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無公害農產品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的論文

論文2.17W

論文關鍵詞無公害農產品;現狀;對策;安徽滁州

無公害農產品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的論文

論文摘要概述了滁州市無公害農產品發展的現狀,分析了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並對加快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的對策進行了探討,供有關部門參考。

隨着現代農業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人們對農產品市場消費安全化、健康化需求日益增強。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已成爲新時期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和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的戰略舉措。近幾年來,滁州市無公害農產品發展迅速,對推動滁州市農村經濟的發展和促進農業結構調整起到了很大地作用,同時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針對這些情況,筆者較詳細的分析了滁州市無公害農產品發展的現狀,以期爲有關部門提供參考。

1發展現狀

滁州市是傳統的農業大市,自然條件優越,農業資源豐富,其糧油、蔬菜、花生、茶葉、豬肉、淡水魚類等產量均居全省前列。我市無公害農產品自“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實施以來,在各級政府和農業部門的積極組織和推動下,保持了快速發展的強勁態勢,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數量迅速增加,總量已具備一定規模。2004年,全市只有3家企業、3個產品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認定產地3個,面積300hm2,實物總產量僅240t。經過4年的發展,截至2007年底,全市已有20家企業、47個產品獲得了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認定產地24個,面積2.46萬公頃,實物總量9.96萬噸,企業總數增長了5.7倍,產地增長了7.0倍,認定面積增長了80.9倍,產品數增長了14.7倍,總產增長了414.2倍。據安徽省農委“2007年度全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和產地認定情況通報”顯示:近幾年滁州市無公害農產品發展速度位於全省前列,這表明我市無公害農產品正走向快速發展時期。

2存在的問題

2.1產品少規模小

近年來,滁州市無公害農產品發展步伐不斷加快,但與省內外其他地區相比,差距還較大。目前,我市無公害農產品產地面積較小,認定的產地面積只佔耕地總面積的5%左右,認證產品數和產量也較少,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我市龍頭企業數量雖有不少,但大都是規模小、資金有限,缺少大型規模化、效益好的基地;在參與發展無公害農產品上存在着投入不足、產地面積小、產量少,產品不能精深加工,生產、加工、包裝、運輸達不到標準;機制落後,管理跟不上等問題,遠遠不能帶動全市無公害農產品發展需要。

2.2發展不平衡

從地區上看,產品認證數超過10個的只有2個縣,產地認定數在4個以上也僅有3個縣,截至目前,我市仍有部分縣(市、區)至今沒有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工作。從產品結構來看,我市無公害農產品主要集中在蔬菜和淡水魚類上,而糧油、肉蛋禽類和一些地方特色無公害農產品少之又少。較爲單一的產品結構和生產佈局適應不了大市場、跨地域、多元化大流通格局的需要,制約了消費者對無公害農產品的選擇,不利於開拓滁州無公害農產品消費市場。

2.3重申報輕管理

一些企業和農民認爲申報的生產基地環境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要求,產品也達到了無公害農產品的質量標準,所生產的的產品就是無公害農產品。其實不然,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有着嚴格的生產技術操作要求,部分企業疏於管理,不對生產人員進行科學施肥、安全用藥、先進栽培技術的培訓;不按照標準規範生產,導致由於使用農藥、化肥等生產資料不當和生產操作規程執行過程中的失誤造成產品污染,生產的產品達不到無公害農產品的質量要求。此外,我市無公害農產品的管理體制不完善,檢測能力不夠,追蹤服務欠缺,缺乏督查力度,檢測設施薄弱,單靠現有的管理、檢測、監督體系遠不能滿足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需要。

2.4認知程度不足

無公害消費意識還未深入紮根於每個消費者頭腦中,廣大消費者對無公害農產品只有要求而缺乏需求,無公害產品消費羣體仍十分有限,無公害農產品的市場需求量並不大。無公害農產品產量少,市場有效供給不足,且產品檔次不高,包裝差,難以刺激消費者的購買和消費慾望。這就造成在較嚴格的生產條件下生產出來的無公害農產品沒有獲得相應的較高收益回報,價格低於價值,嚴重挫傷了生產者的'積極性。生產者質量安全意識偏低,部分農民缺乏安全責任感和社會公德,在選用農業投入品上不按標準規範操作,主要追求效果和價格,只要價格低、效果好就用,而不管是不是高毒高殘留農藥,也不管生產的農產品是否危害羣衆身體健康。

