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交際禮儀文書 > 稿件

六一校園之聲廣播稿

稿件2.07W

六一兒童節,願你多一點童真,多一點快樂;多一點童趣,多一點樂趣!以下是關於六一校園之聲廣播稿,歡迎閱讀!

六一校園之聲廣播稿

六一校園之聲廣播稿【一】

甲:敬愛的老師!

乙:親愛的同學們!

合:大家好!

甲:今天的紅領巾廣播是由我們四(3)班主播,我是主持人:

乙:我是主持人:

甲:今天我們爲大家安排的是《知識百寶箱》欄目.。

甲:彈指一揮間

乙:一年一度的“六一”兒童節又指日可待

甲:本週星期六我們又將迎來“六一”兒童節,由於“六一”兒童節這一天碰巧雙休日,因此我們學校決定提前一天歡聚一堂,爲我們慶祝節日——“六一”國際兒童節。

乙: 在此我們也祝福:因地震而流離失所,遠離校園的災區兒童們,能早日重返校園,並祝他們節日快樂。

甲:“六一”兒童節是我們兒童的節日,是我們期待的節日,你們知道“六一”兒童節是怎麼來的嗎?

乙:也許很多同學對於這個問題一知半解,也許有的同學根本一無所知,下面就請同學們來聽聽我們的節日的來歷吧!

甲:1949年12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舉行會議。會上,中國和世界各國勞動婦女代表,揭露了帝國主義和各國反動派迫害兒童的罪行。

乙:資本主義社會裏,兒童節實際上是有錢人子女的節日。廣大勞動人民的子女則和父母一樣,過着剝削、受壓迫的生活,不少8、9歲的孩子就被迫送去當童工、童養媳,還有像《三毛流浪記》裏的三毛流浪街頭。

甲:因此,爲了給全世界兒童爭取生存、保障和受教育的權利,加強各國兒童的友誼,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於1949年11月在莫斯科召開了執委會,正式決定6月1日爲國際兒童節,反對帝國主義戰爭販子對兒童的虐殺和毒害。理事會決定每年6月1日爲國際兒童節。

乙:我國曾於1931年將兒童節定在每年4月4日。新中國成立後,勞動人民成爲國家的.主人,廣大少年兒童也成了國家的小主人,爲了培養廣大兒童的國際主義思想,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出通令,廢除舊的“4·4”兒童節,將6月1日作爲我國的兒童節,與“六一”國際兒童節統一起來。從此,每年的這一天,全國少年兒童都要舉行各種活動,歡慶自己的節日。許多公共娛樂場所特地爲孩子們免費開放,各機關、團體、企業在這天還向本單位職工的子女和幼兒園的小朋友饋贈禮物,這是孩子們最愉快的一天。

甲:一年一個音符,一年一個臺階,多麼快樂的童年生活 ,多麼快樂的“六一”!

合:就讓我們乘着快樂的“六一”兒童節的風帆放飛我們的希望吧!今天的廣播就到這裏,感謝大家的收聽。

六一校園之聲廣播稿【二】

琪:同學們,大家好!藝術城堡裏的“DO RE MI”又和大家見面了。

何:琪琪,你知道今天是幾號嗎?

琪:嗯~~~是5月27號。

何:離你們小朋友的節日可是越來越近了哦!

琪:何老師,我知道你說的是“六一國際兒童節”。兒童節是我們小朋友自己的節日,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

何:那琪琪,你一般怎樣慶祝兒童節呢?

琪:慶祝的方式可多了,叔叔、阿姨們給我送玩具、禮物,爸爸、媽媽陪我逛遊樂園,還要請我吃頓大餐呢!

何:呵!你的兒童節安排得真豐富,可讓人羨慕啊!

琪:咦?何老師,六一兒童節我們學校有沒有慶祝活動呀?

何:當然有了!而且早就在籌備中了。

琪:快快告訴我,都有些什麼慶祝活動呀?

何:慶祝活動可多了,有每個班各有特色的舞蹈節目,還有學校“紅孩子”合唱團的同學們演唱的《蟲兒飛》和《找朋友》兩首歌曲,另外還有我們最有名氣的“蓓蕾”民樂團屆時也將會給大家獻上一曲民樂合奏《花好月圓》。

琪:何老師,那“新芽”舞蹈隊有什麼節目呢?

何:呵呵,這可是一個祕密,你就等着六一演出的時候看吧!

琪:哇,這麼多精彩紛呈的節目,真想早點兒看到。

何:彆着急呀,今天何老師就可以讓你先聽爲快。

琪:真的嗎?太好了!

何:當然是真的了,我們先來聽聽“紅孩子”合唱團的同學們將要演唱的《蟲兒飛》和《找朋友》兩首歌曲。

播放音樂《蟲兒飛》和《找朋友》

琪:這兩首歌曲真是太好聽了,《蟲兒飛》這首歌曲旋律婉轉優美,沁人心脾,《找朋友》這首歌曲以它歡快的旋律好像把我們帶入了遊戲的天地,都想跳起來了。

何:是呀,這些兒歌久唱不衰,它們伴隨着我們一代代少年兒童快樂的成長着。

琪:我真羨慕合唱團的大哥哥大姐們,能演唱這麼好聽的歌曲。

何:琪琪你的聲音很動聽,相信你也會成爲他們中的一員的。

琪:何老師接下來我們該聽民樂曲《花好月圓》了吧

何:是的,我們欣賞的民樂曲的《花好月圓》也是一首非常熱烈、歡快、喜慶的曲子,一起來聽聽。

播放音樂《花好月圓》

(在音樂聲中結束)

何:“六一兒童節”翩翩而至,孩子們那一張張笑臉, 一陣陣歌聲,都充滿了幸福和快樂。

琪:天真爛漫的兒童在夏日的燦爛陽光下盡情地享受着自己的節日。小夥伴兒們,讓我們約定在“六一”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