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總結:培養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促進一日活動的優化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在自身的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肯定成績,得到經驗,找出差距,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起到呈上啓下的作用,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你想知道總結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總結:培養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促進一日活動的優化,歡迎大家分享。

總結:培養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促進一日活動的優化

九月是孩子們開學的日子,我們小班迎來了一張張既好奇又興奮的小臉蛋,說實在,昨天在家裏還是一個衆星捧月的寶貝,今天已需要獨立地走向集體生活。在穩定幼兒情緒的同時,我們的一日活動也開始逐步有序地開展起來。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們也發現了很多不足的現象。

 現象一

入園前由於家庭成員的包辦代替,生活技能根本洗手間裏出現了這麼一幕,××小朋友站在洗手檯前發呆,一問才知道他不知道該怎樣開啟水龍頭。

中午午餐時間,×××小朋友一手抓飯、一手抓菜,桌上、地上、衣服上全都是飯菜。老師告訴他要用勺子時,他嘗試着去拿勺子舀飯菜,進過一番努力,飯菜一直都沒有舀進勺子,反而從盆子的邊緣都漏到了桌子上。最後他還是放棄了勺子,重新開始自己的“手抓飯”。

現象二

依賴性強,自我服務的意識差,會做但不願意做。同樣是中午午餐時間,剛吃了沒幾口,×××小朋友就帶着哭腔喊:“老師,我吃不下!”但老師喂他吃飯,他卻能很快地把滿滿一碗飯都吃完。午睡前,大部分孩子都很努力地自己脫着衣褲和鞋子,可是××小朋友還是“穩坐泰山”一動不動,問他:“爲什麼不脫?”他說:“我不會。”老師就幫着他完成了。在這樣重複了幾次之後,我們想着經常這樣也不是辦法。於是我們開始用物質獎勵的方法來激勵他自己完成,比如獎勵小紅花、好吃的東西等等。沒想到的是××小朋友不僅能很熟練地脫衣褲和鞋子,而且還能把衣褲折得整整齊齊的,就連起牀後也能自己穿衣褲,這真的讓我們非常訝異。天氣逐漸轉冷,我們爲了不讓孩子吃冷的飯菜,就開始喂幾個吃得特別慢的孩子。而此時就出現了以下一幕:三四個孩子圍坐在老師身邊,老師猶如機器人一樣,這個喂一口飯、那個喂一口飯。有 時老師忙不過來,沒能及時往孩子口中餵飯,這個孩子就張着嘴巴等我往他嘴裏餵飯,而他的飯碗就在他的身邊。

現象三

堅持性差,遇到困難後就放棄。午睡前,孩子們都將自己脫下的褲子摺疊好放在了規定的地方。××小朋友也很認真的摺疊着自己的褲子,但是他在脫得時候把一個褲腿翻了過來,在嘗試幾次後,他還沒能把褲子摺疊的很好,於是他就把褲子揉成了一團一放,然後就去睡覺了。午睡起牀,×××小朋友很認真的在穿鞋子,他已經把腳都穿進了鞋子,接着就是要用雌雄配把鞋面兩邊連接並粘上就可以了。但是這雌雄配怎麼也塞不進另一邊的洞洞裏,在嘗試了幾次後,×××小朋友就開始掉眼淚了,邊哭邊說:“我穿不上。”

現象四

同樣是包辦代替的原因造成了孩子們不良的習慣。午睡起牀後,××小朋友的拖鞋東一隻、西一隻,人卻已經和小朋友們玩成了一片,不知道要把拖鞋放到鞋架上;也不知道喝開水、吃點心,非要等到老師叫他去做這些事情。喝開水時,×××小朋友接完開水後就拿着水杯和小朋友們玩開了,結果水打溼了衣服,灑了一地。上完廁所,×××小朋友提上褲子就往外跑,“洗手。”在老師的提醒下,×××小朋友又重新回到洗手間開啟水龍頭,把手在水龍頭下衝了一下又跑了,水龍頭也沒關。

……

這樣的鏡頭在班中經常能夠看到,由於這些現象的存在,致使在一日活動的組織過程中出現了以下問題。

問題一:活動前後的穿脫衣服時間浪費了很多時間,以至於正常的集體活動沒有時間保證。

問題二:由於拖拉、懶散等不良的習慣,造成生活活動環節中較長時間的等待,造成一日活動各環節的不緊湊。

問題三:隨着天氣的逐漸轉冷,獨立進餐以及活動前後、午睡前後的自行穿脫衣物都是保證幼兒健康身體的必要條件,同時也是教學活動、遊戲活動等充足活動時間的保證。

在學習初我們發放了《新生入園調查表》,就家長的教育撫養態度和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實際水平進行了調查。主要內容包括:

