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廣播稿

校園之聲廣播稿例文

廣播稿3.26W

廣播稿要避免連續出現仄聲字,平仄聲要互相交錯、配合得當,讀起來就會抑揚頓挫,悅耳動聽。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校園之聲廣播稿例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校園之聲廣播稿例文

校園之聲廣播稿(一)

一方斗室,傳一個聲音。

一片樂土,圓一個夢想。

用心傳遞愛的聲音。

用愛傾訴青春的心聲。

用心吐字,用愛歸音。

這裏是黃土樑子初級中學 “校園之聲”廣播。

今天是20**年**月**日,星期二。我是主持人:張曉,歡迎大家準時收聽“校園之聲”廣播。

歡迎收聽《中學生活》欄目

心理健康教育   摒棄自卑,崇尚自信

在我們日常心理活動中,有兩種心理對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會影響我們的一生,這兩種心理就是自卑和自信。自卑和自信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心理,自卑心理是消極的心理,自信心理是積極的心理,我們要摒棄自卑,崇尚自信。

什麼是自卑心理呢?我先舉個例子。

【案例】自卑使她與重點大學擦肩而過

有一位女同學姓凌,她是某中學高中學生。在學校裏,同學和老師都認爲她是一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而她總是覺得自己不如別人:首先是長相不如別人,既而是體育不如別人,文藝也不如別人。認爲自己唯一的優點就是學習成績好,但她又覺得成績好是自己“死用功”得來的,隨時都會有下降的可能。因此,她上課從不舉手發言,集體活動從不出頭露面,怕出洋相,怕別人笑話。有時,看到其他女同學活潑可愛、充滿朝氣的樣子,她非常羨慕,甚至嫉妒,因而更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她把自己的內心世界封閉起來了,常常悶悶不樂,獨自發呆。因此,同學們都覺得她冷淡孤僻,漸漸便很少和她交往。

高三時,雖然她學習成績依然很好,但她卻越來越對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一度產生棄考的念頭。後來,在老師、家長的勸說、幫助下,她勉強填了一個很低的志願。結果她以很高的分數輕鬆過關。本來完全可以在重點大學深造的她,卻只能讀一個普通的大學,在心裏留下了終生的遺憾。同學們提到她時無不搖頭悲嘆,爲她感到惋惜。

凌同學的這種心理狀態就是我們所說的自卑心理。其實,在班上不知有多少同學羨慕她,羨慕她學習成績好,把她作爲榜樣來學習,可是,這位凌同學並沒有看到自己的優點,也沒有去感受別人對她的羨慕,而只看到自己長相不如別人,繼而泛化到其它方面。實際上她的長相也不是她認爲的那樣難看,只是她過分誇大了自己的這種感覺,而且又由此推及其它,認爲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別人。由於這種自卑心理,使她平時怏怏不樂、鬱鬱寡歡,最後,導致了她與重點大學擦肩而過,給人生留下了難以彌補的遺憾。

所謂自卑,就是輕視自己,認爲無法趕上別人。從字面上看,即“自以爲卑”,自以爲“不行”,實際上並不是真的不行。心理長時間地處於自卑狀態就會形成自卑感。所謂自卑感就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能力、品質等做出偏低的評價,是自己瞧不起自己的一種消極的心理狀態。自卑感不利於人的成長和發展。

自卑心理是怎樣產生的,它有哪些表現形態呢?

