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小石潭記

【精品】小石潭記教案四篇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石潭記教案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小石潭記教案四篇

小石潭記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知識與能力:

⑴ 學習按照一定順序組織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徵,用鮮明生動的語言寫景狀物的方法。

⑵ 瞭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爲在文中的用法。

⑶ 體會本文融情情於景,借景抒情的藝術特色。

2、過程與方法:

⑴ 介紹作者背景,匯入課文

⑵ 主要採取朗誦法、問答法和點撥法學習本課。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造成作者憂傷苦悶的原因,對封建官場有一定認識。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1、重點:

⑴ 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⑵ 體會文章寫景抒情的方法。

2、難點:

樹、石、水、魚的特點及對它們的準確描寫

【教學突破】

這是中國古典文學的典範,教學時應該反覆領讀、齊讀、提名讀。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瞭解與作品有關的史實。

2、學生準備:

預習課文,準確認讀課文下標註的字詞。

【教學方法】

點撥法。

【教學過程】

一、簡介作者,背景,解題

1、由唐宋八大家中的韓流匯入。

2、簡介作者,背景,解題: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透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託物言志。

二、學生賞讀課文

1、範讀課文,然後學生朗讀課文,圈出生字、生詞。

2、指導學生理解文章:

板書:

第一段:寫發現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

第二段:寫潭水清澈,游魚活潑。

第三段:寫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第四段:寫作者對小潭總的印象和感受。

第五段:記下與作者同遊小石潭的人。

3、課堂探究:

⑴ 文中哪些句子寫了石?請說明理由。

⑵ 文中哪些句子寫了水?請說明理由。

⑶ 文中的動與靜。

⑷ 文中的對比和烘托

⑸ 文中的景與情

4、教師點撥:

⑴ 文中描繪的景物無不浸透着石的氣息。全石以爲底,卷石底以出說明潭的確是個石潭如鳴佩環形容聲音嘹亮,說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寫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優美形態。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魚影表現水的清澈透明。悽神寒骨不盡是石的冰涼,還含蓄地表達了作者憂傷、悲涼的心境。

⑵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似與遊者相樂這句話正面寫出游魚的生動活潑,從側面表現了潭水的清澈透明。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用形象的比喻,寫出了小溪的形狀。

⑶ 對比:爲了突出魚的生動活潑,把怡然不動和往來翕忽兩種情態加以對比,靜動相對,尤顯出魚的活潑。

三、作業

課後練習二。

小石潭記教案 篇2

一、教學重點:

1.掌握文中實詞以及虛詞“以”“其”等詞的不同含義,疏通文意。

2. 學會按照遊覽的先後順序描寫景物;理解第二段寫“魚”與寫“水”的關係。

二、教學難點:

文中所表現的“樂”與“悽”的關係。

三、教學過程:

【預習檢查】

1.生字詞(請學生上黑板注音)

篁huáng 洌liè 坻chí 嶼yǔ 嵁kān 參差cī

佁yǐ 俶chù 翕xī 悄qiǎo愴chuàng 邃suì

2.瞭解作者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唐代中期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曾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活動,任禮部員外郎。失敗後,被貶爲永州司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鬱,所以就以遊山玩水、欣賞大自然風光來排遣內心的愁悶。他在永州發現了許多風景秀麗的地方,記下了其中的八處名勝,成爲我國古典文學散文史上非常有名的《永州八記》。

《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於景,抒發謫居生活的清寂苦悶、抑鬱憂傷之情。他所寫的遊記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託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憤。

瞭解文體。“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透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借景抒情,託物言志。

【目標展示】

1.掌握文中實詞以及虛詞“以”“其”等詞的不同含義,疏通文意。

2. 學會按照遊覽的先後順序描寫景物;理解文中所表現的“樂”與“悽”的關係。

【新知研習】

1.你能正確、流利地閱讀這篇文章嗎?

學生朗讀課文,指導學生注意語音、語調、停頓,讀出文言情感。

2.你能疏通全文嗎?

生自主學習,藉助工具書,解釋文中的重點字詞。(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自主完成字詞的解釋,最後由其中的一個小組展示成果,其他小組糾正和補充)

(1)重點詞語

西行 心樂之 全石以爲底

卷石底以出 百許頭 皆若空遊無所依

日光下徹 俶爾 斗折蛇行

明滅可見 其岸勢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寂寥無人 悄愴幽邃 佁然不動

乃記之而去 隸而從者

(2)特殊現象

①古今異義。

乃記之而去:古義(離開)今義(前往,到某處)

崔氏二小生 古義(年輕人) 今義(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

②一詞多義。

全石以爲底(介詞,用)

以 卷石底以出(相當於“而”,表承接,不譯)

以其境過清(因爲)

清 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形容詞,清澈)

以其境過清(形容詞,冷清)

可 潭中魚可百許頭(副詞,大約)

不可知其源(助動詞,能夠)

(3)翻譯句子。

①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②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③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3.你能概括文章每一小節的主要內容嗎?

