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道德冷漠現象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論文

論文1.54W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物質文明建設取得了巨大進步,然而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卻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以及新矛盾。首當其衝的是公民道德問題,主要表現爲道德冷漠,“老人倒地無人扶”、“小悅悅事件”等報道屢見不鮮,在社會上產生了極其惡劣的影響。道德冷漠現象已成爲阻礙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要影響因素,我們必須加以重視。

道德冷漠現象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論文

1 道德冷漠產生的原因分析道德冷漠是指“在某種程度上而言就個體在具備了一定的道德認識的基礎上而在特殊的情況下所選擇的一種‘不作爲’的道德現象”。簡單地說,就是對善的缺失,對道德的冷淡與不關心。道德冷漠現象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學校教育以及自身素質四個方面。

1.1 社會環境的影響人的本質屬性是社會性,作爲社會成員的人,必然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首先,大衆媒體社會責任缺失。在這個資訊化的時代,大衆媒體理應肩負起傳播社會正能量的社會責任,致力於傳播真、善、美。但是,現在很多大衆媒體在資訊傳播過程中,不同程度地表現出消極化、虛假化、過度商業化等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社會大衆的價值觀,負面資訊接收多了,勢必會導致羣衆對事物的認知偏差。其次,社會榜樣示範的缺失。上個世紀全社會都號召學習雷鋒好榜樣。但是在當今社會,很多年輕人已經淡化了對雷鋒的認識,甚至出現了很多對雷鋒同志的另類解讀,雷鋒榜樣形象在人們心中的位置沒有得到應有的宣傳。現在很多年輕人心中的榜樣都是一些明星或者商界精英,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都有卓越的成就,容易被他們光鮮的外表所吸引。

但在道德領域,這些所謂的榜樣卻經常曝出負面新聞,如吸毒、暴力等。由於傳統道德榜樣的逐漸退場,人們無法從這些所謂的榜樣身上汲取強有力的道德力量。長期以往,便會造成羣體道德冷漠,遇事旁觀而不作爲的悲哀現象。

1.2 家庭環境的影響家庭環境對子女道德品質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每個社會個體的思想道德品質及其觀念成熟的過程中,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學生道德出現問題,家長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 ¨ 。首先,很多家長忽視孩子的道德教育。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爲孩子的成長就是吃飽穿暖,身體健康,學習成績好就可以了,學校應當承擔起教育孩子一切的重任。還有一些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導致孩子形成了以自我爲中心,關注自身利益,對他人漠視甚至無視的人格。其次,一些家長自身道德素質不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他們的行爲舉止、待人接物的態度,往往會給子女留下深刻印象。家長或者其他長輩的道德素質如果不高,就會給孩子樹立錯誤的道德典範。再次,特殊家庭問題造就的.道德冷漠,在社會中也越來越突出。

1.3 學校教育的影響學校教育的任務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還應該注重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學校教育在學生道德培養方面的缺少也是產生道德冷漠現象的主因之一。

首先,學校德育內容脫離學生實際。目前我國學校的道德教育依然沿用傳統的灌輸方法,教師在課堂上講授道德知識和道德規範,並且在課堂上占主導地位,學生則處於被動地位,在這個過程中很難激發學生的道德良知,將道德認知轉化爲道德行爲。

更有甚者,有的學校還對道德教育課程進行考試,用量化的方式對學生品德進行評定,以此作爲評獎和升學的依據。我們應該認識到現實的生活是道德施行的場所,也是產生道德的源泉,脫離了生活,道德也就成了僵死的條文和抽象的原則,也就無所謂道德了。

其次,功利主義的教育心理。目前急功近利的思想在教育領域大有蔓延之勢,中高考成爲學生接受教育的終極目標,而學生的考試分數和升學率也成爲衡量學校教育質量水平的主要評價標準,德育便成爲了學校教育的一個點綴。受這種評價標準的驅使,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完全圍繞在努力提高學習成績的主題之下。學校、家長、學生完全被當前不完善的教育體制所羈絆,失去了對學習的正確理解,並喪失了對真善美的獨立判斷能力,這必然使學校道德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1.4 自身素質的因素人對道德的認識是一個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這一過程讓我們對道德認識達到了分清善惡、是非,但我們未必能夠做到知行合一 。首先,這是由人的自然屬性決定的。人類雖然在生活條件、生活狀態等方面脫離了動物界,但是本質上,人類仍然無法擺脫動物性。任何生物都有“趨利避害”的本性,人類也不例外。因此,在遇到可能給自身帶來傷害或者損害的情況時,受本能驅使,很多人選擇袖手旁觀。其次,心理挫折的影響。這是個體在日常活動中,由於自身的價值得不到尊重,積極性得不到保護導致的消極的情緒體驗,長久下去必然會導致道德冷漠。再次,從衆心理導致了“看客”行爲,造成道德冷漠。

2 解決道德冷漠的對策面對日益普遍的道德冷漠現象,我們要加以重視,發揮社會、學校、家庭和個人的合力來重構社會道德體系。爲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2.1 加強全社會道德風尚建設在良好的道德環境中,行爲主體更容易感受到崇高德行的正能量,這樣的環境氛圍的構建對糾正道德冷漠顯然十分重要。