自卑心理的產生有客觀上的原因,也有自身內在的心理根源,它的表現形態也是各種各樣的。中學生中常常有下列幾種自卑心理的表現:

第一,自慚形穢。所謂自慚形穢,是指因某些條件差,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總擔心自己被別人瞧不起,自愧不如別人。有些同學,因爲個子矮、容貌差、家庭貧困、學習成績差等原因,擔心自己被別人瞧不起,因而怕與別人交往,怕拋頭露面,於是變得沉默寡言,鬱鬱不樂。

有的同學個子矮,集體活動的時候,排隊的時候,心理總感覺矮人一等。我們都不可能長得象姚明那樣高2.26米,個子高有個子高的優點,個子矮有個子矮的長處,姚明個子高你讓他去踢足球行嗎?佔旭鋼個子矮,但絲毫不影響他成爲世界舉重冠軍。有兩個成語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叫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潘長江個子矮,但他說,個子矮怎麼啦,個子矮是精品,濃縮的是精華。鄧小平個子矮,但他被世界上稱爲“東方巨人”。

有的同學因爲家境貧困,吃的沒別人好,穿的沒別人好,用的沒別人好,自愧不如別人,既而產生自卑的心理。

【案例】前教育部副部長張保慶,河南鎮平人,是一位寒門學子。讀高中時,爲了省下一元錢的路費,他每週徒步在學校和家之間往返80多公里。有一年冬天,大雪封路,張保慶被困在學校裏,無法回家去取下一週的口糧,正當爲一週的生活發愁時,見到父親滿身皆雪地來到學校,說是專門爲送白薯而來的,張保慶看着父親一時淚如雨下,父子倆相抱痛哭。艱苦發奮的他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北京外國語學院法語系。大學四年,他全靠國家一個月18錢的助學金才完成學業。

張保慶從來沒有因爲自己家裏貧困而產生自卑,在他看來,貧困有時候也是一筆財富,是激發他學習的動力。由於這種良好的心理,使得他的學習成績在高中時期始終名列前茅。作爲一個學生,平時和同學們比的是什麼?比的不是吃、喝、穿、戴,比的應該是學習和良好的行爲習慣。

第二,自暴自棄。所謂自暴自棄是因一時的失誤感到再也沒有指望了,悲觀失望,從而形成嚴重的惡性循環。比如考試考砸了,對待這個問題,心理狀態不一樣會產生兩種不同的結果。消極心理狀態的人會從自信一下子跌入自卑的低谷,感到再也沒有指望了,自己將來肯定一事無成,從此,胸無大志,學習上馬虎放鬆,自暴自棄。積極心理狀態的人會正確地對待這個問題,考試失誤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要從失誤中找出原因,吸取教訓,補缺補差,以利再戰,千萬不能一蹶不振,產生自卑,失去進一步學習的信心。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難於避免遇到困難,都難以避免遭遇失敗,在困難和失敗面前,積極的心理應該是敢於面對失敗,努力克服困難,毫不氣餒,勇往直前,走出心理的低谷。

第三,自我埋沒。所謂自我埋沒是指沒有勇氣承擔自己事實上能夠承擔的任務,從而使自己越來越深地陷入可憐和可悲的境地。自我埋沒,是指自己本來有這種能力,只是不敢或不願意表現自己,展示自己,時間長了,內心裏產生一種懼怕感,久而久之,自卑感也就產生了。

比如,學校要舉行元旦文藝晚會,如果你有這方面的特長,會唱會跳,你就要勇敢地站出來,毛遂自薦,代表本班去參加。特長需要在活動中鍛練、提高,鍛練一次就會提高一個層次。你有某方面的特長,就不要埋沒自己,僅有的特長埋沒了,慢慢就會失去自信,從而導致自卑。我們不要做埋在土裏的金子,要把自己挖掘出來,展露出來,找到自己的平臺,實現自己的價值,埋在土裏的金子無異於一塊頑石。

引起自卑心理的原因很多,比如自身條件的缺陷,有利的環境發生了變化,人際關係淡漠緊張,性格軟弱等等都可以使人產生自卑。

這裏我要特別跟大家說一說人際關係的融洽和淡漠給心理帶來的影響。關於人際關係,前面我已經跟大家說了。中學生主要的人際關係可分爲三種:師生關係、親子關係和同學關係。特別是同學關係,如果你不能和同學們處理好關係,把自己遊離於同學們之外,不能把自己融入到同學們當中,你就會感到很冷清,很孤獨,很痛苦,時間長了,就很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師生關係、親子關係也是一樣,如果處理得不好,你會很壓抑,很苦悶。所以,同學們從現在開始就要注意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