明確:第1節,寫發現小石潭的經過,描繪小石潭的概貌。

第2節,寫潭水和游魚。 第3節,寫潭水的來源。

第4節,寫潭上四周景色給人的感覺。 第5節,記下同遊者的姓名。

4.根據對課文內容的概括,請問作者寫景的順序是什麼?

明確:以作者的遊覽行蹤爲順序。

5.寫景過程哪些詞、句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師提示:可以從動詞的角度談,可以從修辭的角度談,可從顏色的角度談,可以從聲音的角度,也可以從寫形狀的角度談、從情與景的角度談,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斗折蛇行”,用兩個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小溪蜿蜒彎曲的樣子。

6.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

明確:小石潭的全貌是:以整塊石頭爲底,靠近岸邊的部分,有的翻卷過來露出水面;四周樹長得很茂密,高高低低,隨風飄搖;潭水很清,有魚兒遊動。

7.文章第2段寫游魚與寫潭水之間有什麼聯繫?

明確:正面寫魚,側面寫水,寫魚突出水之清澈,寫水是緊扣文章的標題的。

【歸納總結】

小石潭,人跡罕至,悽清幽靜。作者以簡練的文筆,按遊覽觀察的順序,抓住景物特點生動細緻地描寫了小石潭環境景物的幽美和靜寂。

【鞏固拓展】

想象描寫:

1.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2.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預習指導】

在理解作者感情表達方面,你有什麼疑惑?

四、板書設計

小石潭記

柳宗元

發現小石潭

潭水和游魚

潭水的來源

潭邊的感受

記錄同遊者

小石潭記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內容,《小石潭記》教案設計5。

2、體會寫景抒情的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體會文章寫景抒情的方法,是本文的教學重點,理解文中的憂與樂是本文的學習難點。

三、教學過程:

(一)課前檢測:

1、《小石潭記》作者( ),字( )( )河東人,著名文學家,“ ”之一。我們學過他的文章《 》

2、翻譯下列句子,並解釋加點的字

(1)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

(2)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3)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4)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5)全石底以出,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嵁,爲巖。

(二)、匯入新課,柳宗元被貶爲永州司馬。他是因爲變法失敗而被貶到永州的,他當時是一種什麼樣的心境呢,今天透過我們學習的《小石潭記》便可知道。

(三)1分鐘、明確學習目標:幻燈顯示,內容見前面。

(四)精講點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內容。

2、用課文中的語句回答下列問題:(1)、作者是如何發現小石潭的?(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3)、游魚和潭水各有什麼特點?

3、引導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1)課文中寫景中融有感情,試說說作者觀魚時是怎樣的心情,遊覽到最後又是怎樣的心情?

明確:觀魚時寫魚“似與遊者相樂”折射出作者欣賞美景之初的愉快的感情,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小石潭記》教案設計5》。而觀魚後坐潭上,感到“悽神寒骨,悄愴”是作者悲涼悽苦的反映。

(2)課文的按遊覽的順序來寫,試說說本文的思路。

明確: 發現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 ——潭中氣氛

(3)本文最突出的特色,是善於抓住景物的特點,生動細緻地加以描畫。請你說說本文是怎樣描寫景物的。

明確:如第一段,整段文字全都是圍繞着石的特點來寫潭的。先用水聲、水色從側面烘托:水聲清脆;水色清洌,正由於它是個石潭。接着從正面落墨,寫出石潭中石頭的種種形狀和姿態。又如第二段對潭水的描寫,是分別從游魚,陽光、影子等各個角度去點染的。整段文字沒有一個水字,但沒有一處不寫水。正面寫魚,側面寫水;寫的是魚,見的是水。先寫魚的空遊兩字,突出了水之清,清到了透明的程度。

(五)課堂小結:

課文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遊記。作者描繪小石潭的石、水、游魚、樹木着力渲染了淒寒的氣氛,抒發了自己在寂寞處境中悲涼悽苦的情感。

(六)強化訓練:觀察你所熟悉的景物,寫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寫出景物的特徵和感受。

(七)佈置作業:

語文基礎訓練8——10題選做,1—5題必做。

小石潭記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學習按照一定順序組織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徵,用鮮明生動的語言寫景狀物的方法。

2.體會本文融情於景,借景抒情的藝術特色。

3.瞭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爲”在文中的用法。

教學重點

背誦及體會文章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難點

樹、石、水、魚特點及對它們的準確描寫。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由現實生活中的“韓流”想到“唐宋八大家”中的“韓流(柳)”匯入。

二、簡介作者,作品背景,解題。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唐代中期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曾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活動,任禮部員外郎。失敗後,被貶爲永州司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鬱,所以就以遊山玩水,欣賞大自然風光來排遣內心的愁悶。他在永州發現了許多風景佳麗的地方,記下了其中的八處名勝,成爲我國古典文學散文史上頗有名的《永州八記》。《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於景,抒發謫居生活的清寂苦悶、抑鬱憂傷之情。他所寫的遊記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託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憤。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透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託物言志。

