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資訊時代的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和調查論文

論文2.19W

清華大學原校長梅貽琦曾說:“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遊也。從遊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爲而成。”足見校園文化對師生的重要影響。在當下的資訊化社會,如何運用資訊技術構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是各個學校在其快速發展過程中必須要直面的問題。

資訊時代的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和調查論文

1 資訊技術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影響

(1)資訊技術對校園文化的正面影響:①資訊技術大大增強了校園的物質文化基礎。最顯著的就是教學環境已經今非昔比,先進的教學設施、便捷的資訊獲取渠道、隨時隨地的教學輔導等,都爲校園生活和學習帶來了新的方式,也大大增強了校園的物質文化基礎;②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資訊素養。資訊技術的迅速發展已經由精英技術變爲大衆技術, 伴隨着廣大學生對資訊技術的重視程度和使用程度的提高, 資訊素養已經成爲每個學生的基本生存能力, 更成爲日後社會學習和終身學習的必備素養; ③明顯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隨着資訊技術的廣泛使用,學生可以不必按照傳統方式接受教育,利用資訊技術,就能學到自己想學的知識,同時避免了知識的重複、凌亂、陳舊等問題,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和質量。不可否認,資訊技術已經在校園文化的建設和傳播過程中,發揮出了它的特點。

(2)資訊技術對校園文化的負面影響:①缺少有效的監督。由於網絡虛擬性的特點,使得外界不易對其進行有效監督,因此也就容易造成學生的道德水準不高、責任意識不強、個人主義膨脹的局面;②不良資訊的泛濫。由於網絡的開放性,資訊技術已經使任何人都可以利用網絡散佈各種資訊,再加上學生又處於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階段,往往缺乏對各種資訊進行深入鑑別的能力,因此那些不良資訊會對他們形成不利的影響,甚至會誤導他們偏離正確的人生軌道而走上歧途;③不利於學生正常的人格形成。儘管網絡是個虛擬的世界,但在這個超越時空的世界裏,人與人的交往具有非社會化的傾向,導致一些學生正常的社會交往能力下降,面對現實世界會覺得無所適從等網絡依賴行爲,從而帶來人際關係淡漠、人際距離疏遠等社會問題;④影響學生的學業。網絡的世界很精彩, 部分學生終日沉迷於網絡世界而難以自拔,如有的學生在網絡上沒日沒夜地對壘遊戲,不看書、不做作業,因此使其學業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響。可見,資訊技術的發展,使校園中的各項設施得以更新換代的同時,也使校園的文化建設走進數字化和網絡化的時代。當人們在感受其方便、快捷、高效的同時,也要清楚地看到它所獨有的`開放性、自由性、去中心性、邊緣性等後現代特點,對校園文化建設所產生的極大地衝擊和影響。

2 利用資訊技術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資訊技術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一柄“雙刃劍”,這在校園文化的建設過程中是迴避不了。如何利用校園網來配合校園文化建設,以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1)認識不足。學校中不少師生員工缺乏對校園文化理論知識的必要學習,往往憑直覺認爲校園文化就是學校傳授的科學文__化,而校園文化建設就是開展一些學術交流活動、業餘時間多搞一些其他的文娛活動。還有人認爲這些活動開展得多少,都影響不了學校的發展大局。在利用資訊技術建設校園文化方面,則認爲只要校園網能正常運作、各種規章制度能夠及時傳遞就萬事大吉。這種認識,很可能導致校園文化建設在學校發展中處於邊緣化的位置, 而利用資訊技術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處於便可有可

無的境地。

(2)目標不明。由於認識上把校園文化看成是虛構的產物,在學校的發展過程中無足輕重,因此往往是建設目標不明,既沒有校園文化建設的綱要,更談不上校園文化發展的規劃。這樣一來,圍繞校園文化建設而開展的活動,既沒有系統性,又缺乏連貫性,都是漫無方向地進行,或乾脆放任自流。因此,導致學校所制定的內部各項政策、規章制度, 也和校園文化的建設毫無關聯。在資訊技術的應用、校園網的建設,特別是在校園網的規劃時,只考慮如何爲學校的管理提供方便和快捷,很少或者根本不考慮讓校園網爲校園文化的建設服務。