自卑是一種壓抑自我的沉重的精神壓力,它以自我懷疑和自我壓抑開始,以自我消沉和自我埋沒而告終,自卑無異於自毀。自卑的人往往自以爲被人瞧不起,顯得沉默寡言,膽小怕事,瞻前顧後,從而造成事實上的被他人冷淡,而別人對他們的輕視態度正是由他們的自卑和逃避行爲造成的。他人的輕視又會加劇他們的自卑,如此必將形成越來越難以自拔的惡性循環。自卑會給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帶來消極的影響,甚至會影響終身發展,這樣的消極心理我們一定要摒棄,摒棄自卑就要崇尚自信。

緊接着我給大家講第二個內容:崇尚自信。

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自信是成功的第一奧祕。愛因斯坦之所以能夠取得重大的成就,就是因爲他的一生始終充滿着自信。

所謂自信就是相信自己。I believe myself!(相信自己)。相信自己透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取得進步,相信自己透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有的同學可能會說,我是很想自信的,可是我自信不起來呀,我學習成績又不好,我笨,我沒有別人聰明,別人都考取了重點高中,而我只考上了普通中學,以後,我還不知道會咋樣呢?其實,這些心理都是源於不自信,認爲自己不行,認爲自己不聰明,認爲自己的智商比較低。實際上,我們都不笨,智商都不低,之所以出現差別,是因爲我們不夠自信,不夠努力,或者說沒有科學地去努力。

【案例】皮格馬利翁效應

一天,一位心理學家來到一所中學。這位心理學家是被一位年輕的剛剛從師範大學畢業的老師請來的,年輕的老師剛剛接手了高一年級的班主任,他請心理學家來是想讓心理學家到他所教的班級去看一看,哪些同學具有發展的潛力。心理學家在班上稍加觀察後對他說:“你班有五名學生很有潛力,三年後肯定能考取大學,如果努力得好還能考取重點大學。”班主任對這位心理學家說的話半信半疑。一方面,出於對專家的尊重和信任,他相信專家的話是有道理的;可另一方面,他對這五名學生的情況有些瞭解,除一名學生入學成績排在班上前十名外,另外三名學生中等,更讓他困惑的是其中有一名學生入學成績在班上是倒數。他左思右想,無法解決自己的疑問。最後,他抱定一個主意:等着瞧吧!

從這以後,他特別留神這五名學生,不時地向他們投射期望的目光。有時,站在他們身後看他們怎樣做功課,有時詢問他們在家裏看什麼書,玩什麼遊戲……日子久了,這五名學生髮現老師對他們另眼看待,特別關心。爲了不辜負老師的期望,他們暗暗下了決心:加倍努力學習,超過其他同學。一年過去了,這五名同學進步極其明顯,那名倒數的學生也變成了中上等。高考揭榜,這五名學生果然都考取了重點大學。年輕老師出於感激,去拜訪了那位心理學家。年輕老師問:“你在我們班只呆了一會兒怎麼就發現了這五名學生具有發展潛力呢?”心理學家笑着說:“其實,我當時只是隨意點了五個學生。至於他們能夠考取大學完全是你的功勞。你對他們特別關心和期望,是他們奮發向上的動力。不管哪個學生,只要教師對他有期望,他總會有進步的。教師對學生的期望越大,他上進的勁頭就越足。”年輕老師信服地點了點頭。

這種現象,社會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把它命名爲“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神奇的現象呢?這是因爲教師期望某個學生是天才,這種期望會對那些學生髮生影響,從而,使他們自己提高了對自己的要求,激發其上進心。

