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培養大學生人文素養論文

論文1.92W

一、現階段大學生人文素養的缺失及其原因探析

培養大學生人文素養論文

1.知識體系構成呈現實用化

受就業壓力的影響,多數大學生傾向性的選擇實用化的專業,比如:在高考填志願的時候,多數學生會選擇計算機、英語、機械、土木等實用性很強的專業,而忽視文史等學科;即使選擇文史等專業的學生,在學習時也僅僅是停留在知識層面,並未達到“修養”的要求。

2.價值觀呈現功利化

大學生的心智還未完全成熟,容易應困惑而被誤導甚至扭曲,比如:部分學生認爲大學就是爲了得到一紙文憑,找個好工作;在擇業的時候,部分學生也是選擇大城市,或是體面職業;在人際交往時,也存在實用主義心理,甚至將實用主義運用到師生交往之間。在處理個人、集體或是國家的利益時,只考慮自身利益。同時,部分大學生缺乏應對挫折的心理素質,缺乏獨立思考,心態浮躁。

3.心理問題呈現多樣化

由於當今社會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當代大學生多爲獨生子女,他們的心理問題呈現多樣化。比如:人際交往中以自我爲中心、戀愛易引起情緒波動等,同時在他們身上還表現出意志力不堅定、容易衝動、心態失衡、個性扭曲。目前高校中,學生應學業、戀愛、就業等問題而釀成悲劇的事件時有發生,關鍵還是沒有重視對學生的人文素養教育。

二、培養大學生人文素養的主要對策及路徑探究

1.釐清對人文素養學科的定位,實現課程教學中人文素養教育的滲透

課堂教學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主要方式,也是學生汲取知識的重要渠道。高校在培養人才時,首先要培養成一個心靈美、道德高尚、綜合素質高的人,其次纔是一個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才。因此,教師要重視課堂教學,在教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利用教材中的人文資料,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的教育,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人文精神的魅力。文學即是人學。在文史類教學中,可透過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素有“上下五千年”之稱,博大精深。比如:孔子的“仁”,墨子的“非攻”“兼愛”等,這些傳統文化體現了人文素有的精髓,影響着我國世世代代的人。在文科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素材,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教育。在理科課堂教學中,在教授理科知識的同時,也應注重人文素養的培養。比如:教師在講授基因知識的同時,可介紹袁隆平等科學家的事蹟和巨大貢獻,讓學生明白要想取得成功,離不開堅定的信念和艱辛的付出,使學生受到啓發,感受到人性的價值,追求心靈的最高境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靈活多變,將人文素養的培養變得不再枯燥。

2.完善人文素養教育評價機制,體現傳統教育至現代教育觀念的轉變

受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社會和學校對於學生的評價只關注分數的高低,成績的優劣,過分重視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實用化和功利性,忽視了評估大學生的道德品質和人文素養。因此高校在教育中,削弱了大學生人文素養教育,無法培養起社會責任感,最終教育出來的人才成爲一種有用的機器,卻不是一個完整、和諧的人,表現出高分低能、有知識沒文化。所以在新時期的環境下,高校培養出的人才不僅僅是有一技之長的人,更應該是一個具備人文素養的人。因此,社會和高校應轉變“人才”的傳統觀念,推廣施行以人文素養爲核心的素質教育,在注重學生學習成績和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塑造人文環境,加強人文輿論導向,建立健全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教育評價機制,完善機制考覈指標,促進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

3.優化人文素養培育外部環境,搭建大學生人文素養培育的良好平臺

人文素養的培養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因此應不斷優化人文素養培育的外部環境,從社會、校園、家庭等層面搭建大學生人文素養培育的良好平臺,爲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提供良好的周圍環境。首先,加強對社會環境的營造。以科學發展觀、以人爲本等科學理念引領社會發展潮流,避免大學生過度的物質崇拜和個人意識膨脹,尤其在網絡化、資訊化的今天,更應加強社會文化建設,以社會公德和價值體系建設,填補學生價值判斷的空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其次,應加強高校校園人文環境的薰陶。對於學生朝夕相處的校園環境而言,大到院校管理人員,小到宿舍集體生活,都應爲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搭建好平臺,比如教職工深厚的文化內涵,學生代表優秀的人文精神等,都能作爲學生學習的榜樣,以人性化的校園管理,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人文素養培育。最後,家庭的人文素養培育至關重要。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不只是社會和學校的責任,很大程度上家庭纔是學生人文素養培育的主戰地,因此父母應做好對子女的思想教育,以自身的謙虛、無私、勤奮等優秀品質引導學生,培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4.強化高等院校師資隊伍建設,以教師素養助推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

大學生身處的教育環境對於其人文素養的培養情況息息相關,尤其教師自身的表現能起到上行下效的作用,對於學生素質的高低聯繫相當密切。這就表明對於大學生人文素養培育的重要路徑之一,就是加強高校師資隊伍建設,以教師自身人文素養的提升,帶動學生整體素養的提升。首先教師應具備較高的文化品位,以良好的個人品格、正確的價值觀念和人生觀指導學生直面生活的困難,同時教導學生以健康積極的心態面對人生困惑,對於好的思想文化多些理解和傳播,培養學生高雅的情趣和廣泛的愛好,不斷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對於學生生活狀態及時瞭解並關注,關心學生所想,瞭解學生困難,除對學生生活上的關心還要多些精神上的鼓舞,才能使學生走出思想困境,增強解決問題的信心。再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革,要推進實踐教學,因爲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在參與的社會實踐中能較好的得以體現,教師改變學習方式,更多的發動學生參與實踐,是創造更多的條件對學生人文素養加以培育。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對事物的探究心理,養成服務理念,學會與人相處之道,做到尊重他人,團結合作等傳統精神。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人文素養的培養不僅是推動大學生全面發展過程中的核心任務,更是使學生實現個人價值和人生理想的必備素質,因此人文素養的培育對於大學生自身建設有着不可或缺性。其次,我國社會的和諧、健康發展,需要一批批“德才兼備”的大學生,作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接班人,具備較高的人文素養,才能更好的擔當起建設祖國發展經濟的大任。因此,社會各個層面,尤其是高等院校,應認識到培養大學生人文素養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必須探尋出適合大學生自身發展和社會需求的有效路徑,並保證措施的及時高效完成,最終才能爲不斷滿足社會化的人才需求做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