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對會計教育改革的幾點建議論文

論文7.82K

一、我國本科會計教育現狀

對會計教育改革的幾點建議論文

(一)教育行爲與教育目標不一致

教育目標是擬透過一定時期的有計劃有步驟的教學活動,運用軟、硬件設施讓接受該種教育的人具備某些能力的規劃。教育行爲是指爲實現該目標而施行的一系列活動。雖然隨着經濟的發展,會計專業教育目標與教育行爲也在不斷的發展,但我國本科會計教育目標與教育行爲仍然滯後於市場的需求。導致這種現象產生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本科教育的教育行爲與教育目標不一致。

綜觀我國高校本科會計專業簡介和專業目標,幾乎所有的高校對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合理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身心健康,富有創造性,對未來複雜多變的會計環境有較強適應性的會計通才”有共識,但觀其教育行爲,無論是硬件設施的投入還是軟件工程的打造(如:實驗室建設、師資力量投入、課程設定、教學方法等),能夠良好地踐行此會計教育目標者寥寥。

(二)會計專業課程設定不合理

1.學校大氣候對專業課程導向不合理

絕大部分高校片面強調英語和計算機能力以及各種資格證的做法,造成學生急功近利的心態,不利於潛移默化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養成。加之社會對英語和計算機以及各種資格證的片面追求,嚴重衝擊了學校的教學。熱衷資格證的做法導致學校師生忽視了會計教育的本來目的。缺乏完備知識體系和學科羣基礎的熟練“技工”,並不能成爲真正意義上的管理者,終身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養成是以寬厚的基礎知識爲依託的。“德才兼備”作爲衡量教育成果的基礎,並非只居其一便可。

2.會計專業課程設定不合理

課程設定方面:我國大學會計教育課程體系一般由“兩課”、“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幹(核心)課”、“選修課”和“實踐課”等六類構成。雖然近20年來,我國高等會計教育的課程體系一直在改革,但改革的重點始終是放在專業主幹課程方面,對其他類別的課程則關注不多。即便是對專業主幹課的改革,基本上也還是在開課門數的多少上做文章,並未有實質性的突破。我國會計教育核心課程體系改革的基本做法是:增加新課程,改造老課程,結果是課程越改越多,原先遺留的課程內容交叉重複的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又增加了專業主幹課程比重過大、知識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出現會計專業課程所佔比重較大,而相關學科課程比重較小,有的甚至是空白;會計理論課程所佔比重較大,而會計實踐課程所佔比重較小;會計理論課程中則是會計基礎課程所佔比重較大,會計前沿邊緣學科理論所佔比重較小,同時國內會計理論課程所佔比重遠遠高於國際會計理論課程所佔比重。

3.會計專業教材結構不合理

教材和教學內容往往滯後於實務更新的步伐,不利於學生及時接受新的會計知識資訊。加之各學科內容交叉重複現象嚴重,不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以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和成本會計三者的重複關係爲例。據對廈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和東北財經大學本科會計專業的教材比較,結果表明: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交叉的內容包括變動成本法、標準成本法、作業成本法、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日常業務預算、差異的計算、經濟批量;而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重複的內容有資金需要量的預測、資金時間價值、投資決策評價指標、經濟批量、銷售預測、利潤預測、預算、資本成本的計量、經營槓桿。從總體上看,3門課程的重複幾乎覆蓋了管理會計的所有內容,管理會計是交叉重複的核心。此外,經濟法和稅法也有類似問題存在。雖然教材內容交叉重複現象嚴重,但在課程設定上卻是各科目間各自爲政,忽視彼此的聯繫,在課時數量的安排上完全按獨立的課程來排課,嚴重侵佔了課時數量,浪費了寶貴的教學資源。

此外,我國本科會計教育無論是教材安排還是課程設定,都嚴重地忽視道德尤其是職業道德教育。如果說爲人處世是學生們從小一路學着過來的,那麼職業道德教育是否也應該在學生們選擇自己的專業的那一刻起就讓他們認真對待呢?遺憾的是職業道德教育幾乎不納入我國高校的教育體系,學生對職業道德的理解僅僅是老師偶爾提及或自己零星瞭解到的違法犯罪的否命題。那不是職業道德,而是法律的底線。道德的底線是應該高於法律的,合格的會計人員不應只是行走在法律邊緣的邊緣人。

