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中考語文必考文言文《魚我所欲也》的考點分析

原文

中考語文必考文言文《魚我所欲也》的考點分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文言文《魚我所欲也》中考考點。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爲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爲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爲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爲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爲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爲身死而不受,今爲宮室之美爲之;鄉爲身死而不受,今爲妻妾之奉爲之;鄉爲身死而不受,今爲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爲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譯文:

魚,是我所想要的東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東西。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我是捨棄魚而選取熊掌的人。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東西;道義也是我所想要的東西。兩樣東西不能同時擁有,我是捨棄生命而選取道義的人。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還有比死亡更厭惡的事,所以有些禍患我不去躲避。假如人們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那麼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麼不可以用的呢?假如人們沒有比死亡更厭惡的事情,那麼凡是可以躲避禍患的手段有什麼不可以做的呢?靠某種不義的手段就可以苟全生命,有的人卻不肯採用,中考語文參考《文言文《魚我所欲也》中考考點》。靠某種不義的門道就可以避免禍患,有的人卻不肯去幹。是因爲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有比死亡更厭惡的東西。不僅僅是賢人有這種思想,每個人都有這種思想,只是賢人沒有丟掉罷了。

一碗飯,一碗湯,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得不到它就要死。(如果)沒有禮貌地吆喝着給人(吃),就是過路的飢餓的人都不會接受;用腳踢着給人家,即使是乞丐也會因輕視而不肯接受。一個人見了高位俸祿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道義就接受了,那麼這種高位厚祿對我有什麼益處!是爲了宮室的華美,爲了妻妾的侍奉,爲了所認識的窮人感激我嗎?從前爲了(禮義)寧死也不肯接受(施捨),現在爲了宮室的華美而接受了;從前爲了(道義)寧死也不肯接受(施捨),現在爲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從前爲了(道義)寧死也不肯接受(施捨),如今卻爲了所熟識的窮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它。這種行爲不可以停止嗎?這就是所說的'喪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惡廉恥之心。

考點:

①全文的中心觀點,也是表明作者“捨生取義”的決心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②表明“我”不會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③作者說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賢者能做到堅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④與《禮記》中記載的“不食嗟來之食”的典故一樣意思的句子是: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