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藏北帳篷的現狀及對策研究分析論文

論文1.25W

一、引言

藏北帳篷的現狀及對策研究分析論文

藏北帳篷的保護與發展離不開西藏經濟快速發展的大背景,所以對於藏北帳篷來說適應西藏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大好形勢,並積極開發自身資源力求成爲西藏旅遊產業鏈條上的一員不失爲得以生存的方法之一。而且,隨着社會的進步與經濟的發展,西藏的社會經濟形式也必然會隨之發生改變,藏北帳篷也會面臨更加嚴峻的各方面的問題。因此,只有在初步的階段做好帳篷保護工作,把基礎工作做足,做紮實,才能成爲藏北帳篷以後順應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形式的前提。

二、藏北帳篷的現狀分析

(一)當雄牧民對黑帳篷基本常識以及文化內涵的瞭解程度現狀

在被調查的牧民中,大部分當雄牧民現今仍居住在帳篷中。從牧民對黑帳篷的歷史起源、空間方位、黑帳篷的天柱的文化內涵、傳統習俗的存留程度四個方面來了解牧民對黑帳篷的瞭解程度。

根據調查,在被調查牧民中,對帳篷基本知識及文化內涵部分了解者佔23%,不瞭解的人數總數佔25%,十分了解人數佔總人數的52%。另外,十分了解人數當中也不乏其他因素,例如藏民族是一個民族自豪感非常強的民族,因此有人說十分了解也可能是出於虛榮。儘管會有特殊因素的影響,這組數據依然能夠反應出牧民們對承載了自己諸多文化因素的黑帳篷的瞭解程度並不令人滿意。

(二)當地牧民對帳篷和帳篷文化的認同度現狀調查

從黑帳篷是否是當地牧民們放牧的必需品、黑帳篷在當地牧民心中的地位、當地牧民對黑帳篷的總體評價以及黑帳篷未來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性四個方面來反應當地牧民對黑帳篷的認同感。調查結果如下:在當雄當地牧民對黑帳篷的總體評價調查中78%的人對黑帳篷持認可態度,22%的人則認爲黑帳篷不太好;在調查黑帳篷在牧民心中的地位時各個地區的人數中平均六成以上認爲黑帳篷當下只是牧民們放牧的工具,而不再是家;在問及黑帳篷在未來的存在必要時各個地區平均8成以上的人認爲有存在必要;在問及是否是放牧的必需品時,九成以上的認爲黑帳篷是放牧的必需品。一方面說明牧民們對黑帳篷的認可度還是很高的,人們依然對它感情深厚,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人們已經開始不喜歡黑帳篷了,也就是說黑帳篷在牧民自己的心中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

(三)黑帳篷現有保護措施的現狀

從調查當地牧民對現有保護措施的瞭解程度和現階段對帳篷文化保護起主要作用的主體兩方面來得出現階段帳篷文化在當雄地區的現有保護措施現狀,數據統計如下:

由圖可知對黑帳篷文化保護起主要作用的還是當地牧民,政府次之。而在對當地現有黑帳篷文化保護措施的調查中64.65%的人聲稱根本不瞭解,沒聽說過這麼一同事兒。也就是說,到目前爲止,在黑帳篷文化的保護措施方面政府和企業以及其他社會力量基本未介入,也就是說黑帳篷還不在被保護的範圍之內。所以提出這個問題,旨在引起當地政府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爲帳篷文化保護出一份力。

(四)對於帳篷和定居建築用於保護藏篷文化,人們的傾向:

從調查當地牧民對帳篷和定居建築誰更適合用於作爲保護藏篷文化的主體方面,調查數據統計如下:

在被調查牧民中,52%的牧民贊同將帳篷作爲帳篷文化保護的主體,而只有21%的人傾向於以定居建築作爲文化保護的主體,對於此21%的人的選擇傾向,有以下兩個原因,其一小組成員在訪談中得知現在部分牧民傾向於定居建築所帶來的穩定;其二,年青一代作爲文化缺失的.一代,對帳篷文化的保護的重視程度不如長輩,所以需要加強對青年人帳篷文化保護意識的宣傳,提高他們對本民族文化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另外,經調查發現區內各大博物館在帳篷這一文化實體的保護方面還十分欠缺,基本上還是空缺,並且他們採用的文化保護方式比較單一,基本上都是由導遊口述,因而只不過是曇花一現,只能讓觀賞者留下支離破碎的記憶剪影,並未能做到文化的真正傳承。現階段,政府部門和熱衷於文化保護的學者雖已採取了一些措施對帳篷文化進行保護,但他們所採取的方法過於單一,僅侷限於文獻的整合和論文的發表,雖然也有些學者在帳篷的保護方面做出了一些實際行動,但卻並未對其文化價值做出應有的保護。如在當雄縣修築了“千人黑帳篷”,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存留了帳篷實體,但帳篷內現代化設備的存放與商業性活動無疑是將帳篷文化棄如敝履,其商業觀賞價值卻超過了其文化保護的價值,因而並不具備文化保護的功能,反之削弱了獨特的帳篷文化。