爲什麼把這種現象命名爲“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又是誰呢?這裏有一個神話傳說。希臘神話裏有一個雕刻家,名叫皮格馬利翁,他愛上了自己雕塑的一個女神的雕像,他把雕像當成是有生命的美麗的女郎,日夜傾訴着自己的期望。在雕塑家的期望和愛護下,雕像果然變成真人,與他共浴愛河。

皮格馬利翁效應反映了這樣一個心理規律:對別人的期望會發生一種難以覺察的潛移默化的力量,這個力量可以推動被期望的人朝着期望的方向發展。雕刻家皮格馬利翁的期望使雕像變成了真人,上面例子中的那位年輕老師的期望使五名學生不斷取得進步。

我們的智力都是很正常的,我們的智商都是很高的,我們的智商足以能夠保證我們進行正常的學習活動。我們的老師、我們的父母對我們都寄予着期望,希望我們獲得成功,這就看我們對自己有沒有期望了,我們對自己的期望越大,我們的進步就越快,我們不斷對自己寄予期望,我們離成功就會越來越近。因此,我們要有足夠的自信,永遠不要停止上進心,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自始到終地相信自己一定能取得成功。

“皮格馬利翁效應”不僅存在於雙方有形的交往之中,還表現在陌生人之間的無形的影響之中。

【案例】走過櫥窗的英國青年

英國有一位出身貧寒的青年,他對書本有着強烈的愛好卻無錢買書,每天他在上班的途中,都要路過一家書店,每次站在櫥窗前,都會戀戀不捨地離開,因爲他太想看櫥窗裏面的書了。有一天,他突然發現櫥窗中放着一本翻開的書,他就停下來把那頁書讀完了。第二天,他發現前一天讀過的書又翻了一張,於是,他又把這兩頁讀完了,從這以後每天如此,直到最後一頁。也就在那一天,當他心滿意足地讀完了這本書準備離開的時候,書店的老闆走出來微笑着對這位年輕人說:“你這樣勤奮的孩子肯定會有作爲的。”若干年以後,這位青年成了一位作家,他寫的書終於也擺到了櫥窗裏。

書店的老闆和這位青年素不相識,但是,這位青年對書本的渴望感動了這位老闆,多麼愛學習的青年啊!於是,他給予了這位青年莫大的期望,而這位青年本來就愛學習,又在這位老闆的期望下,變得更加發奮努力了,最後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皮格馬利翁效應”不僅僅是對別人的期望往往能神奇般地化爲現實,而且,經常對自己的美好期望,也能夠化成強大的自信心,用以不斷地激勵自己,這就是自我激勵。

【案例】“Yes,I can.”

前世界重量級拳王喬·佛雷基經常在比賽前,在自己寢室的天花板上張貼一張寫着“Yes,Ican.”的大紙,用以提醒自己,激勵自己。佛雷基說:“哪怕是受到對方猛烈的一擊時,只要想到這幾個字,身體裏便會有一股奇妙的力量產生。”

這就是自我激勵,只要有信心,便會有超人的表現。無怪乎有人說:“這個世界是由信心創造出來的!”

時光總是很短暫,不知不覺,又到了該說再見的時候。

黃中“校園之聲”廣播歡迎大家踊躍投稿,希望你們能提出寶貴意見。

主持人:張曉,感謝你的收聽,

我們明天同一時間再見!

校園之聲廣播稿(二)

一方斗室,傳一個聲音。

一片樂土,圓一個夢想。

用心傳遞愛的聲音。

用愛傾訴青春的心聲。

用心吐字,用愛歸音。

這裏是黃土樑子初級中學 “校園之聲”廣播。

今天是20**年**月**日,星期二。我是主持人:李曉梅

歡迎收聽《中學生活》欄目

今天爲大家帶來的是選自心理健康講座的第三講《你喜歡學習嗎》

第三講  你喜歡學習嗎

你們喜歡學習嗎?有喜歡學習的有不喜歡學習的。不知道大家想過沒有,不管你是喜歡學習也好還是不喜歡學習也好,有一個事實你們不能迴避,也迴避不了,那就是:學習是我們青少年目前的主要活動。

