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中學美術教育研究論文

論文2.27W

中學美術教育研究論文

關於中學美術的教育,大家有什麼樣的看法呢?接下來小編爲大家推薦的是中學美術教育研究論文,僅供參考。

中學美術教育研究論文

【中學美術教育研究論文一】初中美術審美教學研究

一、初中美術教學的特點

首先,美術教學處於邊緣化地位。由於受到升學的影響,美術教學處於邊緣地位,得不到學校領導和教師的重視。然而,美術教學是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藝術修養的有效途徑,因此,學校領導和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重視美術教學,爲學生的藝術教育打下良好基礎。其次,教師教學態度不端正。由於學校領導對美術教學的不重視,再加上美術學科沒有升學方面的硬性指標,導致美術教學不受重視,教師以一種敷衍的態度進行教學。再次,美術教育比較抽象。美術課程與其他主科課程不同,美術教學具有很強的表象性和抽象性,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想象力,同時,如果美術教師的授課沒有個性,那麼美術教學就成爲一種再現性教學。最後,美術教學的變化性。藝術與時代背景、時代發展有着密切聯繫,藝術會受到時代發展的影響,美術教學會受到時代思想的影響。因此,美術教師應該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才能提高教學效果。

二、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學習內容要多樣化

隨着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藝術形式更加多樣化,美術是藝術形式的一種,美術內容逐漸呈現多樣化的特徵。在初中階段,學校透過設定音樂和美術等課程,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而美術課程是培養學生藝術修養的重要環節,其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增強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教師要激發學生對美術繪畫的興趣,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美術學習,爲今後的美術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其次,指導學生欣賞美術作品。教師要教給學生欣賞美術作品的技巧,擴大學生的審美空間,從而逐漸提高學生的作品賞析能力。最後,鼓勵和支援學生進行自主藝術創作。只有學生自覺地進行藝術創作,才能真正地實現美術教學目標。

(二)注重開放性教學

新課程改革提倡在教學過程中,要營造開放性的教學環境,美術教學應該堅持與時俱進。要想進行開放性的教學,教師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改變以往主導者的角色,逐漸向輔導者角色轉變,將學生作爲課堂教學的主體。比如,教師對學生進行自主創作指導之後,再對學生的創作結果進行有效的評價,從而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美術課程具有抽象性特徵,需要發揮學生的想象力,爲了讓學生正確認識美術與生活的關係,教師要在開展美術教學活動的同時,將美術教學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野外進行“寫生”,讓學生感受美術和大自然的聯繫。參加這種課外實踐,能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淨化心靈,陶冶情操,使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

(三)加強課外拓展

課外拓展是對教學內容的訓練和延伸,美術課堂之外的實踐創作與理論知識學習都是課堂延伸。由於美術課程的學時是固定的,而美術課程涉及到的內容又非常廣泛,僅僅透過課堂教學是很難完成教學任務的。因此,學生需要自己進行課後訓練,利用課外時間積累知識。課後的理論知識補充是對學習結構的梳理,課後實踐創作是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的有效方式,能幫助學生形成獨特的審美觀。雖然初中階段的美術知識有限,教師處於主動地位,學生處於被動地位,但是進行課後拓展,能夠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新的領悟,並將自己的學習情況反饋給教師,便於教師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加強了師生間的互動。

(四)增強師生間的互動和交流

要想提高美術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加強與學生間的交流和互動,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由於每位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和領悟能力都不一樣,教師需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對於學生來說,如果想提高自己的美術成績,就要在上課前先對即將要學習的新知識進行預習,上課認真聽講,課後不懂的問題,向教師請教。

(五)透過閱讀和欣賞作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美術教學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情感和審美活動關係密切,情感是審美能力培養的基礎,所有的審美活動都是在情感的支配下進行的。教師在美術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情感意識。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於美術課程,每次閱讀與欣賞活動都應該有所收穫。初中生對美術課程的認識還處於表面階段,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還較弱。教師要在閱讀美術作品的過程中,教導學生如何賞析美術作品的色彩、構圖、創新和美感等,美術作品中色彩的淺重、線條的粗細都直接反映了創作者的情感,要透過美術作品的表現形式去感受創作者創作時的情感。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不僅是美術教學的重要問題,也是一個難點問題。欣賞藝術作品的過程實際上是情感培養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賞析美術作品,鼓勵學生髮表對作品的看法,鍛鍊學生的審美情趣,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交際能力。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審美規律,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目前,我國初中美術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如美術教學處於邊緣化地位,教師教學態度不端正,美術教育過於抽象等。教師應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開放式的教學,加強課外拓展,增強師生間的互動和交流,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轉載)