首先,政府應把握輿論導向,重視媒體道德輿論建設。媒體對於路人街頭摔倒無人敢扶,救人反被訛等事件的報道,固然符合新聞價值的選擇原則,但也不能因此而忽視了媒體宣揚社會主義正義的現實作用。事實上,作爲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大衆媒體應該發揮積極、正面的作用,透過對日常生活中良好道德行爲的宣傳報道,讓人們感受到社會中高尚德行的正能量。但我們也不能過度宣揚美好的現象而隱瞞忽略醜陋的失德行爲。因此,政府應把握輿論導向,尤其要引導影視、廣播、報刊等輿論傳播媒體,使之充分發揮優化社會環境的功能,從而爲人們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創造良好的社會條件。其次,要樹立道德榜樣,使其在社會上起到示範引導的作用。

社會應鼓勵表揚道德模範,宣揚榜樣的力量,從而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氛圍,使人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爲他人服務的隊伍中來,進而形成與社會主流價值相一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j1 。再次,國家要建立健全社會獎懲和保障機制,保障見義勇爲者的合法權益。建立健全獎懲機制、加強道德監督、健全道德規範和制度是加強道德約束機制建設的重要手段。要想對人們的善惡標準進行重新構建,就必須對善惡進行區分與獎懲 J。爲此,政府機構必須對見義勇爲、救死扶傷者給予獎勵和保障,避免出現“英雄流血又流淚”的畸形社會現象。同時,還要對社會當中發生的類似見義不爲或者見義勇爲者遭誣陷這樣的道德冷漠行爲進行懲罰。政府還應該廣泛聽取民衆對於整治社會當中的道德淪喪行爲的處理辦法,從而逐步建立和健全相關的法律規章制度

2.2 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家庭是道德教育的基礎性場所,轉變道德冷漠現象,家庭德育發揮着不可忽視的作用。

首先,家長要重視孩子的道德教育。面對社會的激烈競爭,一些父母在“重智輕德”思想的指導下,認爲只要子女學好了專業技術,就掌握了生存的本領,於是非常重視子女智力的發展和學習成績的提高。對於德育,則認爲是子女成長中的小事,忽視對子女道德行爲習慣的培養。這樣做的結果往往事與願違,只會培養出自私自利、道德冷漠的人。家長要樹立人的“全面發展”的理念,認識到從德、智、體等方面全面教育、全面規範,才能促進子女的全面發展。其次,家長要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身爲家長,在子女面前應該起模範帶頭作用,從言行舉止、生活態度等各個方面全面嚴格要求自己,這是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前提。只有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給孩子傳遞正能量,促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爲習慣。再次,構建和諧健康的家庭環境。長輩在生活和工作中應該本着積極健康的心態去面對困難與挫折,採用簡單粗暴的方法解決家庭矛盾不能夠有效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反而會增加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造成不和諧的家庭氛圍。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良好與否直接關係到子女道德情感的養成,良好的家庭環境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有助於孩子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

2.3 完善學校道德教育學校是集中進行道德教育的場所。完善學校道德教育、培養學生道德情感對於扭轉道德冷漠現象有着積極的促進作用。

首先,完善教學內容,使道德教育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生活是倫理道德的源泉,也是道德得以存在的支柱,失去了生活,道德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教師除了在課堂講授之外,還要多組織課外活動特別是社會服務活動,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增強道德認知,培養道德情感並提高道德責任感。開展貼近生活的實踐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將道德原則內化爲道德信念,以提高他們的道德水平和公民意識,促使他們在社會環境中迅速成長。其次,擺脫功利性教育思想,營造高雅健康的校園氛圍。隨着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教育者要逐漸轉變觀念,既要重視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也要重視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聽取民衆對於整治社會當中的道德淪喪行爲的處理辦法,從而逐步建立和健全相關的法律規章制度。

2.4 提升個人道德修養社會中的每一個個體在一起共同組成了整個社會,而社會道德的淪喪也是由無數個道德水平低下的個體集合在一起共同造成的。所以,注重個體道德的培養對於改善整個社會道德冷漠現象有着重要的意義與作用。

首先,培養道德自律意識,努力創造自我。我們每一個個體要克己修德。這就要求人們在道德培養過程中努力追求高雅的精神境界,要有正確的理念、頑強的意志、持久的耐力。良好的道德行爲就是要求自身在現實生活中守德、倡德,努力成爲道德典範,在這個過程中要有堅定的信念,不要因爲受到別人的質疑與嘲笑,就喪失積極性,也不要因爲他人的自私冷漠,就盲目從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嚴以律己,倡導德行,那我們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就會有顯著的提升。其次,增強個人道德責任意識。對於每一個公民而言,自覺遵守社會道德規範,不斷提升個人道德修養,構建正義和諧的社會環境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與義務,也是我們應當自覺踐行的社會準則。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從自身做起,點滴做起,努力提升自身道德素質,不斷增強法制觀念,敢於同不良道德現象作鬥爭,成爲文明的踐行者。

3 結論目前,道德冷漠現象已不是一個個人問題,而是一個社會問題,並且直接影響到社會的穩定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發展進程。和諧社會拒絕冷漠,當我們每個人把行爲內化爲道德信念時,才能真正實現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