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歸園田居

《歸園田居》語文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歸園田居》語文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歸園田居》語文教案

《歸園田居》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瞭解每首詩創作的時代背景

2、分析詩中的景物描寫,體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賞析作品的意境美。

3、充分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感受作者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重點:揣摩品味詩中精彩語句的含義和技巧。

1、熟讀詩歌,瞭解作者、寫作背景

2、你覺得詩中的哪些關鍵詞,關鍵句有深層含義?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瞭解詩歌的詩意,然後用自己的語言把頭腦裏想象的詩歌畫面描述出來

課堂教學流程設計及學生活動要求

教學過程:

匯入:

知識儲備:小組交流:介紹作者、寫作背景(個人展示或小組交流解決,4分鐘)

活動一:朗讀詩歌,理解詩意

1、朗讀兩首詩歌,小組自由朗讀課文-----小組展示朗讀-----其他同學糾正讀音-------全班齊讀課文(5分鐘)

2、初步瞭解詩歌的詩意,然後用自己的語言把頭腦裏想象的詩歌畫面描述出來,(小組內交流)(8分鐘)

活動二:賞析詩句

1、賞析詩歌《歸園田居》:你覺得詩中的哪些關鍵詞,關鍵句有深層含義?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小組內交流----學生個人展示----其他小組補充點評)(15分鐘)

補充:《歸園田居》:全詩對官場生活的強烈厭倦,寫到田園風光的美好動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種如釋重負的心情自然而然的流露了出來。

活動三:拓展:

同學們,你是怎樣看待陶淵明“歸隱”的呢?如果他生活在現代社會還會歸隱嗎

(小組內交流----學生個人展示)(8分鐘)

作業:背誦兩首詩歌

《歸園田居》語文教案2

【素養目標】

語言建構:積累詩中重要的詞語、典故等基礎知識。

審美鑑賞:揣摩語言,想象畫面,體味情感,把握形象。

思維發展:明確層次思路,把握詩歌結構美。

文化傳承:背誦全詩;理解並學習作者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知識儲備】

一、題目註解

《歸園田居》是晉宋時期文學家陶淵明的組詩作品,共五首

二、作者名片

陶淵明(365-427),名潛,字淵明,一字元亮,東晉大詩人、辭賦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卒後朋友私諡“靖節”,故後人稱“靖節先生”。陶淵明八歲的時候,父親去世,家境逐漸衰落,但還是給他留下了不少田園產業。陶淵明青少年時,受儒家思想教育,曾有“大濟於蒼生”的抱負和壯志,但由於東晉當時的士族門閥制度相當嚴酷,陶淵明非士族出身,因而很難有透過做官來伸展志向實現抱負的機會。他“性剛纔拙,與物多忤”(《與子嚴等疏》),“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有心做官,但又厭倦官場世俗條框的束縛,所以總處在“一心處兩端”(出仕與歸隱)的情狀之中。他29歲開始入仕,從此13個年頭,時官時隱,達3次,歷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令等下級官職,每次時間都很短,做官時間總計不過四五年。這種矛盾的情狀一直貫穿一生。

陶淵明今存詩歌125首,他的五言詩可大略分爲兩類:一類是繼承漢魏以來抒情言志傳統而加以發展的詠懷詩;一類是前人很少創作的田園詩。後代批評家常用質樸、平淡、自然評價陶詩的風格,稱其爲“田園詩人”。在人們面前呈現出一幅恬靜幽美的村居圖,揭開了中國詩歌史上新的一頁,因而被後人尊稱爲我國田園詩的始祖。他的詩歌對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和唐代田園詩人王維、孟浩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背景視窗

義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擔任彭澤縣令的陶淵明聽說郡裏派了督郵(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員)來縣巡視。縣吏勸他穿戴整齊的官服去迎見督郵。陶淵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郵爲名敲詐勒索的官員,氣憤地說:“我決不能爲五斗米(指俸祿)折腰,去迎奉伺候這種鄉里小人。”當天,他就推說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喪;就這樣,只當了八十多天的彭澤縣令就掛冠解綬,辭官歸田了。後終老田園,不再出仕。