【中學美術教育研究論文二】初中美術教學策略

 一、教育觀念與教學行爲要鮮活

就教育教學而言,許多時候,我們的教育觀念在指導着教學的行爲習慣,教學行爲反過來印證着教育觀念。所以,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該在理解現代教育觀念的基礎上,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多考慮學生的需要,靈活地設定一些教學目標,多給學生創造一些機會,使他們在鮮活的教學活動中掌握更多的美術知識與技能。

(一)多給學生一些提升學習興趣的機會

學習興趣是持久學習的基礎。初中美術學習需要保持一定的興趣。因此,教師應從學生立場出發,與生活實際、自身經驗、科技發展相結合,設定趣味性課程主題及其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活動參與欲。另外,教師要因地制宜開發課程資源,充分利用自然景物、石膏靜物等實物,實現趣味性教學。

(二)多給學生一些欣賞感悟評述的機會

書籍、網絡、美術館、社區等資源也是我們初中美術學習的課程資源,可以讓學生最直觀地去了解民間藝術以及美術不同流派的藝術風格和表現形式。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如果透過角色扮演、創意臨摹等方式學習美術知識,不僅能提高學生對作品的'感悟能力,還能在觀察、體驗、鑑別中開展探究、討論和交流,提高審美品位和審美判斷能力。

(三)多給學生一些探究技能創新的機會

美術的生命在於創新。構建輕鬆愉悅的學習環境,不僅能使初中生思維超越定勢的羈絆,還能呈現靈活、主動、發散的狀態,刺激他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慾望。初中生喜歡走進自然,觀察蘊含審美法則的物象並展開豐富聯想,這樣容易催生各種奇思妙想。所以我們需要開展創造性的活動,讓他們的觀察、想象、創新和表達能力得到培養與發展,最終促進其心理成長、美感成長和創造性成長。

(四)多給學生一些昇華精神人格的機會

樹人立德,是教育的最高法則。初中美術教學只有將有效教學、高效課堂與審美教育有機融合,透過美術學習活動,幫助學生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和能力,在觀察生活中去體驗和創造性地表現生活中的美,透過豐富的視覺藝術形象幫助學生逐漸形成自覺地認識美、熱心地追求美的學習習慣,才能獲得高潔的精神享受、平和的心態延續、博大的胸懷追求,成長爲具有文化意識、責任擔當和合作意識的新時代公民。

二、核心知識與價值取向要準確

時代的發展告訴我們,每個時代都有核心價值觀,全民核心價值觀的形成需要具象的核心知識與準確的價值取向去填充。初中生與小學生不一樣,已經開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這個時期非常重要,因此,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我們的核心知識與價值取向一定要足夠準確,要符合社會的主流認知,傳播正能量。

(一)以發展審美判斷能力和評述能力爲目標

中外美術史上有許多傑出的美術家,我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去關注他們的思想、情感與藝術創新之舉和藝術開拓精神,可以從多角度、多層面去欣賞、認識、分析、解讀經典。這對初中學生學習美術有很大的好處,無論是從作品的表現語言,還是藝術家的感知角度、美術史的認知角度、藝術流派的演變以及美術文化現象等方面,都可以讓學生在初中美術學習中提升審美判斷能力和評述能力。

(二)以掌握造型表現能力和美術體驗爲目標

在初中美術學習中,最基本的技能培養還是造型表現能力,我們透過美術活動、繪畫示範等教學手段,能夠迅速讓學生掌握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對比與和諧等最基本的造型表現方法。初中生在對各種美術媒材、技巧和製作過程的探索與實驗中,很容易產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因此,我們在關注學生美術作業的同時,更要重視學習過程,使他們的藝術感知力、想象力和造型能力得到提升。

(三)以提升綜合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爲目標

美術與生活密切相連,瞭解並掌握美術創意設計的基礎知識和設計原理顯得尤其重要。比如,在學習美術繪製草圖時,不僅強調學生的動手參與和體驗,還促進了獨立思考、探究精神的培育,至於製作中根據設計意圖去選擇媒材,選擇合理的工具和製作方法及對各種材料的感受,則進一步提升了初中學生學習美術的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

(四)以培養綜合解決問題和聯想能力爲目標

美術與社會文化、科學技術、自然環境、音樂戲劇等知識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我們需要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打破學科知識壁壘,將美術與各學習領域知識進行糅合,在民主、合作的氛圍中,尊重個性發展,允許多嘗試、多體驗、多探究,開啟想象的空間,開闊思維的視野,培養學生綜合學習能力,在保持想象力和創造力上升的同時,提高綜合思維水平,激發探索未知領域的慾望,體驗探究的愉悅與成功,實現人的知識體系和情感道德系統的整體建構。