2.5統分經營矛盾突出

標準化生產要求農產品生產、管理、採收、包裝等採用統一的標準來組織實施。但是,目前農村實行的是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經營體制,很難把千家萬戶的生產統一起來,按照一個模式組織生產。“小農戶”與標準化生產矛盾突出,單家獨戶的種養殖方式,難以滿足標準化的要求,加大了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標準實施、日常監管難度

3對策和建議

3.1加大宣傳引導,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

農產品的安全問題,關係到人民羣衆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各地要採用多種形式宣傳農產品生產標準化技術及人們對無公害農產品質量的要求,轉變農民羣衆觀念,提高農產品生產者質量安全意識,使農民把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真正變成自己的自覺行動。要着力培育一大批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示範帶頭人,帶動千家萬戶的農業生產者生產無公害農產品,提高廣大農業生產者的科技素質和生產技能。在生產過程中,要嚴格按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組織生產,嚴格記錄生產、加工、包裝、生產資料使用和病蟲害發生與防治等情況。同時,農業部門要進一步加強無公害農業關鍵技術的開發,完善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和操作規程,努力提高標準化生產的操作水平。

3.2做好試驗示範,帶動無公害農產品發展

採取示範引路、逐步推進的辦法,各級科研、推广部門要在突破無公害農產品生產關鍵技術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生產操作規程,採用試驗示範、以點帶面,加快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的推廣與普及,透過建設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試驗示範區,進一步推動我市無公害農產品發展。目前,我市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規模還不大,嚴重製約了產品數量和市場有效供給量。要徹底改變這種不利局面,只有大力拓展生產規模,努力增加產品總量,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繼續鼓勵和支援企業申報無公害農產品,加快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和產品認證工作,從而使我市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基地和產品在數量和質量上再上一個新臺階。

3.3加強市場監管,實行全過程質量監控

一是建立健全執法、監督及檢測無公害農產品管理機構。加強隊伍及基礎設施建設,定期和不定期抽檢產品質量,確保對產品質量的適時監控。同時要督促生產企業及基地制定並實施自檢制度,共同把好產品質量關。二是要實行市場準入制度。上市的農產品要有自己的“身份證”,標明產地、生產者、生產日期、聯繫地址、電話和檢測合格證明等,實行不合格農產品的責任追究和退出市場制度,對不符合質量安全標準要求的產品予以公佈曝光。三是加強對生產基地的環境和投入品的管理。防止產地、產品受工業“三廢”和不符合生產要求的農業投入品污染,真正實現產品從田間到餐桌全過程的質量控制。

3.4培育壯大龍頭企業

發展無公害農產品,不是傳統的一家一戶農業生產模式,而是要有組織地統一農業生產行爲。要透過培育、扶持一批龍頭企業來推動無公害農產品發展,把培育壯大龍頭企業作爲提升農產品質量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透過引進、改造培育、政策扶持一批龍頭企業,發揮龍頭企業組織的帶動作用,把農民組織起來;建立“公司+基地+標準+農戶”的模式,加快建設無公害農產品的銷售網絡,積極培育營銷隊伍,讓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同時要透過積極發展專業合作經濟基礎組織、行業協會,重點培育個體私營大戶等措施,提高生產者的組織化程度。

3.5全面推進生態農業建設

大力推廣“豬-沼-菜”等循環農業模式,以沼氣池作爲種植養殖業的紐帶,將人畜糞便作爲資源加以利用的同時,人畜糞便透過沼氣池的厭氧發酵技術變成了無公害蔬菜(糧油)生產中的優質有機肥,降低化肥、農藥用量,減輕農藥化肥污染,從而極大地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中農藥化肥用量的下降,實現了生態農業降低農業環境污染的目的,能夠有力推動生態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生態農業建設和無公害農產品發展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3.6加大政府投入,全面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發展

發展無公害農產品是關係到人民羣衆身體健康的一項民心工程,是爲人民辦的最現實、最直接的實事、好事。各級政府要設立無公害農產品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援農產品基地生態環境改善與建設、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研究與推廣、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等;要引導農業生產者積極開展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工作,幫助他們解決認證過程中的困難,並採取以獎代補的措施,將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費用納入財政支援範圍。

4參考文獻

[1]朱雅蘭.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發展現狀與對策思考[J].農業環境與發展,2005(1):8-9.

[2]鄧正春,陳革非.湖南省農產品生產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J].科技與工作,2003(2):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