三、反覆誦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讀通課文,找出難讀難寫的常用字。

悄愴(chuang)、篁(huang)竹、清洌(liè)、爲坻(chí)、爲嶼(yǔ)、翕(xī)忽

爲嵁(kan)、差(cī)互、寂寥(liao)、幽邃(suì)

2.熟練而準確的反覆誦讀課文(讀準字音、準確斷句),如:範讀、齊讀、速讀等。

3.結合下列問題,整體把握文意。

①這篇散文是按怎樣的順序描寫景物的?具體寫了哪些景物?(要能概括出每節的大體內容)

提示:以遊覽的先後次序(遊蹤:發現-近觀-遠望-感受)來描寫的。先寫潭上的大概景象,再寫近處潭中景象,再寫遠望溪流水源之景,最後寫潭上氣氛。具體描寫了石潭、潭水、游魚和溪流。

②小石潭的全貌是什麼?潭中游魚和潭水有什麼特點?

提示: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巖。潭中魚可百許頭……似與遊者相樂。

③潭上有什麼景物?

提示: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④根據課文內容,說說作者觀魚時的心情是怎樣的?遊覽到最後的心情又是怎樣的?爲什麼?

提示:作者對游魚的那種“似與遊者相樂”的描寫時心情是快樂的,而“寂寥無人,悽神寒骨”的描寫中流露出淒涼憂傷的心情。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鬱、愁悶、悲憤

四、作業:

1.整理筆記(背誦名句、

寫準字音字形、重點句的斷句、掌握重要的作家常識)。

2.抄寫字詞、拼音各3遍;抄寫課文2遍。

3.預習並完成下一課時的學習內容。

第二課時

一、快速解譯課文

要求:學生輪流進行;每人負責一句,先講字詞解釋,再翻譯整個句子。

提示一: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嵁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提示二:1)從小丘西行:向西2)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樣、像長蛇爬行那樣3)明滅可見:或現或隱4)犬牙:像狗的牙齒那樣差互:交錯不齊5)日光下徹:向下6)影布石上:照映7)隸而從者:隨從、跟從8)以其境過清:因爲、悽清

譯文:從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聽到了水聲,好像身上帶的玉佩、玉環相碰發出的清脆聲音,(我的)心情高興起來。砍倒竹子,開闢出一條道路(走過去),下面看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涼。整塊石頭作爲潭底,靠近岸邊,有一圈從潭底周圍突出水面的石頭,成爲坻、嶼、、巖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翠綠的莖蔓,遮蓋交結,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好像都在空中游動,周圍什麼也沒有似的。陽光直照到水底,石上有魚的影子,靜止不動;又忽然向遠處遊走,往來很快,好像和遊人一同歡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隱忽現。溪岸的形狀像犬牙那樣交錯不齊,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裏。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樹木圍繞着,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不覺心神淒涼,寒氣透骨,令人感到悲哀。因爲這裏的環境太悽清,不可以久留,就題字離去。

同遊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來的有姓崔的兩個少年,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二、把握作者情感,體會作者情景交融手法的綜合運用。

1.作者在文中重點寫了哪些景?表達了怎樣的情?

(1)文中哪些句子寫了“石”?突出了石有怎樣的特點?

點撥:文中描繪的景物無不浸透着“石”的氣息。“全石以爲底”,“卷石底以出”說明“潭”的的確是個“石潭”。“如鳴佩環”形容聲音嘹亮,說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寫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優美形態。“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魚影表現水的清澈透明。(奇而冰冷)“悽神寒骨”不盡是石的冰涼,含蓄地表達了作者憂傷、悲涼的心境。

(2)文中哪些句子寫了“水”?運用了怎樣的寫法?寫出了水怎樣的特點?

點撥:“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而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這句話正面寫出游魚的生動活潑,從側面表現了潭水的清澈透明。“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用形象的比喻,寫出了小溪的形狀。

(3)文中的“動”景與“靜”景的結合。

點撥:①游魚的“怡然不動”爲靜及“俶爾遠逝”又表現了魚兒的生動活潑。②小溪。就小溪本身來說,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這是靜止的;就溪水說,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樣曲折,這是流動的。用了這兩個比喻,一靜一動來描寫小溪。

2.作者是怎樣把情和景結合起來的?

點撥:本文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在對景物描繪中結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遇,滲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懷。這遠離塵世的小石潭雖充滿了生機——“聞水聲,如鳴佩環”,但卻無人賞識,四周被竹圍抱,其幽清無聞與自己的遭遇相同,觸景傷情。作者離開國都長安來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習慣。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爲了擺脫抑鬱心情。此刻過於清冷的環境更容易激起他“悽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與作者心境的悽清美形成了強烈的對照。