說不喜歡學習的同學能說出許多原因,但是,有一個原因大家可能沒有意識到,就是對學習這個概念還不完全理解。什麼是學習呢?學習就是從閱讀、聽講、研究、實踐中獲得知識或技能。學習包含着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閱讀,所謂閱讀就是看書、看報並領會其內容,從廣義的說還包括看電視;二是聽講,所謂聽講就是聽人講課或講演,還包括聽別人講故事;三是研究,所謂研究就是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質、規律等,對於中學生來說,就是對某一事物作進一步地思考;四是實踐,所謂實踐就是人們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的有意識的活動,按照自己的思想意識做出的一切活動,打籃球、學畫畫就是實踐活動。上面所講的四個方面你都不喜歡嗎?肯定不是,你至少肯定願意做其中的一項或多項事情。爲什麼我們一談到學習就進入緊張態度呢?是因爲我們把學習簡單地與語數英理化生政史地聯繫起來了,把學習與不停地寫不停地背聯繫起來了,把學習與一大摞書本聯繫起來了。這樣一聯繫,我們就感到很累,很苦,感到很枯燥無味,這樣一聯繫,我們就拋棄了學習中很多很多的樂趣,因而,就不喜歡學習了。

學習是我們青少年的主要活動,透過學習可以將人類長期積累起來的豐富的社會歷史經驗和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轉變爲個體的精神財富;學習能夠促進我們個體的智力、能力、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的發展。財富有兩種,一種是物質財富,一種是精神財富。我們現在處在人生的準備階段,我們要不斷地豐富自己的精神財富,讓我們變得有知識、有文化、有能力、有修養,等我們的精神財富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我們就可以進入社會,就能夠去創造豐富的物質財富。在創造物質財富的過程中又能不斷地豐富自己的精神財富,實現人生的輝煌。

學習是心理健康的維生素

有人把學習做了一個比喻,說學習是心理健康的維生素。維生素這一概念來自於醫學,人體缺少某種維生素就會帶來不適應,就會生病。比如說,如果缺乏維生素A,就容易感冒、身體的抵抗力就差,如果缺乏維生素A、D,個子就長不高。電視中曾經播出過這樣的廣告——AD鈣奶。年輕的媽媽們都喜歡買AD鈣奶給小寶寶喝,希望自己的小寶寶長得高。這是從生理的角度、生長的角度來看待人的健康問題。從心理的角度如何來看待健康問題呢?要想心理健康就必須要學習,因爲學習是心理健康的維生素。

有一位心理學家叫塞爾尼,他畢生從事人的心理緊張和壓力問題的研究,他曾經說過:“學習和工作是實現長壽和身心健康的必由之路。”什麼是必由之路?就是每一個希望長壽和身心健康的人都必須要經過的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必定是熱愛學習和工作的人。我國現代文學大師巴金,四川成都人,生於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 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週歲。國畫大師齊白石,湖南湘潭人,生於1863年11月22日,1957年9月16日去逝,活了94歲。巴金和齊白石都是非常熱愛學習的人,都是喜愛思考的人。橫觀人生,那些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都很長壽,因爲,他們無一例外地都熱愛學習。

人,需要不斷地運動,身體運動帶來身體健康,心理運動帶來心理健康。心理運動就是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思考,人越學習越聰明,大腦越思考越靈活。有一句成語叫“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意思是說,流動的水不會發臭,經常轉動的門軸不會被蟲蛀。熱愛大自然的同學都會親身感受到過,從大山裏流淌出來的泉水都是清澈的、歡快的,泉水叮咚,而一旦流進水塘裏就會變混、變綠、變臭,一潭死水。因爲,泉水是流動的,水塘裏的水是呆滯的。人的大腦、人的心理也具有同樣的發展軌跡。