(三)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落後

1.教學方法落後

我國的會計教育目前基本上仍然是“滿堂灌”的知識傳輸型。在目標上只注重“應知”、“應會”,即只要學生掌握會計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而有效的能力訓練則開展得較少。這種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爲中心,以教科書爲依託。在這種模式下,教師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地講,學生囫圇吞棗、似懂非懂地記,以致於課堂氣氛沉悶,學生上課走神、打瞌睡甚至逃課等現象時有發生。會計專業課程教學方法除存在上述情形外,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方面做得也很不夠。會計專業計算機輔助教學運用得最多的就是以幻燈片的形式來表現課本內容。雖然其中不乏有經過精心錘鍊的教學樣本,但仍然存在一部分將書本內容掃描進電腦裏,“換湯不換藥”的做法,並不能改變其照本宣科的實質。相反地,由於速度的掌握隨心所欲,學生在這些快速切換的鏡頭前,連“似懂非懂”都顧不上就‘囫圇吞棗”了,教學效果普遍反映不理想。

2評估系統落後

對學生的考覈方面,學校的一切教育面向考試,學生的唯一目的似乎也就是應付考試,而考試的內容卻與實際生活嚴重脫離,以致出現學生學到的有關會計方面的知識大量地在經濟生活中無處應用,也不會應用。學校考覈方式的放不開,教師對考覈方式的墨守成規以及學生、教師、學校對考試成績的共同關注,讓學生能力的培養屢屢陷入被動局面。

對教師的考覈方面,從我國會計教育(包括其他教育領域)的實踐來看,一直對教師的有效教學沒有明確要求,而對教師的科研則有明確要求。教師的考覈、晉升、晉級、待遇等無不與科研呈正相關關係。從當前各大學正在進行的人事制度的改革上也可明顯地看出,基本上是科研“一票否決制”,教學效果的好壞與教師待遇並沒有直接關係。時至今日,學校到底是培養高質量的學生還是培養學術大師,這看起來是統一的,但實際上己經出現了矛盾。

二、對會計教育改革的幾點建議

轉變對英語、計算機以及各種資格證的片面追求風氣,在強調英語、計算機的重要性的基礎上,更應強調專業性特點和學科羣建設以及職業道德規範教育的重要性,並結合學生個人的特點來給予合適的引導。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在學生畢業時都有對其英語和計算機能力的硬性要求,使得對畢業生的英語和計算機能力要求在宏觀上有了保證;而對於專業知識則幾乎沒有明確的量化要求。雖然一部分原因是無從量化或不好量化,但這無疑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對專業知識的懈怠心理。如果再過分宣揚對英語和計算機能力的重視,則專業教育將會被這兩門學科“反客爲主”。我們應該明白會計教育的目標是會計“通才”,而不是英語、計算機專才。

(一)改革課程設定

1.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和行爲科學、交際溝通能力訓練,在增設相關課程的同時引入導師制度。大學作爲許多人職業生涯的開端,其所強調的專業和職業道德概念對初入學的大部分學生來說是全新而陌生的,這時的`學生最需要的就是教師及時給予引導式的幫助,他們渴望透過師長和學長的引導儘快地適應環境和認識專業,並在對環境和專業把握的基礎上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導師制就是適應這種發展需求而產生的。在導師制裏,導師就所帶學生的品格、學習和生活等給予全方位的關心,以自己的言傳身教向學生灌輸作爲一位進階職業會計人員所應具備的品格、工作、人際交往和學習的能力。

2.增設會計導論課程,其目的在於對會計學做總體介紹,讓初識會計的學生對會計的環境、歷史、發展、未來及所面臨的問題都有一個總的認識,讓學生了解會計資訊在企業管理、投資和決策中的作用。

3.以企業管理置換現有的管理學課程設定,用具體的企業管理流程讓學生從枯燥的管理學原理中解放出來,加強學生對企業、對會計工作環境和在企業中所處位置的認識;安排學生進行工商企業參觀實習,讓學生對企業的認識和了解進一步形象化和具體化。具體做法可參照中國人民大學會計系課程設定中的企業管理課程設定。

4.加強法律教育,在強化經濟法、稅法教育的基礎上,開設會計法等相關法律課程提高學生在運用專業知識時結合相關法律法規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5.整合交叉、重複的課程內容,在學時安排上予以調整。將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和成本會計三門課程交叉重複部分——管理會計進行分解與成本相關的納入成本會計,與財務管理相關的則納入財務管理,在學時上取消對管理會計課程的安排,適當增加成本會計和財務管理的學時.此外增加邏輯學的課程,加強對思維的有效訓練.