【詩文呈現】

歸園田居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詩句註釋:

1.少:指少年時代。適俗:適應世俗。韻:本性、氣質。一作“願”。

2.塵網:指塵世,官府生活污濁而又拘束,猶如網羅。這裏指仕途。

3.三十年:有人認爲是“十三年”之誤(陶淵明做官十三年)。一說,此處是三又十年之意(習慣說法4.是十又三年),詩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調嫌平,故將十三年改爲倒文。

5.羈(ji)鳥:籠中之鳥。戀:一作“眷”。

6.池魚:池塘之魚。鳥戀舊林、魚思故淵,借喻自己懷戀舊居。

7.野:一作“畝”。際:間。

8.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隨波逐流,固守節操。

9方宅:宅地方圓。一說,“方”通“旁”。

10.蔭(yìn):廕庇。

11.羅:羅列。

12.曖曖(ài):昏暗,模糊。

13.依依:輕柔而緩慢的飄升。墟里:村落。

【整體感知】

“歸園田居”這個標題中,題眼是哪個字?圍繞這個字寫了哪些內容?請分條概括。

【咬文嚼字】

勾畫並抄寫文中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品味賞析。

詩句:

賞析:

【個性體驗】

1.展開聯想和想像,說說陶淵明爲我們描繪了“歸去後”是一幅怎樣的田園風光?從那些詩句中可以看出?這些詩句運用了怎樣的手法?寫下你的感受與同學分享。

2.整首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限時檢測】

(一)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歸園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隨波逐流,固守節操,回鄉開荒種地,過田園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歸園田居》中表現作者早出晚歸,不辭勞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歸園田居》中透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閒適,有很多空閒時間。

4.《歸園田居》中描寫鄉村中常見的聲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歸園田居》中表現詩人摒棄塵俗,渴望(去掉)返歸自然(無對偶)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對自由生活的嚮往是很多詩作的共同主題,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歸園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與世不合的性格,爲全詩定下一個基調,同時又是一個伏筆,它是詩人進入官場卻終於辭官歸田的根本原因。

8.《歸園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詩人作爲一個官宦人家的子弟,作爲一個熟讀儒家經書的知識分子,爲了供養家小,不能不違逆自己的“韻”和“性”,奔波於官場。回頭想起來,那是誤入歧途,誤入了束縛人性而又骯髒無聊的世俗之網。

9.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詩人筆下,構成了一幅十分恬靜幽美、清新喜人的圖畫。《歸園田居》中,與這畫面相應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歸園田居(其一)》,然後完成下面的題目。

1.下面對這首詩歌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四句從自己的住宅寫起,寫的是近景;地方雖不廣,房屋雖不多,但畢竟是自己自由自在的小天地,襯托出了作者心滿意足的欣慰情緒。

B.“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抓住農村的典型景物,寫遠處村莊輪廓模糊,炊煙裊裊,一切是安詳的、舒緩的、柔和的。手法上以動襯靜,以有聲襯無聲,更顯出鄉間的寧靜與和平。

C.全詩從對官場生活的強烈厭倦,寫到田園風光的美好動人,農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種如釋重負的心情,表達了對自然和自由的熱愛。

D.“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這裏的“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環境,又是指順適本性生活。這兩句同開頭“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相呼應,巧妙地揭示出本詩的主旨。(三)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歸園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

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1、下面對詩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詩人擺脫了仕宦生活之後,極少有世俗的交際應酬,也極少有官場中人造訪,他獲得了屬於自己的寧靜,所以詩的開頭輕鬆地說:“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

B.“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是說那間幽靜的居室和關閉的柴門把塵世的喧囂都遠遠地摒棄了,“荊扉”“虛室”強調鄉居的清貧,暗示出自己抱貧守志的高潔之心。