同學們,你們希望長壽嗎?希望心理健康嗎?希望長壽、希望心理健康就要熱愛學習,因爲,學習能夠使你長壽,學習能夠使你心理健康。

學習是心理健康的維生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理解。

第一、學習能夠促進個人對環境的積極適應。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一定是與環境保持積極適應的人。計算機被引進了課堂教學之中,外語教育提高了要求,如果我們不學習計算機知識,不學習外語,我們就要落後,就不能適應社會,就會有被淘汰的危機。計算機已經走進了尋家百姓家,計算機已經成了我們學習、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工具,我們不會操作計算機就不會工作。隨着社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龐大地球已經變成了地球村,外國朋友到中國來,我們到世界各地去,已經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了,我們不懂外語行嗎?我們現在所進行的學習活動就是爲了將來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更好地融入社會,與社會這個大環境保持密切地適應。

積極地適應環境,積極地同環境保持緊密的聯繫,自古就引起了高度地重視。

【案例】大禹治水的故事

堯在位的時候,黃河流域發生了很大的水災,部落首領們都推薦鯀去治水。鯀是一個不愛學習的人,不愛思考的人,他治水花了九年時間。他只懂得水來土掩,造堤築壩,結果洪水沖塌了堤壩,水災反而鬧得更兇了。

舜接替堯當部落聯盟首領以後,發現鯀辦事不力,就把鯀辦了罪殺了,又讓鯀的兒子禹去治水。禹是一個勤奮學習的人,是一個善於思考的人。他懂得如何去了解環境,如何去適應環境,如何去改變環境,如何去利用環境。他吸取了父親的教訓,改變了父親的做法,透過認真思考,實地調查,採用了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的辦法,把洪水最後引到大海里去。禹治水一共用了十三年的時間。後代的人都稱頌禹治水的功績,尊稱他是大禹。舜死了以後,大家都推選禹繼任了部落聯盟首領。

大自然有它本身的規律,水是往低處走的,我不能改變它,但是我們可以瞭解它、適應它、利用它,從而爲我們服務。瞭解它、適應它、利用它,我們就要學習和思考。

第二、學習能使個人獲得滿足,增強自信。

我們每個人都要有自信,那麼,自信是從哪裏來的`呢?人的自信是從學習中慢慢樹立起來的。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每獲得一個新知,每解決一道難題,我們都會有一種成功的喜悅,都會看到自己的力量和價值,都會增添我們的自信心,激發我們新的成就需要和成就動機。當你面對一道數學題目,久而不得其解,經過苦思冥想以後,找到了思路,解出來了,你會有什麼感覺?你會覺得很爽,有一種成功的喜悅,一股幸福感、快樂感悄悄來到了心頭,噢,原來我不笨啊。然後,你又想去解第二道題目,等第二道題目又解出來了,你驚奇了,啊呀,原來我是很聰明的。就在此時,你的自信心就在你的心裏慢慢產生了。這樣的事情經歷得多了,你就成爲一個很有自信心的人了。

不愛學習的人就體會不到那種成功的喜悅。不愛學習的人,整天無所事事,什麼也不願意去想,什麼也不願意去做,最後,只能導致頹喪不振,無精打采。當然,在他身上是不會產生自信的。

同學們,讓我們把自己投入到學習中去吧,在學習中我們一定會找到滿足,獲得自信。

第三、學習有利於個人潛能的充分發揮。

所謂潛能,就是個體在先天遺傳素質的基礎上,透過後天環境的影響和學習,逐漸形成起來的能力傾向。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大潛能,有的人可能不知道自己有什麼潛能,這是因爲你沒有很好地去學習,很好地去思考。如果一個人的潛能始終處於潛在狀態,沒有被挖掘出來,發揮出來,這樣的潛能是毫無意義的,也是沒有價值的。就像一塊埋在土裏的金子,埋在土裏的金子和一塊頑石一樣,沒有絲毫的區別,沒有絲毫的價值,只有把金子從土裏挖出來,才能體現出它的珍貴价值。發揮潛能的過程就好比從土裏挖掘金子的過程。