6.加強實務操作訓練,讓學生不懼實務,也不唯實務而學習。

(二)改革會計教材

1.改革教材結構順序。長期以來,我國會計教材都是按業務流程順序進行編寫的,學生要學完一門課程後纔會對一項工作有全局性的認識,不利於對課程的瞭解和提高學生的興趣,對此,在教材的緒論中對一門課程的最終目標應有一個便於理解的、貼近實際的描述,讓學生知道自己所學的這門課程是要做什麼、能做什麼。

2.整合教材,改革教材交叉重複的狀況。如將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和成本會計三本教材中交叉重複的管理會計的內容分別納入成本會計和財務管理教材中。其中成本習性、變動成本法、責任成本等內容納入成本會計;而投資決策、資金的時間價值、現金預算、預計資產負債表、預計現金流量表、專門決策預算、資本成本、經營槓桿以及資金需要量等則同財務管理進行整合。

3.對專業課核心教材進行整合.首先,由於各個高校自己編寫教材的能力參差不齊,爲最大範圍內保證高校的會計教學質量,應邀請實務界、理論界和教育界的精英共同編寫全國性或區域性的教材,並定期對其進行修改,類似於註冊會計師教材的編寫。其次,會計課本不應當再被當作教學的唯一依據,而是僅僅作爲會計教材中的一種。

4.教材所附習題的答案也不應像過去那樣只有唯一一個,尤其是對於比較開放的問題應該多元化,以利於全面培養學生分析、表達、交際與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三)改革會計教學評價體系

1.改革教師評價體系

將教師考覈由過去的科研“一票否決制”轉換爲多方面的綜合考查,在對科研成果考查的基礎上增加對以下幾方面的考查:增加對教案的考查(包括對電子教案的考查)以杜絕照本宣科的做法;加強教學督察聽課制度,將督察的重點由查人查崗轉變爲查授課內容和課堂氣氛;加強對考覈方式和考覈內容以及考覈效果的考查,將對教師和對學生的考覈有機結合起來,強化教師的責任意識,教學成果應有因可循。

2.改革學生評價體系

對非畢業生評價方式要增加對學生習題、實驗和設計的考查,倡導情景練習,以改善目前習題形式單一、習題效果不理想、習題評價不合理的現狀;改變“以考試成績論英雄”的做法,加大對考覈方式的改革力度,改善目前考覈侷限於試題庫的做法,建立綜合評價體系,學生最後得到的成績必須包括課堂表現、習題、論文、實驗、口試成績和筆試成績中任意四門以上的綜合量化,五門綜合的具體比例,四門則視具體情況而定。

對畢業生的考覈,首先,要建立本科會計畢業生全國或區域性的統考機制,制定統一的考覈評價內容、大綱和考覈標準,從命題、組織考覈到閱卷、公佈成績各環節都統一進行,其做法類似會計技術和註冊會計師的統考。畢業生以透過該考覈爲合格的畢業生。這樣的做法不僅可以保證本科會計教學的質量,而且能消除社會對本科畢業生的不信任感。其次,健全畢業生論文評價體系。對畢業生論文的評價應走出只侷限於學校教師的做法,廣泛邀請實務界人士參與畢業答辯,加強社會對畢業生的認識和認同。學校應給出獲得學士學位證書的硬性規定,其中包括對思想品德、計算機能力、英語水平、統考成績和畢業論文的要求,以及一些日常學習生活考覈標準的要求,符合這些規定的學生授予學士學位。

此外,會計專業的學生要符合市場要求,必須接受比其他專業時間更長和更爲嚴格的教育,可以考慮延長本科會計教育時間,開設5年制本科會計專業。

總之,會計教育問題存在於多個方面,會計教育改革也應經多方面綜合考慮後抓住重點,以重點輻射周邊形式展開。會計教育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隨着經濟、會計制度和教育的發展,會計教育還會不斷出現新的問題,我們應以發展和變革的眼光來對待會計教育問題,在尋求解決會計教育問題的動態過程中不斷提升會計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