(3)方法簡單。在校園網建設上,對於師生提出的一些關於學校的發展、日常管理方面的問題,學校方面或是給個很簡單的回覆,或是乾脆置之不理,使得再好的建議都會石沉大海。而對於在校園中所表現出來的一些社會上流傳的思潮, 學校方面則會採取聽之任之的態度。如果學生在校園網上發表一些評論或是指責的言論,很可能會被學校方面加以刪除或者禁言。於是在校園網上,除了一些規章制度、機構設定、日常業務處理、校園新聞以外,校園文化建設的“空間”少得可憐,甚至沒有任何連結可以進入到校園文化建設的頁面。結果是校園網往往成爲學校方面的管理工具,而忽略了校園網的其他功能和作用,至少是沒有把校園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3 利用資訊技術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

利用資訊技術, 建立起與校園文化相適應的校園管理資訊化系統,筆者認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3.1 充分認識資訊技術與校園文化建設的關係

校園網的建設一般具有周期長、見效慢等特點,這與校園文化建設具有共同的特點。因此,校園網的建設可以與校園文化建設統籌規劃、共同促進。而且,在學校的發展過程中,良好的校園文化,往往可以幫助學校實現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進質量、改善服務、增強透明度、促進管理創新等方面的目標。校園網的規劃和發展,從表面上看是爲了優化管理流程,促進資訊共享,實現資源的最佳配置,提高管理效率,從而提升學校應對環境迅速變化的能力。從更深層次來說,校園網建設的目標是爲了創新管理觀念,樹立先進理念,推動管理變革,塑造符合學校未來發展方向的校園文化。所以,校園文化的建設必須提高科技資訊含量, 充分利用校園網成爲現代校園文化建設的必然選擇。因此在學校的發展過程中,資訊技術輔佐校園文化的建設,校園文化的建設又需要有資訊技術的支援,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發展。

3.2 學校資訊化建設要與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

學校在發展過程中,一定會引進和運用一些先進的理論、先進的方法,這就需要有個學習教育、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的過程。要消化和吸收其中的先進管理思想和理念, 轉變傳統的思維方法,結合實際情況,變被動爲主動,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先進的管理方式和手段,需要校園中所有的師生員工不斷地自我學習、不斷地分析研究,才能總結提高,從而形成一個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資訊技術可以不斷地提供支援和幫助,除了提供方便、快捷的渠道獲取相關的理論外,還可以在校園網上開闢一定的空間,作爲全體師生員工討論、學習、交流的園地,充分發揮資訊技術平臺沒有時空限制的特點,使其在資訊傳遞、理論學習、知識共享中不斷髮揮它的影響力。因此,加強資訊化的建設,不僅能爲廣大師生員工的學習交流提供方便,而且還能在校園中逐步形成不斷學習、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校園風氣,同時也使資訊技術的應用不斷深入人心,技術平臺的功能日益強大。所以,把資訊化的建設與校園文化的建設緊密結合起來,能使資訊技術成爲校園文化建設的強大催化劑。

3.3 利用資訊技術活躍校園文化生活

利用資訊技術,廣大師生可以透過這個技術平臺及時地瞭解外部世界的動態, 學校也能利用這個技術平臺完成各項管理任務。此外,利用資訊技術的交互功能,使其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

3.3.1 利用資訊技術平臺傳播正確的人生觀

如何使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早已是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必須面對的一個大問題。由於校園並不是真空地帶,必然會受到社會上一些思潮的影響,尤其是網絡上還有不少垃圾資訊、不良資訊,這些都會影響學生正確人生觀的形成。所以,學校應該充分利用已經建立起來的校園網這個技術平臺,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對於社會上、校園內的某些現象和觀點,可以讓學生在網上進行充分地辯論,相信“邪不壓正”,同時要透過校園網技術平臺,不斷宣傳校園內外發生的先進事例,大力宏揚社會主義榮辱觀和誠信教育,使學生做到明是非、知榮辱、守信譽,明確自身的責任和義務。同時,還要積極引導學生擺脫網絡的束縛,積極投身於現實社會、投身於大自然中,讓身心得到薰陶和鍛鍊,爲將來在工作中挑大樑做好準備。

3.3.2 充分發揮資訊技術平臺在教學中的作用

校園網不僅能完成學校教學管理的任務,它的互動性還可以成爲新的教學手段和途徑。雖然不少學校都開展了網絡教育,但效果與傳統的課堂教學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由於課堂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學校方面可以鼓勵師生充分利用校園網,對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補充和完善。由於網上交流氛圍相對來說比較輕鬆,所以教師完全可以激發學生去主動思考、主動提問、主動探索的興趣。讓學生充分提問,就是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也是一種創新能力的培養。透過網上經常性的交流,一方面使教師能夠比較多地去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反饋,從而及時調整教案和教學方法;另一方面對學生而言,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就某些知識點或觀點與老師作進一步的探討和交流。因此,充分發揮資訊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對師生雙方都會帶來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