1.家長對幼兒不同的教育撫養態度,分四個方面即放手教孩子、有時教孩子、時間緊包辦、孩子小代替。

2.從衛生習慣、飲食習慣、生活技能三大類進行調查,歸納爲會做、基本會、基本不會、不會四個層次。

根據調查結果,我們發現:

1.孩子多數是由祖輩帶領,孩子還小,長大了會做的',通常爺爺奶奶的想法都是如此。爺爺奶奶的溺愛是孩子們生活自理能力差的主要原因之一。這部分孩子的家長與孩子接觸的時間是少之甚少,對於孩子的喜好、行爲習慣、性格特點都不清楚。

2.年輕的家長們注重更多的是對孩子在智力方面的培養,對於孩子獨立性、堅持性等能力方面的培養卻忽視了。

3.還有一部分家長有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意識,但往往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缺乏一定的耐性,不會等待孩子慢慢發展,再加上工作時間緊,所以這部分家長屬於“三分鐘熱度”的類型。

鑑於此,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刻不容緩。

(一)利用正面的形象,循循善誘,增強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

1.結合主題活動,根據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以豐富的活動內容以及多樣的活動形式來增強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比如主題《小不點兒》中,“我的小手真能幹”、“我學會了新本領”、“我會繞毛線”等活動,透過提問、討論、行爲練習等形式,讓幼兒意識到自己有能力幹好一些事情,爲自己會幹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興。

2.透過手偶表演以及觀看大班哥哥姐姐的情景表演,讓幼兒知道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激發孩子參與做的慾望。如手偶表演《小兔吃飯》,讓幼兒瞭解各種餐具的用途以及使用方法;懂得飯前飯後洗手、漱口、擦嘴的程序和注意事項。再如情景表演《到鴨媽媽家做客》,透過觀看大班哥哥姐姐的表演,直觀地瞭解進餐時的一些注意事項。總之,透過多種教育活動使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增強生活的自理能力。

(二)形象地教給幼兒生活自理的技巧,學習各項生活自理

1.以遊戲的形式。

根據《綱要》精神,以遊戲爲基本活動,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之中,注重活動過程,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比如表演和角色遊戲《給娃娃穿衣服》、《喂小動物吃飯》等,這類遊戲是用擬人化手法的構思情節來鞏固自理能力的。孩子們在這些遊戲中,會學到一些吃飯、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然後,再幫助孩子遷移到他自己的實際生活中。這種方法,符合幼兒心理特點,自然親切、生動活潑,收效較明顯。

再比如競賽遊戲,此類遊戲主要是透過競賽活動來鞏固生活技能,培養自立和競賽精神。考慮到幼兒在練習這些生活技能的時候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又沒有激勵的因素,幼兒很容易失去興趣。於是我們把這種競賽性的遊戲改成階段性的比賽。比如第一階段——折褲子比賽(不需要翻面;先將褲子翻面再摺疊);第二階段——折套頭衫;第三階段——摺疊開衫,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都是分兩次進行。

2.運用簡短、易懂的兒歌。

小班幼兒思維的特點還是以直覺行動思維爲主,他們的模仿性強,很喜歡鸚鵡學舌,兒歌內容具體、直觀、形象,琅琅上口,易讀易懂。另一方面兒歌內容有直接指導學習的作用。

對於剛入園的小班幼兒來說穿脫衣服確實難度比較大。如果平鋪直述地向幼兒講解,他們根本聽不進去,而且會有厭煩、枯燥的情緒。爲了讓幼兒儘快掌握穿脫衣服的要領。我們運用了許多簡短有趣的兒歌,例如《穿衣歌》:抓領子,蓋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疊衣歌》:關關門,關關門,抱抱臂,抱抱臂,彎彎腰,彎彎腰,我的衣服疊好了。透過這些琅琅上口的兒歌,幼兒會有興趣地邊說兒歌邊穿脫,逐步學會了穿脫衣服。

再比如洗手時我們編了順口溜:開啟水龍頭淋溼手,擦上洗手液搓一搓,手心手背出泡泡,就用清水衝乾淨,水池裏面甩三下,再用毛巾擦乾手。

3.用自身的示範講解幫助幼兒掌握各項生活技能

由於幼兒年齡小, 教師在提出每一項要求時,都要充分考慮到幼兒自身存在的困難,把握住難度,講解清楚,做好示範,讓幼兒反覆練習和實踐。就比如洗手,我們先教給幼兒正確的洗手方法,將洗手的全過程按順序分爲五步讓幼兒進行練習:溼手——接洗手液——搓出泡沫——沖洗乾淨——擦乾。幼兒透過實際觀看,就比較容易掌握。

