取心,也是老師教學過程中很好的案例和夥伴。當然了,教學目的和成果也會事半功倍。

(2)培養想象力由上一點我們可以得出,積極主動的學生似乎在創造力上也是有優勢的。但這絕不是肯定的。中小學生想象力的培養似乎比幼兒時期有些困難。這個時候他們已經形成了有自己的獨立思想和固定模式。但是作爲學生,一切都有可能,因爲我們還在學習,這樣就有重新乃至更一步創造的可能。所以,我們也應該對自己有一定的信心。在學習中我們可以多對生活上的美加以關注,做個有心人。感受大自然的美,發覺人內心的美,從而體現在我們自身作品中。

(3)設計工具隨着現代經濟技術發展,美術工具也是紛繁多樣,供不應求。好的作品當然離不開基本的設計工具。常用的有:馬克筆、彩筆、尺子、剪刀、彩色小貼紙等工具,這些工具應用範圍很廣。我們應該對它們多加愛惜保護,他們也是美的化身。設計意識的培養不僅有對主觀因素方面的要求,即就其主體:老師和學生而言。更有其客觀因素的需要。下面我提出兩點比較關鍵的要素供大家參考。

3.客觀方面:設計意識培養的內容要求

爲了比較準確客觀的說明這一點,我直接引用了《美術課程標準》中對不同學生階段的學習目標的確定。其表述如下:第一學段(1~2年級):初步認識各種工具,用身邊可以找到的各種媒體,透過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等方式進行簡單結合和修飾,體會設計與製作的趣味。第二學段(3~4年級):學習對比與均衡、和諧與對稱等組合原理,瞭解一些簡單的創意和手工製作的方法,進行初步的設計和裝飾,感悟設計製作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第三學段(5~6年級):運用對比與均衡、和諧與對稱、節奏與韻律等組合原理,瞭解一些簡單的創意、設計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進行設計和裝飾,美化身邊的環境。第四學段(7~9年級):瞭解主要的設計類別、功能,運用對比與均衡、和諧與對稱、節奏與韻律、多樣與統一等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進行創意和設計,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設計意識。在第一學段(1~2年級)中,針對低年齡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目標的指向是“媒材”“嘗試”“體驗”和“樂趣”幾個詞。對新入學的兒童來說,美術學習興趣的培養是首要的,知識技能的學習應儘可能的淡化。因此,美術教學應從“看看、想想、畫畫、做做”開始,透過感官體驗各種媒材工具的特質,嘗試進行各種“簡單的組合和裝飾”,開始體驗到設計的樂趣。到了第二學段(3~4年級),“簡單的組合和裝飾”就遞進爲“簡單的設計和裝飾”,“組合”可以是自由的、隨意的,而“設計”則必須是有一定目的的、秩序性的。第三學段(5~6年級)再遞進爲“進行設計和裝飾”,去掉了“簡單的”一詞,意味着進入高一級的層次。第四學段(7~9年級)最終遞進爲“進行創意和設計”,指向了思維活動和操作實踐過程的要求。

4.客觀方面:設計意識培養的形式要求

(1)課程內部結構調整與優化哲學上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所以在這裏,教育課內部程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對設計意識的培養至關重要。課程結構往往直接體現人才的培養規格,決定人才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結構,是提高人才質量的關鍵。過去,我們的課程存在一些重專業、輕人文,重技能、輕理論,分科過細、專業面過窄的現象,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根據現代學科發展的整體化、綜合化趨勢,希望教育部門繼續深化課程的內部結構調整與優化,幫助學生在發揮自我能動性上更進一步,才能爲設計意思的培養創造更大可能性。

(2)融合借鑑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任何一門藝術知識不可能單獨存在,總會有和其相關聯的因素互相存在着。因此,美術教育中設計意識的培養不能僅僅侷限於美術本身,而應該發散開來,與其他學科知識相互借鑑,甚至與國外美術教育相互吸取營養元素。就目前國內而言,深圳大學藝術系根據當前藝術教育的這種現狀,有意嘗試的一門新的教學實驗課,它的實質是一門綜合創作實驗課程,目的是讓學生接觸多元的藝術創作形式,研究多材料多手段的創作方法,喚醒學生對外部事物的藝術感知力,開發學生的藝術創作潛能,讓學生在更廣泛的文化情景中認識藝術表現的豐富性和多樣選擇性,學會探索與發現,發展學生的綜合創造能力,並且在課程教學中積極尋求新的教學方法。這是一大突破性的創舉,同時,我想,對於中小學生來說能否也可以這樣做呢?爲什麼不能從學生的這一啓蒙階段入手來開發其設計意識呢?我覺得這種教育方式不應該僅僅侷限於大學,我們更應當將其在少兒乃至幼兒教育中發展開來,並探索更多更好的教學形式,來提高不同學生的設計意識。當然,這對於教育部門,教育工作者來說是任重道遠的,但是。這必定是可行的,並且有價值和更加深遠意義的。另外,借鑑國外的設計理念來豐富我們自身的設計意識方向也是作爲新時代學生和教育部門的責任與要求。

(3)教育環境要想培養同學們的設計創新意識,就一定要爲同學們提供相應的適宜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同學們纔有可能喜歡美術,進而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緩解自己的壓力。在每一位同學的心目中都有一個想象的世界,使其可以發揮出自己的想象力。美術是人類社會一項重要的文化素質教育活動,美術教育歷來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整體課程的改革,在綜合教育中,美術活動仍佔據着重要的地位。綜上所述,美術教育對於設計意識的培養是一門比較繁重的工作。對教師和學生都有一定的要求,國家教育制度的革新也是原動力。相信在整個大環境的發展影響下,設計意思的培養也會越來越受到關注。作爲學生不僅僅學到是知識內容,更多的會帶給他們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