C.“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這四句寫作者時常沿着雜草叢生的田間小路,孤獨地走在田野裏,盼望自己的莊稼有個好收成。

D.“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兩句重在表明作者的鄉村生活並不完全是輕鬆自在,而是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反映出鄉居生活的不易和詩人生活的沉重負擔。

E.這首詩用質樸無華的語言、悠然自在的語調,敘述鄉居生活的日常片斷,讓讀者在其中領略鄉村的幽靜及自己心境的恬靜,有着一種古樸淳厚的情味。

2、陶淵明的鄉居生活總體說是平靜安寧的.,但是他的心情也會有喜有憂,結合詩句加以分析。

【拓展閱讀】

詠荊軻

陶淵明

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嬴①。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②。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③;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④。

雄髮指危冠,猛氣衝長纓⑤。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羣英⑥。

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⑦。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⑧。

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⑨。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

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⑩。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⑾。

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⑿。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⒀。

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⒁。

【註釋】①燕丹:燕太子名丹。士:指春秋戰國那些諸侯的門客。贏:秦王姓嬴氏。強贏:指秦國。②百夫良:能抵抗百人的良士,另一種說法認爲是百人之中最雄俊者。歲暮:晚年,或年深日久。荊卿:即荊軻,卿是尊稱。③君子:指荊軻。死知己:爲知己者而死。燕京:燕國的都城。④素驥:白馬。廣陌:大道。我:荊軻自稱。⑤危冠:高冠。長纓:系冠的絲帶。⑥飲餞:飲酒送別。易水:源出河北易縣西,東流至定興縣西南入拒馬河。四座:周圍座位。⑦漸離:高漸離。築:古樂器名,十三絃,頸細而曲,用竹敲打。宋意:燕國勇士。⑧蕭蕭:風聲。淡淡:同澹澹,水動搖的樣子。荊軻出發時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⑨商、羽:都是音調名。古代樂調分宮、商、角、徵、羽五音,商音淒涼,羽音慷慨。⑩蓋:車蓋。飛蓋:車奔馳如飛。秦庭:秦的朝廷。⑾凌厲:奮勇直前的樣子。逶迤:迂曲長遠的樣子。⑿圖:指荊軻所獻燕國督亢地圖。窮:盡。事:指行刺之事。豪主:指秦始皇。怔營:惶懼。⒀劍術疏:劍術不精。奇功:指刺殺秦始皇的事。⒁其人:指荊軻。

歸園田居答案:

整體感知:

題眼是“歸”字,圍繞“歸”字全詩寫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①從何而歸;②爲何而歸;③歸向何處;④歸去如何。

咬文嚼字: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賞析:“曖曖”,遠景模糊;“依依”,輕煙嫋嫋。前兩句勾勒出一幅典型的田園圖景,點染出鄉居生活的寧靜悠閒、沖淡靜謐。後兩句抓住農村的典型景物,以最尋常的場景寫出生活的安逸與平靜,因爲,離亂之時不可能有心思去關注狗和雞,手法上以動襯靜,以有聲襯無聲,更顯出鄉間的寧靜與和平,襯托出作者的心滿意足。

示例: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賞析:“羈鳥”是籠中的鳥;“池魚”是池塘中的魚。這二者的特點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適合的生活環境,暗示作者在官場就如同“羈鳥”“池魚”一般,失去自由,只會覺得痛苦。說明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繫田園的心情,以喚起人們對自由的嚮往。

個性體驗:

1.清新自然、祥和安謐、閒適恬淡、寧靜幽美的田園風光。詩句: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從寫景的角度看,前四句是近景,雖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但對於掙脫“塵網”的人來說,卻是另一個天地: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詩人筆下,構成了一幅十分恬靜幽美、清新喜人的圖畫。在這畫面上,田園風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無矯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現在我們面前,使人悠然神往。“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是簡筆的勾勒,即白描,以此顯出主人生活的簡樸,寫出田園生活的純樸。榆樹柳樹的綠蔭籠罩於屋後,桃花李花競豔於堂前,素淡與絢麗交掩成趣,語句間流露出作者心滿意足的欣慰情緒。也寫出了景色的幽美。