學習過程中,我們常常會發現有的人擅長抽象思維,因此,他的數學、哲學等科目成績優秀;有的人擅長形象思維,在文學、美術等方面得心應手;有的人擅長於言語的理解和表達,在英語、語文科目上遙遙領先;有的人擅長實驗操作,在物理、化學實驗中嶄露頭角;有的人擅長組織和管理班級等等。這種在學習過程中表露出來的才能就是我們所擁有的潛能。我們每個人都是具有驚人潛在能力的人。

【案例】愛因斯坦的故事

愛因斯坦(1879——1955),美籍德國猶太人,出生於德國烏耳姆市。愛因斯坦幼時的智力不僅不出衆,甚至比一般的孩子還差。愛因斯坦4歲纔會說話,7歲纔會認字。小學老師對他的評語是:“智力遲鈍,話也說不清楚,成不了才。”在德國讀中學時,教導主任說他“幹什麼都一樣,反正一事無成”。

但他自幼就對各種自然現象特別感興趣,常常爲葉片形狀、花瓣組織、螞蟻跑動等吸引甚至入迷。5歲時,父親給他買來一隻小羅盤,他轉動着小針或盤子,不管怎樣轉動,那根小針就是不聽他的話,總指着南邊。這根小磁針一直強烈地吸引着他的求知的心靈。他的母親寶麗妮個性開朗活潑,擅長彈奏鋼琴,懂得教育,富有遠見,她想方設法發現孩子身上常人“看不出的東西”。在家人和家庭教師循循善誘地引導下,愛因斯坦漸漸養成了勇於獨立思考和不斷探索的個性。他就是靠着這種強烈的求知慾和堅忍不拔的勤奮好學精神,最終成爲了一代科學巨星。

愛因斯坦創建了相對論,在宇宙學、統一場論、物理學哲學問題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1921年,愛因斯坦榮獲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有人稱讚他是天才,他謙虛地說:“我不是天才。”我成功的祕訣是:x+y+z=A。x代表艱辛勞動,y代表正確方法,z代表少說空話,A代表成功。

愛因斯坦的母親是一位偉大的母親,正是這位偉大的母親發現了他身上所特有的別人看不出來的東西,這種東西就是潛能。再加上愛因斯坦自己的勤奮努力,才使得他的潛能得以充分地發揮出來。

第四、學習能排除消極情緒的干擾。

人生總會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發生,當這些不愉快的事情發生時,你肯定會產生痛苦、憂愁、恐懼、悲哀、惱怒等消極情緒。如果任由這些消極情緒漫延,就會影響你的學習和生活。我們要學會如何去排除這些消極的情緒。如何排除呢?你可以主動地去做一件你喜愛的事情,如讀一本你所愛讀的書,做一道你感興趣的練習題,操縱一下你正在學習的計算機,到操場上去打一場球,到樹林裏去唱一首歌……,總之,把現在的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你的心情一定會很快獲得平靜。

由此可見,學習是心理健康的維生素,是增進心理健康的基本條件。

爲什麼學習會落後呢

每個智力正常、體質正常的青少年,都可以進行高水平的學習,都可以成爲優等生,而現實中爲什麼有的學生學習成績很優秀,有的學生學習成績很一般呢?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考慮。