目前對黑帳篷手工製作技術和建築內涵的調查、記錄、人員培訓等工作相對薄弱。牧民羣衆對黑帳篷手工製作技術的保護意識淡薄,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理解還不夠,重視程度不夠,傳統技藝面臨着瀕危。當雄縣旅遊局及文化保護局已經意識到帳篷文化的保護迫在眉睫,因而當地有關部門於2011年將黑帳篷手工編織技藝列入當雄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品錄,並制訂了保護黑帳篷手工技藝的s年計劃:開展黑帳篷陳列室建設工作,並對黑帳篷製作記錄進行文字、圖片、影像資料的整理、歸檔儲存。但這些對文化的靜態保護措施並不能爲文化的永續存留和發展服務。

綜合上述數據,可得出關於黑帳篷文化保護現狀的以下結論:西藏旅遊業的迅猛發展帶動了一系列的相關產業的發展,給西藏人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當雄牧民也不失機遇的住上了磚石瓦房,走上了圈草場定居的新型牧業發展道路。目前,現階段的牧民依然對黑帳篷有很深的感情,但是並不是很瞭解黑帳篷所蘊含的文化因素;雖然牧民們在放牧的時候還願意居住在黑帳篷裏,但是它以失去了“家”的地位,變成了放牧的必需品,牧民的信仰寄託也隨之離開了黑帳;黑帳篷的文化因素正在日漸流逝。同時,目前爲止,黑帳篷文化的保護仍未能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黑帳篷正面臨着悄無聲息走向懸崖絕壁的命運。

三、對策研究

基於上述問題,借鑑國內外文化保護的可行措施並結合當雄的實際情沉,認爲建立納本錯帳篷度假村是不錯的保護方式。具體做法是以試點的方式,實行經銷商承包,旅遊局管理,在納本錯湖周圍予以經銷商承包一小片土地,在充分聽取有關帳篷文化保護方面專家意見,吸納一部分藏族牧民的同時,集中經營管理,並以文化傳媒爲中介讓原生態的帳篷文化延傳四海。三個主要問題需注意:做好員工的培訓工作,內容以藏北帳篷文化爲主;對於帳篷的製作,搭建,選址以及裝飾過程錄製一段視頻,並附上藏漢英三語的解說詞,置於度假村入口處等顯要處,作爲遊客的“頭道菜”;製作藏北帳篷文化宣傳冊,也是十分必要的,宣傳冊可作爲帳篷度假村的紀念物贈送給遊客,讓他們把藏北帳篷文化帶到世界各地,不僅是免費做宣傳,而且能有效防止帳篷文化淡出人們視野。

對於文化只有使其文化與經濟價值並存時,其方可較好的傳承。如位於公園之間的全球實現第一個碳中和的度假度假村的建立,更好的保留澳洲牧場原生態面貌和保護其物種多樣性。帳篷度假村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好地與保護帳篷文化相結合,使傳統文化與市場經濟更好地融合,從而使得傳統文化有更好的傳承價值。

文化的傳承不僅是本土人的代代相傳更需要外地人的傳播,相比於對本土傳統文化進行封閉式保護,帳篷式度假村法更具有現實的可行性。以帳篷式度假村爲媒介讓旅遊者進駐帳篷,身臨其境的感受原生態牧場和傳統帳篷文化的同時,帳篷文化便也進駐了每個旅遊者的心中。

文化之所以傳承更在於其獨特性,極具藏族特色的帳篷文化獨特而不可複製。帳篷度假村在聚帳篷文化與一身的同時卻有不同與世俗的水泥鋼筋式度假村,能讓人脫離世俗、遠離城囂,真正感受異域風情的傳統建築文化。

可行性理由:納本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位於被稱爲地球“第三極”的青藏高原,流域周圍涵蓋冰川、高山凍土、季節積雪、湖泊、高寒草原(草甸)、溼地等多種自然介質,且在大氣環境質量上能與南極相媲美,納本錯湖流域擁有接近南極的大氣清潔度。以太陽能、地熱能、風能等清潔能源與主體,帶動度假村內各種設施的運作,以實現清潔能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進而對帳篷文化的推廣提供良好的生態平臺。

在度假村建設的過程之中,採用當地的原材料一耗牛毛,並僱傭一些對帳篷織造技術嫺熟的工匠進行對帳篷的編制,室內傢俱也應是具有藏族特色及體現其文化特性的本制傢俱,同時在選址時也應注意對其文化的最大保留,以實現對牧區帳篷文化的最大化還原。在發展度假村服務業的同時,帶動旅遊業的發展,將其與納本錯湖的旅遊產業相結合,並利用西藏良好的自然和空氣狀況,開發新型旅遊產業,如高原夜空星象旅遊業,草原探險旅遊業等相結合。在促進旅遊產業發展之際,留住度假村客源,使遊客深入瞭解帳篷文化並對其進行推廣。

四、結語

藏北帳篷在西藏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很明顯趕不上步伐,尤其是在旅遊產業興起繁榮的形勢下幾乎被忽略了。不過,從現在開始着手其保護工作仍來得及,故本文提出建立納本錯帳篷度假村的建議,供相關部門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