後四句是遠景。“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給人以平靜安詳的感覺,好像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擾。從近景轉到遠景,猶如電影鏡頭慢慢拉開,將一座充滿農家風味的茅舍融化到深遠的背景之中。畫面是很淡很淡,味道卻是很濃很濃,令人胸襟開闊、心曠神怡。而“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則是以動映靜、以有聲襯無聲,動靜結合,更顯得鄉間的寧靜、和平。

這八句話,詩人用白描、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的手法,捕捉住農村中司空見慣的事物,畫出了優美畫面,有近有遠,有聲有色,有淡有濃,有活潑有生機,有樸拙自然的趣味。在這裏,不僅流露出詩人對田園風光的由衷喜愛,而且這純樸、幽靜的田園景色與虛僞欺詐、互相傾軋的上層社會形成鮮明的對比。詩人用歌頌田園,無言地批判了官場的傾軋、爭鬥、混亂、險惡,表明了詩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靜和諧的心境。

2.對誤入官場的痛心悔恨,對黑暗官場的鄙棄厭惡,對田園生活的由衷喜愛,擺脫官場羈絆的欣喜愉悅。

1.《歸園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隨波逐流,固守節操,回鄉開荒種地,過田園生活的句子是: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2.《歸園田居》中表現作者早出晚歸,不辭勞苦的句子是: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3.《歸園田居》中透過“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兩句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閒適,有很多空閒時間。

4.《歸園田居》中描寫鄉村中常見的聲音的句子是: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5.《歸園田居》中表現詩人摒棄塵俗,渴望(去掉)返歸自然(無對偶)的詩句是: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6.對自由生活的嚮往是很多詩作的共同主題,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7.《歸園田居》中“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兩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與世不合的性格,爲全詩定下一個基調,同時又是一個伏筆,它是詩人進入官場卻終於辭官歸田的根本原因。

8.《歸園田居》中“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兩句,寫詩人作爲一個官宦人家的子弟,作爲一個熟讀儒家經書的知識分子,爲了供養家小,不能不違逆自己的“韻”和“性”,奔波於官場。回頭想起來,那是誤入歧途,誤入了束縛人性而又骯髒無聊的世俗之網。

9.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詩人筆下,構成了一幅十分恬靜幽美、清新喜人的圖畫。《歸園田居》中,與這畫面相應的詩句是: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1.C(以動寫靜、以有聲稱無聲手法不當)

(二)

1、CD(C.這四句寫的是詩人時常沿着野草叢生的田間小路,和鄉鄰們來來往往,共話桑麻,並不孤獨。D.這兩句是說莊稼一天天生長,開闢的荒土越來越多,而不是勞作的艱辛)

2、“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與鄉鄰一起談論桑麻生長的情況,而沒有他所厭惡的官場“雜言”,與充滿了權詐虛僞的官場相比,這裏人與人的關係是澄澈明淨的,令人喜悅。同時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詩人生怕自己辛勤勞動的成果毀於一旦,因而又時常心懷憂慮。(分析其他詩句,言之成理亦可)

《歸園田居》語文教案3

語文學科包含着其它學科無法相比的美育因素,這種性質決定語文必須成爲審美教育的主陣地,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理想、審美觀念、審美能力,以及按照美的規律來塑造自身和投身實踐的能力。

多媒體計算機教學,聲像文結合,讓語言文字所描述的內容變成形、聲結合的畫面圖式,讓靜態的審美對象活躍起來成爲動態,並打破教室四十五分鐘的時空限制,縱貫古今,橫跨中外,能加快美的資訊速度,加大美的資訊含量,創造一個嶄新的審美時空。

所以,語文多媒體制作中實施美育,既具有必然性,又具有可行性。具體實現機制如下。

精心製作聲像,讓學生感知美。

多媒體的一個優勢,就是能把課文中抽象的文字,變成具體可感的審美形象,這是增強審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

