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小學數學教學中動手能力的培養與實踐論文

論文1.99W

摘 要: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小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要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動手操作,它是學好數學的一個重要手段和方法。教師應結合具體的實踐活動,重視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知識有更深的理解,各方面的能力也會得到協調發展。

小學數學教學中動手能力的培養與實踐論文

關鍵詞:小學數學 操作能力 動手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探究數學的機會,幫助他們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它與小學生直觀形象的思維是矛盾的。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動手操作,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數學,不僅滿足兒童生長髮育的需要,而且使兒童的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識的活動中來,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再引導學生到生活中驗證、運用。這樣,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也會得到協調發展。

一、動手操作在數學學習中的作用

1.動手操作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可利用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從而引導學生透過動手操作真正掌握理解知識,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變爲形象的物體的知識。這樣的操作活動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徵,使學生在操作中動得其所、動有所獲。教師創設合理適時的動手操作活動,給學生提供操作的機會,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旺盛的求知慾,學習就會變得自然、輕鬆、高效。

2.動手操作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中,應不斷提供給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操作時手與眼協同活動,在動態中感知事理情節,又與大腦的活動有密切的聯繫,透過指導學生動手操作,培養學生分析與綜合、觀察與比較等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這樣,一方面,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使抽象的公式、定理、法則得到驗證,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有條理地陳述操作過程,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共同參與活動,及時提供課堂教學的反饋資訊,鼓勵學生把自己在操作過程、思考過程中得出的結論講給大家聽,能夠使學生的思維過程在動手操作中顯示出來,從而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促進智力的發展。

3.動手操作有助於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科學的學習態度。

數學來源於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點點滴謫,所以數學教學的最終目標又將服務於生活,落實在學生上,這就要求學生“會思考”、“會應用”、“會解決實際問題”。課堂教學中,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親身經歷,手腦並用,無形中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又培養了學生認真、嚴謹、科學的學習態度。

二、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主要途徑

1.課前收集操作活動材料,獲得新知識

要爲學生準備和提供合適而充分的材料,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把學生生活中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轉化成一種可供操作、討論、思考的材料,爲每個學生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同時讓學生參與操作材料的收集與提供。學生透過自己動手收集不同形狀的物體,擴大了自己主動參與和親身動手操作的空間。

2.輔以直觀實物和實踐活動

在動手操作之前,要鼓勵學生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大膽的猜想和假設。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想辦法驗證自己的猜想,提出自己的問題,述說獨到的看法,發表自己的見解,不滿足於現成的答案,透過自己的實踐操作,進一步驗證猜想。例如:學習“認識鐘錶”時,讓學生自己拿出實物鐘面,同桌一人說時間一人撥,透過動手操作,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加深了對知識的鞏固與應用。

3.自制學具,設計小方案

利用學生掌握的數學知識和基本技能,可提出實際的問題,要求學生自己設計方案。例如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圖形後,讓學生用紙剪一剪,再以這些圖形做材料拼成自己想象的圖案,在班中展示。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培養了審美價值和創造力,更促進了動手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是適應新時代的需要,也是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動手操作與學生的所學知識緊密結合,需要學生人人蔘與,讓學生從動手操作中理解並獲得數學知識,這樣既可以減輕教師負擔,也可以減輕學生的理解困難,體驗數學知識,獲得數學活動經驗,瞭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教師要加強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成爲全面發展的學生。

參考文獻

[1]黃桂蘭數學教學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1,(08)。

[2]孫有珍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0,(08)。

[3]劉沛峯小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教育教學論壇,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