(三)深化、鞏固幼兒的生活自理行爲

技能的形成是一個反覆的過程,還要注意以後的鞏固練習。這就需要老師經常督促、檢查、提醒幼兒,使幼兒良好的習慣得到不斷的強化,逐步形成自覺的行爲。

1.在區角活動中練習生活自理的技巧。

讓幼兒在區角活動中掌握技巧、練習技巧、熟悉技巧。如在操作區投放“蘋果樹”、“毛毛蟲”、“小魚”等,讓幼兒練習扣鈕釦;投放“大嘴小動物”,讓幼兒給小動物餵食,練習使用小勺和筷子的方法;投放拉鍊,讓幼兒練習拉拉鍊等等。

2.引導幼兒互相幫助,在促進合作、情感發展時,使生活自理能力得到共同提高。

幼兒在脫衣服時很容易把衣服翻到反面,這對於剛開始學習摺疊衣服的孩子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於是我們在教孩子把衣服翻到正面的同時,也讓孩子們相互幫忙脫衣服,這樣一來孩子們脫下的衣服很少再有反面的了。比如在脫套頭衫的時候,我們以遊戲的口吻告訴孩子們說:“我們來拔蘿蔔嘍!”拉住同伴的一隻袖口,拔呀拔、拔呀拔,一個長蘿蔔拔出來嘍;再拉住另一隻袖口,拔呀拔、拔呀拔,又一個長蘿蔔拔出來嘍;最後自己拔呀拔、拔呀拔,拔出一個大大的、圓圓的大蘿蔔,孩子們非常願意相互幫忙,這不僅讓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老師的工作量。再比如穿外套的時候,我們引導幼兒說:“拿住好朋友衣服的兩扇門,放在好朋友背後,和好朋友抱一抱。”也就是和同伴面對面站好,拿住同伴外套的兩邊對襟放在同伴背後,這樣同伴就可以把兩隻手伸進袖子了,衣服也就穿好了。

 3.有效利用圖示,在生活活動中訓練幼兒的自理行爲。

入廁、盥洗、排泄無處不體現着幼兒生活自理的水平,我們抓住這個關鍵時機,指導、監督幼兒的自理行爲,使其形成習慣。但是我們老師不可能時時刻刻跟在幼兒身後不斷地提醒他們,於是我們就用到了圖示,這種將方法、規則隱藏在圖畫中,張貼在醒目的地方,用以幫助幼兒鞏固生活技能。比如我們以連環畫的形式提醒幼兒飯後正確漱口;又如用水杯接水喝的時候應該排隊,我們就在地板上貼了排隊的標誌,用來提醒幼兒按照這條線排隊。有了這些圖示,孩子們會相互監督。

4.樹立榜樣,及時獎勵,提高幼兒主動自我服務的興趣。

根據幼兒好表揚的心理特點,我們隔一段時間和孩子們一起聊聊最近誰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誰折的衣服褲子越來越整齊了等等,並且評出“小能手”和“進步者”,獎勵小紅花或者是小貼紙和好東西,鼓勵其他幼兒向這些得獎者學習。因爲是大家一起評出來的(可不要小看孩子們,他們年齡雖小,但眼睛卻是雪亮的),同時又有物質的獎勵,孩子們對這些榮譽還是很在乎的。這對於激發孩子們主動自我服務的慾望還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5.明確規則,鞏固強化

對幼兒提出明確的規則,如飯前洗手、拿到飯後拿小勺、睡前脫衣褲並摺疊整齊放在規定的地方、換下的鞋子應該放在哪等等,這些規則的提出,對於生活自理技能的強化練習有很大的幫助。

6.家園合作

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園之間要及時溝通資訊、交流看法,從而確定教育策略,協調實施針對性的教育,針對孩子在不同階段的表現調整策略,逐步提出新的要求,在長期的協作配合中體驗“合力效應”。不管是家庭還是幼兒園都應該認識到自理能力的培養貴在堅持,重在鼓勵。自理技能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獲得的,我們不能操之過急,應以“耐心、細心、恆心、寬容”的心態來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在不斷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陳鶴琴先生十分重視幼兒習慣的培養,認爲“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福,習慣養得不好,終身受其罪。”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能爲其一生奠定基礎。看到孩子們一點一滴地進步,我們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在下一階段,我們還將深入開展,探索透過多途徑、多手段、多元化的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從而有序、有效的組織一日活動,更好地促進幼兒能力的發展;促進幼兒全面素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