首先是精選或製作美的畫面。視覺是人感知美的最大途徑,美感強烈的圖片直接刺激人的眼睛,把美的信號傳入大腦,從而達到審美愉悅。所以在製作課件時,我們要注意圖片色彩的配置,圖文的和諧,用筆的精細;按鈕的色調、大小、字型也要與圖片風格相吻合,以保證畫面的整體美。如《景泰藍的製作》課件中,製作者在開始階段展示了幾幅景泰藍的成品圖:在黑色的背景上,景泰藍製品閃着柔和華貴的光澤,緩緩隱現。這讓學生感受到傳統工藝的精髓,受到美的強烈震撼。

文字圖片的製作也要講究。文字圖片要能體現出“建築的美”:注重文字的對稱、整齊或錯落有致。同時應注意文字色彩、字型、大小的變化,避免單調呆板。

其次,應有良好的配音。好的配音能適當處理輕重、緩急、停頓、語氣、韻律等技巧,具有音韻美和藝術穿透力,使具有視覺特徵的文學作品立體化,變得鮮活起來。我們在《歸園田居》課件中,用平靜緩慢的語調、恬淡悠然的基調、沉穩清晰的節奏朗讀全詩,引導學生感受陶淵明重返田園的愉悅心情,以聲傳情,聲情並茂,達到了韻味無窮的藝術效果。

第三、努力創設情境。“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許多作品傳誦不衰,常讀常新,就是因爲作家飽蘸着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觀文者披文以入情”,讀者的學習是“在他所創設的世界中直觀自己”。那麼怎樣在語文課件中架起一道橋樑,溝通作者的創作情感與學生的學習情感,使他們碰撞、交觸,從而引導學生感悟“美”的深蘊呢?創設情境。如《林黛玉進賈府》一文中,林黛玉“時時在意,處處小心,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黛玉的這種微妙心理,學生就很難理解,畢竟生活經歷相距太遠。那麼製作該課課件時就要注意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我們的做法是在課件中載入一段錄像:越劇《紅樓夢》。戲劇中那富有表現力的唱詞,很快誘導學生進入角色,真正理解人物的處境,進而理解人物的心境,與人物同命運、共呼吸,從而感悟人物的性格美。

因此,課件製作中,要精心安排圖象、聲音、情境等,促使學生的視覺、聽覺得到積極的刺激,從而提高諸如旋律感、節奏感,觀察事物的敏銳性、理解力和選擇性等整體感知能力。

運用比較手法,讓學生鑑賞美。

生活中的矛盾對立是一種普遍存在。比較,是人們在認識、鑑別事物中獲得新知識的一種方法,透過比較,人們對事物的感知由片面到全面,由膚淺到深刻,不僅可以看到事物自身的本質屬性,而且能夠揭示事物間的關係和異同。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透過比較瞭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對於文學作品來說,運用比較映襯,最能顯示事物的形象意境美。在製作課件時,若能把握並突出這一點,就能使學生更好地發現美並受到陶冶。

比較的內容非常廣泛,文章的立意、標題、結構、情節發展、人物性格到記敘的線索、說明的順序、抒情的色彩、議論的作用乃至文章風格、詞語運用、修辭手法等都在可比之列。

可以縱比。如魯迅的《祝福》,文中對祥林嫂的肖像描寫主要有三次,課件中以圖片展示出來,透過比較,讓學生清晰地看到這些變化,體會人物在人生路上遭受的慘重打擊,進而理解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對人的迫害,鑑賞人物形象體現出的悲劇美。

也可以橫比。如《羣英會蔣幹中計》課件中,可以設計一個表格,將周瑜與蔣幹在羣英會上的語言、動作、神情加以比較,透過比較得出結論:周瑜多謀善斷,豪邁自信;蔣幹少勇寡謀、自大愚蠢。在美與醜、智與愚的對照中品鑑人物的形象美。