(五)以健全知覺經驗和審美敏悟能力爲目標

生活是人生的中心,學會審美就是學會生活。初中美術教學中經常會開展室外寫生、攝影等活動,對“喚醒”學生的眼睛與心靈,豐富視(知)覺,體悟平凡生活中的形式美感,充分調用美術技能學習和藝術化的表現能力有很強的作用。基於這樣的基礎,我們還需要透過對中西美術文化的對比、鄉土美術的尋覓、跨學科知識綜合探索,獲得探索和創新的勇氣,形成螺旋上升的經驗結構,達成感性與理性的共融、審美與創新的共存。

 三、評價標準與實施方法要實在

評價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研究課程價值的一個過程,對判斷學生學習效果、學習目標達成有着特殊的意義。在初中美術教學評價中,我們應充分體現評價的過程性、發展性、診斷性、多元性和互動性,以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客觀事實爲基礎,注重評價與教學的協調統一,尤其要加強形成性評價和自我評價。既要關注美術知識、技能方面的情況,又要重視學習能力、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

(一)常規性教學評價

就初中美術學習而言,由於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基礎並掌握了美術情感的表達方式,評價中應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與反饋功能,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並提供修正意見,促進學生美術學習。同時,透過評價獲得準確的資訊反饋,提高美術教學質量。

1.完善課堂程序,重視美術作業評價。對學生的美術作業進行自評、互評、教師評價以及座談交流,都是初中美術教學的常規評價模式。我們的評價結果可以是分數或評語,也可以是評語與等級相結合。對學生美術作業的評價可以從創作構思、表現方式及技能等方面進行,既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也要幫助學生明確需要克服的弱點並找到發展方向。

2.凸顯整體綜合,強化課堂教學評價。許多時候,美術評價不具備固定的標準。因此,在美術評價中我們應凸顯整體性和綜合性,以鼓勵張揚個性、表達自我、發揮想象、實現創造爲目的,既要評價學生的美術作業,也要評價美術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和價值觀;評價對象既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小組;評價既可以在學習過程中進行,也可以在學習結束後進行。

3.適時互動交流,實現課堂內外評價。適時舉辦以評價爲目的的展示和課堂討論活動,能使學生在課堂內外獲得積極參與美術學習與主動評價的機會。通常,我們展示的內容、形式要追求靈活多樣,與時俱進,既可以是美術、書法、工藝設計等實物展品,也可以是作品錄音、錄像等數字化展品;既可以是主題展覽等實地展覽,也可以是校園網、博客、QQ羣等虛擬的展示。只有多渠道、多方式鼓勵學生參與評價,才能實現初中美術教學的昇華,完善學習的評價體系。

(二)綜合性立體評價

在初中美術學習中,除了日常教學中的評價應盡力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對整體的美術評價我們也要注重學生的自評與互評,逐步使學生養成自我鑑賞和反思的意識,形成良好的自我發展能力。

1.基於學習個性化,採取綠色評價。美術作爲藝術創造的一種方式,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並沒有統一的、標準的答案,所以學生的藝術創作更無對錯可言。因此,對於他們最終的學業成績評定應該根據美術學科自身的特點,採取綜合性的綠色評價,發揚審美表現,提升審美情趣。具體可從這幾個方面進行:首先要看是否具有健康的審美情趣,是否懂得欣賞生活,是否能美化自己的生活、學習環境;其次應看學生是否熱愛美術,能否掌握一項美術特長或積極參加美術活動;最後則要看其參與美術課堂教學和體育藝術“2+1”項目活動的過程,如是否積極參加美術社團、興趣小組和校內外各級各類美術活動。

2.建立學習檔案袋,踐行過程性評價。美術學習檔案袋是建立全景性評價的關鍵,記錄了學生美術成長的歷程。檔案袋彙集了學生初中美術學習的所有過程性資料,一般包括研習記錄、構想草圖、設計方案、創作說明、自我反思(如對自己的學習歷程與作品特徵的描述、評價、改進的設想)、他人(如教師、同學、家長)的評價等,完整收集了學生美術學習中的思維過程和發展過程,呈現了美術學習過程中的多元評價狀態。不過,在使用美術學習檔案袋進行評價時,我們要儘量避免將檔案袋當作簡單的容器,把所有的學習材料放在裏面後,就束之高閣,不聞不問,最終使這一最科學、最實在的評價方式流於形式,那就沒有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