第一、就學生自身而言,造成學習失敗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我們只知道整天學啊學啊,我們爲什麼要學?我們學了將來到底幹什麼?沒有思考。有的既不學也不思考,整天渾渾噩噩。沒有目的的學習是沒有後勁的,而且學了也是沒有高效率的。因此,我們一定要明確學習的目的,要樹立遠大的理想,描繪未來的美好前景,以此來增強學習的動力。二是缺乏良好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學習每一門功課,首先要培養學習這門功課的興趣,沒有興趣,被動地學習,是學不好的。學習有了興趣,纔會積極地去學習,主動地去學,遇到困難也會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學習有了興趣,別人認爲學得很苦而他卻感覺苦中有樂,其樂無窮。三是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17世紀法國傑出的數學家、哲學家和科學方法論者笛卡兒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如果說學習是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那麼良好的學習方法就是從寶庫中獲得知識的途徑和手段。科學的學習方法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同學學習很用功,但是效果不太好,什麼原因,要從方法上找原因,你用的方法是不是科學,是不是有效。科學的方法還包括不斷地創造新的方法,一個好的方法,用的時間長了也會降低學習效率,我們要不斷地推陳出新。

另外,基礎薄弱、體質不佳、動機不當、心理素質較差等等都是造成學習失敗的原因,這些內容今天就不詳細講解了。

第二、就周圍影響因素而言,又有如下幾方面的因素:

一是家庭因素。教育方式不當、父母期望不當、投資方向不當、家長行爲不良和家庭鄰里不和等都可以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尤其是家長對待孩子學習的態度更能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或者降低。

【案例】“考最後一名,太好了!”

有一位家長特別關注孩子的考試成績,孩子每次考完試以後他都要問一問考了多少分?在班上排列第幾位?一旦發現孩子退步了就嚴厲地責罵。孩子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學習成績每況愈下。家長呢,也思考了許多許多,我每次罵孩子,孩子的學習成績不但沒有提高反而還下降了,看來我用罵的方法對待孩子是錯誤的,我得改改。有一次,孩子考了倒數第一,心理準備接受爸爸暴風驟雨似的責罵,可家長得知孩子考了倒數第一名,不但沒罵反而和顏悅色地對孩子說:“考最後一名,太好了,從此以後你再也不用擔心會退步了。”然後跟孩子說,彆着急,慢慢來,龜兔賽跑烏龜還能跑第一呢!你只要努力肯定會進步的。以前每次考試退步了,爸爸都罵你,爸爸錯了。爸爸以後不會再罵你了,只要你認真學習就行了,考多少分,考第幾,爸爸都無所謂。孩子看到爸爸這麼說,流眼淚了,對爸爸說:“爸爸,你放心吧,我一定會努力的。”從這以後,孩子心情放鬆了,學習再也不用擔心什麼了,更沒有壓力了。緊接着後面的一次考試就甩掉了最後一名的帽子。後來,孩子不斷進步,最後在班上一直保持名列前茅。

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和考試成績,做家長的應該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態,你的心態有時候就決定着孩子成績的好壞。儘管父母的態度我們不能完全左右,但是我們至少能夠調節自己的心態,讓自己保持一種輕鬆的學習心境。

二是學校因素。課堂教學氣氛不良、學校學習風氣欠佳、老師的教學方法刻板機械等都不利於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現在,所有的學校都在各方面努力改變着自己的不足,都在盡力爲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三是社會因素。知識的價值問題、分配不公問題以及社會上各種不良的干擾因素,都會成爲學生學習不良的影響因素。一個學生所處的學習氛圍也會對學習產生重大的影響。我們不能改變我們的生存環境,我們卻能選擇我們的生存空間;我們不能去除社會的污垢,我們卻能淨化我們的心靈。

【案例】孟母三遷

孟軻(約前372——前289),即孟子,今山東鄒縣人。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事蹟和言論收集在《孟子》一書中,他極力主張“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說。被認爲是孔子學說的繼承者。孟母帶着幼年的孟子,起初住在一所公墓附近,他和臨近的孩子都學會了祭祀,後來又搬到了集市附近,沒多久孩子又學會了做買賣,最後搬到了學堂附近,到了學堂附近以後,孩子學會了守秩序,講禮貌,知道讀書了。

人,是一個社會的人,他的一言一行無不受到社會的影響,打上社會的烙印,因此,選擇良好的生存環境和生活環境對人的發展起着極爲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