留下想象餘地,讓學生創造美。

葉聖陶先生說:“要鑑賞文藝,必須驅遣我們的想象。”愛因斯坦也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在審美教育中,我們應該充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在課件製作中,要留下足夠的餘地,讓學生根據已提供的有關資訊,喚起和調動自己記憶中的有關表象,歸納、組合,在大腦中形成多姿多彩的立體畫面,把作者沒有直接說出的意思補充完整,這樣才能領會其中蘊涵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方法上,我們主要採用如下幾種形式。

其一,利用優美的音樂,引發學生的想象。

音樂是用有組織的樂音來表達人們思想感情、反映現實生活的,是一種訴諸人的聽覺、啓動人的想象的一門藝術。在課件製作中能恰到好處的利用優美的音樂,往往能找到開啓學生想象之門的觸發點,引起他們心靈的共鳴和無限的遐思。例如,在製作《孔雀東南飛》課件時,在學生初步熟悉課文的基礎上,請學生仔細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發揮充分的想象,透過音樂,在梁祝和焦劉之間構建起了對封建禮教進行鬥爭的聯盟。

其二,藉助圖文互換,激發美的創造。

教材中的許多文章,描寫形象生動,美感強烈。在製作這類課件時,在顯示畫面與顯示文字之間,要適當留有間隙,讓學生根據文字描述畫面或根據畫面進行文字表述。在此過程中,學生會反覆思考,展開想象的翅膀,在腦中構築或抓取美感較強、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然後權衡比較,得出最佳答案。這個過程就是創造美的過程。《風景談》、《雨中登泰山》類散文和《雨霖霖》類詩詞課件,採用這種方法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總之,在語文課件製作中實施美育,有利於培養和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提高他們的審美創造力,培養他們高尚的精神,使他們的心靈得到淨化和昇華,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

《歸園田居》語文教案4

一、走近陶淵明

1、根據提示,說出下面這些課分別指的是哪些人?

孤高情懷有誰知,獨與天地相往來。

一個人,登臺長吟: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一個人,登高作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一個人,獨往湖心亭: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一個人,寒江釣雪: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一個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2、複習桃花源記:

根據圖片說出桃花源記中的相應句子。

3、陶淵明簡介:

“田園詩人”

“隱逸詩人”

“靖節先生”

“五柳先生”

二、詩文誦讀

1、學生自由朗誦。

2、單個學生誦讀。(糾正字音)

3、聽詩文範讀。

4、配樂朗誦。

三、詩文品析

1、疏通詩意;

2、問題思考;

歸園田居:這是詩人辭舊我的別詞,迎新我的頌歌。它反映出作者的深刻思想變化。

請找出詩中寫景和寫情的詩句,並說說這首詩流露了詩人什麼思想感情?

明確:這首詩表現了田園勞作之樂,從中流露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歸隱農村的自豪之情。

探究:詩的末句“但使願無違”的“願”具體指什麼?

明確:這裏的“願”具體指要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不想在那污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個農夫也比在官場“爲五斗米折腰”強。體現出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不想在現實中失去自我。

語言特點:《歸園田居》用語平淡自然,樸素隨口而出,“種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之語不見絲毫修飾,平淡的口語和醇美的詩意和諧地統一起來。

小結:作者透過這首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辛勤勞作而心情閒適的農村生活畫面,抒發了他辭官歸隱,遠離污濁的願望。《歸園田居》:抒發了詩人不願再混跡污濁的官場,而歸園田居以求返璞歸真的情感。

四、課外拓展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共五首,有寫農村生活風貌的,有寫詩人跟鄉鄰們交往的,有寫詩人出遊的,這一首專寫詩人的勞動,這些詩都以抒情爲主,表現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終生隱居的意願,用語自然樸實,很值得品味。下面我們從這組詩中另擇幾個“鏡頭”供大家欣賞:

“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其一)

“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其二)

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鄰居)。”

標籤:教案 園田 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